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用于车辆车顶的盖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333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包括用于车辆车顶的盖的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车顶的盖的结构,该盖从用于关闭车顶开口的关闭位置开始,可以在其后部区域中使用展开装置被提升用于打开,并且该盖可在车顶上朝向后部移位到打开位置中。



背景技术:

具有用于车辆车顶的盖的这种结构从现有技术以许多形式已知。通常,在打开操作期间,驱动托架沿车辆纵向方向朝向后部移位。在盖的侧向区域中,设置展开装置以便在在所述盖进一步向后部移位到打开位置中之前,将盖升高到通风位置中,以便打开车顶开口。

通常地具有诸如支杆、承载件和/或带槽连杆的部件的展开装置需要相应的结构空间,以便能够执行打开过程,结构空间有时减小了车辆的乘客舱中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形成本发明的基础的一个目的是描述一种具有用于车辆车顶的盖的结构,所述结构的特征在于其占用很少的结构空间。

根据本发明,描述了一种具有用于车辆车顶的盖的结构,从用于关闭车顶开口的关闭位置开始,所述盖可以在其后部区域中使用展开装置被升高以打开,并且所述盖可在车辆车顶上朝向后部移位至打开位置中。展开装置具有滑动托架,滑动托架可在导轨中沿车辆纵向方向借助于驱动器移动。展开装置还具有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的后展开支杆,该后展开支杆可枢转地耦接到盖,并且该后展开支杆可枢转地耦接到相对于导轨静止固定的承载件,并且该后展开支杆具有第一耦接元件。展开装置还具有展开杆,展开杆通过第一耦接元件可枢转地耦接到后展开支杆,并且该展开杆通过滑动托架沿车辆纵向方向可移位用于展开后展开支杆。静止固定承载件布置成使得静止固定承载件的枢转轴线布置在导轨的基准面上方,并且其中展开杆耦接到第一耦接元件,使得从盖的关闭位置开始,在滑动托架沿车辆纵向方向移位期间,展开杆超越固定承载件。

盖在车辆车顶上的移位意味着在盖的后边缘的区域中提升或展开盖之后,所述盖在车辆车顶的外侧上被推动。优选地,所述结构是用于导流板车顶的结构。

使用诸如“后”或“前”的位置指示或方向指示,指的是车辆的纵向方向。车辆的纵向方向也可以称为水平方向或X方向。盖的展开或提升基本上沿竖直方向或Z方向执行。盖的后部区域例如被理解为从盖的中心开始朝向车辆的后部的区域。

结构提供的用于后展开支杆的静止固定承载件布置成使得固定承载件的枢转轴线布置在导轨的基准面的上方。此处,导轨的基准面应理解为意味在滑动托架下方大致平行于车辆的车辆车顶延伸的平面。换句话说,基准面表示在盖的关闭位置中沿竖直方向与盖具有最大间距的导轨的区域。

为了展开后展开支杆,展开杆沿车辆纵向方向向后移位。这里,后展开支杆相对于固定承载件的枢转轴线枢转。此外,展开杆超越固定承载件,以便展开杆不与固定承载件碰撞。在本文中,“超越”意味着,在滑动托架的移位期间,展开杆至少在后部区域中执行竖直运动、也就是说沿Z方向的运动。换句话说,在盖的关闭位置中,固定承载件基本布置在与展开杆相同的高度。在展开杆的移位期间,所述展开杆在承载件上被引导。

该结构使得可以显著减小所需的结构空间,这特别是因为固定承载件不必布置在导轨的基准面下方。以这种方式,当该结构用于车辆中时,乘客舱中的空间可被扩大,这使得例如可以为车辆的乘客实现更大量的头上空间。此外,通过该结构,避免了所谓的“水坑”。如果固定承载件布置在导轨的基准面下方,那么在车辆的车顶构造中需要提供在重力方向上形成的凹部,水可以在该凹部中收集。所述水仅可能难以排出,并且将例如促进部件的腐蚀。

