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安全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127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安全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安全气嚢装置,在发生车辆侧面碰撞等时, 该车用安全气嚢装置的安全气嚢从靠车体侧方的车窗上部向下呈帘 状展开,以保护乘员。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车用安全气嚢装置,是将折叠的安全气嚢 沿前柱、上边梁(也称顶盖侧梁)配置,当车辆碰撞时,由充气器 喷出气体,安全气嚢向下展开对乘员进行保护(例如,参照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 - 88846号公报)。在本文可以参照的图 13为现有技术中的安全气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安全气嚢装置A'的结构为在罩体31内收纳 有折叠的安全气嚢33,通过将罩体31上的扣件36 (卡止部)插入 到上边梁30上的孔30a内,能够将该安全气嚢装置A'安装在车体 上。与诸如釆用螺栓等组装罩体31的结构相比,该安全气嚢装置A '的安装只需将罩体31向上边梁30侧用力按即可,因此罩体31的 组装比较容易,能够缩短组装作业的时间。但是,对于现有这种安全气嚢装置A',在将安全气嚢装置A' 组装到上边梁30上时,需隔着收纳有折叠的安全气嚢33的罩体31 施力,此时会压扁罩体31,这就给推压行程、推压力带来损失。此 外,该现有这种安全气嚢装置A'还有如下问题,即,由于被折叠 的安全气嚢33位于比扣件36更靠车厢内侧的位置,因此会妨碍组 装作业,使得不易用眼睛观察到扣件36与上边梁30的孔间的位置 关系。因此,人们希望提供一种比现有这种安全气嚢装置A'更易于将 安全气嚢安装在车体上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的安全气嚢装置相比、更易 于被装在车体上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车用安全气嚢装 置,其具有沿车顶盖侧边设置且内部收纳有呈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嚢的罩体,并且该罩体具有 一对彼此间平行或大体平行的相对壁(即, 互相面对的壁);连接上述一对相对壁的连接壁;由上述一对相对 壁形成的开口朝下的开口部;被弯曲成与车体形状相吻合的形状的 弯曲部;设置在上述连接壁上且用于从靠车厢内侧一侧向靠车厢外 侧一侧传递力的推力传递部;以及配置在上述推力传递部的靠车厢 外侧一侧的卡止部。在本技术方案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中,由于具有沿车宽方向弯曲 且形状与车体形状相吻合的弯曲部,因而,能够形成、设置有形状与车体设置面形状相吻合的罩体。此外,当将罩体安装到诸如上边 梁上时,操作者从车厢内侧一侧向车厢外侧一侧(上边梁一侧)推 力传递部,即可4吏位于推力传递部车厢外侧一侧的卡止部与上边梁 卡止。因而,如果采用如上所述车用安全气嚢装置,不同于现有技术中 的安全气嚢装置(例如参照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专利文献)那样,需 要隔着收纳有被折叠的安全气嚢的罩体来施加推力,因而不会使罩 体变得扁平,也不会造成推力行程以及推力的损失。由此,与现有 技术中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相比,本发明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更易于进行向上边梁的组装。此外,在本车用安全气嚢装置中,由于卡止部、推力传递部的位 置比收纳安全气嚢的罩体的位置高,因而,当将罩体安装在上边梁 上时,在操作上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例如参照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专利文献)那样,即,安装操作不会受到被折叠 的安全气嚢的影响,能够直接用眼睛确认卡止部与上边梁的位置关 系。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相比,本发明的车用 安全气嚢装置更易于进行向上边梁的组装。本发明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还可以是,在罩体上还具有配置位置 在上述连接壁下侧的辅助卡止部,在上述辅助卡止部的靠车厢内侧 一侧设置有手指操作部。本技术方案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中,辅助卡止部配置位置在上述 连接壁下侧。另一方面,车厢内部的宽度也是越靠下方位置、宽度 越大,因而,配置在连接壁下方的辅助卡止部的位置比罩体更靠车 厢外侧一侧。因此,在向上边梁上安装车用安全气嚢装置的过程中, 如果向罩体的靠车厢内侧 一 侧的相对壁施加推力,该推力不易被有 效地传递到辅助卡止部。而本发明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中,在卡止 部的车厢内侧一侧设置有手指操作部,因此,可以通过该手指操作 部,乂人车厢内侧一侧对辅助卡止部施加推力,该推力即被有效地传 递给辅助卡止部。本发明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还可以是,上述弯曲部设置在与立柱 上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在本技术方案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中,由于上述弯曲部的设置位置与立柱上部相对应,因而在立柱附近,在靠车厢一侧的内饰;^反内 可以没有必要空间以外的预留空间,这样能够防止该内饰板成为向 车厢一侧突出的形状。