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车平推后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9336阅读:17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卸车平推后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卸车车厢的自卸装置,尤其是一种自卸车平推后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自卸车倾卸机构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箱体倾斜一定的角度,使厢体中的货物自重流动卸下,然后再使厢体降落到车架上。其倾斜机构基本组成由液压举升系统(包括液压泵、单作用举升液压缸、控制阀、油箱及附件等)。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病是举升期间,厢体高度过高,整车在路基不好的情况下容易侧翻,导致自卸车稳定性差,粘附性货物(如粘土等)卸货不干净。公开号201313523,公告日为2009年9月23的实用新型专利平推式自卸车,是通过三个单级双作用油缸,一个推件和一个推箱,以及先导顺序阀等主要部件依靠液压动力实现货物后卸。这种方式结构复杂,三个油缸和两个箱体大大增加自卸车整备质量和构造成本,而且不能实现6米-11米箱体平推卸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卸车平推后卸装置,在提高自卸车卸货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性能的同时,能够简化卸货装置的结构,以减轻车辆的自重,降低车辆对燃油的消耗需求,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自卸车平推后卸装置, 包括车厢厢体以及设在车厢厢体内部的液压动力单元、推件、油缸,液压动力单元设在车厢厢体靠近驾驶室的一端,液压动力单元通过油缸与推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为多级双作用油缸,多级双作用油缸水平设置在车厢厢体内的底部,其一端通过固定环与推件铰接,另一端通过耳环与车厢厢体铰接,液压动力单元的一根输油管与多级双作用油缸的进油口连接,另一根输油管与多级双作用油缸的回油口连接。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推件上端的两侧设有导向槽,该导向槽与车厢厢体的上边梁配合,推件的底面与车厢厢体的底板贴齐,限制推件垂直方向的自由度;推件的两个侧边分别与车厢厢体的两个侧面贴齐,限制推件水平方向的自由度。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级双作用油缸是由多个套筒依序分级嵌套在缸筒内部的,最内层的套筒一端安装有固定环,最外层的缸筒与固定环相对的一端安装有耳环,每级套筒的尾端均设有限位凸台,限位凸台上均设有进油口,缸筒的筒壁上设有油口,油口内设有与各进油口相通的回油管。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卸车平推后卸装置,通过液压动力系统将货物平推出车厢,由于厢体不需要举升,从而实现倾斜路面、隧道等特殊区域卸载物料,大大提高卸货时物流装置的安全性;并且,对于有粘附性的物料,因推件沿着厢体从前往后推卸物料,故粘附性物料不会残留在厢体内壁上,达到干净卸货的目的,有效提高了卸货效力;同时,车厢内部由一个液压动力系统推动一个推件来实现卸货,简化了整体的结构,达到了厢体和卸货装置本身的轻量化要求,有效提高了车辆的装载能力,降低车辆对燃油的消耗需求,实现节能减排和节约资源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卸车平推后卸装置不仅可用于自卸汽车,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特种专用车以及其它货箱(如集装箱)的卸货,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所述多级双作用油缸,通过逐级回油管与进油口和多个套筒内部分别组成两个回路, 实现多级双作用油缸双向长行程作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的纵剖面构造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图。图3为多级双作用油缸的结构简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动力系统原理图。图6为图3的C-C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自卸车平推后卸装置,主要部件包括车厢厢体 3以及设在车厢厢体3内部的液压动力单元1、推件4、多级双作用油缸2,液压动力单元1 设在车厢厢体3靠近驾驶室的一端,液压动力单元1通过多级双作用油缸2与推件4连接, 所述多级双作用油缸2水平设置在车厢厢体3内的底部,所述多级双作用油缸2,它是由三个套筒6、7、8依序分级嵌套在缸筒9内部的,最内层的套筒6外端的端头上设有固定环5, 最外层的套筒9外端的端头上设有固定耳环10 ;所述多级双作用油缸2 —端通过固定环5 铰接在推件4内部的fe处,另一端通过耳环10与车厢厢体3的IOa处铰接;推件4上端的两侧设有导向槽,该导向槽与车厢厢体3的上边梁11配合,推件4的底面与车厢厢体3的底板13贴齐,限制推件4垂直方向的自由度;推件4的两个侧边分别与车厢厢体3的两个侧面12贴齐,限制推件4水平方向的自由度。