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062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管结构,其可以提高在仪表板内部狭窄空间中导管的安装性。该导管结构在车辆的仪表板上从其背面向规定的安装方向(A)移动而被安装,其为在仪表板上嵌合于在与安装方向(A)相交叉的方向上开口的开口部的背面的同时从所述开口部排放空气的空调装置的导管(20)的结构。导管(20),具备:通道部(23),其使空气流通;送风部(28),其在通道部(23)的前端部与开口部相对地形成,与从开口部周边的背面突出设置的突起部相嵌合。送风部(28)具有弯曲部(28d),所述弯曲部(28d)在位于送风部(28)的周边的安装方向(A)的前方的部分,形成为向通道部(23)的前端侧扩径后缩径的截面“く”字状,安装导管(20)时在与突起部滑动接触的同时发生变形而越过突起部。
【专利说明】一种导管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于车辆仪表板(以下称为仪表板)背面的空调装置的导管结构,特别适合用于除霜器的导管。
【背景技术】
[0002]在车辆的仪表板(仪表盘)内部,配备有用于清除挡风玻璃与侧窗玻璃等车窗玻璃雾气的除霜器(雾气清除装置)。除霜器,从设在仪表板的上面或正面的开口部(送风口)朝向车窗玻璃吹送干燥的空气(风)以驱散车窗玻璃的雾气,使视野变得良好。在仪表板的内部安装有风的供给源即空调装置,空调装置与仪表板的开口部通过导管连结。即,除霜器的导管,其一端与空调装置连接,另一端从仪表板的背面固定在开口部。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除霜器导管的送风部和仪表板的开口部的安装结构。在此项技术中,在仪表板的背面安装有用于嵌合导管的空气送风部的肋。该肋向空气送风部一侧延伸设置,通过向该肋的延伸部分嵌合导管的空气送风部,使导管能够牢固地连接在仪表板上。
[0004]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导管的送风口部结构中,在仪表板上面的开口部(送风口)的挡风玻璃侧的周边部设有倾斜部和引导壁,在导管的前端部设有咬合部。并且,通过导管的咬合部与引导壁的下部嵌合,可以防止导管发生脱落,并可以防止空气泄漏。
[0005]通常,如专利 文献1、2所述,在仪表板的开口部中,设有从仪表板的背面略向下方突出设置的肋与引导壁等突起部分,导管嵌合在其中而覆盖该突起部分,从而防止空气泄漏。即,导管的送风部固定在开口部上而从仪表板上面部的下方朝向仪表板上面部的背面覆盖突起部分,因此在仪表板的内部、特别是在形成有开口部的仪表板表面的下方,需要用于安装导管的宽阔的空间。另外,在车辆中,除了用于清除挡风玻璃雾气的中央除霜器以外,有的还安装有用于清除左右侧窗玻璃雾气的侧除霜器,在将三个除霜器的导管一体化而成的部分安装在仪表板时,需要更宽阔的空间。
[0006]【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6-166319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278013号公报
[0008]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然而,在安装导管之前在仪表板上组装有其他部件时,仪表板内部的空间较狭窄,有可能限制导管的安装方向或者很难使导管的送风部固定在仪表板的开口部上。另一方面,如果在向仪表板组装其他部件之前安装导管,则会发生安装顺序(组装工序)受到限制等其他问题。
[0010]对此,可以考虑例如,将一根导管分为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而分别成形、或者将中央除霜器用的导管和侧除霜器用的导管分别成形,从而即使在狭窄的空间中也能够较容易地安装在仪表板上。但是,在使导管分别成形时,由于需要准备各自的模具而使模具的数量增加,另外,由于向仪表板上安装导管的工时也增加,这将可能导致成本增加。此外,这样的问题并不仅限于安装除霜器用导管的情况,例如在安装空调用的分流导管的情况下也会发生。
[0011]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导管结构,所述导管结构可以提高在仪表板内部较狭窄空间中空调装置导管的安装性。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实现通过下述【具体实施方式】所示的各个结构所引出的作用效果即无法通过现有技术获得的作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12](I)在这里公开的导管结构如下,其为在车辆内部配置的仪表板的背面,通过使其向规定的安装方向移动而安装于在所述仪表板上形成的开口部中的空调装置的导管结构。所述导管,具备:通道部,其使空气流通;以及送风部,其形成于该通道部的与所述开口部相对的前端部,与从所述开口部的周边即所述仪表板的背面突出设置的突起部相嵌合。所述送风部在所述前端部的周边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形成为从所述通道部向所述前端部扩径后缩径,在安装所述导管时一边使其与所述突起部滑动接触一边使其变形而越过所述关起部。