本发明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还可以是,上述罩体的连接壁上设置 有多个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平行的加强筋。在本技术方案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中,由于上述罩体的连接壁上设置有多个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平行加强筋,因此,能够提高罩体抵 御沿车宽方向外力的强度,可以使该罩体具有合适的强度和刚性。本发明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还可以是,在上述弯曲部处,上述罩 体的 一 对相对壁中的靠车厢外侧 一 侧的相对壁向下延伸。在本技术方案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中在上述弯曲部处,上述罩体的一对相对壁中的靠车厢外侧一侧的相对壁向下延伸,因此,可以 通过该靠车厢外侧一侧的上述相对壁对安全气嚢的展开方向加以限 制、引导,使该安全气嚢向所希望的方向展开。本发明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还可以是,上述弯曲部以在车宽方向 上凸起的形式弯曲,或以向上凸起的形式弯曲。在本技术方案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中,由于上述弯曲部以在车宽方向上凸起的形式弯曲,或以向上凸起的形式弯曲,因而,可以缩 减车用安全气嚢的安装空间。本发明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还可以是,上述辅助卡止部配置或形 成在上述罩体的弯曲部位置。在本技术方案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中,由于辅助卡止部配置或形 成在上述罩体的弯曲部位置,因此,可以通过弯曲部将罩体卡止在 车体上。〔发明的效果〕采用本发明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安全气嚢装置 相比,更易于将安全气嚢装置装在车体上。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的侧视图,是从 车厢内侧观察配置在车辆右侧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时所观察到的视 图。图2是沿图i中II-n线的剖视图,该视图表示的是在罩体内收 纳安全气嚢的状态。图3中,(a)是从图1中X方向观察到的推力传递部以及用作 卡止部的扣件的立体图;(b)是图(a)中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中,(a)是沿图1中IVa-IVa线的吾'W见图;(b)是沿图 1中IVb-IVb线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嚢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嚢装置的图,是表示罩 体处于安装状态下的局部侧视示意图。图7表示的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安全气嚢装置的罩体的加强 筋,其中,(a)是表示突起状加强筋以及用于防止罩体弯曲的加强 筋的设置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b)表示的是片状的加强筋以及 用于防止罩体弯曲的加强筋的设置状态局部放大立体图。图8是沿图6中A-A线的放大剖视图。图9是沿图6中B-B线的放大剖视图。图IO是沿图6中C-C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1是沿图6中D-D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2是沿图6中E-E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3是现有技术中的安全气嚢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罩体;2、安全气嚢装置;3、安全气嚢;6、扣件(卡止部); 7、辅助扣件(辅助卡止部);10、相对壁;11、连4妄壁;12、推力 传递部;20、上边梁;21、 A柱;A、车用安全气嚢装置;M、车辆; F、推力(力);40、罩体;110、车体;lllc、上缘;130、 A柱; 140、 B柱;15、 C柱;16、 D柱;17、上边梁;41、靠车厢外侧一 侧的相对壁(相对壁);41b、靠车厢外侧一侧的壁面;42、靠车厢 内侧一侧的相对壁(相对壁);43、连接壁;44、弯曲部;46、加 强筋;46a、用于防止罩体弯曲的加强筋;46b、突起状加强筋;46c、 翅片状加强筋;47、扣件(辅助卡止部);470、扣件(辅助卡止部); 48、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车用安全气嚢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进 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所参照的附图中,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 车用安全气嚢装置的侧视图,是从车厢内侧观察配置在车辆右侧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时所观察到的视图。图2是沿图1中II- II线的剖视图,表示的是在罩体内收纳有安全气嚢的状态。图3中,图(a) 是从图1中X方向观察到的推力传递部以及用作卡止部的扣件这两 个部件的立体图;图(b)是沿图3 (a)中III-III线的剖视图。图 4中,图(a)是沿图1中IVa-IVa线的剖视图;图(b)是沿图1 中IVb-IVb线的剖视图。另夕卜,在下面的说明中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 上下方向相一致,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上 下方向为准。