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后空气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5263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客车后空气悬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要应用于中型客车的后空气悬架。
背景技术
相对钢板弹簧悬架,空气悬架由于能有效的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使得乘坐更安全、舒适;负载变化时能自动调整维持车身高度不变;装用空气悬架的车辆振动小,可减少对电气、仪表及车身和底盘其它附件的损坏,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减少对道路的冲击,保护路面,降低高速公路的维修费用。因而在客车上应用越来越普遍。目前的客车用后空气悬架,一般采用四连杆导向结构与直梁或C型梁结合的四气囊后悬架,也有采用导向臂导向结构的空气悬架结构。采用四连杆导向结构与直梁或C型梁结合四气囊的后空气悬架结构,其结构较复杂、成本高。而采用导向臂导向结构的空气悬架结构所用导向结构中,虽然有采用二分之一椭圆截面导向臂的,也有采用四分之一椭圆截面导向臂的,但是导向臂从前到后在水平面投影均为直线,进而现有技术中为防止轮胎干涉,布置气囊时还需要在两根导向臂之间连接一根横梁,以便将两侧气囊向车架中心线方向偏移一定距离,这种用横梁连接以安装气囊的结构增加了悬架结构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空气悬架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客车后空气悬架,在防止轮胎干涉的情况下降低空气悬架结构的复杂性和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客车后空气悬架,包括:前端通过导向臂支架连接于客车车架、中部连接于客车后桥、后部向所述客车车架中心线方向弯曲的导向臂;固定于所述导向臂后部并支撑所述客车车架的气囊总成;以及连接于所述客车后桥和客车车架之间的减震器安装组件。进一步,所述导向臂支架固定于所述客车车架,所述导向臂的前端与所述导向臂支架通过一轴线与所述客车后桥的轴线相平行的水平转轴转动连接。进一步,所述导向臂的中部通过所述客车后桥的下盖板和马蹄形螺栓连接于所述客车后桥的下底面。进一步,所述减震器安装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客车车架的减震器上支架;固定于所述客车后桥的下盖板的减震器下支架;以及,顶端与所述减震器上支架转动连接、底端与所述减震器下支架转动连接的减震器。[0016]进一步,所述气囊总成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导向臂后部,所述气囊总成的顶部通过气囊上支架固定于所述客车车架。进一步,所述客车后空气悬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客车车架的推力杆支架;一端铰接于所述推力杆支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客车后桥的横向推力杆。进一步,所述客车后空气悬架还包括:分别固定于客车车架左右两侧底端的吊杆支架;上端固定于所述吊杆支架的吊杆总成;以及由两个弧形拐角分成左段、中段和右段三部分,其中,左段的端部和右段的端部连接于所述客车后桥,中段连接于所述吊杆总成下端的稳定杆总成。进一步,所述吊杆支架为2个,所述吊杆总成为2个,所述稳定杆总成为I个。进一步,所述客车后空气悬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客车车架,且装设于所述气囊总成的进、排气气路以控制所述气囊总成进、排气的高度阀。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空气悬架中,导向臂后部向所述客车车架中心线方向 弯曲,使得固定于导向臂后部的气囊总成向客车车架的中心线方向偏移了一定距离,进而防止了轮胎干涉。与现有的导向臂结构的空气悬架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空气悬架省去了导向臂之间所连接的横梁,进而降低了空气悬架结构的复杂性和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空气悬架的立体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空气悬架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空气悬架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空气悬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空气悬架对称设置于客车后桥的左右两侧,以下仅以位于客车后桥一侧的客车后空气悬架结构对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空气悬架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介绍而获知客车后桥两侧的客车后空气悬架的整体结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空气悬架的立体视图,图2为其侧视图,图3为其俯视图,图4为其仰视图。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空气悬架,包括导向臂1、气囊总成2和减震器安装组件3。其中,所述导向臂I的前端通过导向臂支架4连接于客车车架5 (图2、图3、图4中虚线所示),导向臂I的中部连接于客车后桥6,导向臂I的后部向所述客车车架5的中心线方向弯曲(如图4所示);所述气囊总成2固定于所述导向臂I的后部并对所述客车车架5进行支撑。所述减震器安装组件3连接于所述客车后桥6和客车车架5之间。[0034]本实用新型中,因为导向臂I的后部向客车车架5的中心线方向的弯曲,使得固定于所述导向臂I的后部的气囊总成2向车架中心线方向偏移了一定距离,进而防止了轮胎干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向臂支架4固定于所述客车车架5,所述导向臂I的前端与所述导向臂支架4通过一水平转轴转动连接,并且该水平转轴的轴线与客车后桥6的轴线平行。该结构使得所述导向臂I能够以该水平转轴为轴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客车车架5的方向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导向臂I的中部所连接的客车后桥6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客车车架