[0013]S卩,所述弯曲部,具有:第一斜面部(扩径部分),其被倾斜设置成使所述通道部的内侧面(内面)朝向所述开口部一侧;第二斜面部(缩径部分),其被倾斜设置成使所述内面朝向所述第一斜面部一侧。并且,在所述导管向所述安装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斜面部的外侧面与所述突起部滑动接触。此外,所述第一斜面部与所述第二斜面部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在沿着所述通道部的方向上切断的纵截面形状根据所述第一斜面部与所述第二斜面部呈“〈”字形状。
[0014]例如,所述安装方向为从所述车辆的前方朝向后方的方向,所述背面冲着靠向车辆前方(冲着所述车辆的前方)倾斜的斜下方,所述突起部突出设置在靠向所述车辆前方倾斜的斜下方。
[0015](2)较为理想的是,所述送风部在所述弯曲部向周边方向连续,在所述前端部还具有形成为从所述通道部向所述前端侧呈法兰状扩径的法兰状扩径部。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法兰状扩径部在所述送风部嵌合于所述突起部的状态下抵接于所述突起部。
[0016](3)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导管具备在所述送风部固定所述送风部的固定部。这时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固定部中,并列钻有以下孔:销孔,其用来插入从所述仪表板的背面突出设置的定位用销;以及紧固孔,其用来插入用于向所述仪表板安装所述导管的紧固件。
[0017](4)另外,比较理想的是,所述开口部在所述仪表板的上面部或侧面部形成为朝向所述车辆的车窗玻璃开口,所述导管为朝向所述车窗玻璃排放空气的除霜器用导管。
[0018](5)此外,更为理想的是,所述导管为用于驱散至少所述车辆的左右侧窗玻璃雾气的左右侧除霜器用导管。此时,更加理想的是,在左右所述固定部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固定部中,横向并列钻有所述销孔和所述紧固孔,在任意另一个所述固定部中,纵向并列钻有所述销孔和所述紧固孔。
[0019](6)另外,比较理想的是,所述导管由用于驱散所述车辆挡风玻璃雾气的中央除霜器用导管和用于驱散所述车辆的左右侧窗玻璃雾气的左右侧除霜器用导管一体成型。
[0020]实用新型效果[0021]根据所公开的导管结构,在使导管嵌合到仪表板的开口部中时,设置于送风部的弯曲部的缩径部分的外侧面与突起部滑动接触而变形,能够越过突起部,因此能够使送风部从横向嵌合在开口部。据此,能够使导管沿着仪表板的上面部背面,而且使送风部嵌合在开口部的突起部中,因此即使在仪表板的内部没有广阔的空间也能够将导管安装在仪表板上。
[0022]即,如果是以往,为了向设置于仪表板的开口部中嵌合导管的送风部,需要从开口部的下方嵌入送风部,因此在安装导管时需要在仪表板的内部确保宽阔的空间。与此相对,如果是本导管结构,由于可以沿着上面部的背面安装导管,因此可以提高在仪表板内部的狭窄空间中导管的安装性。据此,即使在向仪表板组装其他部件等之后也能够安装导管,因此在仪表板中安装部件的顺序(组装工序)不再受到限制,可以提高组装工序的自由度。
[0023]另外,弯曲部的缩径部分,很容易受与该外侧面相交叉方向的作用力而变形,与此相反,在与该面平行方向的作用力作用于边缘部(即,弯曲部的前端部)时不容易变形。换而言之,由于弯曲部的前端部确保了某种程度的刚性,因此在将送风部嵌合于开口部时,可以将弯曲部钩挂在突起部。
[0024]据此,在将送风部固定在仪表板之前,可以防止送风部与开口部之间的嵌合发生脱落。换而言之,在通过紧固件将送风部固定在仪表板上之前,可以保持送风部被嵌合在仪表板的开口部中的状态,而且还可以提高导管的安装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结构的左侧侧除霜器导管的送风部(图2中的B部)的放大斜视图,(a)是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进行观察的斜视图,(b)是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进行观察的斜视图;
[0026]图2是具有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结构的除霜器以及仪表板的概略分解斜视图;
[0027]图3是从仪表板的内部侧观察到图2所示的仪表板的开口部的放大图,Ca)是左侧除霜器的开口部,(b)是右侧除霜器的开口部;
[0028]图4是说明将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结构的送风部嵌合到仪表板的开口部中时的动作的概略纵截面图,Ca)显示嵌合前、(b)显示嵌合过程中、(C)显示嵌合结束后的状态。
