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烟叶田辅助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325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烟叶田辅助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多功能烟叶田辅助车。



背景技术:

烟叶,一年生草本,茄科。植株被腺毛,高1米左右。叶柄不明显或成翅状柄。用手摸起来,叶发黏。圆锥花序顶生。花萼筒状,花冠漏斗状,形似军号,末端粉红色。蒴果,种子黄褐色。原产于南美洲,世界各地有栽培。烟叶为烟草工业的原料。

烟叶种植分为育苗(常规育苗,漂浮育苗,膜下直播),移栽,大田管理(还苗期,旺长期,成熟期,采收期),采收烘烤四个阶段。其中,在大田管理阶段,为了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一般为烟叶苗立垄栽培,这样可以起到保苗、促进烟叶根系生长的作用,并通过两垄之间的沟道浇水灌溉,既保证了烟叶生长所需水分,也高了灌溉效率,有利于提高烟叶产量。

在收获烟叶阶段,需要进入烟叶田将烟叶采摘后运出来。由于没有专用的采摘或运输装备,在烟叶收获时,一般都是收集到小筐内人工抬出烟叶田,最后再由人工抬到汽车上。这是因为:1、为了充分利用烟叶田的空间,两垄烟叶苗之间的间距仅有50cm左右,非常狭窄,现有运输车辆难以进入运输;2、两垄之间的沟道横截面呈V形,当传统农用运输车辆进入沟道时,车轮会对V形沟道进行碾压,这样就会破坏烟叶苗的保苗土壤和根系,不利于烟叶苗的后期生长;3、同一植株上的烟叶不会同时成熟、同时采摘,只能分批次采摘成熟的烟叶,这样就只能使用小体积运输工具,以保证未成熟嫩叶的完整性,以便于后续顺利成长。人力输送方式虽然能充分利用空间及保证作物的完整性,但是需要抬出烟叶苗并搬到汽车上,劳动强度太大,长期工作容易导致关节炎、驼背、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另外,在烟叶播种阶段,都需要对烟叶田进行深耕翻土,是土壤保持松软,以利于烟叶苗快速扎根生长。但是无论用传统农机具还是其他辅助工具,在松软土壤上运送肥料、种子、地膜、农具等农资时,都会陷入地下,轻则压实翻耕的土壤,重则陷入松软土壤不能移动,只能依靠人力一点一点慢慢运送农资,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在翻耕播种阶段可以在松软土壤上运输农资而不陷入土壤,也不会压实土壤,还能在收获季节在烟叶田V形沟道内辅助运输烟叶,省时省力,车轮压痕能够适应V形沟道的地形,不会破坏V形沟道两侧的垄,能够根据V形沟道宽窄进行调整,还能根据V形沟道斜面的倾斜程度进行调整,通用性强、采烟叶效率高的多功能烟叶田辅助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多功能烟叶田辅助车的结构特点是:包括车架,车架前端安装有前轮和车把,车架中部下方安装有后轮,车架中部上方安装有驱动后轮转动的动力装置,车架后部安装有车斗,车架中部下方安装有横向延伸的动力轴,后轮通过轴向调整装置安装在动力轴上,所述后轮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圆环形轮毂,两轮毂外周通过间隔环形排列且与地面平齐支撑配合的轮板固定连接在一起,还包括设置在后轮外侧的锥形轮,后轮与锥形轮之间或动力轴与锥形轮之间设有能调节锥形轮锥度的锥度调整装置。

本多功能烟叶田辅助车是通过可调节车轮结构来实现在翻耕播种阶段可以在松软土壤上运输农资而不陷入土壤,也不会压实土壤,还能在收获季节在烟叶田V形沟道内辅助运输烟叶,省时省力,车轮压痕能够适应V形沟道的地形,不会破坏V形沟道两侧的垄,能够根据V形沟道宽窄进行调整,还能根据V形沟道斜面的倾斜程度进行调整,通用性强、采烟叶效率高的。

可调节车轮结构主要包括后轮间距调整结构和后轮倾斜角度调整结构,其中后轮间距调整结构主要包括设置在车架下方的动力轴和安装在动力轴上的后轮,后轮通过轴向调整装置安装在动力轴上。在本专利中,车架主要由设置在车架前部的前轮和设置在车架后部的后轮支撑,前轮的数量为一个,后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后轮安装在动力轴两端,这样三个车轮形成一个三角形支撑结构,以保证车架移动时的稳定性。从三个车轮的三角形支撑结构可知,本专利在地面上的宽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后轮的轮距,本专利碾压在V形沟道上压痕或破坏力也主要取决于两个后轮的形状。在本专利中,所述后轮包括两个圆环形轮毂,两轮毂尺寸相同且同轴设置。两轮毂外周通过若干轮板固定连接在一起,各轮板间隔环形排列在两轮毂外周,使两轮毂固定连接成一体结构。轮板还有第二的作用,就是当轮毂转动到使轮板接触地面时,轮板的板面将与地面平齐,也即轮毂通过整个轮板的板面与地面支撑配合,这样可以起到增大后轮与地面接触面积的作用,使后轮支撑在地面上而不会陷入地面内。

