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边下部授流接触轨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000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等边下部授流接触轨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地铁接触轨防护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下部授流接触轨设置有防护罩,对接触轨进行防护,防护罩截面近似呈Ω形,其结构如图1所示,具有一个曲面的罩顶和两侧的侧板。该防护罩的使用状态可参见我国实用新型专利ZL 93224173. 5,是由L型的接触轨支架和卡勾形成一悬臂结构,该卡勾与截面呈“工”字型的接触轨的上翼缘相卡制从而将其固定,而防护罩设于该接触轨上方而两侧板覆盖接触轨两侧。再如图1所示,为保证车辆受流器与接触轨的正常接触,接触轨防护罩的底边高于接触轨的接触面,其高度的确定主要考虑接触轨的磨耗量和在曲线超高段受流器对接触轨的偏磨的影响。因此防护罩对接触的侧面无法保证完全防护。在正常情况下在没有人进入的正线采用此种防护罩没有问题。但在车辆段的车库内,检修人员可能在接触轨带电的范围内活动,国外一般采取滑触线的方式解决。由于滑触线的价格较高,且对车辆进出库有一些影响,因此国内没有广泛使用,依然大量采用接触轨加防护罩的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增加接触轨防护面积的加长防护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方案一种不等边下部授流接触轨防护罩,它设在下部授流接触轨上方,具有一个罩顶和两个侧板,覆盖于接触轨的上方和两侧,其特征在于,远离车辆一侧的侧板比另一侧的侧板长。如上所述的接触轨防护罩,优选地,所述长的侧板比短的侧板长36mm。如上所述的接触轨防护罩,优选地,所述长侧板的一侧由罩顶到侧板底边的长度为175mm,短侧板的一侧由罩顶到侧板底边的长度为139mm。如上所述的接触轨防护罩,优选地,所述短的侧板的底边位于接触轨接触面上方 Ilmm 处。如上所述的接触轨防护罩,优选地,所述长的侧板的底边位于接触轨接触面下方 25mm 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接触轨防护罩,其是在受流器不可能接触的一侧,同时也是人员活动区域的一侧,将防护罩加长,可增加防护面积,增加人身安全防护。同时另一侧不加长,不会影响车辆受流器与接触轨的匹配。

[0013]图1是现有技术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等边下部授流接触轨防护罩,它设在下部授流接触轨上方,具有一个罩顶和两个侧板,覆盖于接触轨的上方和两侧,其特征在于,远离车辆一侧的侧板比另一侧的侧板长。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防护罩1,由罩顶3到侧板4底边的长度为139mm,且其两侧板4的底边位于接触轨2的接触面上方Ilmm处。而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1,其加长的一侧由罩顶3到侧板5底边的长度为175mm,其底边较现有技术下拉了 36mm,位于接触轨2的接触面下方25mm处,而另一侧侧板4的长度保持不变。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在使用时,是由一 L型的接触轨支架和一卡勾形成悬臂结构,该卡勾与截面呈“工”字型的接触轨的上翼缘相卡制从而将其固定;防护罩设于该接触轨上而两侧板覆盖接触轨两侧。其中,防护罩加长的一侧位于人员活动区域的一侧,可增加防护面积,增加人身安全防护。该侧同时也是远离车辆的一侧,因而不会影响车辆受流器与接触轨的匹配。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的材质优选为玻璃钢,其在制备时,是在现有防护罩模具的基础上新增一种模具,根据上述防护罩结构对该模具的一侧加长,并采用与现有防护罩制备工艺相同的拉挤成型工艺进行制备。
权利要求1.一种不等边下部授流接触轨防护罩,它设在下部授流接触轨上方,具有一个罩顶和两个侧板,覆盖于接触轨的上方和两侧,其特征在于,远离车辆一侧的侧板比另一侧的侧板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的侧板比短的侧板长 36mm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侧板的一侧由罩顶到侧板底边的长度为175mm,短侧板的一侧由罩顶到侧板底边的长度为139mm。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触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的侧板的底边位于接触轨接触面上方Ilmm处。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触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的侧板的底边位于接触轨接触面下方25mm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等边下部授流接触轨防护罩,它设在下部授流接触轨上方,具有一个罩顶和两个侧板,覆盖于接触轨的上方和两侧,其特征在于,远离车辆一侧的侧板比另一侧的侧板长。本实用新型的接触轨防护罩,其是在受流器不可能接触的一侧,同时也是人员活动区域的一侧,将防护罩加长,可增加防护面积,增加人身安全防护。同时另一侧不加长,不会影响车辆受流器与接触轨的匹配。
文档编号B60M5/00GK202080153SQ20102064051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日
发明者于松伟, 周菁, 张维, 王凯建, 韩连祥 申请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