如后述说明中所述,本发明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以具有推力传递 部、扣件、辅助扣件以及手指操作部作为其主要特征。在此,首先对车辆用气嚢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随后,对推力传递部、扣 件、辅助扣件以及手指操作部——进行说明。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能在车辆M碰撞时展开安全气嚢3以对乘 员提供保护,如图l所示,该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主要包括安全 气嚢3、用于收纳呈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嚢3的罩体1、以及用于使安 全气嚢3展开的充气器4。安全气嚢3、罩体1以及充气器4被模块 化处理,可以作为独立的部件单独的使用。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设置在车辆M的门孔(未图示)上方,它 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具体而言,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设置在车厢内 侧且沿前柱(A柱)21、上边梁20配置。众所周知,在车辆M的左 右两侧均设置有这样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因而,在下面的说明 中,仅对配置在车辆M右侧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进行说明,由于 配置在车辆M左侧的车辆安全气嚢装置A在结构上与右侧的车用安 全气嚢装置A相同,因而,在这里省略其说明。就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的安装而言,利用未图示的螺栓,通过 托架5将罩体1固定在上边梁20上,同时如后述所说明的,通过扣 件6 (参照图3)和辅助扣件7 (参照图4)进行罩体1与上边梁20 间的组装。另外,扣件6对应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卡止部",辅助扣件7对应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副卡止部"。罩体1为沿上边梁20设置的长条形部件,其被设置在该上边梁 20的车厢内侧;该罩体1在B柱22和C柱23处局部向上鼓起而弯 曲。换言之,如图l所示,在罩体1与B柱22和C柱23上侧的对 应位置上形成有形状上与B柱22上部形状以及C柱23上部形状相 应的弯曲部(图1中位置P3、 P6),以避开B柱22、 C柱23和设 置在它们周边的部件。如图2所示,具有上述结构的罩体1由一对相对壁10、 10以及 在上端连4妄这两壁10、 10的连接壁11, >^人而在罩体1上形成朝下开 口的开口部,从剖面图上观察时,该罩体1大体呈日文假名"〕,, 的形状。如图1所示,在车辆M碰撞时,由充气器4瞬间喷出大量气体, 使安全气嚢3向下呈帘状展开,呈现图1虚线所示状态。此外,该 安全气嚢3的上端是由多个设置在适当位置上的舌片(未图示)被 安装在上边梁20上的。如图2所示,在展开前的未展开状态下,该安全气嚢3被按Z 形折叠并收纳在罩体1内。而且,在罩体1长度方向(垂直于图2 纸面的方向)上的合适位置设置带状体8,由该带状体8将安全气嚢 3扎住,使得该安全气嚢3在罩体1内保持着折叠状态。最终,收纳有安全气嚢3的罩体1被配置在车厢内侧的未图示的 顶盖饰板以及立柱饰板所覆盖。当安全气嚢3展开时,带状体8发 生断裂并且上述饰板被顶开,由此该安全气嚢3可以像上述所述那 样从上边梁20向下呈帘状展开。下面,对推力传递部以及扣件加以说明。如图1所示,推力传递部12设置在罩体1上沿长度方向的适当 位置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推力传递部12设置在每两个挨着的上 述托架5、 5之间,共设置两处。两推力传递部12、 12彼此的构造 相同,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仅对靠车辆M前侧的推力传递部12 力口以"i兌明。推力传递部12用于从车厢内侧 一 侧向车厢外侧 一 侧传递力(即、推力)。具体而言,如后述所说明的,为了将车用安全气嚢A安装 在上边梁2 0上,操作者从车厢内侧 一 侧向车厢外侧 一 侧推压推力传 递部12,此时,该推力传递部12可将推力传递到设置在推力传递部 12靠车厢外侧一侧的扣件6 (参照图3)上。如图3中图(a)所示,该推力传递部12主要由并排设置在罩体 1的连接壁11上的3条加强筋12a、 12a、 12a、靠车厢内侧一侧的壁 12b以及靠车厢外侧一侧的壁12c构成。加强筋12a、 12a、 12a从车 厢内侧一侧向车厢外侧一侧延伸。此外,靠车厢内侧一侧的壁12b 沿罩体l的长度方向延伸,与加强筋12a、 12a、 12a的靠车厢内侧一 侧的端部相连。靠车厢外侧一侧的壁12c也沿罩体1的长度方向延 伸,并与加强筋12a、 12a、 12a的靠车厢外侧一侧的端部相连。此外, 该加强筋12a、 12a、 12a、靠车厢内侧一侧的壁12b以及靠车厢外侧 一侧的壁12c与罩体1 一体形成。扣件6从配置在推力传递部12上靠车体外侧一侧的壁12c上并 向车体外侧方向突出。如图3中图(b)所示,该扣件6的功能在于,当将扣件6插入 到上边梁20上的孔20a内后,该扣件6能将罩体1固定在上边梁20 上。如剖^见图所示,该扣件6由根部6a、中部6b、顶部6c构成。 其中,根部6a位于靠车厢外侧一侧的壁12c—侧,其最大宽度小于 孔20a的宽度;中部6b的最小宽度大于孔20a的宽度;顶部6c从中 部6b起宽度逐渐减小,且最大宽度小于孔20a的宽度。此外,在本 实施方式中,扣件6a为中空结构,在中部6b能够产生弹性形变, 变得宽度小于孔20a的宽度。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扣件6与靠车 厢外侧一侧的壁12c —体成形。下面,对辅助扣件以及手指操作部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罩体1在P3部分和P6部分上分别具有弯曲部, 这两弯曲部在B柱22、 C柱23的上侧向上隆起而弯曲,在该罩体1 的连接壁11 (参照图2)上,弯曲部位置的部分比其它部分要高。