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331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特别地涉及适用于诸如工程车辆等重载车辆且能够防止当轮胎在行驶路面上的诸如石头等突起物上驶过时发生侧切故障的充气子午线轮胎。
背景技术
在这种用于在地下矿山等的布满石头的路上行驶的工程车辆的轮胎中,图6的(a)示意性地示出处于下述状态的轮胎的半部的宽度方向截面轮胎负载转动,胎侧区域变形而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大幅向外突出,因此,如图6的(b)所示,轮胎容易受到由于在转动过程中与诸如石头等突起物接触并被切割而产生的侧切(side cut),造成侧切到达轮胎胎体从而导致诸如穿孔等故障的高的风险。·在为解决以上问题的尝试中,包括多层胎体帘布层的斜交轮胎被广泛且传统地使用,其中,不同胎体帘布层的帘线彼此交叉。原因是,这种具有厚的帘线交叉层的斜交轮胎因为防止了侧切损伤穿透轮胎内表面,而提供良好的耐侧切性的好处。另一方面,子午线轮胎经常仅有一层钢帘线胎体帘布层布置于胎侧部,因此胎侧部的橡胶厚度较小,从而带来侧切容易穿透胎体导致穿孔的高的风险,尽管这种子午线轮胎在耐磨性、牵引性能、重量以及制造时间和成本方面比斜交轮胎更有利。一些技术被提出用以防止侧切故障。例如,专利文献I提出用于改善子午线轮胎的耐切割生长能力(cut growth resistance potential)的技术,上述子午线轮胎包括明确插入补强橡胶材料的钢帘线胎体帘布层,该钢帘线胎体帘布层沿着胎圈芯折返,使得胎体折返部沿着各个胎圈芯延伸大约轮胎高度H的一半高度H/2,其中,在以一半高度H/2为中心的±0. IH的范围,补强橡胶材料的宽度h和厚度W、胎体帘布层的折返部的重叠部的宽度hi以及重叠部的厚度wl满足以下公式(1)0. 2wl彡w彡I. Owl和(2)0. 5hl彡h彡I. Ohl,并且补强橡胶材料(3)按重量计算的每100份橡胶包括按重量计算的10-80份的高顺式1,4聚丁二烯并且(4)具有范围在60kgf/cm2彡M彡IOOkgf/cm2的300%伸长时的弹性模量M以及范围是O. 4〈R〈0. 7的回弹系数R。然而,根据专利文献I的技术不足以将子午线轮胎的耐侧切性改善到与斜交轮胎的耐侧切性相等的水平,如图6的(b)所示,当侧切发生时,切割仍可以扩展到轮胎内表面。为了避免可能的侧切故障,还有其他技术被提出用以从本质上减少侧切的发生。例如,专利文献2描述了一种技术,当轮胎装配于适用轮辋、充有内压且处于无负载状态时,在轮胎的宽度方向截面中,该技术通过从胎体帘布层的最大宽度位置到胎体帘布层的最大宽度位置与胎面端之间的径向距离的O. 3至O. 7倍的位置逐渐增加轮胎外表面宽度,还通过从前述位置到胎面端逐渐减小轮胎外表面的宽度,使胎侧部即使在胎侧部变形而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大幅向外突出时也大致垂直于路面来减少侧切的发生。然而,根据专利文献2的轮胎并不能显著地减少侧切损伤,因为增大了布置于位于胎面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部区域的胎肩加强部的橡胶的体积,增加了外部区域的承载量和挠曲。此外,因为在位于胎面接地端的外部区域的胎肩加强部增大了橡胶体积,发热量也因为体积而增加,这可能会导致胎面胶耐发热性的减小。专利文献I JP-A-07-228110专利文献2 JP-A-2001-21311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该轮胎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诸如石头等突起物而发生侧切,而且即使侧切已经发生,该轮胎还能够减缓侧切损伤向轮胎内表面的扩展。