在本发明的一个改进中,为了耦接到后展开支杆,展开杆具有与后展开支杆的第一耦接元件接合的第一带槽连杆,使得从盖的关闭位置开始,在滑动托架的移位期间,第一带槽连杆控制盖的展开。通过设置第一带槽连杆,可以使得以特别低的摩擦力和尽可能小的力用于展开或升高盖。此外,展开杆可以与第一带槽连杆制成一体。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中,在盖的关闭位置中,第一带槽连杆具有一路径,在路径中,沿车辆纵向方向朝向后部,第一带槽连杆和盖之间的间距最初变化并且随后保持恒定。此处,间距的变化被理解为意味着间距的明显改变,其中路径例如以弯曲、斜坡状或阶梯状方式延伸。间距保持恒定旨在在这种情况下应理解为意味着间距根本不改变,或仅在非常小的程度上、例如相对于车辆的纵向方向以小的角度改变。例如,相对于盖的间距可以朝向后部增加或减小。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中,在盖的关闭位置中,第一带槽连杆的路径具有前区段、中心区段以及后区段,前区段基本上竖直延伸,在中心区段中第一带槽连杆和盖之间的间距沿车辆纵向方向朝向后部增加、在后区段中第一带槽连杆和盖之间的间距保持恒定。此处,间距保持恒定和间距的变化类似于上面给出的描述来理解。

通过所述类型的第一带槽连杆的路径,在滑动托架的移位期间,在所述展开杆控制后展开支杆的展开之前,展开杆相对于后展开支杆移位是可能的。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中,后展开支杆的第一耦接元件被布置成靠近后展开支杆和盖之间的可枢转耦接,特别是更靠近前述可枢转耦接,而不是后展开支杆和固定承载件之间的可枢转耦接。以这种方式,在盖的展开状态下实现特别好的支撑比是可能的。在展开状态下,例如在盖的通风位置中,展开杆相对于导轨沿X方向锁定。此处,展开杆必须适应盖的特别是沿X方向的力。所述力非常依赖于第一耦接元件和固定承载件的枢转轴线之间的支杆力矩。由于第一耦接元件被布置成靠近后展开支杆和盖之间的可枢转耦接,因此相对于耦接元件实现了更大的支杆力矩,该耦接元件被布置成靠近后展开支杆和固定承载件之间的可见耦接,也就是说接近枢转轴线。特别地,如果固定承载件布置在导轨的基准面下方,并且展开杆基本平行于车辆纵向方向或平行于车顶内层移位,那么将产生大的支杆力矩。大的支杆力矩具有的优点是,展开杆必须适应较小的力以便适应沿X方向的力并确保沿X方向的锁定。因此,展开杆也可以尺寸较小,由此尤其可以节省制造和材料成本。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中,结构还具有相对于导轨固定的第二带槽连杆。此外,展开杆具有与第二带槽连杆接合的第二耦接元件,使得在滑动托架移位期间,从盖的关闭位置开始,第二带槽连杆控制固定到车辆的承载件的超越。借助于第二带槽连杆,展开杆通过第二耦接元件被引导,以便可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和相对于导轨移位。特别地,第二带槽连杆控制超越,也就是说如在引言中提到的,在滑动托架移位期间竖直升高展开杆越过固定承载件。

在从属权利要求和下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描述进一步的改进。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车辆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示出了带有用于车辆的车辆车顶的盖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处于关闭位置的结构的放大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4示出了处于部分通风位置的结构的放大的局部剖视侧视图,且

图5示出了处于通风位置的结构的放大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具有相同构造或功能的元件或结构遍及附图中给出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已经使用附图标记描述的元件或结构不必在所有附图中设有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具有车辆车顶FD的车辆F的示意性立体图。车辆车顶FD具有固定到车辆并且构造为车顶壳体的固定区段BA。固定到车辆的固定区段BA设有车顶开口DOE,该车顶开口DOE借助于可调节移动的车顶元件DE选择性地关闭或至少部分地可打开。

车顶开口DOE由构造在车辆车顶FD上的车顶框架区段DRA限定。车顶框架区段DRA具有优选布置在两侧处的导轨FS。

车顶元件DE具有盖D并且被支撑以便能够在固定区段BA的区域中相对于导轨FS可移位。在这种情况下,车顶元件DE借助于盖托架和导轨FS中的结构AO可移位地被支撑。盖D优选地构造为玻璃盖。

