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467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叙部分所述的安全气嚢。
背景技术
帘式气嚢单元具有表面巨大的安全气嚢外皮和用于向外皮内充 气的气体发生器。安全气嚢外皮具有一个上部边缘,此边缘被固定在 汽车的车顶纵梁区域内,从而安全气嚢在纵向方向上能够沿着汽车的
纵向轴伸展。安全气嚢必须从上部边缘被充气。在此连接中应该了解
以下两个概念
在第一个概念中,气体发生器被置于上部边缘的两个端部之一 (多数情况下在后端部)处,并且一个具有几个排气孔的细长型金属 喷头从气体发生器延伸到安全气嚢外皮的内部从而在安全气嚢的长 度范围内发送气体。
在第二个概念中,安全气嚢外皮具有位于上部边缘前端和后端之 间的气体发生器的装放区域。所述气体发生器延伸到安全气嚢内部或 至少与安全气嚢内部相连接。出于此目的,例如,装放区域可以是L 型。
通常,出于安全考虑使用的圆柱形气体发生器被构造为能使推力 均匀的形式。这意味着排气孔被均匀的旋转排列在气体发生器的外壳 表面区域上。如果没有附加措施,这将导致热气流直接流向安全气嚢 织物从而使其可能被损坏。因此,通过使用导流板可以防止气体喷出 时直接流到安全气嚢织物上。
这种导流板在通用专利WO 02/079008 Al中一皮描述,并且为U形 金属片的形式。而且,这一公开文本描述了缝入安全气嚢外皮的织物 的气体导向单元。
这种导流板单元的不利之处在于在最终装配后,如果发生火突, 安全气嚢单元就将不会以推力均匀的方式工作。如果安全气嚢在仓库
时发生火灾,由塑料织物组成的安全气嚢外皮将会被烧毁,而气体发 生器和与气体发生器相联接的导流板单元依然保留。然而,为了满足 当气体喷出时保护安全气嚢织物的目的,导流板单元必须被构造为非 均匀分布。然而,此后由气体发生器和导流板组成的组件就不会以推 力均匀的方式工作。因此,如果安全气嚢在仓库时发生火灾,将会出 现可能导致气体发生器-导流板组件四处乱飞的附加风险。

发明内容
从此出发,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改进现有的通用类型的安全气 嚢,以便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包含有安全气嚢和气体发生器的整个安 全气嚢单元都能以推力均匀的方式工作。
此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安全气嚢单元解决。 本发明的安全气嚢单元的导流板单元由柔韧性的管形单元构成。 由于所得到的几何形状的原因即使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 推力均匀。柔韧性的管形单元优选的由较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会开始 烧毁或丧失其强度的材料构成,这里所说的较长时间是指明显长于安
全气嚢张开所需要的时间。换句话说导流板单元优选由不具有耐热
性的材料构成。这意味着当发生火灾时,导流板单元与安全气嚢外皮
一同烧毁或者丧失其强度,以便从气体发生器流出的推力均匀的气体
能够直接泄露到外面。优选地,导流板单元可以完全由织物构成。
管形导流板单元可以从一片或多片织物切片折成,或者也能够被
无缝制造,例如,它可以织成管状的形式。为了达到这一应用目标,
织物可以使用任何柔韧性的本质上是二维的可被切割的材料,但是不
包括金属。导流板单元依据安全气嚢的外皮而布置,从而形成位于气 体空间外部的上部区域和位于气体空间内部的下部区域。通过上部和
下部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与安全气嚢外皮相联接。这意味着来自于气 体发生器的气体在较晚的时刻进入接触到安全气嚢外皮的织物,从而 可以避免安全气嚢的毁坏。


本发明的优选形式可以从从属权利要求以及下文结合附图所详 细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中获得。
附图如下
图l所示为帘式安全气嚢的侧面俯-现图2所示为沿图1中的A-A平面的剖面图2a所示为图2所示方案的另 一选择;
图3所示为图1中导流板单元的侧面俯视图4所示为图1中嵌入气体发生器的帘式安全气嚢;
图5所示为如图4所示的嵌入气体发生器的帘式安全气嚢的可选
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所示为帘式安全气嚢的侧视图。帘式安全气嚢,在下文中被 称作安全气嚢,具有安全气嚢外皮10,其沿周边接缝15和折边16 闭合,从而围成气体空间G。第一边缘ll从第一端部lla延伸到第二 端部llb并且带有几个固定接头(tab) 14。在帘式安全气嚢情况下, 第一边缘形成了上部边缘11。有几个由接缝形成的非充气区域17, 用作形成安全气嚢的轮廓。
第一边缘11上方设有装放区域A,此区域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 其位于气体空间6的外部。图4所示为具有气体发生器20的安全气 嚢。因为装放区域A位于气体空间G的外部,从气体发生器20的外 壳区域辐射流出的气体必须被引入气体空间G。导流板单元30用于此 目的并且也可以保护安全气嚢外皮的织物。
