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传输型红光磷光主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7719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电子传输型红光磷光主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传输型磷光主体材料。本发明 还涉及该主体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视角范围宽以及可通过化学结 构微调改变发光性能使色彩丰富,容易实现分辨率高、重量轻、大面积平板显示等优点,被 誉为"21世纪平板显示技术",成为材料、信息、物理等学科和平板显示领域研究的热点。未 来高效的商业化有机发光二极管将很可能会含有有机金属磷光体,因为它们可以将单线态 和三线态激子均捕获,从而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然而,由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激发态 激子寿命相对过长,导致三线态-三线态(Ti-Ti)在器件实际工作中淬灭。为了克服这个问 题,研究者们常将三线态发光物掺杂到有机主体材料中。因此,对于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来 说,开发高性能的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至关重要。作为三基色之一,红光对于全色显色和固 态照明非常关键。然而高效的红色磷光器件却很少,主要原因是缺乏合适的主体材料。
[0003]目前,广泛应用于红色磷光器件的主体材料为CBP,但是它要求的驱动电压较高、 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Tg=62°C),易于结晶。另外,CBP是一种p-型材料,空穴迁移率远 高于电子迁移率,不利于载流子注入和传输平衡。近年来,研究者发现硫氧基磷光主体材 料因硫氧基具有较强的吸电子性质而具有较好的电子传输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Hsu等(J.Mater.Chem.,2009, 19, 8002)报道了三苯胺/二苯硫氧取代芴红光磷光主体材料 (SAF),在lOOOcd/m2亮度下,基于SAF的红光磷光器件的光效为14. 41m/W。最近,Kido教 授(Chem.Mater.,2012, 24, 1404)等合成了高效间-三联苯基修饰的磺酰衍生物蓝光和绿 光磷光主体材料,效率较高(l〇〇〇cd/m2下,蓝光31. 41m/w,绿光821m/W)。因此,本发明合成 新型的硫氧基红光磷光主体材料,以克服目前红光磷光主体材料的不足。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效率较高、热稳定性较好的电子传输型 红光磷光主体材料。
[0005]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主体材料的方法。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电子传输型红光磷光主体材料,其结构如式如 下:
[0007]
【主权项】
1. 一种电子传输型红光磯光主体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
2.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传输型红光磯光主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提供如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A和B,
在无氧环境下,将化合物A溶解有机溶剂中,再加入化合物B、无机碱W及催化剂,溶解 后得到混合溶液,化合物A和B摩尔比为1:2?1:2. 4 ;该混合溶液在70?12CTC下反应 6?15小时,停止反应并冷却到室温,过滤并用水洗得到固体化合物,该固体化合物再采用 正己焼为淋洗液经娃胶层析柱分离得到结构式为
的化合物C ; (TC下,将化合物C溶解在二氯甲焼中,形成0. 33mol/L的溶液,再将该溶液滴入 90mL、浓度为2mol/L的间-氯苯甲酸的二氯甲焼溶液中,滴加完毕后在室温下反应12小 时,然后加入饱和NaHC〇3溶液并揽拌30分钟,分离有机层,然后无水硫酸镇干燥有机层, 得到粗产物,该粗产物采用体积比为5:1的甲苯与己醇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结构式为 的电子传输型红光磯光主体材料。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传输型红光磯光主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无机碱选自碳酸轴、碳酸钟、碳酸飽及磯酸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碱与所述化合物 A的摩尔比为2:1?2. 5:1。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传输型红光磯光主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催化剂为铜粉、楓化亚铜或氧化亚铜中的一种;所述催化剂与所述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 1:10 ?1:5。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传输型红光磯光主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有机溶剂选自四氨巧喃、己膳、甲苯、N,N-二甲基甲醜胺中的至少一种。
6.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传输型红光磯光主体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 层领域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有机光电材料领域,其公开了一种电子传输型红光磷光主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的结构式如下:本发明提供的电子传输型红光磷光主体材料中,苯磺酰具有良好的电子传输能力,芴具有空穴传输能,该材料同时具有空穴传输性质和电子传输性质,四面体结构的苯磺酰又具有较高的三线态能级,使其在发光层中空穴和电子得到传输平衡,大大提高发光效率。
【IPC分类】C07C317-14, C09K11-06, H01L51-54, C07C315-02
【公开号】CN104592974
【申请号】CN201310530931
【发明人】周明杰, 张振华, 王平, 钟铁涛
【申请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