该弯曲部处的两相对壁10中,靠车厢外侧一侧的相对壁10比靠车厢内侧一侧的相对壁10向下延伸出更长的长度(参照图4)。因此, 当安全气嚢3展开时,该安全气嚢3的展开方向会受到靠车厢外侧 一侧的相对壁IO的限制,并由该相对壁IO对其展开进行引导,使 之向所希望的方向展开。此外,如图4所示,在B柱22处,在上边梁20靠车厢内侧一 侧、即安装有罩体1的侧面向外倾斜,即,该侧面上越靠下侧的部 分,其位置越靠车厢外侧一侧。如上所述,安装在上边梁20上的罩体1上形成有板状的托架13, 且该托架13从两相对壁10中靠车厢外侧一侧的相对壁10的下端起 向下延伸、尔后弯曲并斜着向车厢外侧一侧向下延伸。此外,该托 架13的底端部13a的倾斜角度与上边梁20的靠车厢内侧一侧的侧 面的倾斜角度相同。该底端部13a上形成有向车厢外方向突出的辅 助扣件7。该辅助扣件7的功能在于,在将该辅助扣件7插入到上边梁20 的孔20a内后,则可以经由托架13将罩体1安装在上边梁20上。 该辅助扣件7的位置低于罩体1的连接壁11。该辅助扣件7在结构 上与上述扣件6相同,因而在此省略其说明。此外,在辅助扣件7的靠车厢内侧一侧,在由弯曲的托架13分 隔出来的靠车厢内侧的空间形成手指操作部13 b 。此外,如图4(b)所示,在图1所示的C柱23处,向上隆起的 这部分罩体1被安装在上边梁2 0的靠车厢内侧 一 侧的侧面上,并且, 该上边梁2 0的靠车厢内侧 一 侧的侧面向外倾斜,其越靠下侧的部分, 位置越靠车厢外侧一侧。同时,本实施方式的罩体l上,C柱23处的两相对壁10、 10比 罩体1上其它部分(参照图2)的相对壁10向下伸出更长的长度, 以确保连接壁11下方形成用于插入充气器4 (参照图1 )的管路4a 的空腔。该罩体1的靠车厢外侧的相对壁10上设置托架14,该托架14具有倾斜角度与该处上边梁2 0的靠车厢内侧 一 侧侧面的倾斜角度相同的倾斜面14a,在该倾斜面14a上设置有不与该倾斜面14a—体的 辅助扣件7。该辅助扣件7上具有底座部7a,当将该底座部7a安装 在倾斜面14a上时,辅助扣件7比倾斜面14a向车厢外侧一侧突出。 此外,辅助扣件7的功能在于,当将辅助扣件7插入到上边梁20上 的孔20a内时,能够通过托架14将罩体1安装在上边梁20上。与 上述图4 (a)所示的辅助扣件7相似,本辅助扣件7所配置的位置 低于罩体l的连接壁ll。如上所述,该辅助扣件7在结构上与上述 扣件6(参照图3)相同,因而在此省略其说明。此外,在该辅助扣件7的车厢内侧一侧形成有由托架14区划成 的空间,用作手指操作部14b。对于上述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而言,如图1所示,通过至少下 述各部件将罩体1安装在上述上边梁20上,即,从车辆M的前侧 起,依次通过托架5所处位置Pl处的螺栓(未图示)、推力传递部 12所处位置P2处的扣件6(参照图3) 、 B柱22所处位置(弯曲部 所处位置)P3处的辅助扣件7 (参照图4中图(a))、托架5所处 位置P4处的螺栓(未图示)、推力传递部12所处位置P5的扣件6 (参照图3) 、 C柱23所处位置(弯曲部所处位置)P6处的辅助扣 件7 (参照图4中图(b))、托架5所处位置P7处的螺栓(未图示) 进行安装。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的功能、效果进行 说明。如图3中图(b)所示,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上,扣件6设置在 位于罩体l上部的推力传递部12外侧的壁12c上并从该壁12c向外 突出,因此,当将扣件6插入到上边梁20的孔20a时,该扣件6位 于收纳安全气嚢3的罩体1的上部。换言之,本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 与图13所示的现有安全气嚢装置A'不同,在确认扣件6与上边梁 20上的孔20a间的位置关系时,呈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嚢3不会影响 到这一位置确认。因此,与采用现有的安全气嚢装置A'的情况相比,如果采用本车辆用安全气嚢装置A,更易于观察扣件6与上边梁20的孔20a间的位置关系,因此,易于将罩体1组装在上边梁20 上。此外,如图3 (b)所示,对于该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在将扣 件6插入到上边梁20的孔20a内时,#:作者可/人车厢内侧向车厢外 侧(上边梁20所处一侧)方向推压推力传递部12 (靠车厢内侧一侧 的壁12b)。此时,所施加的推力F经由推力传递部12上加强筋12a 和靠车厢外侧的侧壁12c被有效地传递给扣件6。因此,如果采用该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则不像图13所示的现 有安全气嚢装置A'那样,需要隔着收纳有折叠的安全气嚢33的罩 体31来施加推力,因而不会使罩体1变得扁平,这也就不会给推压 行程以及推力F造成损失。因此,与现有的安全气嚢A'相比,采 用该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更易于将罩体1安装在上边梁20上。此外,如果采用该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当将扣件6插入到上边 梁20上的孔20a时,操作者能够像上述说明的那样直接推力传递部 12,这不同于图13所示的现有安全气嚢装置A',需隔着收纳有折 叠的安全气嚢33施加推力,因此,本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能减小已 被折叠在罩体l内的安全气嚢3变形的可能性。此外,该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上,辅助扣件7 (参照图4 (a)、 图4 (b))配置在罩体1的连接壁11的下侧。并且,在连接壁11 的下方,车厢内部的宽度也是位置越靠下其宽度越大,因而,配置 在连接壁11下侧的辅助扣件7的位置比罩体1靠外。此时,考虑到 在将罩体l安装在上边梁20上时,即便在罩体1的相对壁10、 10 的靠车厢内侧一侧的相对壁IO上施加了推力,该推力也不易被有效 地传递到辅助扣件7上。出于该原因,在该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上, 辅助扣件7靠车厢内一侧设置有手指操作部13b、 14b,因而,能够 通过该手指l喿作部13b、 14b,从车厢内侧对辅助扣件7施加推力F, 则该推力F即被有效地传递到辅助扣件7上。