[0029]符号说明
[0030]I仪表板(仪表板)
[0031]Ia上面部
[0032]Ic侧面部
[0033]2中央除霜器开口部(开口部)
[0034]3、3L、3R 侧除霜器开口部(开口部)
[0035]3a周边肋(突起部)
[0036]4、4L、4R 三角窗除霜器开口部(开口部)
[0037]10除霜器
[0038]IOC中央除霜器
[0039]IOS侧除霜器
[0040]IOD三角窗除霜器[0041]11空调装置
[0042]20导管
[0043]22中央通道部(通道部,中央除霜器的导管)
[0044]23、23L、23R侧通道部(通道部,侧除霜器的导管)
[0045]24、24L、24R三角窗通道部(通道部,三角窗除霜器的导管)
[0046]27中央送风部(送风部)
[0047]28、28L、28R侧送风部(送风部)
[0048]28a送风口
[0049]28b固定部
[0050]28c法兰状扩径部
[0051]28d弯曲部
[0052]28e第一斜面部 [0053]28f第二斜面部(缩径部分)
[0054]28g角部
[0055]28h前端部
[0056]28 j基座表面部
[0057]28k紧固孔
[0058]28p销孔
[0059]29、29L、29R三角窗送风部(送风部)
[0060]40、40L、40R 导管紧固部
[0061]40 j基座部
[0062]40k圆柱部
[0063]40p销部
[0064]A导管的安装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65]以下,通过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终究是示例,无意排除适用以下实施方式中不明示的各种变形与技术。在以下说明中,将车辆的前进方向规定为前方、相反一侧规定为后方、以前方为基准规定左右。另外,将重力的方向规定为下方、其相反方向规定为上方进行说明。此外,在这里举例说明方向盘在右侧的汽车,但是在方向盘为左侧的汽车时也为相同的结构(面对称)。
[0066][1.整体结构]
[0067]图2是分解显示设置于车辆的车室前部的仪表板1(或仪表盘,以下称为仪表板I)和安装于仪表板I内部的除霜器10的斜视图。仪表板I设置于车室前面的大致整个车辆宽度,是从车辆上侧覆盖架设于车辆前部的断面横管(省略图示)与配备在车辆前部的空调装置11等的各种构件与装置的构件。
[0068]除霜器10是用于清除车辆的挡风玻璃与侧窗玻璃等车窗玻璃(均省略图示)的雾气的装置,其通过向车窗玻璃吹送干燥的空气(风)而驱散车窗玻璃的雾气,使视野变得良好。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除霜器10,包括:中央除霜器10C,其清除挡风玻璃的雾气;侧除霜器10S,其清除设置于左右车门的车门玻璃(侧窗玻璃)的雾气;以及三角窗除霜器10D,其清除设置于左右车门玻璃的各个前方的三角形状的三角窗(侧窗玻璃)的雾气。
[0069]仪表板1,具有:上面部la,其向车辆前后方向与车辆宽度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后面部lb,其从上面部Ia的车辆前后方向后端经由曲面部向下方延伸;以及呈“ < ”字形状的二个侧面部lc,其分别与上面部la、曲面部以及后面部Ib呈大致直角地延伸。此外,后面部Ib朝向车室内的座席方向,因此对于乘客而言也可以称为正面部。另外,曲面部是平缓地连接上面部Ia和后面部Ib的部分。
[0070]在上面部Ia形成有:开口部2 (以下,称为中央除霜器开口部2),其中连接有中央除霜器IOC的送风部27 ;以及开口部3L、3R (以下,称为侧除霜器开口部3L、3R),其中连接有侧除霜器IOS的左右送风部28L、28R。此外,侧除霜器开口部3L、3R不仅限于上面部la,有时也设置于曲面部与后面部lb。在侧面部Ic形成有连接三角窗除霜器IOD的左右送风部29L、29R的开口部4L、4R (以下,称为三角窗除霜器开口部4L、4R)。此外,关于送风部27?29的构成将在下文中描述。
[0071]中央除霜器开口部2是在上面部Ia前侧(挡风玻璃的下端附近)的车辆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中间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狭缝状的通孔。在该中央除霜器开口部2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有多个向前后方向延伸而连接狭缝的两边缘部之间的肋。此外,中央除霜器开口部2的位置与形状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驾驶席侧和副驾驶席侧各自分别形成,还可以在大致整个车辆宽度上延伸设置。