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卸车平推后卸装置启动后,液压动力单元1 输出高压油经进油口 14推动多级双作用油缸2实现从大到小依次伸出套筒8、套筒7、套筒 6,从而推动推件4将货物推出车厢厢体3。工作原理当车厢厢体3打开后门卸货时,液压动力单元1输出高压油经进油口 14推动多级双作用油缸2实现从大到小依次伸出套筒8、套筒7、套筒6,从而推动推件4,推件4在货物的重力和挤压力及车厢厢体3及其车厢厢体上边梁11的导向作用下,沿着车厢厢体3内壁从前端平移至后部,物料逐渐被推卸出车厢厢体3。当推件4移动至后门、物料完全卸除后,推件4受限位块限制停止平移,液压系统压力升高达到液压动力单元1内部的溢流阀设定压力时,液压动力单元1内部的三位四通换向阀换向,然后多级双作用油缸2回油管路从油口 15进油,启动多级双作用油缸2收缩回路,带动推件4回位到车厢厢体3前端,整个卸货过程完成。主要配套件多级双向作用油缸2是在目前单作用伸缩油缸的基础上改造结构及油路方式从而实现多级双向作用油缸2的推动行程和回位行程。如图3、图6所示,多级双作用油缸2的工作原理液压动力单元1工作输出高压油,由进油口 14进入多级双作用油缸2,在负荷的反
4作用下,套筒8、套筒7、套筒6 —起推动推件4从前向后平移,套筒8和套筒9之间的液压油经回油管9g至出油口 15排出,当套筒8、套筒7、套筒6 —起前进到套筒8和套筒9上节点时,套筒8停止前进,接着套筒7、套筒6 —起推动推件4从前向后平移,套筒7和套筒8 之间的液压油经回油管8g、9g至出油口 15排出,当套筒7、套筒6 —起前进到套筒7和套筒 8上节点时,套筒7停止前进,接着套筒6推动推件4从前向后平移,套筒6和套筒7之间的液压油经回油管7g、8g、9g至出油口 15排出,当套筒6前进且接近到套筒6和套筒7上节点时,受液压系统换向阀控制作用,液压动力单元1工作输出高压油,由出油口 15经液压油回油管9g、8g、7g至套筒6和套筒7之间,从而推动套筒6缩回,带动推件4从后向前平移, 同时主腔液压油由进油口 14流出,至套筒6和套筒7下节点时,再由出油口 15经液压油回油管9g、8g至套筒7和套筒8之间,从而推动套筒7缩回,带动套筒6、推件4从后向前平移,同时主腔液压油由进油口 14继续流出,至套筒7和套筒8下节点时,再由出油口 15经液压油回油管9g至套筒8和套筒9之间,从而推动套筒8缩回,带动套筒7、套筒6、推件4 从后向前平移,同时主腔液压油由进油口 14再继续流出,2耀套筒8缩回到套筒8和套筒9 下节点时,受液压系统换向阀中位控制作用,所有套筒和推件回位行程截止。
权利要求1.自卸车平推后卸装置,包括车厢厢体以及设在车厢厢体内部的液压动力单元、推件、 油缸,液压动力单元设在车厢厢体靠近驾驶室的一端,液压动力单元通过油缸与推件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为多级双作用油缸,多级双作用油缸水平设置在车厢厢体内的底部, 其一端通过固定环与推件铰接,另一端通过耳环与车厢厢体铰接,液压动力单元的一根输油管与多级双作用油缸的进油口连接,另一根输油管与多级双作用油缸的回油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平推后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件上端的两侧设有导向槽,该导向槽与车厢厢体的上边梁配合,推件的底面与车厢厢体的底板贴齐,限制推件垂直方向的自由度;推件的两个侧边分别与车厢厢体的两个侧面贴齐,限制推件水平方向的自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卸车平推后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双作用油缸是由多个套筒依序分级嵌套在缸筒内部的,最内层的套筒一端安装有固定环,最外层的缸筒与固定环相对的一端安装有耳环,每级套筒的尾端均设有限位凸台,限位凸台上均设有进油口,缸筒的筒壁上设有油口,油口内设有与各进油口相通的回油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卸车平推后卸装置,包括车厢厢体以及设在车厢厢体内部的液压动力单元、推件、油缸,液压动力单元设在车厢厢体靠近驾驶室的一端,液压动力单元通过油缸与推件连接,所述油缸为多级双作用油缸,多级双作用油缸水平设置在车厢厢体内的底部,其一端通过固定环与推件铰接,另一端通过耳环与车厢厢体铰接,液压动力单元的一根输油管与多级双作用油缸的进油口连接,另一根输油管与多级双作用油缸的回油口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卸车平推后卸装置,通过液压动力系统将货物平推出车厢,大大提高卸货时物流装置的安全性;并且,对于粘附性物料不会残留在厢体内壁上,达到干净卸货的目的,有效提高了卸货效力。
文档编号B60P1/30GK202225771SQ201020608460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6日
发明者黄久林 申请人:湖北海龙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