根据本发明的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包括胎面部;一对胎侧 部;一对胎圈部,每个胎圈部中均具有胎圈芯;由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构成的子午线胎体,所述胎体帘布层包括在所述一对胎圈部的胎圈芯之间环状地延伸的主体部和沿着所述胎圈芯折返的折返部;以及胎面胶,所述胎面胶布置于所述胎体的胎冠区域的外周侧,其中,当轮胎安装到适用轮辋并且充有规定内压且处于无负载状态时,在所述轮胎的宽度方向截面中,在倾斜区域的端部限定折曲点(turnoff point),所述倾斜区域从所述胎面胶的胎面接地端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和轮胎径向内侧两者倾斜;最大轮胎宽度位置位于与最大胎体宽度位置对应的轮胎外表面和所述折曲点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所述最大轮胎宽度位置还位于所述最大胎体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外侧及所述折曲点的轮胎径向内侧;角度α被限定为连接如下假想线和轮胎外表面之间的交点和所述最大轮胎宽度位置的直线与径向线段形成的锐角,所述假想线沿与轮胎轴线平行的方向通过所述最大胎体宽度位置,所述角度α满足0<α <30°的关系;距离h被限定为沿轮胎径向从胎面中心到所述最大轮胎宽度位置的距离,所述距离h在O. 20SH至0.40SH的范围,其中,SH为轮胎截面高度;角度β被限定为连接所述最大轮胎宽度位置和所述折曲点的直线与径向线段形成的锐角,所述角度β满足O < β〈30°的关系;补强橡胶从所述最大胎体宽度位置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O. 15SH至O. 25SH的距离、从所述最大胎体宽度位置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O. 20SH至O. 30SH的距离并布置于所述胎体的主体部和折返部之间,所述补强橡胶的300%伸长时的弹性模量M在60kgf/cm2至100kgf/cm2的范围,并且所述补强橡胶的回弹系数R在O. 4〈R〈0. 7的范围。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适用轮辋”指的是在制造和使用轮胎的相应领域中有效的工业标准所规定的任何轮辋。这种工业标准的例子包括日本的JATMA (日本机动车轮胎制造者协会)年鉴,欧洲的ETRTO (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标准手册,美国的TRA (美国轮胎轮辋协会)年鉴等。术语“规定内压”指的是JATMA等规定的最大气压。术语“最大胎体宽度位置”指的是当轮胎安装于由JATMA等规定的适用轮辋、充有由JATMA标准规定的根据轮胎尺寸的最大气压时,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对应于环状延伸胎体的最大宽度的位置,当胎体包括多个胎体帘布层时,“最大胎体宽度位置”指的是最外侧的胎体帘布层之间的直线距离。术语“最大轮胎宽度位置”指的是当轮胎安装于由JATMA等规定的适用轮辋、充有由JATMA标准规定的根据轮胎尺寸的最大气压时,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对应于最大宽度的位置。轮胎的截面高度SH指的是当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充有规定气压且处于无负载状态时,对应于轮胎外径与轮辋直径之间的差值的1/2的长度。术语“300%伸长时的弹性模量M”指的是根据JIS K6251制备环状橡胶试验片并且在60° C的温度下对橡胶试验片进行伸长测试时,300%伸长时的拉伸应力(M300)。术语“回弹系数R”指的是通过根据JIS K6253制备橡胶试验片并经由弹簧将预定形状的针压向试验片表面来测量针距离表面的深度而得到的数值。在前述轮胎中,更优选地,距离ml被限定为所述胎面胶的所述倾斜区域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所述距离ml在O. 08SH至O. IOSH的范围,距离m2被限定为从所述胎面中心到所述倾斜区域的沿轮胎径向的距离,所述距离m2在O. 08SH至O. IOSH的范围。同样优选地,当轮胎安装到适用轮辋、充有规定内压并且被施加与规定质量对应的负载时,角度Y被限定为连接如下假想线和轮胎外表面之间的交点和所述最大轮胎宽度位置的直线与该假想线形成的锐角,所述假想线沿与轮胎轴线平行的方向通过所述最大胎体宽度位置,所述角度Y满足70° < Y <90°的关系。