5。同时通过固定于所述导向臂I的后部并对所述客车车架5进行支撑的气囊总成2以及连接于所述客车后桥6和客车车架5之间的减震器安装组件3的配合,实现对客车车架及其上车身减缓冲击和衰减振动。所述导向臂I的中部与客车后桥6的连接的具体方式为:导向臂I的中部通过客车后桥6的下盖板61和马蹄形螺栓7连接于客车后桥6的下底面,其中,马蹄形螺栓7也被称为U型螺栓。该导向臂I的中部与客车后桥6的连接结构用于实现对客车后桥6在行驶过程中的跳动轨迹的导向。减震器安装组件3包括减震器上支架31、减震器下支架32和减震器33。其中,减震器上支架31固定于所述客车车架5 ;减震器下支架32固定于所述客车后桥6的下盖板61 ;减震器33的顶端与所述减震器上支架31转动连接,减震器33的底端与减震器下支架32转动连接。优选地,减震器安装组件3的安装位置最好位于气囊总成2和客车后桥6之间。减震器33主要起到对客车车身与客车后桥6之间相对运动的阻尼作用。本实用新型中,气囊总成2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导向臂I的后部,气囊总成2的顶部通过气囊上支架21固定于客车车架5。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空气悬架还包括有固定于所述客车车架5的推力杆支架81,以及一端通过橡胶球铰 接于所述推力杆支架81,另一端通过橡胶球铰接于所述客车后桥6的横向推力杆82。该结构用于传递客车横向力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空气悬架,还包括有吊杆支架91、吊杆总成92和稳定杆总成93。其中,吊杆支架91和吊杆总成92的数量均为2个,稳定杆总成93数量为I个;2个吊杆支架91分别固定于客车车架5左右两侧底端;2个吊杆总成92的上端一对一地固定于2个吊杆支架91上。稳定杆总成93由两个弧形拐角分成左段、中段和右段三部分,使得稳定杆总成93成为一 U形且左段、中段和右段三部分均为长直状的结构;其中,稳定杆总成93的左段的端部和右段的端部均连接于所述客车后桥6,该端部为远离中段的端部;稳定杆总成93的中段连接于吊杆总成92的下端,具体地,稳定杆总成93中段靠近所述左段处与位于客车车架5左侧的吊杆总成92的下端连接,稳定杆总成93中段靠近所述右段处与位于客车车架5右侧的吊杆总成92的下端连接。该结构用于抑制客车车架5和客车车身在转弯时的过大侧倾。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有高度阀10,所述高度阀10固定于所述客车车架5,且装设于所述气囊总成2的进、排气气路,用以控制所述气囊总成2的进气和排气。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空气悬架,导向臂I的后部向客车车架5中心线方向弯曲,使得固定于导向臂I后部的气囊总成2向客车车架5的中心线方向偏移了一定距离,进而防止了轮胎干涉。与现有的导向臂结构的空气悬架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空气悬架省去了导向臂之间所连接的横梁,进而降低了空气悬架结构的复杂性和成本。[004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客车后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端通过导向臂支架连接于客车车架、中部连接于客车后桥、后部向所述客车车架中心线方向弯曲的导向臂; 固定于所述导向臂后部并支撑所述客车车架的气囊总成;以及 连接于所述客车后桥和客车车架之间的减震器安装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后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臂支架固定于所述客车车架,所述导向臂的前端与所述导向臂支架通过一轴线与所述客车后桥的轴线相平行的水平转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后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臂的中部通过所述客车后桥的下盖板和马蹄形螺栓连接于所述客车后桥的下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后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安装组件包括: 固定于所述客车车架的减震器上支架; 固定于所述客车后桥的下盖板的减震器下支架;以及, 顶端与所述减震器上支架转动连接、底端与所述减震器下支架转动连接的减震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后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总成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导向臂后部,所述气囊总成的顶部通过气囊上支架固定于所述客车车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客车后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后空气悬架还包括: 固定于所述客车车架的推力杆支架; 一端铰接于所述推力杆支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客车后桥的横向推力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客车后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后空气悬架还包括: 分别固定于客车车架左右两侧底端的吊杆支架; 上端固定于所述吊杆支架的吊杆总成;以及 由两个弧形拐角分成左段、中段和右段三部分,其中,左段的端部和右段的端部连接于所述客车后桥,中段连接于所述吊杆总成下端的稳定杆总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客车后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支架为2个,所述吊杆总成为2个,所述稳定杆总成为I个。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客车后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后空气悬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客车车架,且装设于所述气囊总成的进、排气气路以控制所述气囊总成进、排气的高度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车后空气悬架,包括前端通过导向臂支架连接于客车车架、中部连接于客车后桥、后部向所述客车车架中心线方向弯曲的导向臂;固定于所述导向臂后部并支撑所述客车车架的气囊总成;以及连接于所述客车后桥和客车车架之间的减震器。本实用新型由于导向臂的后部向客车车架的中心线方向弯曲,使得固定于导向臂后部的气囊总成向客车车架的中心线方向偏移了一定距离,进而防止了与轮胎干涉。与现有的导向臂结构的空气悬架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后空气悬架省去了传统导向臂空气悬架中导向臂之间所连接的横梁,进而降低了空气悬架结构的复杂性和成本。
文档编号B60G15/08GK203093667SQ20132004434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5日
发明者吴学军, 李明, 何文彪, 张小庭, 张秋芳 申请人: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