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滑动车顶的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730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滑动车顶的框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滑动车顶的框架,车顶包括用于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车顶开口的遮盖部件,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具有引导驱动线缆的至少一个线缆槽,驱动线缆在压缩时呈刚性并且能够借助于被框架本体支撑的驱动装置来致动,线缆槽被设计为,使得驱动线缆在线缆槽的轴向上借助于上壁部从第一侧和借助于下壁部从第二侧交替地被引导,在背离相应上壁部的一侧从下切口部露出来,并且在背离相应下壁部的一侧从上切口部露出来,其中,线缆槽包括用于驱动线缆的加载部分的负载部分以及用于驱动线缆的无负载离开部分的自由伸展部分,壁部在负载部分中具有约11mm的最大轴向长度,在自由伸展部分中具有约15mm的最大轴向长度。
【专利说明】车辆的滑动车顶的框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滑动车顶的框架。

【背景技术】
[0002]这种框架可以从文献DE 4422646C1得知,并且用于支撑和驱动遮盖部件,借助于遮盖部件可以选择性地关闭或至少部分地打开相关车顶的开口。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例如设计为框架前部并且在框架本体中设计有两个线缆槽,线缆槽分别用于引导在压缩时呈刚性的驱动线缆。驱动线缆可以借助于驱动马达来致动并且分别通向驱动滑动件,驱动滑动件被引导从而可以在导轨中滑动并且与设计在遮盖部件处的支撑件相互作用以调节遮盖部件,驱动马达也安装在框架前部上,导轨在车辆纵向上延伸。沿着线缆槽的延伸方向,线缆槽设计为上下壁部交替地抓住相关驱动线缆,使得驱动线缆的背离相应壁部的侧面从相关切口部露出来。另外,在壁部的端面处分别为驱动线缆设计引入斜坡或入口斜面。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滑动车顶的框架,该框架与【背景技术】中框架的不同之处在于线缆槽中的驱动线缆的改进的伸展特性,并且特别地还使得能够低噪音地引导驱动线缆。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该目的通过如下滑动车顶的框架来实现。所述车顶包括用于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车顶开口的遮盖部件,所述框架包括框架本体(10),所述框架本体具有引导驱动线缆的至少一个线缆槽,所述驱动线缆在压缩时呈刚性并且能够借助于被所述框架本体支撑的驱动装置来致动,所述线缆槽被设计为,使得所述驱动线缆在线缆槽的轴向上借助于上壁部从第一侧和借助于下壁部从第二侧交替地被引导,在背离相应上壁部的一侧从下切口部露出来,并且在背离相应下壁部的一侧从上切口部露出来,其中,所述线缆槽包括用于所述驱动线缆的加载部分的负载部分以及用于所述驱动线缆的无负载离开部分的自由伸展部分。所述负载部分是布置在所述驱动线缆的驱动装置与受驱动部件,例如滑动车顶遮盖部件的驱动滑动件之间的部分,而所述自由伸展部分是所述线缆槽的相对于驱动装置背离所述负载部分的区域。所述壁部在所述负载部分中具有约Ilrnm的最大轴向长度,在所述自由伸展部分中具有约15_的最大轴向长度。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驱动线缆离开其期望导槽。
[0005]所述上壁部和所述下壁部可以在至少一个相应自由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引入斜坡或入口斜面。
[0006]所述框架的所述壁部的引入斜坡或入口斜面因此能够设计成使得它们从相应的部分圆柱形的中央区域开始,经由第一曲形区域,会合到与所述第一曲形区域反向的相应第二曲形区域。
[0007]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框架中,所述引入斜坡因此分别设计为壁部的边缘与壁部的构成实际引导区域的中央区域之间的连续过渡部。因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引入斜坡中没有角线或边沿。因此,确保驱动线缆低噪音地伸展。相应驱动线缆卡在相邻壁部之间的风险也可以降至最低。
[0008]所述壁部形成在线缆槽中保持驱动线缆的引导元件。每个壁部都与构成槽窗口的切口部相对,槽窗口使相关驱动线缆露出来或者使相关驱动线缆可见。