在本专利中,轴向调整装置的主要作用是调整后轮在动力轴上的轴向位置,也即可以调整两个后轮的间距,在遇到比较窄的垄间沟道时,可以通过轴向调整装置将后轮间距调窄,这样就不会过渡碾压沟道两侧的垄,有效保证了垄的完整性和烟叶苗的根系完整性,有利于烟叶苗的正常生长。同样的,当遇到比较宽的垄间沟道时,通过轴向调整装置将两个后轮间距调宽,这样不但可以增强本专利运输烟叶时的横向稳定性,还不会过度碾压沟道两侧的垄,一举两得。

本专利还包括设置在后轮外侧的锥形轮,锥形轮与后轮同轴设置。后轮与锥形轮之间或动力轴与锥形轮之间设有锥度调整装置,锥度调节装置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锥形轮的锥度。设置锥形轮后,后轮和锥形轮的碾压痕迹就是底部是一个平面而边侧是一个斜面的立体折面。因为本专利有两个后轮,每个后轮上安装一个锥形轮,因此整个车体碾压后的痕迹就是底部为平面两边侧为斜面的立体折面,而该立体折面的横截面形状就是下端较窄上端较宽的梯形,显然,该梯形与烟叶田V形沟道横截面是类似的。当本专利的后轮碾过V形沟道时,后轮会通过轮板获得地面垂直向上的支撑力,锥形轮还会通过与V形沟道斜壁支撑配合的锥形面获得一个斜向上的支撑力。根据受力分析可知,该斜向上的支撑力可以分为向上的竖向分力和横向向动力轴的横向分力,横向分力和竖向分力除都具有保证锥形轮避免陷入沟道两侧垄内土壤的作用外,横向分力还具有防止锥形轮、后轮和车架发生侧倾的作用。为了使锥形轮的该作用发挥的更好,本专利中,后轮与锥形轮之间或动力轴与锥形轮之间设有锥度调整装置。当把侧板和滑杆调节成与轮板平齐的状态时,相当于加宽了后轮的宽度,也即加大了后轮与烟叶田地面的接触面积,分散了本专利的重力着地点,使本专利对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压力大大减小。为方便叙述,将此状态时侧板和滑杆的倾斜角度定义为0度,将此状态定义为0度状态或零度状态。在烟叶田播种阶段,在烟叶田翻耕地后的松软土壤上,将本专利调整成零度状态,可以使用本专利进行运输烟叶苗、农具或其他重物,有效避免了传统农机深陷松软土壤不能前行,以及将新翻耕的松软土壤再次压实的缺陷,极大方便了烟农的耕作。在烟叶田松土阶段和收获阶段,可以通过调整锥度调整装置,将侧板和滑杆的倾斜角度调大,使侧板和滑杆相对地面有个倾斜角度。为方便叙述将此状态称为倾斜状态或锐角状态。显然,可以将锐角状态下的侧板和滑杆调节成与任何烟叶田V形沟道斜壁将对应的倾斜角度,此时,车架除受后轮与V形沟道底部竖直向上的支撑力外,还会受到V形沟道斜壁的斜向上的支撑力。也即,V形沟道左侧的斜壁给车体向上向右的支撑力,V形沟道右侧的斜壁给车体向上向左的支撑力,这样不但能保证车体不会陷入土壤中,还能防止车体侧倾或侧翻。特别是在收获烟叶季节,能大大提高收获速度和效率。当V形沟道的斜壁倾斜程度大时,也即较陡峭时,将通过锥度调整装置调整锥形轮锥面的锥度也即倾斜程度,使之与V形槽的斜壁相匹配,这样可以使沟道两侧的垄对锥形轮具有最佳的支撑力,也使锥形轮不会对垄的侧壁造成破坏性碾压。同样的,当V形沟道的斜壁倾斜程度小时,也即较缓和时,也会相应调整锥度调整装置使锥形轮锥面与V形沟道斜壁相匹配,作用类似,不再赘述。

在本专利中,车架前端安装有前轮和车把,用以控制车架行走方向,非常方便。车架中部上方安装有动力装置,车架中部下方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动力轴,这样就可以驱动后轮转动,也就无需人力将采摘的烟叶运出烟叶田,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的。车架后部安装有车斗,用以盛装采摘的烟叶。因为在本专利中前轮、车把和动力装置是质量最重的部分,使本专利中心位于后轮前方的车架上,因此将车斗设置在后轮后部不会引起重心越过后轮,保证了运输烟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样设置还能缩短前后轮之间的轮距,缩小了本专利的转弯半径,不易刮破烟叶嫩叶,使本专利在田地里更加灵活,通用性更好。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轴向调整装置包括与动力轴同轴固设的多边形棱柱,棱柱上均布有定位孔,棱柱上套装有棱套,棱套内腔横截面形状为与棱柱横截面对应的多边形,棱套上设有与定位孔对应的第一内螺孔,第一内螺孔内螺接有与定位孔插装配合的第一螺钉,棱套外周和轮毂内周之间固定环设有支撑杆。