[0072]左右侧除霜器开口部3L、3R,分别设置于仪表板I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以俯视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的通孔。左右侧除霜器开口部3L、3R为上面部Ia的后侧(曲面部附近),其形成于仪表板I的背面冲着靠向车辆前方(冲着车辆前方)倾斜的斜下方的部位。在图3 Ca)以及(b)中,分别显示从仪表板I的内部侧观察左侧侧除霜器开口部3L以及右侧侧除霜器开口部3R时的斜视图。S卩,图3 (a)以及(b)是仪表板I背面的放大斜视图。此夕卜,在不特殊区别左右侧除霜器开口部3L、3R的情况下,仅称为侧除霜器开口部3。
[0073]如图3 Ca)以及(b)所示,在侧除霜器开口部3的周边,形成有冲着靠向车辆前方倾斜的斜下方(朝向仪表板I的内部侧)突出设置的周边肋(突起部)3a。另外,在由侧除霜器开口部3的周边肋3a包围的内侧,通过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两根横肋3b、连接这些周边肋3a以及横肋3b之间的纵肋3c形成有栈。此外,侧除霜器开口部3的位置与形状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俯视为长方形,还可以不设置纵肋3c。
[0074]另外,如图3 Ca)以及(b)所示,在仪表板I的背面即左右侧除霜器开口部3L、3R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固定下述的导管20的送风部28L、28R的导管紧固部40L、40R。如图3Ca)所示,左侧导管紧固部40L设置于左侧侧除霜器开口部3L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如图3 (b)所示,右侧导管紧固部40R设置于右侧侧除霜器开口部3R的下方。左右导管紧固部40L、40R除了其组成元件的位置关系不同以外均为相同的构成,在不特殊区别左右导管紧固部40L、40R的情况下,仅称为导管紧固部40。
[0075]导管紧固部40,具有:基座部40j,其设置于上面部Ia的背面;销部40p,其用于对从基座部40 j突出设置的位置进行定位;以及圆柱部40k,其从基座部40 j突出设置。销部40p以及圆柱部40k,向与设置于侧除霜器开口部3的周边肋3a等大致相同的方向突出设置。销部40p是用于决定导管20的位置的定位销。圆柱部40k是紧固用于将导管20安装在仪表板I上的螺栓与螺丝等紧固件的部分,在圆柱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紧固用的螺丝槽。此外,还可以不设置基座部40j,此时,销部40p和圆柱部40k只要从上面部Ia的背面突出设置即可。
[0076]左侧导管紧固部40L,横向并列设置有销部40p和圆柱部40k,在销部40p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配置有圆柱部40k。另一方面,右侧导管紧固部40R,纵向并列设置有销部40p和圆柱部40k,在销部40p的下方配置有圆柱部40k。
[0077]左右三角窗除霜器开口部4L、4R是在仪表板I的两侧面部Ic的前后方向中间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狭缝状的通孔。在该三角窗除霜器开口部4L、4R中,在前后方向上并列设置有多个向上下方向延伸而连接狭缝的两边缘部之间的肋。此外,在不特殊区别左右三角窗除霜器开口部4L、4R的情况下,仅称为三角窗除霜器开口部4。此外,三角窗除霜器开口部4的位置与形状并不仅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不设置肋。此外,图2所示的仪表板I的形状为一个示例,其具体的形状并不仅限于此。
[0078]除霜器10,具有:空调装置11,其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以及导管20,其连接于空调装置11的上方,并使从空调装置11供给的风流通。空调装置11是具有制热和制冷功能的空调装置,例如通过按下用于使设置于空调操作部的除霜器10工作的开关(省略图示),作为除霜器10自动工作。
[0079][2.导管结构]
[0080][2-1.导管的整体结构]
[0081]如图2所示,导管20是连接空调装置11和在仪表板I上所形成的开口部2?4的分支配管。导管20由可弹性变形的树脂制成,其通过吹塑成型而一体成型。导管20具有中央除霜器IOC的通道部即中央通道部22、侧除霜器IOS的左右通道部即侧通道部23L、23R、以及三角窗除霜器IOD的左右通道部即三角窗通道部24L、24R。此外,在不特殊区别左右侧通道部23L、23R以及左右三角窗通道部24L、24R的情况下,仅称为侧通道部23、三角窗通道部24。
[0082]导管20上游侧的一端部21向下方开口,仰视呈大致长方形。导管20,一端部21与空调装置11相连接,随着向下游侧前进分支为中央通道部22、左侧侧通道部23L以及右侧侧通道部23R,此外从左右侧通道部23L、23R的中途分别分支为左右三角窗通道部24L、24R。