[0009]在为驱动线缆提供特别令人满意的伸展特性的框架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曲形区域具有约1.0mm至2.0mm的曲率半径,具体为约1.5mm的曲率半径,而所述第二曲形区域具有约0.1mm至0.5mm的曲率半径,具体为约0.3mm的曲率半径。
[0010]曲率半径和曲率分别是参考壁部的轴向,即参考被引导至线缆槽中或线缆槽的路径中的驱动线缆的伸展方向。
[0011]此外,柱面区域可以邻接所述第二曲形区域,所述柱面区域形成相应引入斜坡的终端部,并且优选地具有约0.05mm至0.15mm的轴向宽度,具体为0.1mm的轴向宽度。
[0012]由于所述引入斜坡,在约Imm至2mm的路径长度上将线缆槽加宽约0.2mm至
0.8mm,优选地0.6mm,例如在约5.1mm至5.5_、优选地5.3mm的槽直径处。
[001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优选实施例中,特别地在线缆槽的曲形部分,即如同例如框架本体的角部区域中那样具有至少基本上弯曲的轮廓的部分中,在线缆槽的方向上相继的上壁部和下壁部具有彼此对准的端面边缘,所述端面边缘优选地以5°至9°之间的角度跨越相对于相应上壁部或下壁部的径向中央平面设定的平面。这样,确保在分配给壁部的槽部分之间实现连续的过渡部。因此,在这些槽部分中,引入斜坡邻接设计成缝隙状的脱模面,脱模面布置在分别分配给上壁部或下壁部的相继槽区段之间。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特定实施例包括两个线缆槽,所述线缆槽可以分别通向在车辆纵向上延伸的导轨。所述线缆槽在与所述框架本体的平面垂直的投影中看可以在交叉区域中交叉。为了确保在该交叉区域中可靠地引导所述两个驱动线缆,所述两个线缆槽中的一个线缆槽在所述交叉区域中设置有被槽桥接部截断的切口部。所述桥接部防止相关驱动线缆当被加载时在交叉区域中经由所述切口部离开其期望导槽,驱动线缆离开导槽可能会导致相关滑动车顶的操作中出现紊乱。
[0015]出于与制造相关的原因,特别地作为注射成型塑料部件制造的框架本体中的槽桥接部具有在所述交叉区域中平行于所述两个线缆槽中的另一个线缆槽的轴线设置的轴线。
[0016]被槽桥接部截断的切口部的边缘也可以在所述交叉区域中平行于所述两个线缆槽中的另一个线缆槽的轴线延伸。
[0017]如果所述两个线缆槽在交叉区域中以至少35°的角度交叉,则得到伸展特性得到优化的交叉区域。然而,为了保持空间要求是小的,交叉角度不应该大于45°。
[0018]为了赋予框架本体足够的稳定性,有利的是,在与所述框架本体的平面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平面中平行地延伸的状态下,所述两个线缆槽具有至少7.5mm的距离。
[0019]此外,有利的是,相对于线缆槽布置出水连接件,所述出水连接件布置在所述框架本体的角部区域中并且具有指定的直径,使得在所述角部区域中,所述出水连接件的轴线至少基本上与所述线缆槽的切口部的轴线垂直地相交,所述切口部与所述出水连接件对准。因此,所述切口部可以保持是短的,并且驱动线缆通过所述切口部离开期望导槽的风险可以保持较低。
[0020]为了进一步降低驱动线缆通过所述切口部离开所述框架本体的角部区域中的期望导槽的风险,遮盖元件可以在特别地包括出水连接件的角部区域中布置在所述框架本体上,所述遮盖元件至少部分地遮盖布置在两个上壁部之间或两个下壁部之间且在投影中与所述出水连接件对准的上切口部或下切口部。因此,相关驱动线缆于是可以被支撑在所述遮盖元件处。
[0021]有利地,所述遮盖元件闩锁在所述框架本体上。因此,可以简单地安装遮盖元件。
[0022]特别地关于轻质构造,有利的是,所述框架本体是塑料注射成型制成的框架前部,相对于所述框架的纵向中央平面在两侧分别邻接在车辆纵向上延伸的导轨,其中,所述线缆槽在与相应导轨邻接的区域中包括锥形变宽部,即,例如从约5.1mm至5.5mm的线缆槽的初始直径经由优选地至少5.2mm的路径变宽至7_至8_的直径,优选地变宽至约7.3mm的直径。
[0023]根据本实用新型,线缆槽中的驱动线缆的伸展特性得以改进,并且能够低噪音地引导驱动线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从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的主题的其它优点和有利构造。
[0025]在附图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示例性实施例将被以示意性简化的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将在下面的说明部分中更详细地描述。在附图中:
[0026]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框架前部的俯视图;
