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8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载冰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冰箱,包括箱盖、箱体、制冷组件、控制组件以及电源线,所述箱盖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制冷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均固定在所述箱盖内;其中,所述制冷组件包括:第一传热件、制冷制热片以及散热件;其中,所述第一传热件设置在所述箱盖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上;所述制冷制热片位于所述箱盖内部,所述制冷制热片与所述第一传热件固定连接,且所述制冷制热片还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制冷制热片由所述控制组件控制以使所述制冷制热片与所述电源线连接的一端形成为热端,所述制冷片未与所述电源线连接的另一端为冷端;所述散热件的一侧与所述制冷制热片抵接。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冰箱制冷效率高且能实现制冷和制热。
【专利说明】车载冰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冰箱。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汽车上携带具有冷藏效果的车载冰箱已经成为人们的驾车的一个时尚。市面上已存在半导体车载冰箱,该种车载冰箱通过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利用“帕尔贴效应”来进行制冷。
[0003]其中,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原理如下:半导体制冷片包括两端,两端之间设有N型半导体材料和P型半导体材料,且该半导体制冷片接入电路中;其中,P型半导体材料与电源负极连接,而N型半导体材料与电源正极连接。通电时,电子从负极流出,经过P型半导体并由此吸收热量;随后,电子经过N型半导体材料时将热量释放;因此,半导体制冷片的两端通过热量的传递分别形成冷端和热端。
[0004]现有的半导体车载冰箱通常将上述的制冷组件设置在冰箱的下半部分(即用于容纳待制冷物的箱体内),以便能够与箱体具有更大的热交换面积,提高车载冰箱的制冷效率。然而,实际应用中,由于冷空气的密度大于热空气的密度,如果将制冷组件设置在箱体的下半部分则必须设置将热空气下沉的组件,因此,该种冰箱能量损耗较大,且制冷效率低,不能够进行快速的制冷。此外,目前大部分车载冰箱制冷实现制冷。
[0005]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既能够快速制冷、能量损耗小且制冷效率高的车载冰箱。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车载冰箱,该种车载冰箱能够快速制冷,能量损耗小、制冷效率高,且既能制冷也能制热。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冰箱,包括箱盖、箱体、制冷组件、控制组件以及电源线,所述箱盖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制冷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均固定在所述箱盖内;其中,所述制冷组件包括:
[0008]第一传热件、制冷制热片以及散热件;其中,所述第一传热件设置在所述箱盖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上;所述制冷制热片位于所述箱盖内部,所述制冷制热片与所述第一传热件固定连接,且所述制冷制热片还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散热件的一侧与所述制冷制热片抵接;
[0009]在制冷过程中,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制冷制热片远离所述箱体的一侧与所述电源线连接以形成为热端,所述制冷制热片的另一侧形成为冷端;在制热过程中,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制冷制热片靠近所述箱体的一侧与所述电源线连接以形成为热端,而所述制冷制热片的另一侧形成为冷端。
[0010]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盖包括上盖以及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下盖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下盖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还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制冷制热片容纳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第一传热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上。
[0011]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第二传热件;
[0012]所述第二传热件容纳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第二传热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传热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热件的另一侧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制冷制热片的容纳槽;所述制冷制热片容纳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散热件固定在所述第二传热件形成有所述容纳槽的一侧上;
[0013]在制冷过程中,所述箱体内的热空气的热量通过热传递方式经由所述第一传热件、所述第二传热件和所述制冷制热片,通过所述散热片散出所述箱盖外。
[0014]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盖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位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并固定在所述下盖上;且所述隔热层上还设有第二通孔。