此外,优选地,所述补强橡胶的径向最外端位于所述最大轮胎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内侧。在根据本发明的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中,特别地,当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并充有规定内压时,在轮胎的宽度方向截面中在倾斜区域的端部限定折曲点,倾斜区域从胎面胶的胎面接地端向轮胎径向内侧和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两者倾斜;最大轮胎宽度位置位于对应于最大胎体宽度位置的轮胎外表面和折曲点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最大轮胎宽度位置还位于最大胎体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外侧及折曲点的轮胎径向内侧;角度α被限定为连接如下假想线和轮胎外表面之间的交点和最大轮胎宽度位置的直线与径向线段形成的锐角,该假想线沿与轮胎轴线平行的方向通过最大胎体宽度位置,角度α满足0〈α <30°的关系;距离h被限定为沿轮胎径向从胎面中心到最大轮胎宽度位置的距离,距离h在O. 20SH至O. 40SH的范围,其中,SH为轮胎的截面高度;角度β被限定为连接最大轮胎宽度位置和折曲点的直线与径向线段形成的锐角,角度β满足OS β〈30°的关系。利用以上结构,当轮胎被施加与规定质量相对应的负载时,如图I的(a)示意性地示出,在负载转动过程中的轮胎的半部的宽度方向截面中,连接无负载状态下的最大轮胎宽度位置和假想线与轮胎外表面的交点的直线相对于路面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向内倾斜,该假想线在与轮辋直径线平行的方向上通过最大胎体宽度位置。因此,即使胎侧区域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也能防止胎侧部变得宽于胎肩加强部,因此,即使当轮胎驶过例如石头等突起物时也能防止胎侧区域发生侧切,也减少了布置于胎肩加强部的橡胶量。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轮胎提供耐侧切性、胎肩加强部负荷降低和耐发热性之间的高水平的兼容性。更具体地,如果角度α大于30°,用于胎肩加强部的橡胶量增加,胎肩加强部区域的发热量也增加。因此,该区域的耐发热性可能会降低。如果距离h小于O. 20SH,布置于胎肩加强部的橡胶量增加且橡胶体积也增加,这导致了发热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如果距离h大于0.40SH,耐侧切性在易受侧切的区域、特别是在位于胎肩加强部的径向内侧的区域可能不会改善。如果角度β为30°以上,耐侧切性可能不会改善。此外,补强橡胶从最大胎体宽度位置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O. 15SH至O. 25SH的距离、从最大胎体宽度位置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O. 20SH至O. 30SH的距离并布置于胎体的主体部和折返部之间,补强橡胶的300%伸长时的弹性模量M在60kgf/cm2至100kgf/cm2的范围,补强橡胶的回弹系数R在O. 4〈R〈0. 7的范围。利用以上结构,在轮胎中易受侧切的区域中布置补强橡胶,即使当发生侧切时,由于补强橡胶的缘故,如图I的(b)示意性地示出,在负载转动过程中的轮胎的半部的宽度方向截面中,可以减轻由在转动过程中产生于轮胎周向的张力导致的胎体折返部的拉伸应力的集中以及在胎体的主体部和折返部之间的剪切变形。因此,防止了侧切损伤向轮胎内表面的发展。更特别地,如果补强橡胶从最大胎体宽度位置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小于O. 15SH的距离而布置,则补强橡胶可能无法保护可能发生侧切损伤及侧切损伤扩展的区域。因此,侧切损伤的扩展速度可能不会降低。另一方面,如果补强橡胶延伸超过O. 25SH的距离而布置,这意味着硬的补强橡胶布置在轮胎大幅变形的区域。在这种情形下,补强橡胶可能导致诸如剥离等故障。更特别地,如果补强橡胶从最大胎体宽度位置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小于O. 20SH的距离而布置,则补强橡胶可能无法保护可能发生侧切损伤及侧切损伤扩展的区域。因此, 侧切损伤的扩展速度可能不会降低。另一方面,如果补强橡胶延伸超过O. 