一种二维Zn-Cu-In-S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18043发布日期:2019-12-14 01:0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维Zn-Cu-In-S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属于纳米新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二维zn-cu-in-s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维半导体晶体是现代微电子和光电子的关键元件之一,其厚度比横向尺寸小得多。这些二维结构的厚度可以从几微米到几层原子,横向尺寸可以达到几厘米。在这些结构中,被称为量子片的超薄结构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研究过,这极大地推动了新型器件的发展,如布洛赫振荡器或量子片激光器。随着新的发展技术,分子束外延,半导体可以生长后,超薄半导体层的研究以爆炸性的速度激增,各种工业应用,如激光和红外探测器已经出现。而且在强量子领域(即激子波尔半径)中具有厚度(h)的超薄胶体半导体纳米晶片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它们将2维纳米材料在组成、尺寸、形状和表面控制等方面的多功能特性相结合,并展现出解决目前加工存在的各种难以处理问题的可能性。迄今为止,通过不断地进行实验探索,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制备了各种二元半导体的胶体纳米晶片:cdx(x=s、se、te),pbs、snx(x=s、se),inse、in2s3、cu2-xs5、cu2-xse、ws2和mos2。

目前合成生产超薄二维半导体纳米片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由mbe或其他沉积方法生长的方式来合成,合成时超薄半导体层通常生长在厚的、固体的晶体衬底上,衬底既是晶体生长的基础,也有助于在生长过程中抵御高温和真空条件。这种衬底可能在几个方面都很有趣,但它会限制超薄半导体层的可加工性,特别是在需要装配或定向控制时。近年来,超薄半导体层以独立的形式被获得或合成,因此可以在没有衬底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独立的二维半导体结构的优势在于,它们可以通过传输过程、自组装来处理。他们也有独特的机械性能,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灵活性和他们的能力,滚动,弯曲,并使他们的形状适应可变形的衬底。然而,他们可能总容易在溶液中,其表面可能更容易被污染,且目前溶液合成所用的元素大部分含有重金属有毒元素,因此在应用方面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维zn-cu-in-s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二维zn-cu-in-s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铟源溶解在溶剂和配体溶液中升温溶解,完全溶解后除氧得到铟前驱体溶液;

(2)将溶解后的硫源溶液加入到冷却后的(1)得到的铟混合溶液中,混合除氧,加热升温;

(3)在(2)得到的混合溶液升温到一定温度t1时,加入溶解好的铜源溶液,反应一定时间后降温;

(4)在一定温度t2时,加入溶解好的锌源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加热,加热到目标温度t3时停止加热;

(5)将(4)混合溶液在目标温度t3反应一段时间,反应完成后降温,离心洗涤,即可得到cu-in-zn-s二维纳米片。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将铟盐溶解在溶剂和配体中的过程为:将铟源加入到溶剂和配体溶液中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并搅拌使其溶解得到铟前驱体溶液。加热温度区间为70℃-12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铟盐选择为硫化铟、四水合氯化铟、氧化铟、氢氧化铟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配体溶液的选择为十六烯胺、十八烯胺、十四胺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溶解铟所用的溶剂为十四烯、十六烯、十八烯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升温速率为5℃/min-15℃/min。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除氧过程为:对反应体系抽真空10-20分钟后,向所述混合溶液通入惰性气体,鼓泡10-30分钟除去所述混合溶液中的氧气,获得无氧混合溶液。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无氧混合溶液中铟的摩尔浓度为0.01-0.05mmol/l。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降温速率为5℃/min-15℃/min。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硫混合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05mmol/l-0.09mmol/l。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溶解硫的溶液为十四烯、十六烯、十八烯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升温速率为5℃/min-15℃/min。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加热升温,最终温度t1为120℃-20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溶解铜源的溶剂为十六烷硫醇、十四烷硫醇、十二烷硫醇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铜源的选择为氧化铜、碘化亚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铜前驱体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05-0.08mmol/l。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反应时间为3-15min。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降温速率为5℃/min-15℃/min。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温度t2为90℃,目标温度t3区间为220℃-27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溶解锌源的溶剂选择为2-乙基丁酸、2-乙基己酸、2-乙基辛酸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锌源的选择为氧化锌、碘化锌、氯化锌、硝酸锌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锌源溶液的摩尔浓度为1.6-2mmol/l。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反应时间为3-12min。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升温速率为210℃/min。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5)中降温速率为15-25℃/min。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5)中反应时间为10-30min。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5)中离心时需要向反应溶液中添加溶剂,溶剂为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中的一种,离心时转速为8000-12000rpm/min。离心时间为7-12分钟。离心次数3-6次。

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如下:

(1)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具有安全、环保、成本低廉以及效率高等优点。

(2)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通过控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不同的反应,可以控制合成的二维zn-cu-in-s纳米片的形貌和尺寸。相比较传统的合成方法,本发明合成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改变二维zn-cu-in-s纳米片的形貌和尺寸。

(3)本发明使用的制备方法与传统发放相比较,使用的原料安全无毒,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且制备得到的纳米片结构稳定、发光性能优异、无毒环保等优点,非常适合作为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zn-cu-in-s纳米片材料的透射电镜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zn-cu-in-s纳米片材料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zn-cu-in-s纳米片材料的荧光发射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同时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

