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轮胎分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0554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轮胎分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轮胎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轮胎与轮辋分离的装置。
汽车轮胎的保养和维修,涉及到轮胎胎体和轮辋的分解,现有的轮胎分解装置,如中国专利CN2329539Y、CN2424952Y,其驱动机构通常为气动或大型液压传动装置,整体体积大,结构较复杂,成本高,使用时需要通过外接气动或液压机构驱动,不适用于小型汽修厂等使用;中国专利CN2353583Y公开了一种结构较简单的轮胎分解装置,在支撑架中设有一压梁,压梁可以在支撑架的范围内上下滑动,压梁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弧型压脚,压梁与支撑架间通过一液压机传动,另外,在横梁上通过滑链连接有挂钩,该装置虽然结构较简单,但实用性差,一方面由于其采用弧形压脚,与轮胎的接触面不足1/4圆周,造成轮胎的受力不均,压脚处轮胎橡胶下陷,而压脚两边橡胶会出现外翻现象,使轮胎与轮辋间卡紧而不易分解,另一方面其安全性差,由于机架置于轮辋上,金属与金属接触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滑移,整体用滑链、挂钩与轮辋连接,在千斤顶作用力下易发生脱钩危险,而压梁在机架内缺乏限位,在两压脚受力不均时,压梁可能倾斜,导致整机移位、脱钩甚至倾翻。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于小型企业使用的多用轮胎分解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用轮胎分解机,包括机架、十字横梁、液力顶出器和压圈,所述机架为管状结构,机架上纵向开有四条对称分布的长槽,所述十字横梁与机架活动连接,并可在长槽内上下滑动,所述机架设有内螺纹,液力顶出器的油缸上设有与其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十字横梁通过四根撑力杆与压圈固定连接,机架的下端设有连接装置,还包括有一块托板,托板可以通过连接件与机架下端的连接装置连接,所述压圈的直径略大于轮辋。
为防止十字横梁倾斜,保证压力的均匀性,可以在所述十字横梁的交叉部分固定有与机架内壁配合的定位滑块,这样,十字横梁在沿机架纵向上下滑动的同时,整体保持在与机架轴线垂直的平面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撑力杆与十字横梁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可以是螺栓连接,可以方便拆卸;所述撑力杆与压圈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十字横梁的四个端部设有与各种轮辋尺寸配合的多个连接孔,撑力杆是通过连接孔与十字横梁的端部固定连接的,因而,可以根据所需分解的轮胎的尺寸,选用不同直径的压圈,在使用时,撑力杆相应地与十字横梁上的不同连接孔连接,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对不同尺寸轮胎的通用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使用拉力杆连接托板与机架,此时机架下端的连接装置为耳环,所述拉力杆上端开有与耳环配合的槽,并开有与耳环上的孔配合的孔,拉力杆与耳环通过横销固定连接,拉力杆下端设有凸台,所述托板中央有一与拉力杆下端凸台配合的沉孔;另外,还可以包括一根长拉力杆,其与所述拉力杆的长度差相当于轮辋的高度,这样配置后,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进一步方便轮胎的分解。
另一种方案,可以采用铁链连接托板与机架,此时所述机架下端的连接装置为挂钩,所述连接件为链条,链条的一端与托板固定连接。
使用时,将需要分解的轮胎放尽空气,轮辋的凸面朝上平放,根据轮辋的尺寸选择合适的压圈,并通过四个撑力杆将压圈和十字横梁连接,将本轮胎分解机放在轮胎上,压圈压在轮辋周围的胎体上,将托板放在轮辋凸面的下方,拉力杆由下向上穿过托板中央的沉孔及轮辋后,上端孔与机架的耳环孔对准后插入横销固定,即进入准备状态;右旋液力顶出器,使上面的顶出杆端部与十字横梁中央上端面接触,消除间隙,避免空行程,操纵液力顶出器的手柄,顶出杆推动十字横梁沿机架上的长槽下行,压圈压迫轮胎橡胶体下陷,待轮胎档圈的锁圈暴露于轮胎平面后将其拆卸,开启液力顶出器回油阀,使顶出杆复位,拔出拉力杆上的横销,移开本轮胎分解机,此时,目前使用的多数轮胎分解装置即完成操作,此后操作由人力完成;本机可以通过设置的长拉力杆继续完成轮胎的分解,将轮胎翻身,使轮辋凹面朝上,用长拉力杆组装托板,与前述操作相同,可完成轮胎与轮辋的分离。
另一方案中,采用铁链连接机架和托板,由于铁链为柔性连接,在两种使用状态中,可以根据长度需要,将某节链环套入挂钩中,从而方便使用,铁链一端既可以与托板焊接固定,也可以在托板上设连接件连接固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圆筒形机架、十字横梁和压圈为主体,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2、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力顶出器作为传动机构,无需能源,操作灵活、方便,特别适用于车辆少的单位、小型修理厂、个体轮胎修理店及野外作业作用;3、本实用新型液力顶出器与机架间为螺纹配合的可拆卸结构,同时十字横梁和压圈间也可方便拆卸,因而便于携带;4、压圈与轮胎接触面连续,无间断,因而稳定性好,受力均匀,使轮胎分解更容易,也不会损伤轮胎,使用安全可靠;5、十字横梁上设置多个连接孔,可以根据轮辋规格配备不同直径的压圈,适用范围广,一机多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实施例一中使用状态一的示意图;附图3为实施例一中使用状态二的示意图。
