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卸式自卸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3555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卸式自卸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卸车,尤其涉及一种卸货时可避免倾泻的货物掩 埋轮胎的侧卸式自卸车。
背景技术
随着全国各地都在加大对基础建设设施建设领域的投入,自卸车作为工 程用车的主流,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侧卸式自卸车作为其中 的一种,由于载货量大、适宜长途运输等特点占据了自卸车领域的半壁江山。 常见的侧卸式自卸车,通常包括动力装置、行走装置、自卸车箱厢体及自卸 控制装置,而自卸车箱厢体的一侧或双侧设有卸货用的侧厢门,该侧厢门的 顶部与该自卸车箱厢体的顶部铰接相连,其底部通过锁扣装置与该厢体的底 部活动连接。当需要将货物卸车时,先打开该侧厢门的锁扣装置,然后自卸 控制装置控制自卸车箱厢体向左侧或右侧倾斜翻转至一设定的角度,由于重 力的作用使得侧厢门以顶部为中心旋转至自然下垂的位置,厢门底端与厢体 之间形成一开放的空间,货物从该开放的空间处倾泻出来。但该种侧卸式自 卸车在卸货时,倾泻的货物往往会聚集在行走装置的轮胎周围,轮胎被掩埋 的情形时有发生,造成了侧卸式自卸车卸完货物之后的启动困难,严重影响 了侧卸式自卸车的使用和发展。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卸货时货物不会掩埋 轮胎的侧卸式自卸车。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卸式自卸车,包括动力装 置、行走装置及自卸车箱厢体,所述的自卸车箱厢体包括顶侧梁和底侧梁, 并在其侧面设有上下对开的上侧厢门和下侧厢门,以及所述上侧厢门和下侧 厢门的厢门锁紧机构;所述上侧厢门的顶端与所述顶侧梁相铰接,所述下侧厢门的底端与所述底侧梁相铰接,并在所述下侧厢门下方的所述底侧梁上设 有至少一个托架,所述托架支撑开启的所述下侧厢门与所述自卸车箱厢体底 板形成在同一平面的卸货导流面。所述托架包括固定座、销轴及承托板,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底侧梁固定连 接,所述的销轴与所述固定座活动枢接,所述承托板通过销轴绞接在所述底 侧梁上;在卸货时,所述承托板固定支撑于所述下侧厢门的下方,在非卸货 时,承托板可绕固定座旋转90度贴合在所述的底侧梁上。所述的托架还包括一加强梁,其斜跨于所述销轴与所述承托板之间。所述的托架还包括托架定位机构,以使所述承托板旋转至平行于所述自 卸车箱厢体或者垂直于所述自卸车箱厢体的位置时,所述销轴与所述固定座 相对固接。所述的托架定位机构为定位销。所述的承托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橡胶垫块。所述的上侧厢门为先开厢门,所述厢门锁紧机构为横杠锁,所述横杠锁 包括设置于所述上侧厢门的横杠锁销和设置于所述自卸车箱厢体上的横杠锁 座。所述的托架为两个。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侧卸式自卸车将其侧厢门 分成上下对开的两个侧厢门的形式,并将下侧厢门打开时设置成导流板,从 而使得货物顺着导流板倾泻至离轮胎较远的地方,有效解决了侧卸式自卸车 卸货时轮胎被掩埋的问题,且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卸式自卸车卸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卸式自卸车正常行驶时厢门及托架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卸式自卸车准备卸货时托架与厢体连接部分的结 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卸式自卸车卸货时托架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卸式自卸车卸货时托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侧卸式自卸车适合用于各类货物的长短 途运输,且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可轻松地进行自卸作业。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侧卸式自卸车包括一动力装置1、 一行走装置2及一 自卸车箱厢体3 。该动力装置1为普通的机车牵引装置,其为整个侧卸式自卸车提供动力。 该行走装置2设置在该动力装置1的下方并被该动力装置1所驱动,其主要包括一底架及多个轮胎,且具体结构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详细叙述。请参阅图2所示,该自卸车箱厢体3包括一厢体31、 一侧厢门32、两个 厢门锁紧机构33及多个托架34。该厢体31的两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顶侧梁311和底侧梁312。 该侧厢门32包括上下对开的两扇厢门,分别为上侧厢门321及下侧厢门 322。该上侧厢门321的顶端与该顶侧梁311相绞接,该下侧厢门322的底端 与该底侧梁312相绞接。其中该上侧厢门321为先开厢门,即只有先打开上 侧厢门321,下侧厢门322才可以打开。在本实施例中,仅在厢体31的一侧 设有侧厢门32,而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可根据需要在厢体31的两侧均设置 侧厢门32。该厢门锁紧机构33为一横杠锁,其包括一横杠锁销331及多个横杠锁座 332。该横杠锁销331活动设置在该上侧厢门321上,该多个横杠锁座332 固定在该侧厢门32两侧的厢体31上。当侧卸式自卸车处于正常行驶状态时, 上侧厢门321通过横杠锁销331与横杠锁座332的配合锁紧固定于厢体31 上。再请配合参阅图3至图5所示,该托架34包括销轴341、上固定座342、 下固定座343、承托板344、橡胶垫块345、加强梁346及托架定位机构347。 