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光致变色玻璃的汽车车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2113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有光致变色玻璃的汽车车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光致变色玻璃的汽车车身。
背景技术
自人类发明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以来,汽车驾乘人员为了实现汽车外层防护壳既能 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风、雨及各类固体物对行驶中的驾乘人员的侵害),又能确保驾乘人 员有良好开阔的视野(使行驶的汽车有良好的行车安全),几乎全世界的汽车均采用玻璃 (各种类型的钢化玻璃),安装在汽车的前后及左右车身上。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美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发明了光致变色色素,并将这 些光致变色色素和一些高聚物连接在一起,制成各种具有光变色性能的材料。例如,使用 光致变色材料的涂料可以制成各种日用品、服装、玩具、装饰品、童车或涂布到墙壁、公路标 牌、建筑物上,在光照作用下它们会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图案、花纹等。在汽车制造业中,人 们使用光致变色材料制成的透明塑料薄膜(简称汽车玻璃贴膜),贴到或嵌入汽车四侧视 窗玻璃上,在日光照耀下,汽车玻璃贴膜马上变色,使日光不刺眼,保护视力,保护安全,还 可以起到调节汽车内温度的作用。但是由于贴膜容易老化,长期使用容易使贴膜老化脱落, 既不美观,又不耐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光致变色玻璃的汽车车身,通过在后视窗、车 门车窗中安装钢化光致变色玻璃代替传统的钢化玻璃,以解决解决传统技术中使用汽车玻 璃贴膜进行遮光,汽车玻璃贴膜易老化,会脱落,不美观,不耐用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光致变色玻璃的汽车车身,包括有前后视窗、车门的车窗,所述汽车车身 两侧车门的车窗中、前后视窗中均安装有钢化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身两侧车门的 车窗中、后视窗中的钢化玻璃为钢化光致变色玻璃。所述的一种带有光致变色玻璃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窗中的钢化光致 变色玻璃的前端与汽车后视镜相对的位置的玻璃部分,可设置为透明玻璃,以使司机视线 不受影响。光致变色玻璃是在适当波长的光辐射下改变玻璃的颜色,当离开辐射光源时又恢 复原来颜色的玻璃。此种材料具有两种不同分子或电子结构状态。在可见光区域有两种不 同的吸收系数,在光的作用下,可以从一种结构转变到另外一种结构,因而导致玻璃颜色的 可逆变化。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卤化银变色玻璃。它是在钠锡硼酸盐玻璃中加入少量卤化 银(AgX)作为感光剂,再加入微量铜、镉离子作为增感剂,熔制成玻璃后,经过适当温度热 处理,使卤化银聚成微粒而制得。当这种玻璃受紫外线或可见短波照射时,银离子还原为银 原子,若干银原子聚集成胶体而使玻璃显示出暗黑色。光照停止后,在热辐射或长波光(红 外线或红光)照射下,银原子变成银离子而褪色,使玻璃还原成透明的颜色。[0009]本实用新型将光致变色玻璃安装在汽车的后视窗、车门车窗中,以取代使用已久的汽车玻璃贴膜技术。使用钢化的光致变色玻璃后,在没有光直接照射的情况下,汽车玻璃 呈现透明状态;在可见光直接照射的情况下,光致玻璃立即随着光照度的加强,而逐渐呈现 浅黑色,其浅黑程度随着光照度的加强而加强,同时光致变色玻璃与后视镜相对的位置设 置成透明玻璃,以防止光致变色玻璃变黑时,后视镜无法看清楚。确保汽车司机能通过后视 镜看清车后的情况,保证车辆安全。光致变色玻璃上的浅黑色将有效防止强光照射入汽车 内部,确保了对汽车驾乘人员减少光辐射和热辐射的保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窗中钢化光致变色玻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带有光致变色玻璃的汽车车身,包括有前后视窗、车门的车 窗,汽车车身1两侧车门的车窗中、前后视窗中均安装有钢化玻璃,汽车车身1两侧车门的 车窗2中、后视窗3中的钢化玻璃4、5为钢化光致变色玻璃。车窗2中的钢化光致变色玻 璃4的前端与汽车后视镜相对的位置的玻璃部分6,可设置为透明玻璃,以使司机视线不受影响。
权利要求一种带有光致变色玻璃的汽车车身,包括有前后视窗、车门的车窗,所述汽车车身两侧车门的车窗中、前后视窗中均安装有钢化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身两侧车门的车窗中、后视窗中的钢化玻璃为钢化光致变色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光致变色玻璃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窗 中的钢化光致变色玻璃的前端与汽车后视镜相对的位置的玻璃部分,可设置为透明玻璃, 以使司机视线不受影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光致变色玻璃的汽车车身,包括有前后视窗、车门的车窗,汽车车身两侧车门的车窗中、前后视窗中均安装有钢化玻璃,汽车车身两侧车门的车窗中、后视窗中的钢化玻璃为钢化光致变色玻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通过在采用钢化光致变色玻璃代替传统的钢化玻璃,避免了太阳光直射入汽车内部,导致汽车内部温度升高的问题。
文档编号B60J1/18GK201597417SQ20102013259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2日
发明者费维来 申请人:费维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