本轴向调整装置主要包括套装配合的棱柱和棱套以及设置在棱柱和棱套上的定位孔、第一内螺孔和第一螺钉。其中,棱柱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棱套内腔的横截面也是与棱柱横截面相同的多边形,因此棱柱和棱套不但可以套装配合,而且周向转动传动配合,也即动力轴转动时将通过棱柱驱动棱套同步转动。棱套外周和轮毂内周之间固定环设有若干支撑杆,棱套外周与支撑杆与轮毂固定连接在一起,因此棱套被驱动转动时,将同步驱动轮毂转动,也即驱动车架前后移动。棱套和棱柱还能相对轴向滑动,这是本轴向调整装置的关键所在。当动力轴两端的两个棱套沿棱柱相向滑动时,两后轮的轮距将减小,适合在斜壁比较陡峭的V形沟道中行走。当动力轴两端的两个棱套沿棱柱背向滑动时,两后轮的轮距将增大,适合在斜壁比较平缓的V形沟道中行走。在本轴向调整装置中,棱柱上沿轴向均布有若干定位孔,棱套上设有一个与定位孔对应的第一内螺孔,第一内螺孔内拧紧有第一螺钉。当调整好两后轮轮距后,拧紧第一螺钉时,第一螺钉内端将与定位孔卡装配合,从而实现将棱套固定在棱柱上的目的。这样,动力装置驱动车架行走时,两后轮将一直按照固定的轮距转动,也即沿着对应的V形沟道前进。

作为改进,轮板外壁中部固设有横向延伸的横筋,轮板外壁上还固设有纵向延伸的纵筋。

在轮板外壁上设置横向延伸的横筋,可以在轮板着地时嵌入地面,这样在后轮转动时可以起到增大转动摩擦力的作用,也即起到了防止后轮打滑的作用,特别是在雨后泥泞的V形沟道内行走时效果更加明显。在轮板外壁设置纵向延伸的纵筋,可以增大轮板的横向偏移摩擦力,使车架保持横向平衡也即左右平衡,使车架前行时更加平稳。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锥形轮包括环设在外侧轮毂外侧的若干侧板,侧板一端通过第一铰轴铰接在外侧轮毂上,侧板内设有滑道,滑道内滑动插装有滑杆。

本锥形轮主要包括设置在轮毂和端套之间的侧板,其中侧板绕端套轴心线环形分布。侧板内设有沿侧板轴向延伸的滑道,滑道端口位于靠近端套的一端。滑道内滑动插装有滑杆,滑杆可以沿滑道相对侧板轴向伸缩,也就起到了轴向延伸侧板长度或轴向缩短侧板长度的作用。侧板靠近外侧轮毂的一端通过第一铰轴与轮毂对应铰接在一起,使侧板和滑杆可以绕第一铰轴相对外侧轮毂摆动。显然,该锥形轮外周通过外侧轮毂固定支撑,而侧板和滑杆便构成了该锥形轮的锥面或斜面,与V形沟道斜壁按压配合的便是该锥面。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锥度调整装置包括套装在棱柱末端的端套,滑杆外端通过第二铰轴铰接在端套外周,端套上设有与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内螺孔,第二内螺孔内拧紧有与定位孔插装配合的第二螺钉。

本锥度调整装置主要包括横向滑动套装在锥柱上的端套,其中端套内腔横截面为与锥柱相配合的多边形,因此锥柱转动时将驱动端套同步转动。端套上设有与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内螺孔,第二内螺孔内螺接有第二螺钉。当轴向滑动端套确定好端套在锥柱上的位置后,只需拧紧第二螺钉,即可通过第二螺钉内端与定位孔的卡装配合,这样就实现了端套和棱柱的横向调整和固定连接,操作非常简单。滑杆外端通过第二铰轴与端套外周对应铰接在一起,使滑杆和侧板绕第二铰轴相对端套摆动。显然,该锥形轮内周通过端套固定支撑,而侧板和滑杆便构成了该锥形轮的锥面或斜面,与V形沟道斜壁按压配合的便是该锥面。需要调整锥形轮锥面锥度时,也即需要调整锥面倾斜程度时,先拧松第二螺钉,使端套与锥柱解锁,这样便可以使端套轻松沿锥柱轴向滑动。然后根据烟叶田V形沟道斜壁的倾斜角度,调整端套在锥柱上的位置,以使侧板和滑杆的倾斜角度与V形沟道斜壁的倾斜角度相一致为准。最后拧紧第二螺钉,使端套和锥柱固定在一起,这样就完成了锥形轮的锥度调节,使动力轴两端的两个锥形轮正好与V形沟道的两个斜壁相适应,避免了传统小车因爬到垄上而导致小车侧翻事故,在车架前行时不会对V形沟道及垄造成破坏,也能保持行车稳定性和顺畅性。综上所述,通过配合调整轴向调整装置和锥度调整装置,可以使后轮及锥形轮适应任何倾斜角度和间距尺寸的烟叶田V形沟道,不但不会破坏性碾压植被垄,还能在垄间顺畅前行,方便了采摘烟叶的运输,极大提高了采摘效率。