从而,在采用该车用 安全气嚢装置A时,易于将辅助扣件7插入到上边梁20上的孔20a内。此外,采用该车用安全气嚢装置A,如图1所示,不仅在位置Pl、位置P4以及位置P7处通过螺栓(未图示)将罩体1安装在上 边梁20上,还在上述位置P1、 P4、 P7之间的位置P2、位置P5处 通过扣件6 (参照图3),以及在位置P3 (弯曲部)、位置P6 (弯 曲部)上通过辅助扣件7 (参照图4 (a)、图4 (b)),将罩体1 安装在上边梁20上。由此,如果釆用该车用安全气嚢A,则能够提 高罩体1与上边梁20间的安装强度,况且还能在安装完扣件6、辅 助扣件7、 7之后,再通过螺栓进行罩体1与上边梁20间的安装, 这样,易于对螺栓进行定位。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其它各种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推力传递部12主要由竖直设置在罩体1连 接壁ll上的加强筋12a、 12a、 12a、靠车厢内侧一侧的壁12b、以及 靠车厢外侧一侧的壁12c构成,本发明的推力传递部12也可以采用 实心的方块形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扣件6和辅助扣件7为中空部件,不过,本 发明的上述扣件6和辅助扣件7还可以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实心部 件。〔实施方式2〕下面参照图5~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车用安全气 嚢装置。以下,以车辆的前进方向作为"前,,、以车辆的倒车方向作为"后"、 以车宽方向作为左右方向进行说明。首先,在说明车用安全气嚢装 置(以下简称为安全气嚢装置)之前,对安装有该安全气嚢装置的 车辆和车身进行说明。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安全气嚢装置的侧视图。图6表示本 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嚢装置,是表示罩体处于安装状态下的 局部侧视示意图。图7表示的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安全气嚢装置的罩体的加强筋,其中(a)为局部放大立体图,表示的是突起状加 强筋以及用于防止罩体产生弯曲的加强筋的设置状态;(b)也是局 部放大立体图,表示的是翅片状加强筋以及用于防止罩体产生弯曲 的加强筋的设置状态。图8为沿图6中A-A线的放大剖视图。图9 是沿图6中B-B线的放大剖视图。图IO是沿图6中C-C线的放 大剖视图。图11是沿图6中D-D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2是沿图6 中E-E线的放大剖视图。 〔车辆的结构〕如图5所示,车辆M的车体11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车窗,该车 辆M上还设置有多个安全气嚢装置2,并且每个安全气嚢装置2上 都设置有安全气嚢3,当左、右安全气嚢3展开时能够分别盖住左车 窗和右车窗。此外,只要车辆M是有车窗的汽车即可,对车辆M的车型没有 特别限定,下面以乘用车为例说明安全气嚢装置2。此外,该安装有安全气嚢装置2的车辆M不仅可以是诸如仅有 一排前排座椅的车辆,还可以是由前排座椅、中排座椅以及后排座 椅共三排座椅那样的具有两排以上座椅的车辆;下面,以具有前排 座椅、后排座椅共两排座椅(未图示)的车辆M为例说明本发明的 第2实施方式。〔车体的结构〕如图5所示,车体110的构造如下,由上边梁17对设置在前排 座椅(未图示)前侧的A柱(前柱)130、设置在前排座椅(未图示) 和后排座椅之间且靠车辆中部的中柱B柱(中柱)140、以及设置在 后排座椅后侧的C柱(后柱)15、 D柱(后三角窗后柱)16进行连 接,并且,通过这四根支柱将地板(未图示)和顶盖连接起来。在 车体110的A柱130和B柱140之间具有门孑L 11 la,在该门孔llla 上安装与前排座椅对应的侧门(即,前门)。在车辆M的B柱140 和C柱15之间具有门孔lllb,该门孔lllb上安装有与后排座椅对 应的侧门(即,后门)。〔上边梁的结构〕如图6所示,上边梁17为形成在门孔llla、 lllb的上缘lllc 处的车架部件,该上边梁17的上部与顶盖120 (参照图5)接合, 下部与B柱140、 C柱15等支柱接合。该上边梁17与各支柱130、 140、 15、 16间接合部分呈向车厢内侧突出相当于上述支柱130、 140、 15、 16的厚度的量。上边梁17由靠车厢里层的内侧部件、作为中间 层的中间部件以及靠车厢外层且作为最外层的外侧部件构成。 〔顶盖的结构〕如图5所示,顶盖120为形成在车辆M车顶部分的部件,>^人车 厢侧起算,该顶盖120由作为最内层的内饰板9 (参照图8、图9)、 作为内层的内侧部件(未图示)、作为中间层的中间部件(未图示)、 作为最外层的外侧部件(未图示)构成。顶盖120的内侧部件下端 部和上边梁17上端部通过焊接等连接方式接合起来。 〔内饰板的结构〕如图8~图12所示,内饰板9为形成在车厢内表面上且被用作 内饰件的板状部件,由具有緩冲性能、隔热性能以及刚性的部件制 成。该内饰板9包括顶盖衬板91以及立柱装饰板(未图示),其中, 顶盖衬板91形成在车厢顶盖内表面上,可盖住罩体40;立柱装饰板 ^篁盖A柱130、 B柱140、 C柱15以及D一主16。顶盖村板91被设置成从车厢内侧覆盖整个罩体40的状态,其下 端部与罩体40的下端部齐平。 〔安全气嚢装置的结构〕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保护装置,当车辆M发生侧面碰撞时, 一旦有既定大小以上的碰撞力作用在车辆M侧部,安全气嚢装置2 就会使配置在各门孔llla、 111b或各支柱130、 140、 15、 16上缘 lllc上的安全气嚢3展开,从而对乘员头部提供保护。换言之,该 安全气嚢装置2是一种帘式气嚢装置。该安全气嚢装置2例如沿着 上边梁17配置,在从A柱130起经过上边梁17直到D柱16这一 部分上。安全气嚢装置2由安全气嚢3、罩体40、充气器60(参照图6)、充气管P、碰撞检测传感器(未图示)、电子控制单元(未 图示)构成。