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035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电气单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单元,其安装于由电动发电机构成的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配设在通过分隔壁与车厢分隔开且在车辆前方形成的动力单元搭载室。电气单元具备高电压部件和低电压部件,其中,高电压部件由在直流电和相对于电动发电机的交流电力之间相互进行电力转换的较高电压的电力转换装置构成,低电压部件由控制电力转换装置的较低电压的控制装置构成。而且,高电压部件和低电压部件被收纳在收纳箱内,在收纳箱内的车辆前方方向排列高电压部件,并且在车辆后方方向排列低电压部件。
【专利说明】电气单元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气单元,其搭载于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车等电动车辆上,内装有电力转换装置等高电压部件。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车等电动车辆中,在JP2011 - 134654A中记载有抑制内装的高电压部件因来自外部的冲击力而向外部露出的车载电气单元。
[0003]JP2011 - 134654A中记载的车载电气单元具备:收纳箱,其在内部设有端子台,在外表面形成有插入口 ;连接器,其插入收纳箱的插入口并与端子台连接,并且通过从外部施加冲击力而可从收纳箱脱落。而且,具备绝缘壁部,其配置在收纳箱内,当连接器脱落时将插入口封闭。
[0004]但是,在JP2011 - 134654A记载的技术中,为了阻断向电气单元内的高电压部件的接触,设置阻断专用的部件,因此,存在电气单元上下方向或前后、左右方向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其大型化而抑制高电压部件向外部的露出的电气单元。
[0006]本发明一方面的电气单元,其安装于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通过分隔壁与车厢分隔开且配设在形成于车辆前方的动力单元搭载室。电气单元具备高电压部件和低电压部件,高电压部件由对直流电力和电动发电机的交流电力相互进行电力转换的较高电压的电力转换装置构成,低电压部件由控制电力转换装置的较低电压的控制装置构成。而且,高电压部件和低电压部件被收纳在收纳箱内,在收纳箱内的车辆前方方向排列高电压部件,并且在车辆后方方向排列低电压部件。
[0007]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优点,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表不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气单兀向车辆的搭载状态的侧面图;
[0009]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概略构成图;
[0010]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气单元的平面图;
[0011]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气单元的侧面图;
[0012]图5是表不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气单兀的侧面图;
[0013]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气单元的侧面图;
[0014]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气单元的侧面图;
[0015]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气单元的平面图;
[0016]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气单元的侧面图;
[0017]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气单元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基于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电气单元进行说明。
[0019](第一实施方式)