作为改进,所述端套包括与棱柱套装配合的内套,内套的内腔横截面为与棱柱横截面相同的多边形,内套外周外端上通过若干第三铰轴铰接有若干内侧板,内侧板内设有内滑道,内滑道内轴向滑动插装有内滑杆,内滑杆外端通过第二铰轴与滑杆铰接配合,内滑杆上沿轴向均布有内定位孔,内侧板上设有与内定位孔对应的内内螺孔,内内螺孔内螺接有内螺钉,内套外周内端和第二铰轴之间设有可调节支撑装置。

在本专利中,端套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机械零件,而是一个由内套、第三铰轴、内侧板和内滑杆构成的组合结构。其中,内套具有一个与棱柱套装配合的轴向延伸的内腔,该内腔横截面形状与棱柱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多边形,因此内套不但能与棱柱套装配合,而且能沿棱柱轴向滑动。内套外周均匀环设有若干内侧板,内侧板靠近内套的一端通过第三铰轴铰接在内套外周上,这样内侧板就能绕第三铰轴相对内套摆动。内侧板内设有内滑道,内滑道沿内侧板轴向延伸设置,内滑道的端口位于内侧板朝向内套的一端。内滑道内滑动插装有内滑杆,内滑杆可以沿内滑道相对内侧板进行伸缩运动。内滑杆外端通过第二铰轴与滑杆外端对应铰接在一起,因此内滑杆和滑杆可以绕第二铰轴相对摆动。内滑杆上均布有内定位孔,内定位孔沿内滑杆轴向排列设置。内侧板上设有一个内内螺孔,内内螺孔内螺接有内螺钉。当拧紧内螺钉时,内螺钉内端嵌入对应的内定位孔中并与内定位孔卡装配合,这样横侧板和内滑杆就不能相对轴向滑动,也即起到了锁紧内侧板和内滑杆的作用,此状态称为锁紧状态。为方便叙述,将内侧板和内滑杆的连接体称为内支撑装置。

在本专利中,第二铰轴和内套内端设有可调节支撑装置,可调节支撑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对第二铰轴进行支撑。这样,可调节支撑装置、内支撑装置和端套就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位置连接结构,为方便叙述,将此结构称为三角形支撑结构。因为内支撑装置的长度使可以自由调整的,可调节支撑装置的长度也是可以调整的,而且内支撑装置和可调节支撑装置分别铰接在端套的外端和内端,因此三角形支撑结构中第二铰轴的位置是可以调整并定位的,也即与第二铰轴相连的内支撑装置和可调节支撑装置是可以相对端套摆动并固定的,与第二铰轴对应的夹角是可以大小调节并固定的。与之相对应的,与第二铰轴连接的侧板和滑杆的长度及摆动角度也是可以调整及固定的。因此,可以根据实际地形适时调整侧板和滑杆的长度及摆动角度,可以适应任何烟叶田的运输需要。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可调节支撑装置包括通过第四铰轴铰接在内套外周内端的斜滑杆,斜滑杆插装在斜侧板内,斜侧板内设有与斜滑杆滑动套装配合的斜滑道,斜侧板外端与第二铰轴铰接配合,斜滑杆上沿轴向均布有斜定位孔,斜侧板上设有与斜定位孔对应的斜内螺孔,斜内螺孔内螺接有斜螺钉。

在本可调节支撑装置中,斜侧板和斜滑杆是主要结构,可调节支撑装置即通过斜侧板和斜滑杆对第二铰轴进行支撑。其中,斜侧板内设有斜滑道,斜滑道沿斜侧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斜滑道有一个端口,该端口背向第二铰轴设置。斜滑杆插装在斜滑道内并与斜滑道轴向滑动配合,因此斜滑道可以相对斜侧板自由伸缩运动。在本可调节支撑装置中,斜滑杆上均布有斜定位孔,斜定位孔沿斜滑杆长度方向排列。斜侧板上设有一个与斜定位孔位于同侧的斜内螺孔,斜内螺孔内螺接有斜螺钉。因此,当拧紧斜螺钉时,斜螺钉内端将插装进斜内螺孔内,这样斜侧板和斜滑杆就不能再相对轴向滑动,也即将斜侧板和斜滑杆锁定在一起,此状态称为锁紧状态。显然,通过使斜内螺孔与不同的斜定位孔对齐并拧紧斜螺钉,即可将斜侧板和斜滑杆按照不同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也即调整了斜侧板和斜滑杆锁紧状态的总长度,也即调整了在可调节支撑装置支撑下第二铰轴的位置,也即调整了侧板和滑杆的倾斜角度和位置。当把侧板和滑杆调节成与轮板平齐的状态时,相当于加宽了后轮的宽度,也即加大了后轮与烟叶田地面的接触面积,分散了本专利的重力着地点,使本专利对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压力大大减小。为方便叙述,将此状态时侧板和滑杆的倾斜角度定义为0度,将此状态定义为0度状态或零度状态。在烟叶田播种阶段,在烟叶田翻耕地后的松软土壤上,将本专利调整成零度状态,可以使用本专利进行运输烟叶苗、农具或其他重物,有效避免了传统农机深陷松软土壤不能前行,以及将新翻耕的松软土壤再次压实的缺陷,极大方便了烟农的耕作。在烟叶田松土阶段和收获阶段,可以通过调整可调节支撑装置和内支撑装置,将侧板和滑杆的倾斜角度调大,使侧板和滑杆相对地面有个倾斜角度。为方便叙述将此状态称为倾斜状态或锐角状态。显然,可以将锐角状态下的侧板和滑杆调节成与任何烟叶田V形沟道斜壁将对应的倾斜角度,此时,车架除受后轮与V形沟道底部竖直向上的支撑力外,还会受到V形沟道斜壁的斜向上的支撑力。也即,V形沟道左侧的斜壁给车体向上向右的支撑力,V形沟道右侧的斜壁给车体向上向左的支撑力,这样不但能保证车体不会陷入土壤中,还能防止车体侧倾或侧翻。特别是在收获烟叶季节,能大大提高收获速度和效率。在烟叶生长期和收获内,将本专利调整成倾斜状态,还可以减小后轮及车体的宽度,这样在烟田内行进时,可以尽量避免与烟叶碰触,保护了烟叶,保障了烟叶质量和产量。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内套包括与棱柱直接套装配合的小内套,还包括同轴设置在小内套外端外周的大内套,小内套通过环形排列的套间杆固定连接在一起,内侧板交接在大内套上,斜滑杆铰接在小内套上。