[0083]在中央通道部22的下游端设置有送风部27 (以下,称为中央送风部27),在左右侧通道部23L、23R的各下游端分别设置有送风部28L、28R (以下,称为侧送风部28L、28R)。此外,在左右三角窗通道部24L、24R的各下游端分别设置有送风部29L、29R (以下,称为三角窗送风部29L、29R)。此外,在不特殊区别左右侧送风部28L、28R以及左右三角窗送风部29L、29R的情况下,仅称为侧送风部28、三角窗送风部29。S卩,导管20,使从一端部21的一个开口流入的风,一边向五个通道部22?24分支一边使其流通,并使其从五个送风部27?29向外部排放。
[0084]中央通道部22,从一端部21朝向前方呈一边弯曲一边扩张的形状。中央通道部22下游端的中央送风部27位于导管20的最前端,并被嵌合成从仪表板I上面部Ia的背面覆盖中央除霜器开口部2。中央送风部27,具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送风口 27a、以及用于将中央送风部27固定在仪表板I的固定部27b。中央送风部27的送风口 27a向上方开口而形成。中央送风部27的固定部27b是用于将中央送风部27固定在仪表板I的部分。中央送风部27的固定部27b设置于送风口 27a的附近,并通过螺栓与螺丝等紧固件固定在仪表板I上。
[0085]左右侧通道部23L、23R,在一端部21的略上方,呈从一端部21分别向左右方向延伸后、向后方弯曲的形状。在左右侧通道部23L、23R的车辆外侧的侧面,分支而形成的左右三角窗通道部24L、24R朝向外侧延伸设置。侧通道部23下游端的侧送风部28,位于导管20的最后端,从仪表板I上面部Ia的背面嵌合在侧除霜器开口部3的周边肋3a。侧送风部28具有大致三角形状的送风口 28a、以及用于将侧送风部28固定在仪表板I的上面部Ia的固定部28b。侧送风部28的具体结构在下文中描述。
[0086]左右三角窗通道部24L、24R下游端的三角窗送风部29L、29R,位于导管20的最左端以及最右端,分别嵌合成从仪表板I侧面部Ic的内面侧覆盖三角窗除霜器开口部4L、4R。三角窗送风部29具有椭圆形状的送风口 29a、以及用于将三角窗送风部29固定在仪表板I的侧面部Ic的固定部29b。左右三角窗送风部29L、29R的各送风口 29a,分别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开口而形成。三角窗送风部29的固定部29b是用于将三角窗送风部29固定在仪表板I的部分。三角窗送风部29的固定部29b设置于送风口 29a的附近,通过紧固件固定到仪表板I上。
[0087]这样,导管20向设置于仪表板I上面部Ia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的中央除霜器开口部2以及侧除霜器开口部3、设置于侧面部Ic的三角窗除霜器开口部4送风。因此,导管20具有与仪表板I上面部Ia的深度以及宽度相等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以及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度。但是,导管20形成为上下方向的长度缩短,在向仪表板I安装时,如图2中箭头A所示,从仪表板I的前方向后方沿着上面部Ia的背面移动而被安装。
[0088][2-2.送风部的结构]
[0089]其次,关于固定于向仪表板I开口而形成的开口部(在这里,是指设置于上面部Ia的侧除霜器开口部3)的导管20的送风部(在这里,是指侧送风部28)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夕卜,在这里关于左侧侧送风部28L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在右侧侧送风部28R中也设有相同的结构。在上面部Ia设有侧除霜器开口部3的部分,是具有与导管20的安装方向A交叉的方向的背面(向安装方向A倾斜而相对的背面)的部分。
[0090]在图1 (a)以及(b)中,显示将左侧侧送风部28L放大的斜视图(图2中B部的放大斜视图)。此外,图1 (a)是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进行观察的斜视图,图1 (b)是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进行观察的斜视图。如上所述,侧送风部28L具有送风口 28a和固定部28b,此外,送风口 28a的周围呈如下结构。
[0091]如图1 (a)以及(b)所示,侧送风部28L的送风口 28a,冲着靠向车辆后方倾斜的斜上方开口而形成,俯视呈大致三角形状。在送风口 28a的周边,设置有:法兰状扩径部28c,其形成为从侧通道部23L向前端侧朝向周边方向以法兰状扩径;以及弯曲部28d,其截面形成为“ < ”字形状。法兰状扩径部28c和弯曲部28d之间平缓地连续而形成。
[0092]法兰状扩径部28c是在侧送风部28L嵌合于侧除霜器开口部3L的周边肋3a的状态下与该周边肋3a的前端抵接的部分(参照图4 (b)),在送风口 28a的周边中形成于弯曲部28d以外的部分上。弯曲部28d,设置于位于导管20的安装方向A的前方侧的部分,是在将导管20安装到仪表板I上时与周边肋3a最先接触的部分(参照图4(a))。换而言之,弯曲部28d延伸设置在与安装方向A交叉的方向的车室侧端部(侧送风部28L的后端部)。
