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及其空调回风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5976阅读:9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客车及其空调回风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同时还涉及该客车的空调回风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双层客车具有车内空间大、车身较高的特点,因此传统的顶置非独立空调制冷量小、需要增加车身高度等原因无法满足要求,故需要在双层客车上的顶置非独立空调变更为安装制冷量更大,并且不需要增加车身高度的背置式空调。例如申请号为201120064754. 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大型双层客车用分体式空调装置,其中空调上的回风口与车厢内尾部的内壁上的回风口和之间的回风风道均为直通式通道,因此在使用时空调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会通过该回风风道直接传入车厢内的尾部,从而增大了车厢内的噪音音量,尤其车厢内尾部的噪音的增大量尤为显著,进而降低了乘客的整座体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客车,同时还涉及该客车的空调回风风道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工作中的噪音直接通过风道传入车内,导致的车厢内部空间噪音过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以上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客车的空调回风风道结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客车的空调回风风道结构,包括车厢尾部内壁上开设的车厢回风口、空调上的空调回风口以及处于车厢回风口和空调回风口之间的风道壳体,所述车厢回风口包括开设在车厢上层内壁上的上回风口以及开设在车厢下层内壁上的下回风口,所述上回风口与空调回风口之间具有上回风风道,所述下回风口与空调回风口之间具有下回风风道,所述上、下回风风道的风道壁上均立设有至少两个向所述通道的内部延伸的折流板,相邻两个折流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下回风风道的远离上回风口的一侧侧壁面为向远离上回风口的方向凹陷的弧形曲面。所述折流板具有背离空调回风口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上设有由吸引材料构成的吸引层。所述折流板的朝向空调回风口的内侧面立设有处于远离风道侧壁的一侧边沿上的引流沿,所述引流向靠近空调回风口的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的客车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客车,包括车厢尾部内壁、空调以及两者之间的空调回风风道结构,所述空调回风风道结构包括车厢尾部内壁上开设的车厢回风口、空调上的空调回风口以及处于车厢回风口和空调回风口之间的风道壳体,所述车厢回风口包括开设在车厢上层内壁上的上回风口以及开设在车厢下层内壁上的下回风口,所述上回风口与空调回风口之间具有上回风风道,所述下回风口与空调回风口之间具有下回风风道,所述上、下回风风道的风道壁上均立设有至少两个向所述通道的内部延伸的折流板,相邻两个折流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下回风风道的远离上回风口的一侧侧壁面为向远离上回风口的方向凹陷的弧形曲面。所述折流板具有背离空调回风口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上设有由吸引材料构成的吸引层。所述折流板的朝向空调回风口的内侧面立设有处于远离风道侧壁的一侧边沿上的引流沿,所述引流向靠近空调回风口的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在车厢尾部的上下两层的内壁均开设有用于向空调回风的回风口(即上、下回风口),并且在上、下回风口的内壁上均立设有折流板,且相邻两个折流板相对间隔分布,在使用时上、下回风口的设计能够增大车厢内壁上的回风口大小,避免车厢内空气在车厢回风口处的堆叠,减少了车厢回风口回风进去通道前的阻力,从而从通过增大车厢回风口来达到降低车内噪音的目的;折流板能够使通道内产生的噪音折向,从而使得噪音不能通过通道直接传播到车厢内部空间中,也就是通过增加通道内噪音的传播距离来削弱噪音到达车厢内部空间时的强度,进一步减小了通道内噪音的音量;而双回风口与折流板的结合使得在保证空调的回风风量的前提下降低了通道内噪音的音量,也就是在满足现有双层客车制冷量大的前提下,减小了通道内噪音的音量,从而解决了技术中空调工作中的噪音直接通过风道传入车内,导致的车厢内部空间噪音过大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客车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客车包括车厢内壁1、空调2以及两者之间的空调风道结构,该空调风道结构由车厢尾部内壁上开设的车厢回风口、空调2上的空调回风口 2-1以及处于车厢回风口和空调回风口 2-1之间的风道壳体3构成。车厢回风口由开设在车厢内壁I上层的上回风口 4以及开设在车厢内壁I下层的下回风口 5构成。上回风口 4和空调回风口 2-1之间具有上回风风道3-1,下回风口 5和空调回风口 2-1之间具有下回风风道3-2,并具有使连通上、下回风风道3-1、3-2和空调回风口 2-1的通道3_3,在上、下回风风道3-1、3-2的内壁上均立设有两个向通道3-3的内部延伸的折流板6,两个折流板6间隔分布在相对两侧内壁上,上、下回风口 5通过所述通道3-3连通,上、下回风风道3-1、3-2的相邻侧侧壁的交汇处处于空调回风口 2-1外侧上、下回风口 5之间的位置处。