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优化布置冷却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557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客车优化布置冷却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客车优化布置冷却组。它应用在冷却组包括中冷器和水散热器的客车和公交车等车辆上。
背景技术
在客车上,发动机的冷却组由中冷器和水散热器组成。国内学者对单个换热器的研究较多而且比较深入,而对冷却组的研究相对较少,深度也不够,使得冷却组中各换热器的布置缺乏经验,因而在国内客车上,冷却组的性能通常都未充分发挥出来,冷却效果较差,这种现象在炎热的夏季尤为明显。冷却组中的换热器性能与其单体性能会有很大差别,这是由于换热器相互影响造成的,因此对冷却组中各换热器相对位置的研究尤为重要。在这种背景下,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与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对该课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计算分析、大量风洞试验,总结出了客车等车辆冷却系统最佳的优化布置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客车优化布置冷却组。
它分成两排,从上风侧起,第一排中冷器,第二排为水散热器,风扇放在水散热器后面,并以吸风方式进行冷却。
本发明的优点1)它能有效发掘客车冷却组的冷却潜力,在不改变单个冷却器芯体结构的前提下使冷却组达到最佳冷却效果;2)对于由中冷器和水散热器组成的冷却组,水与热空气的流动组合有三种方式,即顺流、交叉流和逆流方式,其中前两种流动组合方式现在最为通用。研究结果表明,逆流方式效果最好,顺流方式效果最差,交叉流组合效果居中。试验结果表明,在风速2.0~8.0m/s下,与顺流方式相比,逆流组合方式可以使冷却组换热能力提高14.7~2.4%。


图1是客车优化布置冷却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发明的中冷器正视图;图2(b)是本发明的中冷器侧视图;
图3(a)是本发明的水散热器正视图;图3(b)是本发明的水散热器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工作介质的温度范围以及风扇吸风冷却方式,确定了沿冷却风方向按照热介质温升的原则对冷却组进行布置,如图1所示,优化布置的客车冷却组分成两排,从上风侧起,第一排为中冷器1,第二排为水散热器2,风扇3放在水散热器2后面,并以吸风方式进行冷却。
所述的第一排中冷器1和第二排水散热器2热侧介质呈反向方式流动。
如图2所示,图中中冷器进气口5、中冷器芯体6、中冷器出气口4。其中中冷器芯体部分内部紊流片为口琴管结构,外部散热带为波纹形,开窗结构。
如图3所示,图中回水口7、水散热器排气口8、出水口9、排水口11、水散热器芯体10。其中水散热器芯体结构为管带式结构铝水箱,散热带为波纹开窗或锯齿形结构。
从下风侧看冷却组,中冷器1进气口5在右下方,出气口4在左上方;水散热器2进水口7在左上方,出水口9在右下方。
冷却组工作时,热侧介质依照图1的总体布局及图2、图3各换热器进出口方向进行流动换热,这样可以获得最佳换热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客车优化布置冷却组,其特征在于,它分成两排,从上风侧起,第一排中冷器(1);第二排为水散热器(2),风扇(3)放在水散热器(2)后面,并以吸风方式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优化布置冷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排中冷器(1)和第二排水散热器(2)热侧介质呈反向方式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优化布置冷却组,其特征在于,从下风侧看冷却组,所述的中冷器(1)进气口(5)在右下方,出气口(4)在左上方;水散热器(2)进水口(7)在左上方,出水口(9)在右下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车优化布置冷却组。它分成两排,从上风侧起,第一排为中冷器,第二排为水散热器,风扇放在水散热器后面,并以吸风方式进行冷却。所述的第一排中冷器和第二排水散热器热侧介质呈反向方式流动。本发明的优点是1)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冷却组的冷却作用。2)热侧介质流向优化后,在风速2.0~8.0m/s下可以使冷却组换热能力提高14.7~2.4%。
文档编号B60K11/04GK1799891SQ20061004899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1日
发明者陆国栋, 夏立峰, 俞小莉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