另外,配置在车体110左侧和右侧的安全气嚢装置2在结构和功能上相同,可作相同的动作,因而,仅以配置在右侧的安全气嚢装置2进行说明,对于配置在左侧的安全气嚢装置2,省略其说明。 〔安全气嚢的结构〕如图5所示,安全气嚢3是通过将两片布料缝制而成的袋状或大 体呈袋状的部件,可在侧门车窗和坐在座椅上的乘员之间展开,从 侧方对乘员进行限制,进而为乘员提供保护。 一般情况下,安全气 嚢3折叠为长条形并收纳在罩体40内,由绑带50扎在罩体40上, 并且罩体40通过固定件70、扣件47 (参照图10)、扣件470 (参 照图12)固定在上边梁17上,从而使安全气嚢3固定在车体110 上。安全气嚢3的外周部设置有用于将安全气嚢3固定在车体110 上的吊带310和安装片32 (参照图12)。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由充 气器60供给的气体使安全气嚢3展开,这时绑带50断裂、顶盖衬 板91 (参照图12)等内饰板9 (参照图12)被顶开,当安全气嚢3 完全展开后,气体泄出,安全气嚢3收缩。此外,该安全气嚢3上设置有供气口 (未图示)、膨胀部分(未 图示)、不膨胀部分(未图示)以及缝合部(未图示)。其中,供 气口上安装有与充气器60相连且用来向安全气嚢3供气的充气管P; 膨胀部分可被从供气口送入的气体撑起,以对乘员提供保护;不膨 胀部分不会被充入气体,因而不会被撑起;缝合部用来形成膨胀部 分和不膨胀部分。如图5所示,吊带310为用于将安全气嚢3固定在A柱130上 的绳体,被缝在安全气嚢3的前端部。安装片32为用于将安全气嚢3固定在上边梁17上的片状突起, 在安全气嚢3上的向前排座椅展开的膨胀部分的上端部以及向后排 座椅展开的膨胀部分的上端部均设置有该安装片32。 〔罩体的结构〕如图7中(a)、 (b)所示,罩体40为长条形部件,沿着车辆 M的顶盖120侧部设置,是沿车体110前后方向延伸的由合成树脂 制成的不带盖的部件。该罩体40在下侧具有开口 ,因而截面呈日文 假名"3"的形状。该罩体40被用来收纳呈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嚢3。 罩体40上与之一体形成有如下部件,即,彼此平行或大体平行的一 对相对壁41、 42,用于连接上述两相对壁41、 42的连接壁43,由 相对壁41、 42以及连接壁43形成的朝下开口的开口部48,在车宽 方向弯曲而形状与车体110的形状贴合的弯曲部44,以及加强筋46。由相对壁41、42形成的罩体40的开口方向与垂直方向所成的夹 角,在车厢前后方向上平行的各个的剖面上,彼此间相等或大体相 等。本实施方式中,由相对壁41、 42形成的开口部48的开口方向 垂直朝下,整个开口部48与垂直方向间的夹角均为0° 。如图8~图12所示,在上边梁17的从A柱130 (参照图5)到 D柱16 (参照图5)的靠车厢内侧一侧表面上,安装有开口部48竖 直朝下的罩体40,并且,该罩体40被顶盖衬板91以及立柱装饰板 等内饰板9所覆盖。在罩体40的长度方向的适当位置上,设置有推力传递部12以及 扣件(卡止部)6,该4,力传递部12以及扣件(卡止部)6在结构上 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相应部件相同。即,如图3所示,罩体40 的连接壁43上设置有三个加强筋12a、 12a、 12a、靠车厢内侧一侧 的壁12b以及靠车厢外侧一侧的壁12c,并将扣件6形成在靠车厢外 侧一侧的壁12c上。能够通过按压靠车厢内侧一侧的壁12b,使扣件 6插入并卡止在上边梁17的卡止孔内。对这部分的详细说明,请参 照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应部分的说明。 〔安全气嚢收纳部的结构〕如图8~图12所示,安全气嚢收纳部45是用来收纳已折叠的安 全气嚢3的部分,开口朝下且呈槽状,从罩体40的前端延伸到罩体 40的后端。该安全气嚢收纳部45主要由形成罩体40顶面的连接壁 43、形成靠车厢外侧一侧的侧壁的相对壁41、以及形成靠车厢内侧一侧的侧壁的相对壁42构成,开口形成在该安全气嚢收纳部45的 下部。〔相对壁的结构〕如图8 图12所示,相对壁41、 42均由板状部件形成,用于形 成从正面观察时呈日文假名"〕"的形状且开口朝下的罩体40的侧 壁,两相对壁41、 42相向且均竖直配置,;波此间的间隔前后相等。如图8所示,靠车厢外侧一侧的相对壁41由从连接壁43的靠车 厢夕卜侧 一 侧的端部竖直向下延伸的板状部件构成。在该靠车厢外侧 一侧的相对壁41上一体形成有内壁面41a、靠车厢外侧一侧的壁面 41b、翅片状加强筋46c、扣件47(参照图10)、扣件470 (参照图 12)。内壁面41a为安全气嚢收纳部45内壁的靠车厢外侧一侧的表面, 其所具有的功能在于,对展开时的安全气嚢3加以引导,以使安全 气嚢3展开方向为竖直朝下方向。靠车厢外侧一侧的壁面41b为与设置有罩体40的车体110相对 的面,其上以适当的间隔形成有一定数量的加强筋46c(图7(b))。 罩体40上,位于后述的弯曲部44上的靠车厢外侧一侧的壁面41b 向下延伸且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相对较长。翅片状加强筋46c用于加强靠车厢外侧一侧的相对壁41,由多 个设置在相对壁41上且从其上既定部位朝车厢外侧方向突出的板状 突起构成。翅片状加强筋46c与上边梁17的靠车厢内侧一侧的表面 抵接,由车体IIO对其提供支撑。靠车厢内侧 一侧的相对壁42由从连接壁43的靠车厢内侧 一侧的 端部竖直向下延伸的^1状部件构成。在靠车厢内侧一侧的相对壁42 上形成的内壁面42a,协同上述内壁面41a—起,对展开时的安全气 嚢3进行引导,以使之展开方向为竖直朝下方向。 〔连接壁的结构〕如图8所示,连接壁43这一部件为用于形成在罩体40上表面、 即安全气嚢收纳部45的顶面,被形成为平面状或近似平面状。连接壁43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一定数量的用于防止罩体弯曲的加强筋46a、 突起状加强筋46b、充气管设置空间43a (参照图10)、托架固定部 43b (参照图11)以及通孔43c。如图IO所示,充气管设置空间43a是设置在罩体40上的预留空 间,用于设置一端安装在安全气嚢3的供气口上的充气管P。如图 IO所示,该充气管设置空间43a设置在上边梁17和C柱15彼此接 合的部位附近。如图11所示,托架固定部43b为用于安装托架80 (参照图5、 图6)的部位,进而通过托架80将罩体40固定在车体IIO上。例如 图ll所示,该托架固定部43b设置在连接壁43上表面的沿左右方 向的两个部位上。