下回风风道3-2的内壁面具有朝向所述上回风口 4设置处的下壁面3-4,该下壁面3-4为下回风口 5和空调回风口 2-1之间的部分向远离上回风口 4的方向凹陷的弧形曲面。折流板6具有背离空调回风口 2-1的外侧面以及朝向空调回风口 2-1的内侧面,其中外侧面上设有由吸引材料构成的吸引层,内侧面的远离风道壳体3内壁的一侧边沿上立设有沿设置处所述通道3-3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引流沿6-1。本实用新型中吸音材料选用三聚氰胺树脂泡沫,在使用时上、下回风口 5的设计能够增大车厢内壁I上的回风口大小,避免车厢内空气在车厢回风口处的堆叠,减少了车厢回风口回风进去通道3-3前的阻力,从而从通过增大车厢回风口来达到降低车内噪音的目的;折流板6能够使通道3-3内产生的噪音折向,从而使得噪音不能通过通道3-3直接传播到车厢内部空间中,也就是通过增加通道3-3内噪音的传播距离来削弱噪音到达车厢内部空间时的强度,进一步减小了通道3-3内噪音的音量;而双回风口与折流板6的结合使得在保证空调2的回风风量的前提下降低了通道3-3内噪音的音量,也就是在满足现有双层客车制冷量大的前提下,减小了通道3-3内噪音的音量,从而解决了技术中空调2工作中的噪音直接通过风道传入车内,导致的车厢内部空间噪音过大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和车间操作方便的结构特点,在成本方面仅增加了吸音材料的成本,但是车内的噪声降低效果明显。在上述实施例中,吸音材料为三聚氰胺树脂泡沫,在其他实施例中,吸音材料也可以是泡沫塑料、人造革、硬质纤维板等其他吸音材料,这些材料均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客车的空调回风风道结构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关于空调回风风道的具体结构已经详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客车的空调回风风道结构,包括车厢尾部内壁上开设的车厢回风口、空调上的空调回风口以及处于车厢回风口和空调回风口之间的风道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回风口包括开设在车厢上层内壁上的上回风口以及开设在车厢下层内壁上的下回风口,所述上回风口与空调回风口之间具有上回风风道,所述下回风口与空调回风口之间具有下回风风道,所述上、下回风风道的风道壁上均立设有至少两个向通道的内部延伸的折流板,相邻两个折流板相对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的空调回风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回风风道的远离上回风口的一侧侧壁面为向远离上回风口的方向凹陷的弧形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客车的空调回风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具有背离空调回风口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上设有由吸引材料构成的吸引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客车的空调回风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的朝向空调回风口的内侧面立设有处于远离风道侧壁的一侧边沿上的引流沿,所述引流沿向靠近空调回风口的方向延伸。
5.一种客车,包括车厢尾部内壁、空调以及两者之间的空调回风风道结构,所述空调回风风道结构包括车厢尾部内壁上开设的车厢回风口、空调上的空调回风口以及处于车厢回风口和空调回风口之间的风道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回风口包括开设在车厢上层内壁上的上回风口以及开设在车厢下层内壁上的下回风口,所述上回风口与空调回风口之间具有上回风风道,所述下回风口与空调回风口之间具有下回风风道,所述上、下回风风道的风道壁上均立设有至少两个向通道的内部延伸的折流板,相邻两个折流板相对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回风风道的远离上回风口的一侧侧壁面为向远离上回风口的方向凹陷的弧形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具有背离空调回风口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上设有由吸引材料构成的吸引层。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的朝向空调回风口的内侧面立设有处于远离风道侧壁的一侧边沿上的引流沿,所述引流沿向靠近空调回风口的方向延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车及其空调回风风道结构,客车车厢尾部的上下两层的内壁均开设有用于向空调回风的回风口(即上、下回风口),并且在上、下回风口的内壁上均立设有折流板,且相邻两个折流板相对间隔分布,在使用时上、下回风口的设计能够增大车厢内壁上的回风口大小,避免车厢内空气在车厢回风口处的堆叠,减少了车厢回风口回风进去通道前的阻力,从而从通过增大车厢回风口来达到降低车内噪音的目的;折流板能够使通道内产生的噪音折向,从而使得噪音不能通过通道直接传播到车厢内部空间中,也就是通过增加通道内噪音的传播距离来削弱噪音到达车厢内部空间时的强度,进一步减小了通道内噪音的音量。
文档编号B60H1/00GK202879189SQ20122033191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0日
发明者李小芳, 武圆, 马元波, 张博 申请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