综上所述,采用这种结构的多功能烟叶田辅助车,结构合理,在翻耕播种阶段可以在松软土壤上运输农资而不陷入土壤,也不会压实土壤,还能在收获季节在烟叶田V形沟道内辅助运输烟叶,省时省力,车轮压痕能够适应V形沟道的地形,不会破坏V形沟道两侧的垄,能够根据V形沟道宽窄进行调整,还能根据V形沟道斜面的倾斜程度进行调整,通用性强、采烟叶效率高。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后轮倾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后轮零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端套与第二铰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轮毂、棱套和棱柱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内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内套、斜滑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该多功能烟叶田辅助车包括车架1,车架前端安装有前轮2和车把3,车架中部下方安装有后轮4,车架中部上方安装有驱动后轮转动的动力装置5,车架后部安装有车斗6,车架中部下方安装有横向延伸的动力轴7,后轮通过轴向调整装置安装在动力轴上,所述后轮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圆环形轮毂8,两轮毂外周通过间隔环形排列且与地面平齐支撑配合的轮板9固定连接在一起,还包括设置在后轮外侧的锥形轮10,后轮与锥形轮之间或动力轴与锥形轮之间设有能调节锥形轮锥度的锥度调整装置。

本多功能烟叶田辅助车主要包括后轮间距调整结构和后轮倾斜角度调整结构,其中后轮间距调整结构主要包括设置在车架下方的动力轴和安装在动力轴上的后轮,后轮通过轴向调整装置安装在动力轴上。在本专利中,车架主要由设置在车架前部的前轮和设置在车架后部的后轮支撑,前轮的数量为一个,后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后轮安装在动力轴两端,这样三个车轮形成一个三角形支撑结构,以保证车架移动时的稳定性。从三个车轮的三角形支撑结构可知,本专利在地面上的宽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后轮的轮距,本专利碾压在V形沟道上压痕或破坏力也主要取决于两个后轮的形状。在本专利中,所述后轮包括两个圆环形轮毂,两轮毂尺寸相同且同轴设置。两轮毂外周通过若干轮板固定连接在一起,各轮板间隔环形排列在两轮毂外周,使两轮毂固定连接成一体结构。轮板还有第二的作用,就是当轮毂转动到使轮板接触地面时,轮板的板面将与地面平齐,也即轮毂通过整个轮板的板面与地面支撑配合,这样可以起到增大后轮与地面接触面积的作用,使后轮支撑在地面上而不会陷入地面内。

在本专利中,轴向调整装置的主要作用是调整后轮在动力轴上的轴向位置,也即可以调整两个后轮的间距,在遇到比较窄的垄间沟道时,可以通过轴向调整装置将后轮间距调窄,这样就不会过渡碾压沟道两侧的垄,有效保证了垄的完整性和烟叶苗的根系完整性,有利于烟叶苗的正常生长。同样的,当遇到比较宽的垄间沟道时,通过轴向调整装置将两个后轮间距调宽,这样不但可以增强本专利运输烟叶时的横向稳定性,还不会过度碾压沟道两侧的垄,一举两得。

