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边拉接式轻量轮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7467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边拉接式轻量轮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轮圈,特别是涉及一种在环状内缘两侧分别供数条钢丝安装并拉接至一花毂,用以架设在该花毂外围的分边拉接式轻量轮圈。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轮圈组例如自行车轮组,大体上是利用轮辐钢丝将内外设置的花毂与轮圈结合在一起,而近年来,轮圈设计已逐渐着重在强化结构、减轻重量,以及美化外观……等课题。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以往的轮圈1包含二左右间隔的环形侧壁11,及连结该等环形侧壁11且内、外间隔的一环形内壁12与一环形外壁13。该环形内壁12沿着一位在中央的圆周设有复数相间隔的安装段121,及复数分别形成在两相邻安装段121间的切薄段122。每一安装段121具有一套结孔121,用于供一钢丝14直接锁接。而每一切薄段122则是经铣削而往径向外侧凹陷。
由上述可知,以往的轮圈1在环形内壁12上设有相间隔的切薄段122,虽然切薄段122的设计能使轮圈轻量化,用以减轻轮圈的重量及惯量。然而由材料力学来看轮圈结构,可知在环形内壁12的中央圆周部位,为挠性较大且抗拉力较小的部位,而轮圈1却在这个部位集中设置套结孔121与切薄段122,使得组装完成后的轮组在使用时,套结孔121的周缘部位往往易因钢丝14的强劲拉力而凹陷变形,使得钢丝14难以维持撑紧的结构而呈松弛的状态,此将造成轮圈品质的降低。
此外,该等切薄段122的设计,将造成本质上已属强度偏低的中央圆周部位更形薄弱,导致轮圈在距离相当短的各段部位的强度皆不大,相对使得轮圈整体的强度大幅降低,因此在设计上必须更精密的计算轮圈所须的撑拉力及强度,也就是钢丝14装设的数量,两相邻套结孔间的距离,以及切薄段122切薄的程度,所以需要耗费较大心力才能求得妥善设计,因此该轮圈1构造较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兼具有高强度及较佳轻量化功效,且设计的考虑因素较少的分边拉接式轻量轮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边拉接式轻量轮圈,可借由数条钢丝及数量配合的钢丝锁头结合架设在一花毂外侧,并包含二左右间隔的环形侧壁、一环形内壁,及二环形角隅。每一环形侧壁具有一邻近所述花毂的径向内端缘。该环形内壁围绕在所述花毂外围,且位在两环形侧壁的径向内端缘间。环形角隅分别连结环形侧壁的径向内端缘与环形内壁的左、右侧,每一环形角隅具有复数相间隔的安装段、复数分别连接在两相邻安装段间的切薄段,及一沿着环形贯穿安装段且延伸至切薄段表面的环孔,每一安装段具有一内外延伸贯穿且供所述钢丝锁头安装的套结孔,每一切薄段是由邻近所述花毂的一内侧朝径向外侧且往相对侧的环形侧壁倾斜凹陷,而两环形角隅的套结孔是互相间隔错置,且切薄段也是互相间隔错置。
本实用新型分边拉接式轻量轮圈,确实具有轮圈不会受拉变形,能维持轮圈整体的强度,且在维持高强度的前提下能达到轻量化,以及较美观等功效,因此,本实用新型前述设计不但新颖,更可达到预期的实用新型目的,而可供产业上利用。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分边拉接式轻量轮圈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轮圈的一部份剖视示意图;图2是以往轮圈的一部份仰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边拉接式轻量轮圈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剖面视图,说明借由数条钢丝及数量配合的钢丝锁头,架设结合在一花毂外围,并在外围套设有一轮胎;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部份立体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部份轴向剖视示意图;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部份径向剖视示意图;及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边拉接式轻量轮圈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部份立体图,说明复数切薄段较—环孔更为凹陷深入。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分边拉接式轻量轮圈的较佳实施例是借由数条钢丝2及数量配合的钢丝锁头3,架设结合在一位于一中心线41上的花毂4的外围,每一钢丝2具有一用以钩设在花毂4上的弯钩端21,及一相反于弯钩端21的螺接端22。该钢丝锁头3具有一供螺接端22锁接的衔接段31,及一相反于衔接段31且径向凸扩的卡掣段32。而该轮圈是由金属一体制成,并包含二环形侧壁5、一环形内壁6、二环形角隅7,及一环形外壁8。
两环形侧壁5是左右间隔地绕着该中心线41,且每一环形侧壁5具有一靠近该中心线41的径向内端缘51、一相反于径向内端缘51的径向外端缘52,及数个相间隔且左右贯通的侧穿孔53。每一侧穿孔53能供钢丝锁头3插入穿过。位在两环形侧壁5上的侧穿孔53是角度间隔错置。