[0027]图2示出根据图1的框架前部的角部区域II的放大图;
[0028]图3示出角部区域的仰视图;
[0029]图4示出根据图1的框架前部的线缆槽交叉区域IV的放大图;
[0030]图5示出交叉区域的仰视图;
[0031]图6示出框架前部的线缆槽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0032]图7示出沿图6中的线VI1-VII截取的线缆槽的剖视图;
[0033]图8示出图7中的区域VII1-VIII的放大图;
[0034]图9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框架前部的可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0035]图10示出根据图9的框架前部的角部区域X的放大图;以及
[0036]图11示出角部区域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在图1至图8中示出车辆的滑动车顶的框架的框架前部10,框架的其它部分没有更详细地示出。滑动车顶如通常情况那样包括用于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车顶开口的遮盖部件,并且经由框架连接到车辆结构。
[0038]根据图1所示的实例,框架前部10形成框架本体,设计为注射成型塑料部件,且具有至少大致U形的形状,其中,自由腿部12A和12B在车辆纵向上延伸并且在安装状态下其自由端面邻接用于遮盖部件的驱动机构的相应导轨,导轨没有更详细地示出。两个自由腿部12A和12B经由在车辆横向上延伸的基腿部14彼此连接。
[0039]框架前部10在组装位置邻接相关车顶开口的前边缘,包括两个线缆槽16和18,驱动线缆分别在线缆槽中被引导,所述线缆在压缩时呈刚性,优选地由梯度线缆(gradientcable)形成,且连接到上述驱动机构或连接到相应导轨的区域中的相关驱动机构的驱动滑动件。为了使驱动线缆致动,驱动马达可以在紧固区域20中安装在框架前部10的基腿部14上,马达包括驱动齿轮,驱动齿轮的驱动轴穿过框架前部10的基腿部14的凹陷部22,凹陷部设计在基腿部14的中央部分。驱动齿轮与在线缆槽16和18中受引导的两个驱动线缆啮合。
[0040]线缆槽16和18分别具有位于驱动马达的驱动齿轮与相应孔口区域24A或24B之间的负载部分161和181,驱动齿轮穿过凹陷部22,孔口区域设计为是呈锥形变宽的,并且相关驱动线缆经由孔口区域被引导到相关导轨的对应引导部分中。在凹陷部22的背离相应负载部分161或181的一侧,两个线缆槽16和18分别具有自由伸展部分162或182,相应驱动线缆的未与任何待驱动元件连接的自由离开端在自由伸展部分中被引导。
[0041]特别地从图2和图3可以得知,在框架前部10的角部区域中分别设计有出水连接件26A或26B,任何水都可以经由出水连接件从框架的该区域排出,并且出水连接件径向地指向外部。
[0042]下面将借助图2至图8描述线缆槽16和18的具体设计。
[0043]在框架前部10中,线缆槽16和18各自由上壁部28和下壁部30形成,这些壁部在各个线缆槽16或18的延伸方向上以交替方式彼此相继地形成,使得在两个相继的上壁部28之间相应地留有上切口部32,在两个相继的下壁部30之间相应地留有下切口部34,在相关线缆槽16或18中被引导的各个驱动线缆经由切口部露出来。驱动线缆因此被保持在线缆槽16和18中,转而被上壁部28,另一方面被下壁部30保持。这也意味着,相对于各个线缆槽16或18的轴线,下切口部34与上壁部28相对,上切口部32与下壁部30相对地布置。当在注射成型模具中制造框架前部10时,对应于线缆槽16和18的路径,第一模具半部和第二模具半部的对应齿彼此啮合。
[0044]在线缆槽16和18的自由伸展部分162和182中,上壁部28和下壁部30在轴向上分别具有至多15mm的长度。在线缆槽16和18的负载部分161和181中,壁部28和30分别具有约Ilmm的最大轴向长度。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相关驱动线缆经由上切口部32和下切口部34离开期望的导槽,或者可以使相关驱动线缆离开期望导槽的风险保持为较低。
[0045]为了防止驱动线缆在框架前部10的角部区域中的弯曲线缆槽部分中离开期望的导槽,并且为了能够保持上切口部32在相应驱动线缆的轴向上尽可能短,由于在出水连接件26A和26B的区域中的制造,出水连接件26A和26B分别具有轴线,在与框架前部10的平面垂直的投影中,该轴线至少基本上与如下切口部32的轴线垂直:该切口部32被分配给相应线缆槽16或18的相应负载部分161或181并且分别与相应出水连接件26A和26B对准。