[0020]图1是表不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载电气单兀向车辆的搭载状态的侧面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概略构成图。在图1中,电动车辆及混合动力车的车身I通过分隔壁2而与车厢3分隔开,在车身I的前方设有动力单元搭载室4。在动力单元搭载室4中配设有驱动车辆的动力单元5和用于冷却动力单元5的散热器6。
[0021]动力单元5由电动发电机7和电气单元8构成,电气单元8具备固定配置于电动发电机7的上方,向电动发电机7供给蓄电池电力并且将电动发电机7的再生电力向蓄电池充电的电力转换装置。在电动发电机7中附设有向车轮传递动力的变速驱动桥9,动力单元5和变速驱动桥9结合成一体,弹性安装在车身I上。
[0022]电气单元8的电力转换装置具备使由蓄电池供给的直流电力升压的DC - DC转换器、对升压后的直流电力进行平滑化的平滑电容器、将升压后的直流电力转换为多相交流电力并向电动发电机7供给的逆变器。电力转换装置的DC - DC转换器及逆变器由多个开关用动力元件(例如,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通称为IGBT))构成,利用强电电缆连接,并且逆变器和电动发电机7经由汇流条连结。电力转换装置按照将由电动发电机7产生的再生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并向蓄电池充电的方式进行电力转换。电气单元8具备用于使电力转换系统的DC — DC转换器及逆变器分别动作的驱动器和用于控制这些驱动器的控制电路。
[0023]在电气单元8的收纳箱10内,由构成电力转换装置的DC - DC转换器及逆变器的多个开关用动力元件构成的动力模块12被支承在作为支承基盘的动力模块基板(PM基板)11上而内设。在动力模块基板11上支承有平滑电容器13、作为动力模块12的驱动电路的驱动器基板14、作为控制驱动器基板14的驱动电路的控制电路的控制基板15。在收纳箱10内内设有连结多个动力模块12和电动发电机7的输入输出端子的汇流条16。在动力模块基板11的背面配置有对动力模块12进行冷却的冷却器17。
[0024]图3及图4是表示电气单元8的收纳箱10内的构成的图。在电气单元8配置有冷却器17,收纳箱10的底部固定配置在冷却器17上。在收纳箱10内,作为支承基盘的动力模块基板11按照其背面与冷却器17接触的方式配置。在动力模块基板11上,在中央位置配置有多个动力模块12,在多个动力模块12的正上方配置有驱动器基板14。另外,在动力模块基板11上,按照包围驱动器基板14的方式在左右方向的一方配置有平滑电容器13,在另一方配置有汇流条16,在它们的后方位置配置有控制基板15。
[0025]另外,平滑电容器13、控制基板15、汇流条16形成-形(U形)形状,围绕动力模块12及驱动器基板14而配置在动力模块基板11上,-形(U形)形状的开口部分为车辆前方侧。在-形(U形)形状内的驱动器基板14上配置有连接平滑电容器13、动力模块12及驱动器基板14的未图示的强电电缆。在控制基板15上配置有在控制基板15与驱动器基板14之间及控制基板15与上述的其它基板之间接收控制信号的未图示的信号电缆。
[0026]电气单元8将内设有上述各部件的收纳箱10的上下方向翻转,如图2所示,将收纳箱10的开口部与电动发电机7的壳体一体固定,将向下方突出的各汇流条16的前端与电动发电机7的端子连接。位于收纳箱10上的冷却器17经由未图示的配管与散热器6连接,通过循环供给由散热器6冷却后的冷却液,从动力模块基板11侧对电气单元8内进行冷却。
[0027]控制基板15的高度尺寸形成为比配置在其前面的平滑电容器13、动力模块12、驱动器基板14及汇流条16构成的高电压部件的高度尺寸大。为了收纳形成较大高度尺寸的控制基板15,将收纳箱10的一部分的高度尺寸加高。控制基板15的宽度尺寸也可以形成为比配置在其前面的平滑电容器13、动力模块12、驱动器基板14及汇流条16构成的高电压部件的宽度尺寸大。
[0028]以下,对以上构成的电气单元8安装在电动发电机7上而进行车载的状态下,车辆从前方发生了碰撞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0029]在车辆从前方发生碰撞的情况下,配置于车辆前方的散热器6被推向后方,在碰撞冲击大的情况下,有时会碰到动力单元5,有时动力单元5进而被推向后方而碰到后方的与车厢3分隔的分隔壁2。
[0030]但是,电气单元8前方的空间宽阔,另外,散热器6与电气单元8相比刚性低。因此,在散热器6和电气单元8发生了干涉的情况下,散热器6也发挥作为缓冲件的作用,不会对电气单元8的收纳箱10产生破坏。另外,在从斜上方产生来自前方的碰撞的情况下,由于在电气单兀8的收纳箱10的上方配置有冷却器17,因此冷却器17也作为针对碰撞的缓冲件发挥作用,防止电气单元8内的电力转换装置等向高电压部件的外部露出。
[0031]另一方面,电气单元8的后方接近配置有与电气单元8相比高刚性地形成的分隔壁2,两者间的空间小,另外,未配置有作为缓冲件起作用的部件。因此,在电气单元8和分隔壁2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在电气单元8的收纳箱10的后方部分可能会产生裂纹破坏。