30SH的距离而布置,则硬的补强橡胶不可避免地布置于轮胎大幅变形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补强橡胶可能导致诸如剥离等故障。如果300%伸长时的弹性模量M小于60kgf/cm2,则胎侧部的刚性减小。另一方面,如果300%伸长时的弹性模量M大于100kgf/cm2,则防止侧切损伤向轮胎内表面扩展生长将变得困难,并且胎侧部的刚性可能会过度增大。如果回弹系数R为O. 4以下,则胎侧部的刚性减小。另一方面,如果回弹系数R为O. 7以上,则不可能保持构成补强橡胶的橡胶组分的耐裂纹生长性。因此,利用前述结构,根据本发明的轮胎提供了能够减少侧切的发生并且减缓侧切向轮胎内表面扩展的轮胎形状。


图I的(a)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重载用子午线轮胎在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充有规定气压且被施加了与规定质量相对应的负载并负载转动时的半部的宽度方向截面。图I的(b)示意性地示出在图I的(a)中的轮胎发生侧切时的状态。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重载用子午线轮胎在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充有规定气压且处于无负荷状态时的半部的宽度方向截面。图3是图2中示出的轮胎被施加与规定质量相对应的负载时,该轮胎的半部的宽度方向截面。图4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重载用子午线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充有规定气压且处于无负载状态时,该轮胎的半部的宽度方向截面。图5是对图4中示出的轮胎施加与规定质量相对应的负载时,该轮胎的半部的宽度方向截面。图6的(a)示意性地示出当传统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充有规定气压且施加了与规定质量相对应的负载并负载转动时,该传统轮胎的半部的截面。图6的(b)示意性地示出在图6的(a)中的轮胎发生侧切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重载用子午线轮胎。在示出重载用子午线轮胎的实施方式的图2中,附图标记I指示胎面部;附图标记2指示一对胎侧部,该一对胎侧部分别与胎面部I的两侧部中的一个侧部连续并且沿径向向内延伸;附图标记3指示胎圈部,每个胎圈部与一对胎侧部中的一个胎侧部连续并且沿径向向内延伸。图2示出的重载用子午线轮胎包括一对胎圈部3,每个胎圈部中均埋设有一个六边形胎圈芯4 ;以及子午线胎体5,其由单层胎体帘布层构成,该胎体帘布层包括主体部5a和折返部5b,主体部5a在一对胎圈芯4之间环状地延伸,各折返部5b均沿着一对胎圈芯4中的一个胎圈芯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折返。注意,胎体帘布层可以由例如与轮胎周向正交地延伸的钢帘线、有机纤维帘线等形成。胎体的各折返部5b均延伸到与轮胎的沿轮辋直径线测量的截面高度SH的O. 30%至O. 46%对应的部位处。带束部6和胎面胶7顺次地配置在胎体5的胎冠区域的外周侧,带束部6由四层带束层构成,不同带束层的帘线彼此交叉,从胎面接地端E沿径向向内延伸胎面接地宽度的20%至40%的距离的区域形成胎肩加强部(buttress) 8。尽管未示出,胎面胶7的表面设置有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横向槽等。注意,术语“胎面接地宽度”是指在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充有规定气压、竖直静止地布置于平板并且被施加与规定质量对应的负载的情况下,沿轮胎轴向的最大直线距离。在胎侧部2和胎圈部3中,胎体5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由沿着胎体5的外表面布置的胎侧胶覆盖。