本专利还包括设置在后轮外侧的锥形轮,锥形轮与后轮同轴设置。后轮与锥形轮之间或动力轴与锥形轮之间设有锥度调整装置,锥度调节装置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锥形轮的锥度。设置锥形轮后,后轮和锥形轮的碾压痕迹就是底部是一个平面而边侧是一个斜面的立体折面。因为本专利有两个后轮,每个后轮上安装一个锥形轮,因此整个车体碾压后的痕迹就是底部为平面两边侧为斜面的立体折面,而该立体折面的横截面形状就是下端较窄上端较宽的梯形,显然,该梯形与烟叶田V形沟道横截面是类似的。当本专利的后轮碾过V形沟道时,后轮会通过轮板获得地面垂直向上的支撑力,锥形轮还会通过与V形沟道斜壁支撑配合的锥形面获得一个斜向上的支撑力。根据受力分析可知,该斜向上的支撑力可以分为向上的竖向分力和横向向动力轴的横向分力,横向分力和竖向分力除都具有保证锥形轮避免陷入沟道两侧垄内土壤的作用外,横向分力还具有防止锥形轮、后轮和车架发生侧倾的作用。为了使锥形轮的该作用发挥的更好,本专利中,后轮与锥形轮之间或动力轴与锥形轮之间设有锥度调整装置。当把侧板和滑杆调节成与轮板平齐的状态时,相当于加宽了后轮的宽度,也即加大了后轮与烟叶田地面的接触面积,分散了本专利的重力着地点,使本专利对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压力大大减小。为方便叙述,将此状态时侧板和滑杆的倾斜角度定义为0度,将此状态定义为0度状态或零度状态。在烟叶田播种阶段,在烟叶田翻耕地后的松软土壤上,将本专利调整成零度状态,可以使用本专利进行运输烟叶苗、农具或其他重物,有效避免了传统农机深陷松软土壤不能前行,以及将新翻耕的松软土壤再次压实的缺陷,极大方便了烟农的耕作。在烟叶田松土阶段和收获阶段,可以通过调整锥度调整装置,将侧板和滑杆的倾斜角度调大,使侧板和滑杆相对地面有个倾斜角度。为方便叙述将此状态称为倾斜状态或锐角状态。显然,可以将锐角状态下的侧板和滑杆调节成与任何烟叶田V形沟道斜壁将对应的倾斜角度,此时,车架除受后轮与V形沟道底部竖直向上的支撑力外,还会受到V形沟道斜壁的斜向上的支撑力。也即,V形沟道左侧的斜壁给车体向上向右的支撑力,V形沟道右侧的斜壁给车体向上向左的支撑力,这样不但能保证车体不会陷入土壤中,还能防止车体侧倾或侧翻。特别是在收获烟叶季节,能大大提高收获速度和效率。当V形沟道的斜壁倾斜程度大时,也即较陡峭时,将通过锥度调整装置调整锥形轮锥面的锥度也即倾斜程度,使之与V形槽的斜壁相匹配,这样可以使沟道两侧的垄对锥形轮具有最佳的支撑力,也使锥形轮不会对垄的侧壁造成破坏性碾压。同样的,当V形沟道的斜壁倾斜程度小时,也即较缓和时,也会相应调整锥度调整装置使锥形轮锥面与V形沟道斜壁相匹配,作用类似,不再赘述。

在本专利中,车架前端安装有前轮和车把,用以控制车架行走方向,非常方便。车架中部上方安装有动力装置,车架中部下方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动力轴,这样就可以驱动后轮转动,也就无需人力将采摘的烟叶运出烟叶田,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的。车架后部安装有车斗,用以盛装采摘的烟叶。因为在本专利中前轮、车把和动力装置是质量最重的部分,使本专利中心位于后轮前方的车架上,因此将车斗设置在后轮后部不会引起重心越过后轮,保证了运输烟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样设置还能缩短前后轮之间的轮距,缩小了本专利的转弯半径,不易刮破烟叶嫩叶,使本专利在田地里更加灵活,通用性更好。

在本专利中,所述轴向调整装置包括与动力轴同轴固设的多边形棱柱11,棱柱上均布有定位孔12,棱柱上套装有棱套13,棱套内腔横截面形状为与棱柱横截面对应的多边形,棱套上设有与定位孔对应的第一内螺孔14,第一内螺孔内螺接有与定位孔插装配合的第一螺钉15,棱套外周和轮毂内周之间固定环设有支撑杆16。

本轴向调整装置主要包括套装配合的棱柱和棱套以及设置在棱柱和棱套上的定位孔、第一内螺孔和第一螺钉。其中,棱柱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棱套内腔的横截面也是与棱柱横截面相同的多边形,因此棱柱和棱套不但可以套装配合,而且周向转动传动配合,也即动力轴转动时将通过棱柱驱动棱套同步转动。棱套外周和轮毂内周之间固定环设有若干支撑杆,棱套外周与支撑杆与轮毂固定连接在一起,因此棱套被驱动转动时,将同步驱动轮毂转动,也即驱动车架前后移动。棱套和棱柱还能相对轴向滑动,这是本轴向调整装置的关键所在。当动力轴两端的两个棱套沿棱柱相向滑动时,两后轮的轮距将减小,适合在斜壁比较陡峭的V形沟道中行走。当动力轴两端的两个棱套沿棱柱背向滑动时,两后轮的轮距将增大,适合在斜壁比较平缓的V形沟道中行走。在本轴向调整装置中,棱柱上沿轴向均布有若干定位孔,棱套上设有一个与定位孔对应的第一内螺孔,第一内螺孔内拧紧有第一螺钉。当调整好两后轮轮距后,拧紧第一螺钉时,第一螺钉内端将与定位孔卡装配合,从而实现将棱套固定在棱柱上的目的。这样,动力装置驱动车架行走时,两后轮将一直按照固定的轮距转动,也即沿着对应的V形沟道前进。