[0032]但是,在电气单元8的收纳箱10内部的车辆后方侧,配置有与高电压部件相比,要处理的电压、电流值小的由控制基板15构成的低电压部件。在控制基板15的前方侧配置有由动力模块12、驱动器基板14、从左右夹着动力模块12和驱动器基板14而配置的平滑电容器13及汇流条16、连接这些部件的强电电缆构成的高电压部件组。
[0033]这样,由于高电压部件群和低电压部件的前后方向配置,即使在电气单元8的收纳箱10的后方部分产生了裂纹破坏,作为低电压部件的控制基板15也会在高电压部件组的跟前构成遮蔽壁,起到作为缓冲件的作用。因此,控制基板15位于收纳箱10的裂纹部位的内侧,对强电电缆等高电压部件进行保护,能够防止高电压部件向外部露出,能够阻断自外部向高电压部件的接触。
[0034]另外,在将控制基板15的高度尺寸形成为比配置于其前面的平滑电容器13、动力模块12、驱动器基板14、汇流条16及强电电缆等构成的高电压部件的高度尺寸大的情况下,即使在电气单元83的收纳箱10的后方部分产生了裂纹破坏,也进一步提高了低电压部件即控制基板15作为高电压部件组的跟前的遮蔽壁的功能。结果是,控制基板15由裂纹部位保护高电压部件,能够进一步防止高电压部件向外部露出,能够进一步阻断自外部与高电压部件的接触。
[0035]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起到以下记载的效果。
[0036](A)电气单元8安装在由电动发电机7构成的动力单元5,该电动发电机7配设在通过分隔壁2与车厢3分隔开且在车辆前方形成的动力单元搭载室4。电气单元8具备高电压部件和低电压部件,高电压部件由在直流电力和相对于电动发电机7的交流电力之间相互进行电力转换的较高电压的电力转换装置构成,低电压部件由控制所述电力转换装置的较低电压的控制装置构成。而且,电气单元8被收纳在收纳箱10内,在收纳箱10内的车辆前方方向排列高电压部件,并且,在车辆后方方向排列低电压部件。即,在碰撞时,电气单元8与动力单元5 —起被推向车辆后方而碰到将其与车厢3分隔开的分隔壁2的情况下,对电气单元8施加从车辆后方侧朝向前方的冲击力。但是,电气单元8在收纳箱10内,在与冲击力相对的车辆后方位置排列低电压部件,在车辆前方位置配置有高电压部件,因此,低电压部件作为对高电压部件的缓冲件发挥作用。结果是,不使单元大型化,即使在收纳箱10产生了开裂的情况下,高电压部件也不会露出。
[0037](B)由电力转换装置构成的高电压部件由具有多个开关用动力元件的动力模块12、平滑电容器13、驱动器基板14及连接动力模块12和电动发电机7的输入输出端子的汇流条16构成,并且,由控制装置构成的低电压部件由控制基板15构成。而且,在构成电气单元8的收纳箱10的底部的动力模块基板11的中央位置层叠配置上述动力模块12及驱动器基板14,在车身左右方向的动力模块基板11上分别配置汇流条16和平滑电容器13,在这些车身后方位置的动力模块基板11上配置控制基板15。而且,将这些组装体上下翻转而使收纳箱10的开口部与电动发电机7的外壳结合,在成为动力模块基板11的背面的上方结合而配备冷却器17。S卩,在车辆碰撞时,电气单元8与动力单元5 —起被推向车辆后方而碰到将电气单元8与车厢3分隔开的分隔壁2的情况下,对电气单元8施加从车辆后方侧朝向前方的冲击力。在与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相对的车辆后方(相对于冲击力为前方侧)排列作为低电压部件即控制基板15,并且在控制基板15的车辆前方(相对于冲击力为后方侧)排列高电压部件组,因此,控制基板15作为对高电压部件组的缓冲件发挥作用。其结果,不使单元大型化,即使在收纳箱10内产生了开裂的情况下,高电压部件也不会露出。
[0038](C)控制基板15的高度尺寸比配置在其前面的平滑电容器13、动力模块12、驱动器基板14、汇流条16及强电电缆等构成的高电压部件的高度尺寸大,由此,即使在电气单元8的收纳箱10的后方部分产生裂纹破坏,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低电压部件即控制基板15作为高电压部件群跟前的遮蔽壁的功能。结果是,控制基板15由裂纹部位保护高电压部件,能够进一步防止高电压部件向外部露出,进一步阻断自外部与高电压部件的接触。
[0039](第二实施方式)
[0040]图5及图6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车载电气单元的第二实施方式,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电气单元的概略构成图,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电气单元的概略构成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追加了将电气单元的收纳箱的后方部分的一部分设定为低刚性的构成。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装置标注同一标记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图示的电气单元均以上方成为下方的方式使上下方向颠倒而记载,在向电动发电机搭载的状态下,将上下方向颠倒。