在以上重载用子午线轮胎中在胎面胶7的倾斜区域9的端部限定折曲点T,倾斜区域9从胎面接地端E向径向内侧和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两者倾斜;最大轮胎宽度位置B位于交点D和折曲点T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交点D位于轮胎外表面上并且与最大胎体宽度位置C对应,最大轮胎宽度位置B还位于最大胎体宽度位置C的径向外侧及折曲点T的径向内侧;角度α被限定为连接如下假想线和轮胎外表面之间的交点D和最大轮胎宽度位置B的直线与径向线段形成的锐角,该假想线沿与轮胎轴线平行的方向通过最大胎体宽度位置C,角度α满足0〈α <30°的关系,优选地满足4° < α < 14° ;距离h被限定为从胎面中心A到最大轮胎宽度位置B的径向距离,距离h在O. 20SH至O. 40SH的范围,其中SH为轮胎的截面高度;角度β被限定为连接最大轮胎宽度位置B和折曲点T的直线与径向线段形成的锐角,角度β满足OS β〈30°的关系,优选地满足7°彡β < 17°。此外,补强橡胶10从最大胎体宽度位置C向轮胎径向外侧连续地延伸O. 15SH至O. 25SH的距离gl、从最大胎体宽度位置C向轮胎径向内侧连续地延伸O. 20SH至O. 30SH的距离g2且布置在胎体的主体部5a和折返部5b之间,补强橡胶10的300%伸长时的弹性模量M在60kgf/cm2至100kgf/cm2的范围,补强橡胶10的回弹系数R在O. 4〈R〈0. 7的范围。补强橡胶10的径向最外端IOa位于最大轮胎宽度位置B的径向内侧,补强橡胶10的径向最内端IOb位于胎体的折返部5b的径向内侧。补强橡胶10的厚度在径向最外端IOa和径向最内端IOb之间的中央区域IOc大致恒定,并且朝向端部10a、10b逐渐减小。中央区域IOc的平均厚度优选地为15±5mm,以防止裂纹的发展。在每个胎圈部3中,可以在胎体的主体部5a和折返部5b之间布置硬质胎圈填胶、11,硬质胎圈填胶11具有从对应的胎圈芯4朝径向外侧逐渐缩小的大致三角形截面,并且硬质胎圈填胶11由硬质橡胶制成;软质胎圈填胶12也可以布置在硬质胎圈填胶11的径向外侧,软质胎圈填胶12具有短边沿胎体主体部放置的梯形截面,并且软质胎圈填胶12由比硬质胎圈填胶11软的橡胶制成。硬质胎圈填胶11沿着胎体的主体部5a布置,软质胎圈填胶12沿着胎体的主体部5a和折返部5b布置在硬质胎圈填胶11和补强橡胶10之间。在上述情况下,形成硬质胎圈填胶11和软质胎圈填胶12的边可以是直线、曲线和折线。沿着胎体的主体部5a布置硬质胎圈填胶11减小了轮胎歪斜时引起的应变减小导致的轮胎故障的发生。在以上充气轮胎中,距离ml被限定为从胎面胶7的胎面接地端E起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和径向内侧两者倾斜的倾斜区域9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距离ml优选地满足O. 08SH ^ml ^ O. IOSH的关系,距离m2被限定为倾斜区域9的在径向上的距离,距离m2优选地满足O. 08SH ^ m2 ^ O. IOSH的关系。利用以上结构,与胎侧部2相比不太可能受到侧切的胎肩加强部8的橡胶角部被 倒角。因此,轮胎提供耐侧切性和耐发热性之间的兼容性。与位于补强橡胶10周边的橡胶材料相比,补强橡胶10发热的可能性更高,橡胶厚度也更大。此外,带束部6的端部趋于发热。然而,通过将补强橡胶10的径向最外端IOa定位于最大轮胎宽度位置B的径向内侧,该补强橡胶10的径向最外端IOa与以上区域隔开一定距离,由此防止因为发热而产生的故障。优选地,补强橡胶10沿着胎体的主体部5a布置。由此,即使当侧切发生时,侧切在胎体主体部5a上的扩展也会被抑制,从而防止早期故障的发生。优选地,补强橡胶10由比硬质胎圈填胶11所用的橡胶软、比软质胎圈填胶12所用的橡胶硬的橡胶制成。在示出当对轮胎施加与规定质量对应的负载时的上述轮胎的半部的宽度方向截面的图3中,在当轮胎充有规定内压且处于无负载状态时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角度Y被限定为连接假想线和轮胎外表面之间的交点F和最大轮胎宽度位置G的直线与该假想线形成的锐角,该假想线沿与轮辋直径线平行的方向通过胎体5的最大宽度位置,角度Y优选地满足70° < Y <90°的关系。利用以上结构,如图I的(a)所示,即使当轮胎在诸如石头等突起物上驶过时,也能防止胎侧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向外弯曲,导致侧切的可能性较小。结果,改善了轮胎的耐侧切性。更特别地,当角度Y小于70°时,轮胎截面宽度增加,轮胎伸出车辆且易受侧切。另一方面,当角度Y大于90°时,胎侧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向外鼓出,可能妨碍侧切防止效果。