轮板外壁中部固设有横向延伸的横筋17,轮板外壁上还固设有纵向延伸的纵筋18。在轮板外壁上设置横向延伸的横筋,可以在轮板着地时嵌入地面,这样在后轮转动时可以起到增大转动摩擦力的作用,也即起到了防止后轮打滑的作用,特别是在雨后泥泞的V形沟道内行走时效果更加明显。在轮板外壁设置纵向延伸的纵筋,可以增大轮板的横向偏移摩擦力,使车架保持横向平衡也即左右平衡,使车架前行时更加平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轮包括环设在外侧轮毂外侧的若干侧板19,侧板一端通过第一铰轴20铰接在外侧轮毂上,侧板内设有滑道21,滑道内滑动插装有滑杆22。本锥形轮主要包括设置在轮毂和端套之间的侧板,其中侧板绕端套轴心线环形分布。侧板内设有沿侧板轴向延伸的滑道,滑道端口位于靠近端套的一端。滑道内滑动插装有滑杆,滑杆可以沿滑道相对侧板轴向伸缩,也就起到了轴向延伸侧板长度或轴向缩短侧板长度的作用。侧板靠近外侧轮毂的一端通过第一铰轴与轮毂对应铰接在一起,使侧板和滑杆可以绕第一铰轴相对外侧轮毂摆动。显然,该锥形轮外周通过外侧轮毂固定支撑,而侧板和滑杆便构成了该锥形轮的锥面或斜面,与V形沟道斜壁按压配合的便是该锥面。

在本专利中,所述锥度调整装置包括套装在棱柱末端的端套23,滑杆外端通过第二铰轴24铰接在端套外周,端套上设有与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内螺孔25,第二内螺孔内拧紧有与定位孔插装配合的第二螺钉26。本锥度调整装置主要包括横向滑动套装在锥柱上的端套,其中端套内腔横截面为与锥柱相配合的多边形,因此锥柱转动时将驱动端套同步转动。端套上设有与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内螺孔,第二内螺孔内螺接有第二螺钉。当轴向滑动端套确定好端套在锥柱上的位置后,只需拧紧第二螺钉,即可通过第二螺钉内端与定位孔的卡装配合,这样就实现了端套和棱柱的横向调整和固定连接,操作非常简单。滑杆外端通过第二铰轴与端套外周对应铰接在一起,使滑杆和侧板绕第二铰轴相对端套摆动。显然,该锥形轮内周通过端套固定支撑,而侧板和滑杆便构成了该锥形轮的锥面或斜面,与V形沟道斜壁按压配合的便是该锥面。需要调整锥形轮锥面锥度时,也即需要调整锥面倾斜程度时,先拧松第二螺钉,使端套与锥柱解锁,这样便可以使端套轻松沿锥柱轴向滑动。然后根据烟叶田V形沟道斜壁的倾斜角度,调整端套在锥柱上的位置,以使侧板和滑杆的倾斜角度与V形沟道斜壁的倾斜角度相一致为准。最后拧紧第二螺钉,使端套和锥柱固定在一起,这样就完成了锥形轮的锥度调节,使动力轴两端的两个锥形轮正好与V形沟道的两个斜壁相适应,避免了传统小车因爬到垄上而导致小车侧翻事故,在车架前行时不会对V形沟道及垄造成破坏,也能保持行车稳定性和顺畅性。综上所述,通过配合调整轴向调整装置和锥度调整装置,可以使后轮及锥形轮适应任何倾斜角度和间距尺寸的烟叶田V形沟道,不但不会破坏性碾压植被垄,还能在垄间顺畅前行,方便了采摘烟叶的运输,极大提高了采摘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套包括与棱柱套装配合的内套27,内套的内腔横截面为与棱柱横截面相同的多边形,内套外周外端上通过若干第三铰轴28铰接有若干内侧板29,内侧板内设有内滑道30,内滑道内轴向滑动插装有内滑杆31,内滑杆外端通过第二铰轴24与滑杆铰接配合,内滑杆31上沿轴向均布有内定位孔36,内侧板上设有与内定位孔对应的内内螺孔37,内内螺孔内螺接有内螺钉38,内套外周内端和第二铰轴之间设有可调节支撑装置。

在本专利中,端套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机械零件,而是一个由内套、第三铰轴、内侧板和内滑杆构成的组合结构。其中,内套具有一个与棱柱套装配合的轴向延伸的内腔,该内腔横截面形状与棱柱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多边形,因此内套不但能与棱柱套装配合,而且能沿棱柱轴向滑动。内套外周均匀环设有若干内侧板,内侧板靠近内套的一端通过第三铰轴铰接在内套外周上,这样内侧板就能绕第三铰轴相对内套摆动。内侧板内设有内滑道,内滑道沿内侧板轴向延伸设置,内滑道的端口位于内侧板朝向内套的一端。内滑道内滑动插装有内滑杆,内滑杆可以沿内滑道相对内侧板进行伸缩运动。内滑杆外端通过第二铰轴与滑杆外端对应铰接在一起,因此内滑杆和滑杆可以绕第二铰轴相对摆动。内滑杆上均布有内定位孔,内定位孔沿内滑杆轴向排列设置。内侧板上设有一个内内螺孔,内内螺孔内螺接有内螺钉。当拧紧内螺钉时,内螺钉内端嵌入对应的内定位孔中并与内定位孔卡装配合,这样横侧板和内滑杆就不能相对轴向滑动,也即起到了锁紧内侧板和内滑杆的作用,此状态称为锁紧状态。为方便叙述,将内侧板和内滑杆的连接体称为内支撑装置。