[0041]在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气单元8中,在位于收纳箱10的车辆后方的壁面的一部分设有厚度尺寸薄的部位20。厚度尺寸薄的部位20与周围的壁面部分相比刚性变低。其它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042]在本实施例中,在车辆碰撞时,动力单元5被向与车厢3分隔的分隔壁2压靠时,电气单兀8的后方部分压靠分隔壁2而从车辆后方输入冲击。由于电气单兀8的收纳箱10的厚度尺寸薄的部位20与周围的壁面部分相比,刚性变低,在与分隔壁2接触时能够使该部分可靠地产生裂纹。因此,通过预先设计收纳箱10的厚度尺寸薄的部位20,能够预先特定壁面裂纹的大小,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在收纳箱10产生裂纹时与高电压部件接触的可靠性。
[004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在围绕设于收纳箱10的厚度尺寸薄的部位20的周围,设置与一般截面的厚度尺寸相比厚度尺寸大的加强肋的构造,能够进一步明确碰撞时产生裂纹的区域。
[0044]在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气单元8中,使收纳箱10的位于车辆后方的壁面的一部分比周围的壁面部分更向后方突出。向后方突出的部位21在与分隔壁2碰撞时,与周围的壁面部分相比,更早地与分隔壁2接触。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045]在本实施例中,在车辆碰撞时将动力单兀5向与车厢3分隔的分隔壁2压靠时,电气单兀8的后方部分向分隔壁2压靠而从车辆后方输入冲击。电气单兀8的收纳箱10的向后方突出的部位21与周围的壁面部分相比更早地与分隔壁2接触,能够利用来自分隔壁2的冲击在该部分可靠地产生裂纹。因此,通过在收纳箱10预先设置向后方的突出部位21,能够预先特定壁面裂纹的部位,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在收纳箱10产生裂纹时与高电压部件接触的可靠性。
[004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A)?(C)的基础上,能够起到如下记载的效果。
[0047](D)特征在于,在车辆碰撞时,在与分隔壁2相干涉的上述收纳箱10的车辆后方的壁面部位设有与周围的壁面部分相比厚度尺寸薄的部位20。即,通过预先设置收纳箱10的厚度尺寸薄的部位20,能够预先特定壁面裂纹的大小,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在收纳箱10产生裂纹时与高电压部件接触的可靠性。
[0048](E)特征在于,在车辆碰撞时,在与分隔壁2相干涉的上述收纳箱10的车辆后方的壁面部位设有比周围的壁面部分更向车辆后方突出的部位21。即,通过在收纳箱10预先设置向后方的突出部位21,能够预先特定壁面裂纹的部位,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在收纳箱10产生裂纹时与高电压部件接触的可靠性。
[0049](第三实施方式)
[0050]图7及图8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车载电气单元的第三实施方式,图7是车载电气单元的侧面图,图8是车载电气单元的主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追加了对电气单元的收纳箱的形状加以变更的构成。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装置标注同一标记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另外,图示的电气单元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均以上方成为下方的方式将上下方向颠倒来记载,在向电动发电机7的搭载状态将上下方向颠倒。
[0051]在图7及图8所示的电气单元8中,与收纳高电压部件的部位的收纳箱10的自车辆前后方向的投影形状相比,控制基板15的自车辆前后方向的投影形状变大(尺寸H、W)。因此,收纳投影形状大的控制基板15的收纳箱10部分的投影形状与收纳高电压部件的部位的收纳箱10的自车辆前后方向的投影形状相比,必然增大。其它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05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辆碰撞时,在动力单元5被压靠到与车厢3分隔的分隔壁2时,电气单元8的后方部分压靠分隔壁2而从车辆后方产生冲击。在电气单元8的车辆后方侧配置有与收纳高电压部件的部位的收纳箱10自车辆前后方向的投影形状相比,投影形状大的控制基板15。因此,即使收纳控制基板15的收纳箱10的车辆后方部分破损,控制基板15自身也会与收纳高电压部件的部位的收纳箱10的端部抵接,形成对高电压部件的缓冲壁。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在收纳箱10产生裂纹时与高电压部件接触的可靠性。