同样优选地,补强橡胶10包括高顺式I,4聚丁二烯,因为利用这一组分,可以确保耐裂纹生长性并防止橡胶组分的劣化。图4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重载用子午线轮胎在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充有规定气压并处于无负载状态时的半部的宽度方向截面。图5是对图4中示出的轮胎施加与规定质量相对应的负载时、该轮胎的半部的宽度方向截面。应该注意,相同的组成部件被赋予与前述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对该组成部件不再重复描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3在胎侧部2中形成于最大轮胎宽度位置B和假想线与轮胎外表面之间的交点D之间,该假想线沿与轮辋直径线S平行的方向通过最大胎体宽度位置C,凹部13具有优选地在SH到O. 5SH范围的曲率半径。根据以上结构,即使胎侧部2如图5所示超载,也可以防止胎侧部2变形成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并且使得连接最大轮胎宽度位置G和假想线与轮胎外表面之间的交点F的直线大致平行于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的径向线段,该假想线沿与轮辋直径线S平行的方向通过最大胎体宽度位置。结果,有效减少发生侧切的风险。此处用到的“大致平行于轮胎的宽度方向截面中的径向线段”的状态,适用于以下条件假设交点H被限定为沿与轮胎轴线平行的方向通过最大轮胎宽度位置G的假想线和沿与轮辋直径线S平行的方向通过交点F的直线的交点,交点F和交点H之间的距离t为IOmm以下。实施例
接下来,制备具有如图2和图3中所示的结构、尺寸为26. 5R25VSMS的测试轮胎,通过如表I所示地改变测试轮胎的规格得到实施例轮胎和比较例轮胎I至3。测量所得到的每个轮胎的耐侧切性。比较例轮胎中除胎面部和胎侧部以外的所有结构都和实施例轮胎相同,因为这些结构不需要任何改变。[表 I]
实施例实施例实施例实施例实施例实施例实施例实施例比较例比较例比较例12345678123
α I )20 717 1772020 O 20 O
P9414 144999898
γ (°)85 8373738385 85 85 O S5 O
h0.33SH 0.33SH 0.33SH0.2SH0.4SH0.33SH 0.33SH 0.33SH 0.3SH 0.33SH 0.3SH
补强橡胶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无无有
gl0.2SH 0.2SH0.2SH0.2SH0.2SH0.15SH 0.25SH 0.25SH - - 0.2SH
g20.3SH 0.3SH0.3SH0.3SH0.3SH0.3SH 0.3SH 0.2SH - - 0.3SH
ml48mm 48mm48mm48mm48mm48mm 48mm 48mm 0 48mm 48mm
m2 48mm 48mm 48mm 48mm 48mm 48mm 48mm 48mm 0 48mm 48mm中央区域的平
,,15mm 15mm 15mm 15mm 15mm 15mm 15mm 15mm - - 15mm
均厚度(mm)
(耐侧切性)实施例轮胎和比较例轮胎I至3中的每一种轮胎均被安装于22. 00/3. O的轮辋、充有650KPa的内压并且施加18500Kg的附加质量,每种投入50个轮胎进入市场进行驾驶测试。一年后,关于每一种实施例轮胎和比较例轮胎,基于每50个轮胎中出现侧切故障的数量对轮胎进行采样和评价。表2示出了评价结果。注意,表2中的指数是通过将比较例轮胎I设置为对照标准而获得的,指数越小说明耐侧切性越好。[表2]
权利要求