如图12所示,通孔43c为窄的长条孔,安全气嚢3的安装片32 可穿过该通孔43c从罩体40的安全气嚢收纳部45内伸到连接壁43 的上方。该通孔43C例如设置在连接壁43的上表面的左右两处。 〔弯曲部的结构〕如图6所示,弯曲部44的形状与设置有罩体40的B柱140等 立柱的上缘lllc上车厢内侧表面的形状相应,以避开在其i殳置部位 周边安装的其他零部件。换言之,出于B柱140、 C柱15等部件固 定在上边梁17上的原因,使得上边梁17上用来设置罩体40的设置 面呈向上鼓起的状态,因而,弯曲部44弯曲而形成与该设置面的鼓 起表面形状相吻合的形状,即呈三维曲线形状。如图6、图8以及图 9所示,该弯曲部44的靠车厢外侧一侧的壁面41b上,设置有突起 且进一步向下延伸的翅片状加强筋46c。 〔加强筋的结构〕如图7中(a) 、 (b)所示,加强筋46与细长的罩体40—体形 成,位于罩体40的外周面上,具有多个且均向外突出,用于防止罩 体40的变形。加强筋46由用于防止罩体弯曲的加强筋46a、突起状 加强筋46b以及翅片状加强筋46c构成。另外,罩体40上,至少在连接壁43上设置多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平行的加强筋46。用于防止罩体弯曲的加强筋46a设置在罩体40连接壁43等的中 部或大致中部上,沿罩体4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俯视观察时呈 线状。在从正面观察时,该用于防止罩体弯曲的加强筋46a以突起 状从罩体40的表面上鼓出,主要用于防止罩体40产生弯曲。突起状加强筋46b以突起的方式形成在罩体40的相对壁42、连 接壁43的外周面上,与用于防止罩体弯曲的加强筋46a正交配置, 多个突起状加强筋46b彼此间具有一定的间隔,该突起状加强筋46b 用于提高罩体40的强度。翅片状加强筋46c以突起的方式形成在罩体40的靠车厢外侧一 侧的相对壁41上,与用于防止罩体弯曲的加强筋46a正交配置,多 个翅片状加强筋46c 4皮此间具有一定间隔,该翅片状加强筋46c也 用于提高罩体40的强度。 〔扣件的结构〕如图10、图12所示,扣件47、 470这一部件通过自身与开设在 上边梁17上的卡止孔17a卡合,将罩体40固定在车体110上,并 且与罩体40的相对壁41的靠车厢外侧一侧的壁面41b —体形成。另外,该扣件47、 470只要能将罩体40临时固定在车体110上 即可,其自身形状等并没有特别限定。扣件47、 470采用诸如独立 于罩体40的通用扣件也无妨。如图10、 12所示,扣件47、 470作为一种位于连接壁43下方的 辅助扣件,特别是图IO所示的扣件,构成权利要求书所述的辅助卡 止部。并且,在车厢内侧一侧形成手指才喿作部47c,在用手指从车厢 内侧一侧推压扣件47时,该扣件47即可与上边梁17卡止。 〔托架的结构〕如图6所示,托架80是用于将罩体40固定在车体IIO上的连接 件,其两端部安装在形成于罩体40上的托架固定部43b上。托架80 的中部具有用来插入螺栓等固定件70的孔,只要将这一固定件70 拧在上边梁17上即可将托架80固定在车体110上。〔充气器的结构〕 充气器60为一种气体产生装置,内部装有点火装置(未图示)和气体发生剂(未图示)等,其中点火装置与用来检测来自车辆M 左侧侧面的碰撞的碰撞检测传感器(未图示)电连接,气体发生剂 由叠氮化钠等制成。充气器60这一装置,根据来自碰撞检测传感器 的碰撞信号,使点火装置(未图示)瞬间引燃气体发生剂,产生高 压的氮气并供向安全气嚢3,令安全气嚢3瞬间膨胀起来。该充气器 60设置在诸如C柱15上。充气管P为连接安全气嚢3和充气器60的金属制管件。 碰撞4全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发生在车辆M上的侧面碰撞和致使车 辆横向翻滚等的横向受力,可以使用诸如加速度传感器(G - sensor )。 在车辆M的多个部位配置该碰撞4全测传感器。 〔安全气嚢装置的安装〕下面,参照图5 ~图12说明如何向车体110安装本发明第2实 施方式的安全气嚢装置2。在车体110安装安全气嚢3的过程中,首先,如图5所示,将安 全气嚢3折叠成长条形,并收纳在罩体40的安全气嚢收纳部45 (参 照图8~图12)内。然后,将一端与充气器60相连的充气管P安装 在安全气嚢3的供气口上。接下来,从多个位置,利用绑带50对安 全气嚢3和罩体40之间对安全气嚢3进行保持,以使安全气嚢3不 会从罩体40上脱落。接下来,将安全气嚢3前端部的吊带310固定 在A柱130上,并将多个设置在安全气嚢3上端部的安装片32固定 在上边梁17上。接下来,如图12所示,从车厢内侧,将罩体40的扣件470按入 上边梁17的卡止孔17a内,从而将罩体40固定在车体110上。然后,将安装在罩体40上的三个托架80 (参照图5、图6)通 过固定件70(参照图5、图6)固定在上边梁17上。当通过固定件 70,隔着托架80将罩体40固定在车体110上时,罩体40被扣件47、 470临时固定,因此,易于进行罩体40向车体110的固定。随后,以顶盖衬板91覆盖罩体40,以立柱饰板(未图示)覆盖吊带310、充气管P、充气器60以及各立柱,由此,完成安全气嚢 装置2向车体110的安装。如上所述,固定在车体110上的罩体40上具有形状与车体110 上的相应设置部位间形状相同且沿车宽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 44,由于所设置的该弯曲部44的形状和位置与各立柱上缘110c相 应,因而,在车厢内侧一侧的内饰板9内不会出现必要空间以外的 多余空间,这可以防止内饰板9产生向车厢内侧 一 侧突出的形状。此外,罩体40的连接壁43上具有多个沿车宽方向形成的加强筋 46,因此,能够适度提升罩体40的强度和刚性,以应对来自车宽方 向的外力。〔安全气嚢装置的动作〕下面,参照图5~图12,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嚢装 置2的动作。如图5所示,当车辆M没有受到来自侧方的碰撞时,安全气嚢 3维持着被折叠、收纳在罩体40的安全气嚢收纳部45内的状态。当车辆M受到来自侧方的既定大小以上的石並撞时,石並撞4全测传 感器检测到该碰撞,并向电子控制单元(未图示)送出碰撞信号。 一旦电子控制单元将该碰撞信号判断为侧方碰撞时,该电子控制单 元向充气器60发送点火信号,使充气器60内的气体发生剂高速燃 烧,产生高压气体。随后,通过充气管P将该高压气体供给安全气如图12所示,折叠在罩体40内的安全气嚢3在高压气体的作用 下膨胀,撑破绑带50(参照图5),并向车厢内侧推开顶盖村板91, 尔后在相对壁41、 42的内壁面41a、 42a的引导下竖直向下展开。 