其中[1]、液力顶出器;[2]、机架;[3]、十字横梁;[4]、撑力杆;[5]、压圈;[6]、拉力杆;[7]、托板;[8]、油缸;[9]、外螺纹;[10]、长槽;[11]、耳环;[12]、顶出杆;[13]、连接孔;[14]、轮辋;[15]、轮胎;[16]、横销。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
图1所示,一种多用轮胎分解机,包括机架2、十字横梁3、液力顶出器1和压圈5,所述机架2为管状结构,机架2上纵向开有四条对称分布的长槽10,所述十字横梁3与机架2活动连接,并可在长槽10内上下滑动,十字横梁3的交叉部分可以固定有与机架2内壁配合的定位滑块,以限制其倾斜,所述机架2设有内螺纹,液力顶出器1的油缸8上设有与其配合的外螺纹9,所述十字横梁3的四个端部设有与各种轮辋14尺寸配合的多个连接孔13,撑力杆4一端可以通过连接孔13与十字横梁3固定连接,撑力杆4另一端与压圈5固定连接,机架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耳环11,还包括有一块托板7,托板7可以通过拉力杆6与机架2下端的耳环11连接,所述压圈5的直径略大于轮辋14。
其中,撑力杆4与十字横梁3间,以及撑力杆4与压圈5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可以是横销连接或螺栓连接。
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通过拉力杆6连接托板7和机架上的耳环11,在不同使用状态时,选用不同长度的拉力杆6,每个拉力杆6上端开有与耳环11配合的槽,并开有与耳环11上的孔配合的孔,拉力杆6与耳环11通过横销16固定连接,拉力杆6下端设有凸台,与托板7中央的沉孔配合。使用时,先如图2所示,轮辋14向上,选用短的一根拉力杆6,装配后,液力顶出器1的顶出杆12与十字横梁3交叉处的上端面接触,在液力顶出器1的作用下,压圈5向下压迫轮胎15橡胶体,以取出锁圈,这是使用状态一;然后,如图3所示,将轮胎15翻身,选用长拉力杆,使轮胎15和轮辋14分离,这是使用状态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类同的多用轮胎分解机,其中,在托板的中央焊接有一根链条,替代实施例一中的拉力杆。
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轮胎分解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2]、十字横梁[3]、液力顶出器[1]和压圈[5],所述机架[2]为管状结构,机架[2]上纵向开有四条对称分布的长槽[10],所述十字横梁[3]与机架[2]活动连接,并可在长槽[10]内上下滑动,所述机架[2]设有内螺纹,液力顶出器[1]的油缸[8]上设有与其配合的外螺纹[9],所述十字横梁[3]通过四根撑力杆[4]与压圈[5]固定连接,机架[2]的下端设有连接装置,还包括有一块托板[7],托板[7]可以通过连接件与机架[2]下端的连接装置连接,所述压圈[5]的直径略大于轮胎[15]的轮辋[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轮胎分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横梁[3]的交叉部分固定有与机架[2]内壁配合的定位滑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轮胎分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力杆[4]与十字横梁[3]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轮胎分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式连接为螺栓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轮胎分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力杆[4]与压圈[5]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十字横梁[3]的四个端部设有与各种轮辋[14]尺寸配合的多个连接孔[13]。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轮胎分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下端的连接装置为耳环[11],所述连接件为拉力杆[6],拉力杆[6]上端开有与耳环[11]配合的槽,并开有与耳环[11]上的孔配合的孔,拉力杆[6]与耳环[11]通过横销[16]固定连接,拉力杆[6]下端设有凸台,所述托板[7]中央有一与拉力杆[6]下端凸台配合的沉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用轮胎分解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根长拉力杆,其与所述拉力杆[6]的长度差相当于轮辋[14]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轮胎分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下端的连接装置为挂钩,所述连接件为链条,链条的一端与托板[7]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多用轮胎分解机,包括机架、十字横梁、液力顶出器、压圈和托板,机架为管状结构,机架上纵向开有四条对称分布的长槽,十字横梁与机架活动连接,并可在长槽内上下滑动,机架设有内螺纹,液力顶出器的油缸上设有与其配合的外螺纹,十字横梁通过四根撑力杆与压圈固定连接,机架的下端设有连接装置,还包括有托板,托板可以通过连接件与机架下端的连接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无需能源,操作灵活、方便,特别适用于车辆少的单位、小型修理厂、个体轮胎修理店及野外作业作用。
文档编号B60C25/00GK2480180SQ0123796
公开日2002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23日
发明者徐永铭 申请人:徐永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