导流板单元30的结构及其在安全气嚢外皮10的固定通过参考图 1、 2和3将被更详细的描述导流板单元30由织物切片形成并被折 成管状,其纵轴与第一边缘ll平行。织物切片在导流板单元30的上 部区域32处自身重叠,从而在此区域产生内部部分30a和外部部分 30b,如图2所示。内部部分30a和外部部分30b 4皮此通过粘结层40
而连接。通过粘结层40可以使此区域的抵抗能力得到增大。在这里 抵抗能力的增大是非常有用的,因为此区域被置于从气体发生器流出 的气体所产生的最大负载处。
如图1所示,导流板单元30具有三个区域,称为上部区域32, 中间区域34和下部区域36。上部区域32位于气体空间G外部并在第 一边缘上方。这一上部区域32直接装置了气体发生器20。上部区域 32还由辅加织物区域50所包围;因此上部区域32和辅加织物区域 50共同形成了装;^文区域A。在本实施例中的辅加织物区域50形成了 一个独立的织物单元,但是也能够与安全气嚢外皮制成一片。辅加织 物区域50具有固定的开口 18,穿过此开口导入固定夹55从而把辅加 织物区域50夹紧在气体发生器20上(参见图4)。可选地,固定夹可 以另外穿过导流板单元30内的固定开口而导入,其中固定开口优选 在中间区域34内。
导流板单元30从上部区域32延伸入安全气嚢的气体空间G内。 在下部区域36内,来自上方的气体,皮导流到左边和右边并且在前边 36a和36b处离开下部区域(图4 )。在位于上部区域32和下部区域 36之间的中部部分34内,导流板单元30被连接到安全气嚢外皮10 上。两个延伸穿过所有织物层的水滴状接缝62用于实现此目的。
而且,中间区域34具有半圆接缝60,它把导流板单元30的左边 缘和右边缘31a, 31b彼此相联。由此,在上部区域32和下部区域36 之间形成一个窄的溢出开口。通过设置几个半圆接缝60,可以获得很 好的密封性能。这些接缝仅影响导流板单元30和可能地影响增强层, 并且每一个接缝以半圆的方式包围水滴状接缝62的头部。而且,通 过半圆接缝60所有水滴状接缝62可以避免热气流的接触,这些半圆 接缝并不穿透安全气嚢外皮。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增强层31纟皮设 置在半圆形接缝区域内(仅在图2中可见)。这里特别的优势在于当 辅加织物单元50、导流板单元30和安全气嚢外皮10被缝在一起时, 仅有必要应用两个水滴状接缝62。
此处所述的安全气嚢实施例不具有任何穿透安全气嚢外皮的接
缝和直接被气体发生器冲击的接缝,或者被依然是非常灼热的气体撞 击的接缝。这样大大加强了装置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还可以存在导流板单元和安全气嚢外皮之间免除接缝的实施例。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可能导流板单元和安全气嚢外皮通过已述及的固 定夹结合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的导流板单元30是由一片织物切片所形成,然而 它也可以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多个织物切片结合而成。例如, 一种更具 抵抗力型的材料可以被选为内部部分30a,而外部部分30b可以由更 轻和成本更底型的织物构成。通过连接缝这两部分可以在第 一边缘处 被缝制在一起,并且更进一 步的连接可以通过已述及的粘合方法所实 现。连接接缝优选位于导流板单元30的下部区域36内,在那里当气 体撞击内壁时,它已经降低了能量。
图2a所示为导流板单元30的可选结构。这里导流板单元由柔韧 性材料制成,并呈无缝管的形式。特别地,用一片材料编织(weave )、 针织(knit)和打褶(plait)成此种管状物是可能的。例如,灭火 水龙带产品已知是用 一片材料制成的织物管生产的。如果导流板单元 具有无缝织物管结构,则它可用于提供弹性体制成的内部管或这种织 物管内的蒙皮(coating )。也可能用某种弹性体构成的一片无缝材料 挤压出导流板单元。图2a中所示的实施例不具有加强层,然而在一 个具有无缝导流板单元30的实施例中提供这样的加强层是自然可行 的。接缝没有显示在图2a中。
图5所示为图4所示的帘式安全气嚢单元的可选实施例。这里气 体发生器20没有延伸穿过装放区域A,而是仅仅位于其中。正面接缝 64用于装》文区域相对于外面的密封,它延伸穿过辅加织物区域50和 导流板单元30。
本文所描述的发明是与帘式安全气嚢相关的,但是它也可以用于 其它类型的安全气嚢中,例如,侧面安全气嚢。视这种侧面安全气嚢 的安装位置而定,这里所述的导流板单元的称之为"上部区域"的区 域可能在安装时不会位于气体空间的上面。自然的,这不会改变安全
气嚢的结构和工作模式。
附图标记列表如下:
10安全气嚢外皮
11第一边缘
lla第一端部
lib第二端部
14固定接头
15周边接缝
16折边
17非充气区域
18固定开口
20气体发生器
30导流板单元
30a内部部分
30b外部部分
31加强层
31a导流板单元左边缘
31b导流板单元右边缘
32上部区域
34中部区域
36下部区域
40粘合层
50辅加织物区域
55固定夹
60半圆接缝
62水滴状接缝
64正面接缝
A装放区域