[0015]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第二传热件;
[0016]所述第二传热件一侧延伸穿出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传热件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传热件上延伸穿出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传热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热件的另一侧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制冷制热片的容纳槽;所述制冷制热片容纳在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散热件固定在所述第二传热件形成有所述容纳槽的一侧上。
[0017]优选地,所述上盖上开设有进风口 ;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风扇以及用于为所述风扇提供驱动动力的电机;所述风扇与所述电机均固定在所述隔热层上;且所述风扇对准所述进风口。
[0018]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0019]固定在所述上盖上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制冷制热片电连接;
[0020]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且所述控制开关的一端延伸穿出所述上盖。
[0021]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并控制所述制冷制热片的温度的温控器;所述第二传热件上形成有供所述温控器安装的温控器安装槽;所述温控器安装槽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其中,所述温控器安装并固定在所述温控器安装槽上,并与所述制冷制热片以及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0022]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外壳以及内胆;其中,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之间还设有用于对所述箱体进行保温的保温层。
[0023]优选地,所述第一传热件的外周侧壁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之间还固定有密封条。
[0024]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冰箱,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位于箱盖内(即位于车载冰箱的上半部分)的具有制冷制热片的制冷组件;由于冷空气的密度大于热空气的密度,因此在制冷过程中,能够快速地对箱体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实现快速制冷;而且该种车载冰箱的制冷效率较高。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组件采用了制冷制热片,使得该车载冰箱既能实现制冷,也能实现制热。

【附图说明】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载冰箱箱盖打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中的车载冰箱箱盖打开时另一个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车载冰箱的爆炸图;
[0029]图4是图3所示的车载冰箱的左视图;
[0030]图5是图4中的车载冰箱沿A-A线的剖视图;
[003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冰箱的控制原理图;
[0032]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车载冰箱的爆炸图;
[0033]图8是本实用新型还有一实施例中的车载冰箱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5]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车载冰箱的整体结构。
[003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冰箱至少包括箱体2以及与箱体2相匹配以盖合在箱体2上的箱盖1,箱体2内形成有用于放置待冷却物的容纳腔3。
[0037]具体参见图1,其中,箱盖I可转动地设置在箱体2上方,从而可朝远离或靠近箱体2的方向进行转动,来实现箱盖I打开或盖合在箱盖2上。优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箱盖I的一端与箱体2铰接或枢接。优选地,可以在箱盖I的一端设置有插设在箱体2上的弹簧销,从而使得箱盖I相对于箱体2可转动连接。
[0038]参照图1,箱盖I的另一端可通过扣合连接的方式扣合在箱体2上。具体参照图1,箱盖I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用于将箱盖I扣合在箱体2上的锁扣件11,且箱体2上相应位置处开设有与该锁扣件11相配合的扣合槽21。因此,在箱盖I盖合在箱体2上时,锁扣件11扣合在扣合槽21内,从而将箱盖I锁紧在箱体2上,因此能够增强车载冰箱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0039]此外,优选地,箱体2上还设有两个穿带部22,背带(未示出)两端可对应地穿过各自的穿带部22,以便于车载冰箱的携带。
[0040]图2示出了另一角度的车载冰箱。参照图2,优选地,在车载冰箱内设置有风扇时,箱盖I上还进一步包括进风口 13,用于通过设置在箱盖I内的制冷组件4的风扇46(参见图3),加快箱盖I内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箱盖I内热量的散出以及提高其冷却效率,进而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箱盖I与箱体2围成的容纳腔3内的温度。
[0041]进一步参照图2,箱盖I上还开设有开口 14,用于供电源线6的电源线线(参照图3)延伸穿出,以便将车载冰箱接入外部电源线。且该开口 14同时还起到排风的作用。