该销轴341的侧面近底端呈90。垂直的两位置设有两插孔;该上固定座342 的中心设有一竖直方向的上通孔,其大小与该销轴341的顶端大小相适配; 该下固定座343的中心也设有一竖直方向的下通孔,其大小与该销轴343的 底端的大小相适配;该下固定座343的侧面还设有两定位孔,其大小和位置 与该销轴341上的两插孔相对应;该承托板344为一大致呈长方形的平板;该橡胶垫块345的形状与该承托板344的上表面形状相匹配。该销轴341的 顶端和底端可旋转地容置于该上通孔及该下通孔中;该销轴341固定支撑在 该承托板344的下方;该橡胶垫块345覆盖于该承托板344的上表面上,以 缓解下侧厢门322打开时对承托板344上表面的冲击力;该加强梁346斜跨 设置于该销轴341与该承托板344之间,从而使得三者组合形成一个稳定的 三角形结构;该托架定位机构347为一定位销,在将承托板344旋转至与侧 厢门32平行及垂直的两个位置,可通过该定位销与插孔及定位孔的配合对该 销轴341进行定位。该多个托架34分布设置在该下侧厢门322下方,该上固定座342及该下 固定座343的一侧与该厢体31的底侧梁312固定连接。该自卸车箱厢体3设置在该行走装置2上并与该行走装置2 —起被该动 力装置1所驱动。该侧卸式自卸车正常行驶时将托架34旋转至承托板344与侧厢门32贴 合的位置并通过定位销347定位,且将侧厢门32通过厢门锁紧机构33锁紧。 当需要进行自卸作业时,拔掉定位销347,将托架34旋转90度至与侧厢门 32垂直的位置后重新使用定位销347进行定位,并打开厢门锁紧机构33,再 将自卸车箱厢体3自动倾斜至规定的位置,此时由于重力以及车箱厢体内货 物的推力作用,上侧厢门321自然下垂,而此时下侧厢门322打开并支撑于 该承托板344上表面的橡胶垫块345上,从而形成一导流板,使得货物从上 下侧厢门之间的间隙处沿导流板倾泻至离行走装置2的轮胎较远的地方。本实用新型的侧卸式自卸车将其侧厢门32分成上下对开的两个侧厢门 的形式,并将下侧厢门322打开时设置成导流板,从而使得货物顺着导流板 倾泻至离轮胎较远的地方,有效解决了侧卸式自卸车卸货时轮胎被掩埋的问 题,且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 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侧卸式自卸车,包括动力装置、行走装置及自卸车箱厢体,所述自卸车箱厢体包括顶侧梁和底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卸车箱厢体的侧面设有上下对开的上侧厢门和下侧厢门,以及所述上侧厢门和下侧厢门的厢门锁紧机构;所述上侧厢门的顶端与所述顶侧梁相铰接,所述下侧厢门的底端与所述底侧梁相铰接,并在所述下侧厢门下方的所述底侧梁上设有至少一个托架,所述托架支撑开启的所述下厢侧门与所述自卸车箱厢体底板形成在同一平面的卸货导流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卸式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包括 固定座、销轴及承托板,所述的固定座与所述底侧梁固定连接,所述销轴与 所述固定座活动枢接,所述承托板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底侧梁上;在卸货时, 所述承托板固定支撑于所述下侧厢门的下方,在非卸货时,承托板可绕固定 座旋转90度贴合在所述的底侧梁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卸式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还包 括一加强梁,其斜跨于所述销轴与所述承托板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卸式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还包 括托架定位机构,以使所述承托板旋转至平行于所述自卸车箱厢体或者垂直 于所述自卸车箱厢体的位置时,所述销轴与所述固定座相对固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卸式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定位 机构为定位销。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卸式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的上 表面上设置有橡胶垫块。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卸式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侧厢门 为先开厢门,所述厢门锁紧机构为横杠锁,所述横杠锁包括设置于所述上侧 厢门的横杠锁销和设置于所述自卸车箱厢体上的横杠锁座。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卸式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为两水专利摘要一种侧卸式自卸车,包括动力装置、行走装置及自卸车箱厢体,所述的自卸车箱厢体包括顶侧梁、底侧梁、设在侧面的上下对开的上侧厢门和下侧厢门以及厢门锁紧机构,所述上侧厢门的顶端与所述顶侧梁相铰接,所述下侧厢门的底端与所述底侧梁相铰接,并在所述下侧厢门下方的所述底侧梁上设有至少一个托架,所述托架支撑开启的下侧厢门与自卸车车箱厢体底板形成在同一平面的卸货导流面。本实用新型的侧卸式自卸车将其侧厢门分成上下对开的两个侧厢门的形式,并将下侧厢门打开时设置成导流板,从而使得货物顺着导流板倾泻至离轮胎较远的地方,有效解决了侧卸式自卸车卸货时轮胎被掩埋的问题,且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B60P1/26GK201092276SQ20072012551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6日
发明者翟志良, 胡志鹏, 路俊锋, 韩月琴, 高红超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