[0053]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控制基板15在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双方,比收纳高电压部件的部位的收纳箱10自车辆前后方向的投影形状变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控制基板15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任一方,比收纳高电压部件的部位的收纳箱10的自车辆前后方向的投影形状更大。
[005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A)?(E)的基础上,能够起到如下记载的效果。
[0055](F)收纳箱10由收纳高电压部件的高电压部件收纳部和收纳低电压部件的低电压收纳部构成,上述低电压部件的高度尺寸及宽度尺寸的至少一方比上述高电压部件收纳部的高度尺寸及宽度尺寸大(尺寸H,W)。因此,即使收纳有控制基板15的收纳箱10的车辆后方部分破损,控制基板15自身也会与收纳高电压部件的部位的收纳箱10的端部抵接,形成对高电压部件的缓冲壁。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在收纳箱10产生裂纹时与高电压部件接触的可靠性。
[0056](第四实施方式)
[0057]图9及图10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车载电气单元的第四实施方式,图9是第一实施例的电气单元的概略构成图,图10是第二实施例的电气单元的概略构成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追加使动力模块基板比电气单元的收纳箱更向车辆后方突出的构成。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装置标注同一标记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另外,图不的电气单兀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均以上方成为下方的方式将上下方向颠倒来记载,在向电动发电机7的搭载状态将上下方向颠倒。
[0058]在图9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电气单元8的动力模块基板11具备自收纳箱10向车辆后方突出规定尺寸L的构成。其它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059]在本实施例中,在距动力模块基板11的后方端部规定尺寸L的内侧配置有收纳箱10的后端部,故而在从外部与收纳箱10的接触中具有余量。
[0060]另外,电气单元8的车辆后方侧,动力模块基板11自收纳箱10向车辆后方突出规定尺寸L。因此,在车辆碰撞时,动力单元5被压靠到与车厢3分隔的分隔壁2时,将电气单元8的突出的动力模块基板11向分隔壁2压靠而从车辆后方产生冲击,将动力模块基板11向车辆前方被压出。由于动力模块基板11经由收纳箱10固定在动力单元5的壳体上,故而以动力单元5向壳体的固定部位为安装点,以动力模块基板11为力点,作用使收纳箱10前倒的剪切力。使得收纳箱10的后端部以朝向车辆前方倾斜的方式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收纳箱10的后端部的破损,防止在收纳箱10产生裂纹,能够可靠地防止高电压部件的露出。
[0061]在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在电气单元8的动力模块基板11自收纳箱10向车辆后方突出规定尺寸的构成的基础上,具备如下构成,即:在控制基板15和收纳箱10的后端侧之间,将向控制基板15供给电力的连接器22以直接安装的状态配置在控制基板15上。其它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062]在本实施例中,在距动力模块基板11的后方端部规定尺寸的内侧配置有收纳箱10的后端部,并且在收纳箱10和控制基板15之间配置有向控制基板15供给电力的连接器22。因此,从外部与收纳箱10的接触能够具有余量,并且由于控制基板15和连接器22存在于收纳箱10与高电压部件之间,故而能够进一步防止高电压部件的露出。