[0042]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车载冰箱的爆炸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车载冰箱的左视图;而图5示出了图4中沿A-A线的车载冰箱的剖视图。
[0043]参照图3-5可知,箱盖I上朝向箱体2的一侧上还固定有密封条12,用于在箱盖I盖合在箱体2上时加强箱盖I与箱体2之间的密封。此外,箱盖I还包括上盖15、下盖16以及位于上盖15和下盖16之间的隔热层17。其中,上盖15优选为由塑胶制成;且上述进风口 13以及开口 14均开设在上盖15远离下盖16的一侧上。下盖16可以由导热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具有隔热功能的塑料如隔热塑胶等制成;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约成本,下盖16选用隔热塑胶制成。
[0044]其中,在下盖16由隔热塑胶制成的实施例中,下盖16上远离上盖15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未标号),用于安装和固定制冷组件4的第一传热件41。且下盖16上还开设有沿竖直方向上下贯穿下盖16的第一通孔(未标号);用于安装和容纳制冷组件的第二传热件42以及制冷制热片43。
[0045]隔热层17位于上盖15和下盖16之间,并固定在下盖16上。在本实施例中,车载冰箱的其他组件(例如制冷组件4、控制组件5以及电源线6等)分别安装在隔热层17上。该隔热层17能够实现上盖15和下盖16之间的隔热,防止箱盖I内的热量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等方式反向进入箱体2内。其中,隔热层17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未标号),用于容纳制冷组件4的第二传热件42。
[0046]如图3所示,该车载冰箱还包括制冷组件4、控制组件5以及电源线6 ;其中,制冷组件4、控制组件5以及电源线6分别位于箱盖I内,并安装在隔热层17上。其中,制冷组件4用于实现车载冰箱的制冷以及制热过程;控制组件5用于控制制冷组件4的制冷制热片43的冷热端位置,从而控制车载冰箱的制冷和制热过程的进行;而电源线6从开口 14中伸出,并可与外部电源接通,用于为制冷冰箱的制冷组件4以及控制组件5提供电源动力。
[0047]具体参见图3,该制冷组件4主要包括在箱盖I上靠近箱体2的一侧朝箱盖I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传热件41、第二传热件42、制冷制热片43以及散热件44。
[0048]结合图3-5,第一传热件41设置在箱盖I上朝向箱体2的一侧上;具体来说该第一传热件41设置在下盖16的安装槽上,且第一传热件41的外周侧壁与安装槽内侧壁之间固定有上述密封条12。优选地,第一传热件41为传热铝板;因此可以增大第一传热件41的传热面积,从而能够将来自箱体2内部的热量通过第一传热件41快速地传导至箱盖I中。
[0049]第二传热件42容纳在隔热层17的第二通孔内,其一侧延伸穿出该第二通孔;并随后部分容纳于下盖16上的第一通孔内。此外,第二传热件42延伸穿出第二通孔的一侧还通过如螺钉固定等方式与第一传热件41固定连接。而第二传热件42上远离第一传热件41的另一侧上形成有用于容纳制冷制热片43的容纳槽;且该第二传热件42的另一侧不超出所述第二通孔。
[0050]优选地,该第二传热件42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积,并且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积进一步的小于第一传热件41的横截面积;因此,在车载冰箱工作过程中,通过隔热层17可以对部分热量进行隔绝,而不会反向进入箱体2内。优选地,该第二传热件42为传热铝块。
[0051]制冷制热片43容纳在第二传热件42的容纳槽内。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制冷制热片43为可以实现制冷以及制热的半导体制冷片。该制冷与制热原理可具体参照常见的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与制热原理:即接入电源线6的回路中的制冷制热片43上的一端为热端,而没有接入电源线6的回路中的一端为冷端。具体来说,在制冷过程中,制冷制热片43上靠近箱体2的一侧为冷端,而远离箱体2的一侧为热端;而在制热过程中,制冷制热片43上靠近箱体2的一侧为热端,而远离箱体2的一侧为冷端。优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冷制热片43通过导热硅胶的方式粘接在第二传热件42上;从而可以提高制冷制热片43的导热性能。
[0052]散热件44位于制冷制热片43的上方,且散热件44与制冷制热片43相抵接。进一步参照图3-5,散热件44与制冷制热片43相抵接的一侧上还通过如螺钉固定的方式与第二传热件42固定连接,进而还与第一传热件41固定连接。该散热件44用于将热量经由该散热件44散发至箱盖I的外部环境中。优选地,该散热件44为散热铝块;更为优选地,该散热件44为翅片散热件,以增大散热件44的散热面积,加快其散热速度。
[0053]优选地,在散热件44与隔热层17之间还设有缓冲件45,该缓冲件45还套设在第二传热件42外周上,用于防止在车载冰箱的携带过程中,散热件44剧烈撞击在隔热层17上,进而导致隔热层17的磨损。优选地,该缓冲件45为海绵。
[0054]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制冷组件4进一步包括用于加快散热速度的风扇46以及为风扇46提供驱动动力的电机47。其中,风扇46和电机47均固定在隔热层17上,且风扇46对准上盖15的进风口 13。优选地,电机47为无刷电机。
[0055]进一步参照图3-5,控制组件5包括控制板51以及控制开关52。其中,控制板51通过如螺钉固定的方式固定在上盖15上,且控制板51与制冷制热片43电连接,用于控制制冷制热片43的工作。控制开关52固定在控制板51上,控制开关52的另一端朝着远离箱体2的方向延伸穿出上盖15,且控制开关52还分别与控制板51以及电源线6电连接。该控制开关52设有三个档位:制冷、制热以及停止。因此,用户通过该控制开关52可以控制电源线6与控制板51之间的电路的导通与切断来实现车载冰箱的工作以及停止工作,并通过控制电源线6与制冷制热片43之间的连接(即控制电源线6具体制冷片43哪一端相连接),从而实现车载冰箱的制冷与制热。