[0046]从图1、图4和图5可以得知,两个线缆槽16和18当被与框架前部的平面垂直地投影时在交叉区域IV中交叉,交叉区域IV布置在框架前部的基腿部14中。为了在注射成型模具中制造框架前部10时确保交叉区域中的最佳可脱模特性,同时使线缆,特别是布置在线缆槽16的负载部分161中的线缆部分,离开期望导槽的风险最低,在跨越下线缆槽18的上切口部321的区域中,相对于组装位置而言布置在上方的线缆槽16包括槽桥接部36,槽桥接部的边缘在交叉区域中与下线缆槽18的轮廓平行地并齐。被槽桥接部36截断的切口部321的边缘也在交叉区域中与下线缆槽18的轮廓平行地并齐。
[0047]下线缆槽18在槽桥接部36下方具有下切口部341,下切口部的边缘在交叉区域中与上线缆槽16的轮廓平行地并齐。
[0048]为了甚至在线缆槽16和18的交叉区域中也确保驱动线缆的良好伸展特性,并且为了同时保持线缆槽16和18的空间要求在交叉区域中是小的,线缆槽16和18以大约35°的角度交叉。
[0049]从图6至图8可以得知,交替的上壁部28和下壁部30在其自由边缘处分别具有引入斜坡或入口斜面38,从相应的部分圆柱形的中央区域40或从横截面为半圆形的中央区域40开始,引入斜坡或入口斜面初始具有曲率半径为约1.5mm的第一曲形区域42,第一曲形区域会合到第二曲形区域44,第二曲形区域具有与第一区域42的曲率相反的曲率,并且在相应线缆槽16或18的轴向上具有约0.3mm的曲率半径。在背离第一曲形区域42的一侦牝柱面区域46在相应线缆槽16或18的轴向上邻接曲形区域44,该柱面区域具有约0.1mm的宽度。由于引入斜坡38,由壁部28和30限定的槽区段从中央区域40中的约5.3mm的直径到端面边缘变宽至约5.9mm的直径。
[0050]特别是从图7可以得知,相继的上壁部28和下壁部30具有彼此对准的端面边缘,端面边缘以约r的角度跨越相对于相应上壁部28或下壁部30的径向中央平面设定的平面,使得在分别分配给壁部28或30的相继槽区段之间形成缝隙状的脱模面47。
[0051]线缆槽16和18的通向相应导轨(未示出)的孔口区域24A和24B是优选地从约5.3mm的直径经由5.2mm的路径呈锥形地变宽至7.3mm的直径。
[0052]在图9至图11中示出框架前部10’,其基本上对应于图1至图8所示的框架前部,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框架前部10’包括出水连接件26A和26B,出水连接件26A和26B在车顶开口的方向上相对于相应的自由伸展部分162或182向内侧偏移,车顶开口可以借助于遮盖部件被打开或关闭。相对于与相关出水连接件26A或26B对准的上自由伸展部分32,连接件被分配给相关线缆槽16或18的负载部分161或181,出水连接件26A和26B分别具有轴线,在与框架前部10的平面垂直的投影中,该轴线以锐角与如下切口部32的轴线相交:该切口部32与相关出水连接件对准。所述上切口部32设置有遮盖元件48,遮盖元件利用框架本体来闩锁并且防止驱动线缆离开相关线缆槽16或18的负载部分161或181。
[0053]除此之外,框架前部10’至少基本上对应于图1至图8所示的框架前部。
[0054]附图标记列表
[0055]10框架前部
[0056]12A, B自由腿部
[0057]14基腿部
[0058]16线缆槽
[0059]18线缆槽
[0060]20紧固区域
[0061]22 凹陷部
[0062]24A, B 孔口区域
[0063]26A,B出水连接件
[0064]28上壁部
[0065]30下壁部
[0066]32上切口部
[0067]34下切口部
[0068]36槽桥接部
[0069]38引入斜坡
[0070]40中央区域
[0071]42第一曲形区域
[0072]44第二曲形区域
[0073]46柱面区域
[0074]48遮盖元件
[0075]161负载部分
[0076]162自由伸展部分
[0077]181负载部分
[0078]182自由伸展部分
[0079]321 上切口部
[0080]341 下切口部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滑动车顶的框架,所述车顶包括用于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车顶开口的遮盖部件,所述框架包括框架本体(10),所述框架本体具有引导驱动线缆的至少一个线缆槽(16,18),所述驱动线缆在压缩时呈刚性并且能够借助于被所述框架本体(10)支撑的驱动装置来致动,所述线缆槽(16,18)被设计为使得所述驱动线缆在线缆槽(16,18)的轴向上交替地借助于上壁部(28)从第一侧和借助于下壁部(30)从第二侧被引导,在背离相应上壁部(28)的一侧从下切口部(34)露出来,并且在背离相应下壁部(30)的一侧从上切口部(32)露出来,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槽(16,18)包括用于所述驱动线缆的加载部分的负载部分(161,181)以及用于所述驱动线缆的无负载离开部分的自由伸展部分(162,182),所述上壁部(28)和所述下壁部(30)在所述负载部分(161,181)中具有约Ilmm的最大轴向长度,在所述自由伸展部分(162,182)中具有约15mm的最大轴向