[0063]在本实施例中,在电气单元8的车辆后方侧,动力模块基板11也自收纳箱10向车辆后方突出规定尺寸。因此,在车辆碰撞时,在动力单元5被压靠到与车厢3分隔的分隔壁2时,电气单元8的突出的动力模块基板11被压靠到分隔壁2而从车辆后方产生冲击,将动力模块基板11向车辆前方压出。收纳箱10的后端部向朝向车辆前方倾倒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收纳箱10的后端部的破损,防止在收纳箱10产生裂纹,能够可靠地防止高电压部件的露出。
[006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A)?(E)的基础上,能够起到如下记载的效果。
[0065](G)构成收纳箱10的底部的动力模块基板11在收纳箱10的后端部向车辆后方突出而形成。即,在距动力模块基板11的后方端部规定尺寸L的内侧配置有收纳箱10的后端部,故而在从外部与收纳箱10接触时能够具有余量。在向分隔壁2的碰撞时,收纳箱10的后端部向朝向车辆前方倾倒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收纳箱10后端部的破损,防止在收纳箱10产生裂纹,能够可靠地防止高电压部件的露出。
[0066](H)控制基板15在与收纳箱10的后端侧之间配置有向控制基板15供给电力的连接器22。因此,控制基板15和连接器22存在于收纳箱10与高电压部件之间,能够进一步防止高电压部件的露出。
[0067]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表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非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构成的意思。
[0068]本申请基于2012年2月29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申请的特愿2012 — 43883及2012年9月2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申请的特愿2012 - 208358主张优先权。该申请的所有内容通过参照被编入本说明书。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气单元,其安装于由电动发电机构成的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配设在通过分隔壁与车厢分隔开且在车辆前方形成的动力单元搭载室,其中, 具备高电压部件和低电压部件,所述高电压部件由在直流电力和相对于电动发电机的交流电力之间相互进行电力转换的较高电压的电力转换装置构成,所述低电压部件由控制所述电力转换装置的较低电压的控制装置构成, 所述高电压部件及所述低电压部件被收纳在收纳箱内, 在所述收纳箱内,在车辆前方方向配置高电压部件,并且在车辆后方方向配置低电压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单元,其中, 由所述电力转换装置构成的高电压部件由具有多个开关用动力元件的动力模块、平滑电容器、驱动器基板及连接动力模块和电动发电机的输入输出端子的汇流条构成,并且所述控制装置构成的低电压部件由控制基板构成, 在构成所述收纳箱的底部的动力模块基板的中央位置层叠配置所述动力模块及驱动器基板,在其车身左右方向的动力模块基板上分别配置汇流条和平滑电容器,在其车身后方位置的动力模块基板上配置控制基板, 将这些组装体上下翻转而使收纳箱的开口部与电动发电机的壳体结合, 在成为动力模块基板的背面的上方结合并配备有冷却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单元,其中, 在车辆碰撞时与所述分隔壁发生干涉的所述收纳箱的车辆后方的壁面部位设有厚度尺寸比周围的壁面部分薄的部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单元,其中, 在车辆碰撞时与所述分隔壁发生干涉的所述收纳箱的车辆后方的壁面部位设有自周围的壁面部分向车辆后方突出的部位。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单元,其中, 所述收纳箱由收纳高电压部件的高电压部件收纳部和收纳低电压部件的低电压部件收纳部构成, 所述低电压部件的高度尺寸及宽度尺寸的至少一方比所述高电压部件收纳部的高度尺寸及宽度尺寸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单元,其中, 构成所述收纳箱的底部的动力模块基板比收纳箱的后端部更向车辆后方突出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电气单元,其中, 在所述控制基板与收纳箱的后端侧之间配备有向控制基板供给电力的连接器。
【文档编号】B60L3/04GK104271405SQ201380011803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9日
【发明者】宫下雅广, 清水宏文, 片上晶博, 高桥博明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