将0.06mmol的四水合三氯化铟与3ml油胺和3ml十八烯共同置于三口烧瓶中,将高温转子放入三口烧瓶中,室温抽真空10min后开始搅拌加热,保持升温速率为5℃/min。当温度到达100℃时,停止加热并且关闭真空泵,向三口烧瓶中通加氮气,待铟源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并降至室温。同时将0.15mmol硫源与3ml十八烯置于试管中,在氮气保护下对溶液进行加热,完全溶解后与铟源溶液混合,并对混合溶液加热,升温速率为5℃/min。当溶液温度到达120℃时,将铜前驱体溶液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反应3min后降温,降温速率为5℃/min。温度达到90℃时,将锌源溶液加入混合溶液中。保温反应3分钟,完成后加热升温,升温速率为2℃/min。

当反应体系温度达到220℃时,停止加热,保温使反应进行10min。反应结束后,以15℃/min的降温速率使整体反应体系降温到室温,加入20ml三氯乙烯后对混合溶液进行离心,离心转速为8000rpm/min,离心时间为7min。重复3次离心后,便可得到cu-in-zn-s纳米片。

实施例2:

将0.04mmol的四水合三氯化铟与3ml油胺和3ml十八烯共同置于三口烧瓶中,将高温转子放入三口烧瓶中,室温抽真空10min后开始搅拌加热,保持升温速率为5℃/min。当温度到达100℃时,停止加热并且关闭真空泵,向三口烧瓶中通加氮气,待铟源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并降至室温。同时将0.15mmol硫源与3ml十八烯置于试管中,在氮气保护下对溶液进行加热,完全溶解后与铟源溶液混合,并对混合溶液加热,升温速率为5℃/min。当溶液温度到达120℃时,将铜前驱体溶液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反应3min后降温,降温速率为5℃/min。温度达到90℃时,将锌源溶液加入混合溶液中。保温反应3分钟,完成后加热升温,升温速率为2℃/min。

当反应体系温度达到220℃时,停止加热,保温使反应进行10min。反应结束后,以15℃/min的降温速率使整体反应体系降温到室温,加入20ml三氯乙烯后对混合溶液进行离心,离心转速为8000rpm/min,离心时间为7min。重复3次离心后,便可得到cu-in-zn-s纳米片。

实施例3:

将0.02mmol的四水合三氯化铟与3ml油胺和3ml十八烯共同置于三口烧瓶中,将高温转子放入三口烧瓶中,室温抽真空10min后开始搅拌加热,保持升温速率为5℃/min。当温度到达100℃时,停止加热并且关闭真空泵,向三口烧瓶中通加氮气,待铟源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并降至室温。同时将0.15mmol硫源与3ml十八烯置于试管中,在氮气保护下对溶液进行加热,完全溶解后与铟源溶液混合,并对混合溶液加热,升温速率为5℃/min。当溶液温度到达120℃时,将铜前驱体溶液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反应3min后降温,降温速率为5℃/min。温度达到90℃时,将锌源溶液加入混合溶液中。保温反应3分钟,完成后加热升温,升温速率为2℃/min。

当反应体系温度达到220℃时,停止加热,保温使反应进行10min。反应结束后,以15℃/min的降温速率使整体反应体系降温到室温,加入20ml三氯乙烯后对混合溶液进行离心,离心转速为8000rpm/min,离心时间为7min。重复3次离心后,便可得到cu-in-zn-s纳米片。

实施例4:

将0.04mmol的氧化铟与3ml油胺和3ml十八烯共同置于三口烧瓶中,将高温转子放入三口烧瓶中,室温抽真空10min后开始搅拌加热,保持升温速率为5℃/min。当温度到达100℃时,停止加热并且关闭真空泵,向三口烧瓶中通加氮气,待铟源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并降至室温。同时将0.15mmol硫源与3ml十八烯置于试管中,在氮气保护下对溶液进行加热,完全溶解后与铟源溶液混合,并对混合溶液加热,升温速率为5℃/min。当溶液温度到达120℃时,将铜前驱体溶液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反应3min后降温,降温速率为5℃/min。温度达到90℃时,将锌源溶液加入混合溶液中。保温反应3分钟,完成后加热升温,升温速率为2℃/min。

当反应体系温度达到220℃时,停止加热,保温使反应进行10min。反应结束后,以15℃/min的降温速率使整体反应体系降温到室温,加入20ml三氯乙烯后对混合溶液进行离心,离心转速为8000rpm/min,离心时间为7min。重复3次离心后,便可得到cu-in-zn-s纳米片。

实施例5:

将0.04mmol的硫化铟与3ml油胺和3ml十八烯共同置于三口烧瓶中,将高温转子放入三口烧瓶中,室温抽真空10min后开始搅拌加热,保持升温速率为5℃/min。当温度到达100℃时,停止加热并且关闭真空泵,向三口烧瓶中通加氮气,待铟源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并降至室温。同时将0.15mmol硫源与3ml十八烯置于试管中,在氮气保护下对溶液进行加热,完全溶解后与铟源溶液混合,并对混合溶液加热,升温速率为5℃/min。当溶液温度到达120℃时,将铜前驱体溶液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反应3min后降温,降温速率为5℃/min。温度达到90℃时,将锌源溶液加入混合溶液中。保温反应3分钟,完成后加热升温,升温速率为2℃/min。

当反应体系温度达到220℃时,停止加热,保温使反应进行10min。反应结束后,以15℃/min的降温速率使整体反应体系降温到室温,加入20ml三氯乙烯后对混合溶液进行离心,离心转速为8000rpm/min,离心时间为7min。重复3次离心后,便可得到cu-in-zn-s纳米片。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