[0093]弯曲部28d是从侧通道部23L朝向前端侧扩径之后缩径而形成的部分,沿着侧通道部23L的方向切断的纵截面形状为“ < ”字状。换而言之,弯曲部28d具有:第一斜面部28e (扩径部分),其倾斜设置成使侧通道部23L内侧的面(内面)朝向侧除霜器开口部3L —侧;以及第二斜面部28f(缩径部分),其倾斜设置成使内面朝向第一斜面部28e—侧。第一斜面部28e和第二斜面部28f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第一斜面部28e和第二斜面部28f的边界部(即,弯曲部28d的角部)28g既可以为弯曲的形状也可以为尖锐的形状。
[0094]弯曲部28d的第二斜面部28f,相对于朝向后方的外侧面(外侧面),在与该外侧面交叉的方向的作用力进行作用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变形。因此,弯曲部28d,在安装导管20时如果与周边肋3a滑动接触则变形,并可以越过周边肋3a。另一方面,在与该外侧面平行的方向的作用力作用于弯曲部28d的前端部28h的情况下,具有某种程度的刚性,不容易发生变形。此外,在侧送风部28L嵌合于设置在侧除霜器开口部3L的周边肋3a的状态下,弯曲部28d的前端部28h抵接在周边肋3a上。
[0095]下面,关于固定部28b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 (a)所示,固定部28b,在侧送风部28L的送风口 28a的右侧附近,设置于侧通道部23L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侧面。固定部28b是固定到设置于上述仪表板I的上面部Ia的背面的左侧导管紧固部40L的部分,其具有平面状的基座表面部28j、贯穿基座表面部28j的销孔28p、以及贯穿基座表面部28j的紧固孔28k。
[0096]基座表面部28 j,在侧送风部28L嵌合于仪表板I的侧除霜器开口部3L中时,是与导管紧固部40L的基座部40j抵接的部分。销孔28p是导管紧固部40L中插入销部40p的部分,其直径形成为可以插入销部40p的大小。紧固孔28k是插入用于将侧送风部28L固定在仪表板I上的紧固件的部分。
[0097]销孔28p和紧固孔28k,在基座表面部28 j横向并列地贯穿,在销孔28p的右侧(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设置有紧固孔28k。销孔28p以及紧固孔28k,在销部40p插入了销孔28p的状态下,呈紧固孔28k与圆柱部40k的孔相连通状态的位置关系。侧送风部28L通过在销孔28p中插入销部40p来进行定位,此外通过紧固件插入紧固孔28k而紧固在圆柱部40k,固定到仪表板I上。
[0098]此外,如图2所示,在右侧侧送风部28R的固定部28b中,也与左侧固定部28b相同,设置有贯穿平面状的基座表面部28j的销孔28p以及紧固孔28k。基座表面部28j,在右侧侧送风部28R嵌合于仪表板I的右侧侧除霜器开口部3R时,是与右侧导管紧固部40R的基座部40 j抵接的部分。销孔28p是插入右侧导管紧固部40R的销部40p的部分。紧固孔28k是插入用于将右侧侧送风部28R固定在仪表板I上的紧固件的部分。
[0099]但是,右侧的固定部28b,纵向并列地钻有销孔28p与紧固孔28k,在销孔28p的下方设置有紧固孔28k。销孔28p以及紧固孔28k,在销部40p插入销孔28p的状态下,呈紧固孔28k与圆柱部40k的孔相连通状态的位置关系。侧送风部28R通过向销孔28p插入销部40p来进行定位,此外通过紧固件插入紧固孔28k而紧固在圆柱部40k,固定到仪表板I上。
[0100][3.作用]
[0101]下面,利用图4 (a)?(C)对将导管20的侧送风部28嵌合到侧除霜器开口部3中的动作(方法)进行说明。图4 (a)?(c)是侧送风部28以及侧除霜器开口部3的概略纵截面图,其分别显示嵌合前、嵌合过程中以及嵌合结束后的状态。如图2所示,导管20从仪表板I上面部Ia的前方朝向后方沿着上面部Ia的背面滑动而被安装。
[0102]如图4 (a)所示,在将侧送风部28固定到侧除霜器开口部3上时,首先,在使侧送风部28的送风口 28a朝向上面部Ia的背面侧的状态下,为了使侧送风部28沿着仪表板I的背面而使其从前方朝向后方滑向箭头A的方向。此外,使侧送风部28的弯曲部28d的第二斜面部28f与侧除霜器开口部3的周边肋3a滑动接触。
[0103]在该状态下,如果进而使侧送风部28向箭头A的方向移动,则如图4 (b)所示,第二斜面部28f将被压坏而变形,第一斜面部28e与第二斜面部28f所形成的夹角变小。据此,第二斜面部28f越过最先滑动接触的周边肋3a (穿过),周边肋3a的一部分进入送风口28a的内侧。
[0104]进而使侧送风部28向后方移动,对于位于后方的周边肋3a也相同,使第二斜面部28f变形而越过周边肋3a。据此,如图4 (c)所示,周边肋3a的整体配置于侧送风部28的送风口 28a的内侧,为使送风部28覆盖周边肋3a而嵌合于侧除霜器开口部3。此外,左右侧送风部28L、28R可以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嵌合于侧除霜器开口部3,也可以稍微错开时间(按照左右逐一的顺序)进行嵌合。