此时,由于罩体40没有盖,开口部48始终为开口,并且,由于一 对相对壁41、 42相互平行且朝下开口,该相对壁41、 42上各处的 开口方向和铅直方向间所形成的角度相等,所以使得安全气嚢收纳 部45整体为朝向铅直方向或大致朝向铅直方向的开口 ,因而,安全气嚢3能够朝着铅直方向、向所希望的方向顺畅地瞬时展开,从而 对乘员提供保护。尤其是如图8、图9所示,在俯视罩体40时呈三维曲线状弯曲 的弯曲部44上,相对壁41的靠车厢外侧一侧的壁面41b向下延伸, 因而,安全气嚢3的展开方向受到该靠车厢外侧一侧的侧壁41b的 限制、引导,进而向所希望的方向展开。此外,该靠车厢外侧一侧 的侧壁41b上所具有的翅片状加强筋46c与车体110抵接,因而, 该靠车厢外侧一侧的侧壁41b被稳固地固定在车体110上。再者, 罩体40的连接壁43上配置有多个沿车宽方向的加强筋46,因而, 使罩体40强度提升,使其具有适度的强度和刚性,以应对来自车宽 方向上的外力。另外,呈日文假名"〕"的形状的截面的罩体40与 加强筋46正交,因而,即便改变加强筋46的前后位置,其所提供 的保持力也会保持不变。由此,车用安全气嚢装置2不仅可由开口部48提供均一或大体 均一的展开方向,还能在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对受到安 全气嚢3的膨胀压力而存在向车宽方向展开倾向的相对壁41、 42提 供均一或大体均一的支持力,以限制该相对壁41、 42在车宽方向上 的张开,因而,使得该车用安全气嚢装置2的展开方向更加稳定。因此,如图12所示,安全气嚢3被相对壁41、 42以及靠车厢外 侧一侧的壁面41b引导,迅速、顺畅地沿铅直方向(箭头Y方向) 向下展开,以使安全气嚢3可迅速地展开,从而可以覆盖车辆M的 窗口部分W。这样的安全气嚢3向前排座椅(未图示)和后排座椅(未图示) 的侧方展开时,能够对车厢内的整个右侧展开安全气帘。由此,安 全气嚢3不仅会对乘员的头部提供限制和保护,还能防止乘员飞出 车外。另外,就安全气嚢装置2而言,在车辆M的车体左侧也配置有 结构、功能相同的装置,与车辆M的右侧受到既定大小以上的碰撞 相同,该左侧的安全气嚢装置2在车辆M的左侧受到既定大小以上的碰撞时,可作出一样的动作。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本技术思想的范围内, 进行各种改造和变型,本发明当然延及这些改造与变型。例如,图6所示的罩体40的弯曲部44并不限于形成在上边梁 17和B柱140的接合部位上,也可以形成在形状与车体110上用来 设置罩体40的设置面的形状相应的适当位置上,还可以形成在其他 部位上。此外,弯曲部44还可以弯曲成向车厢内侧凹陷状态,或是 弯折成向车厢内侧凹陷的状态。此外,将罩体40和安全气嚢4固定在车体IIO上的固定方式, 可以是仅采用螺钉等紧固部件或其他固定件等进行固定,也可以是 其他的固定方式,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对以合成树脂制成罩体40的情况进行了 说明,但也可以由当受到从车厢内侧向车厢外侧才齐压时形成凹陷的 緩冲区(cmshable-zone )的铝合金等轻质合金制成。另外,只要车辆M是在门孔llla、 lllb上缘lllc设置罩体40 这一结构,不论什么车型的汽车均可使用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用安全气囊装置,具有沿车顶盖侧边设置且内部收纳有呈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的罩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罩体具有一对彼此间平行或大体平行的相对壁;连接上述一对相对壁的连接壁;由上述一对相对壁形成的开口朝下的开口部;被弯曲成与车体形状相吻合的弯曲部;设置在上述连接壁上且用于从靠车厢内侧一侧向靠车厢外侧一侧传递力的推力传递部;以及配置在上述推力传递部的靠车厢外侧一侧的卡止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罩 体上还具有配置位置在上述连接壁下侧的辅助卡止部,在上述辅助 卡止部的靠车厢内侧一侧设置有手指操作部。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弯曲部设置在与立柱上部相对应的位置上。
4. 如权利要求1 ~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其特 征在于,上述罩体的连接壁上设置有多个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平行的 加强筋。
5. 如权利要求1 ~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其特 征在于,在上述弯曲部处,上述罩体的一对相对壁中的靠车厢外侧 一侧的相对壁向下延伸。
6. 如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其特 征在于,上述弯曲部以在车宽方向上凸起的形式弯曲,或以向上凸 起的形式弯曲。
7. 如权利要求2~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安全气嚢装置,其特 征在于,上述辅助卡止部配置或形成在上述罩体的弯曲部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中的车用安全气囊相比,更易于进行向车体的安装的车用安全气囊。本发明的车用安全气囊装置中具有罩体(1),其包括一对彼此平行或大体平行的相对壁(10、10)以及对上述两相对壁(10、10)间加以连接的连接壁(11),且剖面呈日文假名“コ”形或大体呈日文假名“コ”形;折叠收纳在上述罩体(1)内的安全气囊(3);设置在上述连接壁(11)上且用于从车厢内侧一侧向车厢外侧一侧传递力的推力传递部(12);以及配置在上述推力传递部(12)车厢外侧一侧的卡止部(6)。
文档编号B60R21/213GK101402344SQ20081016885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4日
发明者冲本浩平, 武村直树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