该环形内壁6围绕在该花毂4外围,且位在两环形侧壁5的径向内端缘51间。
配合图6所示,两环形角隅7分别连结环形侧壁5的径向内端缘51与环形内壁6的左、右侧,每一环形角隅7具有复数相间隔的安装段71、复数分别连接在两相邻安装段71间的切薄段72,及一沿着环形贯穿安装段71且延伸至切薄段72表面的环孔73。该等环形角隅7的整体截面厚度较大于该环形内壁62的整体截面厚度,且每一切薄段72是由一径向内侧朝一径向外侧且往相对侧的环形侧壁5倾斜凹陷,使得切薄段72的整体截面厚度较小于安装段71的整体截面厚度。
该等安装段71是互相间隔错置地设在两环形角隅7上,且每一安装段71具有一内外贯穿且连通环孔73的套结孔711,用来安装钢丝锁头3。而每一套结孔711分别隔着环形内壁62与侧穿孔53相互对应。并借由环孔73的居中穿设,使得每一安装段71呈一具有双层壁体的空心部位。
每一切薄段72沿着环形角隅7的环形长向,并具有一位于中央且朝径向外侧凹陷深入的平段部721,及二分别由该等平段部721朝邻近该套结孔711的一侧呈深度逐渐减小的弧段部722。该平段部721的截面厚度较小弧段部722的截面厚度。当然在设计上,切薄段72的表面也可与环孔73齐平或较环孔73更为凹陷深入(见图7)。
在制造上,该轮圈是在挤制成型时直接形成有环孔73,且于截段接合成圈形并经阳极处理后,再借由铣床在环形角隅7的径向内侧间隔加工铣切,以分别形成切薄段72。
而该环形外壁8设在该环形内壁6远离该中心线41的外侧,且连接在两环形侧壁5位于侧穿孔53的外侧处,与环形侧壁5共同界定出一断面呈U形且开口朝外的轮胎装设空间81,用以供一轮胎9安装。该轮胎装设空间81不与侧穿孔53连通。
组装时,将钢丝锁头3挟入侧穿孔53,使得钢丝锁头3直接顺往所对应的套结孔711穿插,让衔接段31穿出套结孔711,且让卡掣段32卡抵于安装段71上,并将钢丝2的弯钩端21钩设在花毂4上,而后将钢丝2的螺接端22与该衔接段31螺接,使钢丝2承受拉力而拉紧花毂4与轮圈。最后再将轮胎9圈套在轮胎装设空间81中,当轮胎装设空间81充气后,轮胎9的两端会定位在径向外端缘52上。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较以往为佳的优点一、较能维持轮圈整体的强度本实用新型是在厚度较大且抗挠性较佳的两侧环形角隅7上,间隔交错地穿设套结孔711,能增大套结孔711的间距以分散拉力,使得套结孔711周缘较不会受拉变形,所以能维持钢丝2的紧拉状态。此外,切薄段72也是间隔交错地设在环形角隅7上,而且每一侧环形角隅7上的切薄段72,会与另一侧环形角隅7上的安装段71彼此相对补强,因此可简化或降低强度设计条件上的其它考量,令轮圈整体不会受拉变形,结构设计较佳。
二、较轻量化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强度的前提下,更设有环孔73与切薄段72,使得轮圈的整体重量减轻,可减小轮圈惯量,进而达到更轻量化的功效。
三、较美观如图4所示,该轮圈在制造上是以银白色的铝合金挤制成型,并经过裁切且弯压成一圆环形后,会加工钻孔,再做防氧化的阳极处理,以在铝合金表面被覆一层墨黑色的阳极皮膜,而本实用新型更在此轮圈内侧的两环形角隅7上,间隔交错地铣切出切薄段72,此将相对切除墨黑色的阳极皮膜并裸露出银白色的铝合金,进而呈现出明显间隔交错的双色搭配,所以能增进轮圈整体色彩的变化性,外观视感上较具美观性。
权利要求1.一种分边拉接式轻量轮圈,是借由数条钢丝及数量配合的钢丝锁头结合架设在一花毂外侧,并包含二左右间隔且分别具有一径向内端缘的环形侧壁、一位在两环形侧壁间的环形内壁,及二分别连结两环形侧壁的径向内端缘与环形内壁左、右侧的环形角隅,其特征在于每一环形角隅具有复数相间隔的安装段、复数分别连接在两相邻安装段间的切薄段,及一沿着环形贯穿安装段且延伸至切薄段表面的环孔,每一安装段具有一内外延伸贯穿且供所述钢丝锁头安装的套结孔,每一切薄段是由径向内侧朝径向外侧且往相对侧的环形侧壁倾斜凹陷,而两环形角隅的套结孔是互相间隔错置,且切薄段也是互相间隔错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边拉接式轻量轮圈,其特征在于每一切薄段沿着环形角隅的环形长向具有一位于中央且朝远离花毂的方向凹陷深入的平段部,及二分别由平段部的两端朝邻近安装段的一侧呈深度逐渐减小的弧段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边拉接式轻量轮圈,其特征在于环形角隅的整体厚度较大于环形内壁的整体厚度,且每一切薄段的平段部的整体厚度较小于弧段部的整体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边拉接式轻量轮圈,其特征在于该分边拉接式轻量轮圈更包含一围绕在该环形内壁远离所述花毂的一侧的环形外壁,该环形外壁连接两环形侧壁,且与环形侧壁共同界定出一断面呈U形且开口朝外用以供一轮胎安装的轮胎装设空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边拉接式轻量轮圈包含二左右间隔的环形侧壁、一位在两环形侧壁的径向内端缘间的环形内壁,及二分别连结环形侧壁与环形内壁的环形角隅,每一环形角隅具有复数相间隔的安装段、复数分别连接在两相邻安装段间的切薄段,及一沿着环形贯穿安装段且延伸至切薄段表面的环孔,每一安装段具有一内外延伸贯穿的套结孔,每一切薄段是由径向内侧朝径向外侧且往相对侧的环形侧壁倾斜凹陷,而两环形角隅的套结孔是互相间隔错置,且切薄段也是互相间隔错置,借以在维持高强度的前提下能达到轻量化功效。
文档编号B60B21/00GK2709212SQ20042004920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4日
发明者陈朝颖 申请人:亚猎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