[0105]此时,导管紧固部40的销部40p被插入设置于固定部28b的销孔28p中,决定侧送风部28的位置。此外,位于周边肋3a的前方侧的部分与侧送风部28的法兰状扩径部28c相抵接,通过位于周边肋3a的后方侧的部分钩挂到弯曲部28d上,保持为侧送风部28嵌合于仪表板I的侧除霜器开口部3的状态。
[0106]在该状态下,通过在紧固件插入固定部28b的紧固孔28k的同时紧固到导管紧固部40的圆柱部40k中,侧送风部28固定到仪表板I。另外,中央送风部27以及左右三角窗送风部29L、29R也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到仪表板1,导管20安装到仪表板I上。此外,在通过以上方法安装导管20时,在仪表板I的上下颠倒的状态(即,上面部Ia的背面朝向上方的状态)下进行支撑,如果导管20也上下颠倒,则能够简单地执行使导管20沿着上面部Ia的背面进行滑动的动作或者紧固紧固件的动作等。
[0107][4.效果]
[0108](I)因此,根据本导管20的结构,在使导管20嵌合到在与导管20的安装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开口的开口部(例如,侧除霜器开口部3)上时,设置于侧送风部28的弯曲部28d与周边肋3a滑动接触而变形,能够越过周边肋3a,因此可以使侧送风部28从横向嵌合于侧除霜器开口部3。据此,可以一边使导管20沿着仪表板I的上面部Ia的背面,一边使侧送风部28嵌合于侧除霜器开口部3的周边肋3a中,因此即使在仪表板I的内部没有宽阔的空间也可以将导管20安装在仪表板I中。
[0109]S卩,如果在以往,为了向设置于仪表板I的上面部Ia的侧除霜器开口部3中嵌合导管的送风部,需要从侧除霜器开口部3的下方嵌入送风部,因此在安装导管时需要在仪表板I的内部确保宽阔的空间。与此相反,如果是本导管20,由于可以沿着上面部Ia的背面安装导管20,因此可以提高在仪表板I的内部的狭窄空间中导管20的安装性。据此,即使在向仪表板I组装其他部件等之后也可以安装导管20,因此在仪表板I中安装部件的顺序(组装工序)不再受到限制,可以提高组装工序的自由度。[0110]另外,弯曲部28d的缩径部分(即第二斜面部28f)的外侧面,很容易受与该面交叉方向的作用力而变形,与此相反,在与该面平行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到边缘部(即弯曲部28d的前端部28h)的情况下不容易发生变形。换而言之,由于弯曲部28d的前端部28h确保了某种程度的刚性,因此在将侧送风部28嵌合到侧除霜器开口部3时,可以将弯曲部28d钩挂在周边肋3a上。
[0111]据此,在将侧送风部28固定到仪表板I之前,可以防止侧送风部28和侧除霜器开口部3之间的嵌合发生脱落。换而言之,在通过紧固件将侧送风部28固定到仪表板I之前,可以保持侧送风部28嵌合于仪表板I的侧除霜器开口部3中的状态,而且还可以提高导管20的安装性。
[0112](2)另外,在侧送风部28中,还具有形成为从侧通道部23朝向前端侧以法兰状扩径的法兰状扩径部28c,该法兰状扩径部28c,在侧送风部28嵌合于侧除霜器开口部3的周边肋3a的状态下抵接周边肋3a的前端。因此,可以更加可靠地保持侧送风部28嵌合于侧除霜器开口部3的状态。换而言之,可以提高侧送风部28的保持性,进而更能提高导管20的安装性。
[0113](3)另外,在侧送风部28的附近,设置有钻有定位用的销孔28p和紧固用的紧固孔28k的固定部28b,因此在将导管20安装到仪表板I中时,可以容易地对侧送风部28进行定位。另外,由于并列设置有定位用的销孔28p与紧固用的紧固孔28k,因此可以防止紧固时侧送风部28的位置发生偏移。
[0114](4)另外,在仪表板I的上面部Ia形成为朝向侧窗玻璃开口的侧除霜器开口部3中嵌合导管20的侧送风部28时,以往需要安装成从仪表板I上面部Ia的下方覆盖周边肋3a。与此相反,如果是本结构,即可以沿着上面部Ia安装导管20,因此即使上面部Ia下方的空间狭窄,也能够很容易将侧送风部28安装到侧除霜器开口部3。即,本结构在向形成于仪表板I的上面部Ia的侧除霜器开口部3上安装侧除霜器IOS用的导管20的侧送风部28时特别有效。
[0115](5)此外,在左侧侧送风部28L的固定部28b中,横向并列地钻有销孔28p与紧固孔28k,在右侧侧送风部28R的固定部28b中,纵向并列地钻有销孔28p与紧固孔28k,因此能够牢固地固定左右侧送风部28L、28R与仪表板I。
[0116](6)另外,导管20由中央除霜器IOC用的导管部分即中央通道部22与左右侧除霜器IOS用的导管部分即左右侧通道部23L、23R—体成型。这样,即使是大型的导管20,也可以沿着仪表板I上面部Ia的背面滑动导管20而进行安装。据此,与使除霜器的导管分别成型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模具的数量,还可以减少向仪表板I安装时的工时,因此可以控制生产成本。
[0117][5.其他]