G气体空间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气囊,其具有安全气囊外皮(10),所述安全气囊外皮围成气体空间并且第一边缘(11)从第一端部(11a)延伸到第二端部(11b),由此,用于气体发生器(20)的装放区域(A)被置于所述气体空间外部的所述第一边缘(11)处并平行于所述第一边缘(11)延伸,所述装置区域具有装置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导流板单元(30)的区域(3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单元(30)由管状、柔韧性单元构成,-所述导流板单元(30)具有上部和下部区域(32,36),所述下部区域(36)被置于所述气体空间(G)的内部。-所述导流板单元与安全气囊外皮在位于所述上部和下部区域之间的中部区域处相联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单元(30 ) 由被巻成管状的织物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单元(30 ) 是无缝制造的柔韧性管。
4.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嚢,其特征在于所述管 的纵向轴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边缘(11)。
5.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 部区域(34)与安全气嚢外皮(10)缝合在一起。
6.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 部区域(34)与安全气嚢(10)通过固定夹夹合在一起。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单元通 过叠加织物^:而至少在所述上部区域内由双层壁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气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单元(10 ) 仅在所述上部区域(32 )内由双层壁形成。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安全气嚢,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加织物 段用粘合剂粘合在一起。
10.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嚢,其特征在于接缝布 置在所述导流板单元的中部区域,从而在所述上部和下部区域之间形成窄的溢出开口 (34a)。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安全气嚢,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不穿透所 述安全气嚢外皮,并且至少包围一部分连接所述导流板单元和安全气嚢 外皮的接缝。
12.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嚢,其特征在于至少一 个固定夹被置于所述导流板的中部区域内,由此在所述上部和下部区域 之间形成窄的溢出开口 (34a)。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全气嚢,其特征在于具有两个固定夹。
14.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流4反单元的上部区域;故辅加织物区域(50)所包围。
15.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嚢,其特征在于所述安 全气嚢是帘式安全气嚢并且所述第一边缘是上部边缘。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安全气囊,其具有安全气囊外皮(10),所述安全气囊外皮围成气体空间并且第一边缘(11)从第一端部(11a)延伸到第二端部(11b),由此,用于气体发生器(20)的装放区域(A)被置于气体空间外部的第一边缘(11)处并平行于第一边缘(11)延伸,此装放区域具有装置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导流板单元(30)的区域(32)。为了确保由安全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构成的安全气囊单元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也能以推力均匀的方式工作,导流板单元(30)由管状的、柔韧性材料构成,由此,导流板单元(30)具有上部和下部区域(32,36),其下部区域(36)位于气体空间(G)的内部。导流板单元与安全气囊外皮在位于上部和下部区域之间的中部区域(34)相联接。
文档编号B60R21/231GK101184653SQ200680014350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4日
发明者伊恩·泰勒, 伯耶·雅各布松, 奥拉·亨里克松, 安德斯·哈格曼, 艾伦·布拉德伯恩, 马丁·林赛 申请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