[0056]优选地,在制热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制冷制热片43的温度监控,防止制冷制热片43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烧坏,该控制组件5还进一步包括温控器53。其中,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传热件42上还开设有供该温控器3安装的温控器安装槽(未标号);该温控器安装槽与容纳槽相连通。温控器53穿设并固定在第二传热件42的温控器安装槽内,并与制冷制热片43以及控制板51电连接,用于检测制冷制热片43的温度,并通过该温控器53的自动通断来控制控制板51与制冷制热片43之间的电路的导通与切断,从而防止制冷制热片43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烧坏。优选地,该温控器53可将制冷制热片43的温度控制在65±10°C 之间。
[0057]图3-5还进一步示出了箱体2的具体结构。参见图3-5,该箱体2还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壳23、保温层24以及内胆25。其中,上述扣合槽21形成在内胆25上与箱盖I相对的一侧上,并位于与锁扣件11相对应的位置处,供箱盖I的锁扣件11扣合锁紧;而穿带部22沿外壳23的外壁向远离外壳23的方向延伸形成。保温层24设置在外壳23与内胆25之间,用于对箱体2实现保温。优选地,该保温层24由PU材料制成。
[0058]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冰箱的控制原理图。如图6所示,车载冰箱的电源线6与控制开关52电连接;而控制板51则分别与控制开关52、温控器53以及制冷制热片43电连接。
[0059]在工作时,将电源线6与外部电源接通;此时,若打开(即拨动至制冷或制热位置)控制开关52,则接通电源线6与控制板51之间的电路,电源线6为控制板51进行供电,进而控制制冷制热片43进行工作,从而实现对车载冰箱进行制冷或制热。当手动将控制开关52拨动至停止位置时,电源线6与控制板51之间的电路被切断,从而电源线6停止为控制板51进行供电,车载冰箱停止制冷或制热。此外,当未对控制开关52进行手动关闭时;若温控器53检测到制冷制热片43的温度超过预设定的值,则温控器53切断控制板51与制冷制热片43之间的电路,进而停止对制冷制热片43供电;因此,车载冰箱停止制冷。
[0060]以下结合图1-6简述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车载冰箱的工作原理。
[0061]在电源线6与外部电源接通的条件下,当将控制开关52打开至制冷时,控制板51控制制冷制热片43远离箱体2的一端与电源线6相连接;因此,制冷制热片43靠近箱体2的一侧为冷端,而远离箱体2的另一侧为热端,并使得箱盖I的温度低于箱体2内空气的温度。因此,靠近第一传热件41的箱体2内的空气与第一传热件41通过例如热辐射和热传导的形式进行热交换;从而与第一传热件41相接触的箱体2内邻近空气迅速变冷;变冷后的冷空气由于密度升高而沉降到箱体2的底部,而箱体2原本的温度较高的空气迅速上升至于第一传热件41相接触的位置,进而该车载冰箱能继续对箱体2内部的空气进行冷却。因此通过上述的热交换能够对箱体2内部的空气整体进行迅速冷却。
[0062]此外,经过热交换后,第一传热件41的温度升高,进而第一传热件41的热量经过第二传热件42、制冷制热片43后,从制冷制热片43的热端传导给散热件44,并经过散热件44散出箱盖I之外。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上述热量还可以通过风扇46加速散出箱盖I外,从而能够实现快速冷却。而当温控器53检测到制冷制热片43的温度过高时,温控器53切断对制冷制热片43电源的供给,因此,制冷制热片43停止制冷,可以有效地防止制冷制热片43的温度过高而导致制冷制热片43的烧坏。
[0063]当将控制开关52打开至制热时,控制板51控制制冷制热片43靠近箱体2的一端与电源线6相连接;使得制冷制热片43靠近箱体2的一侧为热端,而远离箱体2的另一侧为冷端。此时,热量从箱盖I内的制冷制热片43朝向箱体2进行传递,进而导致箱体2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实现对箱体2的制热。在制热过程中,上述热量的传递方向与制冷过程中热量的传递方向相反。
[0064]当控制开关52关闭时,电源线6与控制板51之间的电路切断,因此车载冰箱停止制冷或制热。
[0065]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车载冰箱。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上盖15和下盖16之间并未设置隔热层17。因此,该第二传热件42直接容纳在该第一通孔内,而制冷制热片43依旧设置在第二传热件42上方的容纳槽内。其工作原理与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车载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66]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载冰箱。在图8所示的车载冰箱中,制冷组件4仅包括第一传热件41、制冷制热片43、散热件44、风扇46 ;而并不包括第二传热件42。且在上盖15和下盖16之间并未设置隔热层17。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制冷制热片43直接容纳在下盖16上的第一通孔内,且该制冷制热片43与第一传热件41固定连接,例如通过导热硅胶粘接在第一传热件41上,或通过例如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传热件41上。此时,散热件44的一侧与制冷制热片43相抵接,且该散热件44还直接固定在下盖16上。在工作时,来自箱体2内的空气的热量通过第一传热件41经由制冷制热片43、散热件44后散出箱盖I外。其散热和工作原理与图1-6所示的实施例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0067]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制冷组件4还可以不包括第二传热件42,而在上盖15和下盖16之间设置隔热层17。
[0068]在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冰箱中,由于设置了具有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组件,且该制冷组件位于箱盖内(即位于车载冰箱的上半部分);由于冷空气的密度大于热空气的密度,因此在制冷过程中,能够快速地对箱体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实现快速制冷;而且该种车载冰箱的制冷效率较高。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组件采用了制冷制热片,使得该车载冰箱既能实现制冷,也能实现制热。