[011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011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侧送风部28嵌合于侧除霜器开口部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嵌合送风部的开口部并不仅限于侧除霜器开口部3,其只要是在仪表板I中向与导管20的安装方向A相交叉的方向开口的开口部即可。例如,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中央除霜器开口部2所形成的部分设置成与安装方向A相交叉,在与中央除霜器开口部2嵌合的中央送风部27中设置弯曲部或法兰状扩径部等。另外,还可以在与仪表板I的侧面部Ic的三角窗除霜器开口部4相嵌合的三角窗送风部29中形成弯曲部或法兰状扩径部等。
[0120]另外,侧送风部28的固定部28b的结构并不仅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在左右固定部28b的任意一个中,均可以横向并列或纵向并列地钻有销孔28p与紧固孔28k,固定部28b也可以设置在送风口 28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或上方。只要根据固定部28b的位置与形状,决定设置于仪表板I背面的导管紧固部40的位置与形状即可。
[0121]另外,侧送风部28的法兰状扩径部28c的形状与位置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从侧通道部23朝向前端侧逐渐扩径而形成斜面形状,还可以使前端侧的直径比侧通道部23的直径大地进行阶梯状扩径而形成。另外,法兰状扩径部28c可以不在送风口28a的周边中弯曲部28d以外的全部范围内设置,另外,还可以省略法兰状扩径部28c。
[012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除霜器10与中央除霜器IOC和侧除霜器IOS以及三角窗除霜器IOD —体成型的结构,但三角窗除霜器IOD如果没有三角窗则不需要设置。
[0123]另外,在这些各除霜器10C、10SU0D用的导管部分(中央通道部22、侧通道部23、三角窗通道部24)没有一体成型的导管的送风部中也可以设置弯曲部与法兰状扩径部等。此外,导管也可以不仅限于除霜器的导管,也可以为空调用的导管。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管结构,其为在车辆内部配置的仪表板的背面,通过使其向规定的安装方向移动而安装于在所述仪表板上形成的开口部中的空调装置的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具备: 通道部,其使空气流通;以及 送风部,其形成于该通道部的与所述开口部相对的前端部,与从所述开口部的周边即所述仪表板的背面突出设置的突起部相嵌合, 所述送风部在所述前端部的周边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形成为从所述通道部向所述前端部扩径后缩径,在安装所述导管时一边使其与所述突起部滑动接触一边使其变形而越过所述突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部,在所述弯曲部向周边方向连续,在所述前端部还具有形成为从所述通道部向所述前端侧呈法兰状扩径的法兰状扩径部, 所述法兰状扩径部,在所述送风部嵌合于所述突起部的状态下抵接于所述突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具备在所述送风部固定所述送风部的固定部, 在所述固定部中,并列钻有以下孔,即 销孔,其用来插入从所述仪表板的背面突出设置的定位用销;以及 紧固孔,其用来插入用于向所述仪表板安装所述导管的紧固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在所述仪表板的上面部或侧面部形成为向所述车辆的车窗玻璃开口, 所述导管为朝向所述车窗玻璃排放空气的除霜器用的导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为用于驱散至少所述车辆的左右侧窗玻璃的雾气的左右侧除霜器用的导管,在左右的所述固定部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固定部中,横向并列地钻有所述销孔和所述紧固孔,在任意另一个所述固定部中,纵向并列地钻有所述销孔和所述紧固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由用于驱散所述车辆的挡风玻璃雾气的中央除霜器用的导管和用于驱散所述车辆的左右侧窗玻璃的雾气的左右侧除霜器用的导管一体成型。
【文档编号】B60H1/26GK203713477SQ201420064930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9日
【发明者】益森光宏, 原田知典 申请人: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