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减振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3549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衡减振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使用的机械式平衡减振座椅。
在本实用新型提出以前,市场上有两种同类产品,一种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气囊、液压式减振座椅,另一类是机械式减振座椅。
气囊、液压式减振座椅技术含量高,生产成本也高,因我国汽车行业状况而市场很小,现无厂家生产。该产品只在进口汽车中使用。机械式减振座椅,是我国八十年代引进奥地利的斯太尔重型汽车上使用的座椅,以原装座椅的生产减振装置单列开发的减振座椅。如西安生产的“华泰”座椅,主要供国内的重型车辆、高档大客车、工程机械使用。一些小厂根据这种座椅仿制一些产品进入市场。总之,这种产品工艺、技术过时,减振效果欠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减振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平衡式减振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上框架、下框架、十字剪形臂、坐垫和靠背等组成,在下框架的中部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通过支点轴两边安装有杠杆板,杠杆板的一端(支臂)通过支臂轴连接主弹簧,主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框架上,上框架的下部安装有调节丝杆,调整轨道通过横梁固定在上框架的下部,调节丝杆上套装有沿螺纹方向运动的调节轴,调节轴的两端安装有运动轮和调节轮,运动轮同杠杆板上端(力臂)滑动相连,调节轮同调整轨道滑动相连。
上述的主弹簧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支臂轴的两端,主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下框架上。上框架上有同坐垫、靠背相连的安装孔。下框架上安装有限位块。下框架通过螺杆同机动车上的座椅联体相连并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要使减振装置减振效果好,必须减少产生振动的因素,减少产生振动的能量、频率、振幅,以达到减振的目的。下框架固定在车的座椅联体上,人体的重力通过坐垫传递到上框架上。十字剪形臂因受力使上框架向下运动,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的距离将缩短。重力通过上框架、传递调整轴,再传递到杠杆板(力臂)上。由于在杠杆板的下端(支臂)的支臂轴上连接有主弹簧,受到弹簧的拉力作用,将抵消向下的重力,以取得平衡。反之,如果人体向上运动,分布在上框架上的重力将减少,同样由于主弹簧的拉力作用,使上框架向上运动,并达到一种平衡,使坐垫始终与人体接触,减少人体向下的冲击力量,使坐垫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具体情况参见说明书附图1、图2、图3。图中,GK(H)段是杠杆的力臂段,GL段是支臂段,G是支点,EF段是调整行程,图2是一般状态,图1是重力减少的情况,图3是重力增加的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调整轴的位置K点的位置随着重力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重力增加时,力臂缩短,支臂不变,主弹簧受到的拉力增大;重力减少时,力臂加长,支臂不变,主弹簧受到的拉力减少。这两种状态及一般状态下,坐垫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从而达到减振的目的。通过调整手轮,使K点的位置改变,达到在不同体重人员的情况下平衡主弹簧的拉力。
本实用新型同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它打破了传统设计,不采用阻尼器,结构简单,可以减少故障,不需要维护、保养,可靠性高,延长了座椅的使用寿命。
2.座椅采用平衡式设计,减振性能好,座椅舒适,安全性能好。
3.由于结构简单,它的制造、生产成本低。
4.重量调整手轮操作方便,轻松,可以在45—95 KG内范围调整,整机高度低,通过技术参数的调整,适用范围更广。
本实用新型的
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力学原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减振装置的侧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中减振装置的俯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中减振装置的正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中减振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调整部分的局部侧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调整部分的局部俯视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见说明书附图4—附图11。平衡减振座椅,它包括有上框架(1)、下框架(2)、十字剪形臂(3)、坐垫(17)、靠背(18)等组成,在下框架(2)的中部安装有轴承座(10),轴承座(10)通过支点轴(9)两边安装有杠杆板(6),杠杆板(6)的一端(支臂)通过支臂轴(11)连接主弹簧(7),主弹簧(7)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框架(2)上,上框架(1)的下部安装有调节丝杆(13),调整轨道(5)通过横梁固定在上框架(1)的下部,调节丝杆(13)上套装有沿螺纹方向运动的调节轴(14),调节轴(14)的两端安装有运动轮(16)和调节轮(15),运动轮(16)同杠杆板(6)上端(力臂)滑动相连,调节轮(15)同调整轨道(5)滑动相连。
上述的主弹簧(7)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支臂轴(11)的两端,主弹簧(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下框架(2)上。上框架(1)上有同坐垫(17)、靠背(18)相连的安装孔(19)。下框架(2)上安装有限位块(8)。
上述零部件(除坐垫、靠背外)采用钢铁件制造。按图纸装配连接好后,再将坐垫(17)、靠背(18)分别连接在上框架(1)的安装孔(19)上。将座椅固定在机动车的相应位置,根据使用者的体重,调节手轮(12),直至使用者满意为止。
权利要求1.平衡减振座椅,它包括由上框架(1)、下框架(2)、十字剪形臂(3)、坐垫(17)、靠背(18)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下框架的中部安装有轴承座(10),轴承座(10)通过支点轴(9)两边安装有杠杆板(6),杠杆板(6)的一端(支臂)通过支臂轴(11)连接主弹簧(7),主弹簧(7)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框架(2)上,上框架(1)的下部安装有调节丝杆(13),调整轨道(5)通过横梁固定在上框架(1)的下部,调节丝杆(13)上套装有沿螺纹方向运动的调节轴(14),调节轴(14)的两端安装有运动轮(16)和调节轮(15),运动轮(16)同杠杆板(6)上端(力臂)滑动相连,调节轮(15)同调整轨道(5)滑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减振座椅,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主弹簧(7)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支臂轴(11)的两端,主弹簧(7)的另一端连接在下框架(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减振座椅,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上框架(1)上有同坐垫(17)、靠背(18)相连的安装孔(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减振座椅,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下框架(2)上安装有限位块(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使用的机械式平衡减振座椅。它由上框架、下框架、十字剪形臂、坐垫和靠背等组成,轴承座通过支点轴两边安装有杠杆板,杠杆板的一端通过支臂轴连接主弹簧,主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框架上,调整轨道通过横梁固定在上框架的下部,运动轮同杠杆板上端(力臂)滑动相连,调节轮同调整轨道滑动相连。它具有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文档编号B60N2/015GK2412789SQ00222068
公开日2001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12日
发明者林炳茂 申请人:林炳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