1.一种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包括胎面部;一对胎侧部;一对胎圈部,每个胎圈部中均具有胎圈芯;由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构成的子午线胎体,所述胎体帘布层包括在所述一对胎圈部的胎圈芯之间环状地延伸的主体部和沿着所述胎圈芯折返的折返部;以及胎面胶,所述胎面胶布置于所述胎体的胎冠区域的外周侧,其中 当轮胎安装到适用轮辋并且充有规定内压且处于无负载状态时,在所述轮胎的宽度方向截面中,在倾斜区域的端部限定折曲点,所述倾斜区域从所述胎面胶的胎面接地端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和轮胎径向内侧两者倾斜; 最大轮胎宽度位置位于与最大胎体宽度位置对应的轮胎外表面和所述折曲点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所述最大轮胎宽度位置还位于所述最大胎体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外侧及所述折曲点的轮胎径向内侧; 角度a被限定为连接如下假想线和轮胎外表面之间的交点和所述最大轮胎宽度位置的直线与径向线段形成的锐角,所述假想线沿与轮胎轴线平行的方向通过所述最大胎体宽 度位置,所述角度a满足0〈a <30°的关系; 距离h被限定为沿轮胎径向从胎面中心到所述最大轮胎宽度位置的距离,所述距离h在0. 20SH至0.40SH的范围,其中,SH为轮胎截面高度;角度P被限定为连接所述最大轮胎宽度位置和所述折曲点的直线与径向线段形成的锐角,所述角度P满足OS @〈30°的关系; 补强橡胶从所述最大胎体宽度位置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0. 15SH至0. 25SH的距离、从所述最大胎体宽度位置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0. 20SH至0. 30SH的距离并布置于所述胎体的主体部和折返部之间,所述补强橡胶的300%伸长时的弹性模量M在60kgf/cm2至IOOkgf/cm2的范围,并且所述补强橡胶的回弹系数R在0. 4〈R〈0. 7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 距离ml被限定为所述胎面胶的所述倾斜区域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所述距离ml在0. 08SH至0. IOSH的范围,距离m2被限定为从所述胎面中心到所述倾斜区域的沿轮胎径向的距离,所述距离m2在0. 08SH至0. IOSH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 当轮胎安装到适用轮辋、充有规定内压并且被施加与规定质量对应的负载时,角度Y被限定为连接如下假想线和轮胎外表面之间的交点和所述最大轮胎宽度位置的直线与该假想线形成的锐角,所述假想线沿与轮胎轴线平行的方向通过所述最大胎体宽度位置,所述角度Y满足70° < Y <90°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强橡胶的径向最外端位于所述最大轮胎宽度位置的轮胎径向内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所述轮胎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诸如石头等突起物而发生侧切同时能够减缓侧切损伤向轮胎内表面扩展。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角度α被限定为连接如下假想线和轮胎外表面之间的交点(D)和最大轮胎宽度位置(B)的直线与径向线段形成的锐角,该假想线沿与轮胎轴线平行的方向通过最大胎体宽度位置,角度α满足0<α≤30°的关系;角度β被限定为连接最大轮胎宽度位置和折曲点的直线与径向线段形成的锐角,角度β满足0≤β<30°的关系;补强橡胶(10)从最大胎体宽度位置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0.15SH至0.25SH的距离、从最大胎体宽度位置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0.20SH至0.30SH的距离并布置于胎体的主体部(5a)和折返部(5b)之间,补强橡胶(10)的300%伸长时的弹性模量M在60kgf/cm2至100kgf/cm2的范围,补强橡胶(10)的回弹系数R在0.4<R<0.7的范围。
文档编号B60C9/08GK102712219SQ20108006074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5日
发明者井上博文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