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壁部(28)和所述下壁部(30)在至少一个自由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引入斜坡或入口斜面(38),其中,所述上壁部(28)和所述下壁部(30)的引入斜坡(38)从相应的部分圆柱形的中央区域(40)开始,经由第一曲形区域(42),会合到与所述第一曲形区域(42)反向的相应第二曲形区域(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形区域(42)具有约1.0mm至2.0mm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率半径为1.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形区域(44)具有约0.1mm至0.5mm的曲率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率半径为0.3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形区域(44)由柱面区域(46)限定边界,所述柱面区域具有约0.05mm至0.15mm的轴向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宽度为0.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相继的上壁部和下壁部(28,30)具有彼此对准的端面边缘,所述端面边缘以5°至9°之间的角度跨越相对于相应上壁部或下壁部(28,30)的径向中央平面设定的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两个线缆槽(16,18),所述线缆槽(16,18)在与所述框架本体(10)的平面垂直的投影中看在交叉区域中交叉,并且所述两个线缆槽(16,18)中的一个线缆槽在所述交叉区域中具有被槽桥接部(36)截断的切口部(3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桥接部(36)具有在所述交叉区域中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两个线缆槽(18)中的另一个线缆槽的轴线延伸的轴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被所述槽桥接部(36)截断的所述切口部(32)的边缘在所述交叉区域中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两个线缆槽(18)中的另一个线缆槽的轴线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线缆槽(16,18)在所述交叉区域中以至少35°的角度交叉。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在至少基本上并齐从而与所述框架本体(10)的平面平行的平面中平行地延伸的状态下,所述两个线缆槽(16,18)具有至少7.5mm的轴向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本体(10)的角部区域中布置有出水连接件(26A,26B),在所述角部区域中,所述出水连接件的轴线至少基本上与所述线缆槽(18)的切口部(32)的轴线垂直地延伸,所述切口部在投影中与所述出水连接件(26A,26B)对准。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遮盖元件(48),所述遮盖元件在包括出水连接件(26A,26B)的角部区域中布置在所述框架本体(10)上,至少部分地遮盖布置在两个上壁部(28)之间或两个下壁部之间且在投影中与所述出水连接件(26A,26B)对准的上切口部或下切口部(32)。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元件(48)闩锁在所述框架本体(10)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10)是塑料注射成型制成的框架前部,所述框架前部相对于所述框架的纵向中央平面在两侧分别邻接在车辆纵向上延伸的导轨,所述线缆槽(16,18)中的至少一个线缆槽在与相应导轨邻接的区域中包括锥形地变宽的孔口区域(24A,24B)。
【文档编号】B60J7/02GK204196664SQ201420387133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6日
【发明者】B·赖因施, R·马蒂亚斯 申请人: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