[0069]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该箱盖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功能的设置,来实现该车载冰箱的其他功能。
[007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载冰箱,包括箱盖(1)、箱体(2)、制冷组件(4)、控制组件(5)以及电源线(6),所述箱盖(I)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箱体(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4)和所述控制组件(5)均固定在所述箱盖(I)内;其中,所述制冷组件(4)包括: 第一传热件(41)、制冷制热片(43)以及散热件(44);其中,所述第一传热件(41)设置在所述箱盖(I)朝向所述箱体(2)的一侧上;所述制冷制热片(43)位于所述箱盖(I)内部,所述制冷制热片(43)与所述第一传热件(41)固定连接,且所述制冷制热片(43)还与所述控制组件(5)电连接;所述散热件(44)的一侧与所述制冷制热片(43)抵接; 在制冷过程中,所述控制组件(5)控制所述制冷制热片(43)远离所述箱体(2)的一侧与所述电源线(6)连接以形成为热端,所述制冷制热片(43)的另一侧形成为冷端;在制热过程中,所述控制组件(5)控制所述制冷制热片(43)靠近所述箱体(2)的一侧与所述电源线(6)连接以形成为热端,而所述制冷制热片(43)的另一侧形成为冷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I)包括上盖(15)以及下盖(16),所述上盖(15)和所述下盖(16)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下盖(16)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下盖(16)朝向所述箱体(2)的一侧还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制冷制热片(43)容纳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第一传热件(41)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4)还包括第二传热件(42); 所述第二传热件(42)容纳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第二传热件(4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传热件(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热件(42)的另一侧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制冷制热片(43)的容纳槽;所述制冷制热片(43)容纳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散热件(44)固定在所述第二传热件(42)形成有所述容纳槽的一侧上; 在制冷过程中,所述箱体(2)内的热空气的热量通过热传递方式经由所述第一传热件(41)、所述第二传热件(42)和所述制冷制热片(43),通过所述散热片(44)散出所述箱盖(I)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I)还包括隔热层(17);所述隔热层(17)位于所述上盖(15)和所述下盖(16)之间,并固定在所述下盖(16)上;且所述隔热层(17)上还设有第二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4)还包括第二传热件(42); 所述第二传热件(42) —侧延伸穿出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传热件(42)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传热件(42)上延伸穿出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传热件(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热件(42)的另一侧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制冷制热片(43)的容纳槽;所述制冷制热片(43)容纳在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散热件(44)固定在所述第二传热件(42)形成有所述容纳槽的一侧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5)上开设有进风口(13); 所述制冷组件(4)还包括风扇(46)以及用于为所述风扇(46)提供驱动动力的电机(47);所述风扇(46)与所述电机(47)均固定在所述隔热层(17)上;且所述风扇(46)对准所述进风口 (13) ο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车载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5)包括: 固定在所述上盖(15)上的控制板(51);所述控制板(51)与所述制冷制热片(43)电连接; 控制开关(52);所述控制开关(52)与所述控制板(51)电连接,且所述控制开关(52)的一端延伸穿出所述上盖(1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5)还包括用于检测并控制所述制冷制热片(43)的温度的温控器(53);所述第二传热件(42)上形成有供所述温控器(53)安装的温控器安装槽;所述温控器安装槽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其中,所述温控器(53)安装并固定在所述温控器安装槽上,并与所述制冷制热片(43)以及所述控制板(51)电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包括外壳(23)以及内胆(25);其中,所述外壳(23)和所述内胆(25)之间还设有用于对所述箱体(2)进行保温的保温层(24)。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件(41)的外周侧壁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之间还固定有密封条(12)。
【文档编号】B60N3-10GK204296535SQ201420366746
【发明者】李达华, 杨幸标 [申请人]美固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