在本专利中,第二铰轴和内套内端设有可调节支撑装置,可调节支撑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对第二铰轴进行支撑。这样,可调节支撑装置、内支撑装置和端套就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位置连接结构,为方便叙述,将此结构称为三角形支撑结构。因为内支撑装置的长度使可以自由调整的,可调节支撑装置的长度也是可以调整的,而且内支撑装置和可调节支撑装置分别铰接在端套的外端和内端,因此三角形支撑结构中第二铰轴的位置是可以调整并定位的,也即与第二铰轴相连的内支撑装置和可调节支撑装置是可以相对端套摆动并固定的,与第二铰轴对应的夹角是可以大小调节并固定的。与之相对应的,与第二铰轴连接的侧板和滑杆的长度及摆动角度也是可以调整及固定的。因此,可以根据实际地形适时调整侧板和滑杆的长度及摆动角度,可以适应任何烟叶田的运输需要。

在本专利中,所述可调节支撑装置包括通过第四铰轴32铰接在内套外周内端的斜滑杆35,斜滑杆插装在斜侧板33内,斜侧板内设有与斜滑杆滑动套装配合的斜滑道34,斜侧板外端与第二铰轴铰接配合,斜滑杆上沿轴向均布有斜定位孔38,斜侧板上设有与斜定位孔对应的斜内螺孔39,斜内螺孔内螺接有斜螺钉40。在本可调节支撑装置中,斜侧板和斜滑杆是主要结构,可调节支撑装置即通过斜侧板和斜滑杆对第二铰轴进行支撑。其中,斜侧板内设有斜滑道,斜滑道沿斜侧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斜滑道有一个端口,该端口背向第二铰轴设置。斜滑杆插装在斜滑道内并与斜滑道轴向滑动配合,因此斜滑道可以相对斜侧板自由伸缩运动。在本可调节支撑装置中,斜滑杆上均布有斜定位孔,斜定位孔沿斜滑杆长度方向排列。斜侧板上设有一个与斜定位孔位于同侧的斜内螺孔,斜内螺孔内螺接有斜螺钉。因此,当拧紧斜螺钉时,斜螺钉内端将插装进斜内螺孔内,这样斜侧板和斜滑杆就不能再相对轴向滑动,也即将斜侧板和斜滑杆锁定在一起,此状态称为锁紧状态。显然,通过使斜内螺孔与不同的斜定位孔对齐并拧紧斜螺钉,即可将斜侧板和斜滑杆按照不同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也即调整了斜侧板和斜滑杆锁紧状态的总长度,也即调整了在可调节支撑装置支撑下第二铰轴的位置,也即调整了侧板和滑杆的倾斜角度和位置。当把侧板和滑杆调节成与轮板平齐的状态时,相当于加宽了后轮的宽度,也即加大了后轮与烟叶田地面的接触面积,分散了本专利的重力着地点,使本专利对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压力大大减小。为方便叙述,将此状态时侧板和滑杆的倾斜角度定义为0度,将此状态定义为0度状态或零度状态。在烟叶田播种阶段,在烟叶田翻耕地后的松软土壤上,将本专利调整成零度状态,可以使用本专利进行运输烟叶苗、农具或其他重物,有效避免了传统农机深陷松软土壤不能前行,以及将新翻耕的松软土壤再次压实的缺陷,极大方便了烟农的耕作。在烟叶田松土阶段和收获阶段,可以通过调整可调节支撑装置和内支撑装置,将侧板和滑杆的倾斜角度调大,使侧板和滑杆相对地面有个倾斜角度。为方便叙述将此状态称为倾斜状态或锐角状态。显然,可以将锐角状态下的侧板和滑杆调节成与任何烟叶田V形沟道斜壁将对应的倾斜角度,此时,车架除受后轮与V形沟道底部竖直向上的支撑力外,还会受到V形沟道斜壁的斜向上的支撑力。也即,V形沟道左侧的斜壁给车体向上向右的支撑力,V形沟道右侧的斜壁给车体向上向左的支撑力,这样不但能保证车体不会陷入土壤中,还能防止车体侧倾或侧翻。特别是在收获烟叶季节,能大大提高收获速度和效率。在烟叶生长期和收获内,将本专利调整成倾斜状态,还可以减小后轮及车体的宽度,这样在烟田内行进时,可以尽量避免与烟叶碰触,保护了烟叶,保障了烟叶质量和产量。

在本专利中,所述内套27包括与棱柱11直接套装配合的小内套41,还包括同轴设置在小内套41外端外周的大内套42,小内套通过环形排列的套间杆43固定连接在一起,内侧板29交接在大内套42上,斜滑杆35铰接在小内套41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