布置在导轨FS的区域中的结构AO用做使关闭车辆车顶FD的车顶开口DOE的盖D从关闭位置移位到打开位置中,以便因此打开车辆车顶FD的车顶开口DOE。为了这个目的,结构AO具有展开装置。为了打开,盖D在车辆车顶FD的后区段上被推动。为了这个目的,必需升高盖D,这是因为在关闭位置中盖与车辆车顶FD的上侧齐平地终止。在通常的运动顺序期间,盖D的后边缘HK首先被展开。该中间位置也称为通风位置。在打开运动的进一步的过程期间,盖D随后在车辆车顶FD上沿车辆纵向方向朝向后部移位到打开位置中。

使用参照下面的图2至图5更详细地描述的结构AO来执行该通常的运动顺序。在这种情况下,在图2至图5中,各自示出在一侧的仅仅一个具有相关机构的结构AO。然而,所有部件在车顶开口DOE的两侧以相对于车辆F的纵向中心平面镜像对称的方式布置。结构AO也可被称为展开器具。

应当注意,图2至图5仅示出了机械牢固地耦接到盖D的盖托架DT。因此,盖D直接耦接到展开装置并且可以使用展开装置移动。因此,盖D的移位与盖托架DT的移位同义。

此外,图2至图5各示出了指示方向Z和X的坐标系。在这种情况下,X方向也称为车辆纵向方向或水平方向。Z方向也可称为竖直方向。

图2是结构AO的示意性侧视图。结构AO包括滑动托架S,滑动托架可借助于驱动器在导轨FS(未示出)中沿车辆纵向方向移位。此外,结构AO包括展开杆AS、固定承载件L和后展开支杆HH。后展开支杆HH可枢转地连接到滑块G,滑块在盖托架DT上可移位地引导。因此,后展开支杆HH可枢转地耦接到盖D。在图2中,示出了盖D的关闭位置。

如果从盖D的关闭位置开始,滑动托架S被移位,那么展开杆AS也平行于车辆的纵向方向朝向后部移位,这是因为展开杆AS机械地耦接到滑动托架S。在这种情况下,如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后展开支杆HH相对于承载件L枢转,使得盖托架DT或盖D在后边缘HK的区域中展开或升高。在该展开状态下,盖D处于通风位置。如果滑动托架S进一步朝向后部移位,那么滑动托架S与展开杆AS脱离耦接,其中同时,展开杆AS借助于锁定机构(未更详细地描述)以相对于导轨FS固定的方式固定。这意味着后展开支杆HH在展开位置中也以相对于导轨FS固定方式锁定。在滑动托架S进一步移位期间,滑动托架驱动盖托架DT,并且在车辆车顶FD上将盖托架DT以及因此盖D推到打开位置中。如所描述的,为此目的,后展开支杆HH经由滑块G可移位地耦接到盖托架DT,使得盖D可相对于后展开支杆HH移位。

在下面的图3至图5中,详细讨论了后部区域中的结构AO的展开装置。这里,图3示出了盖D的关闭位置中的结构AO,图4示出了具有部分展开的盖D的结构,并且图5示出了盖D的展开状态中或通风位置中的结构AO。此处,图3至图5各自示意性地示出了结构AO的部分剖面侧视图。

图3至图5各自示出了展开杆AS的后端部。此外,示出了固定承载件L,后展开支杆HH和盖托架DT。后展开支杆HH相对于第一枢转轴线SA1可枢转地耦接到固定承载件L。此外,后展开支杆HH相对于第二枢转轴线SA2可枢转地耦接到滑块G,滑块被引导以便以相对可移位的方式在盖托架DT上。

如在图3至图5中可进一步看到的,展开杆AS在其后端部具有第一带槽连杆K1。第一带槽连杆与后展开支杆HH的第一耦接元件KE1接合。在盖D的关闭位置中,第一带槽连杆K1具有一路径,在路径中沿车辆纵向方向朝向后部,第一带槽连杆K1和盖D之间的间距最初变化并且随后保持恒定。为了这个目的,路径具有基本上以竖直方式延伸的前区段VA1。此外,路径具有中心区段MA1,在所述中心区段中第一带槽连杆K1和盖D之间的间距朝向后部增加。另外,第一带槽连杆K1具有后区段HA1,在后区段中第一带槽连杆K1和盖D之间的间距保持恒定。在盖的关闭位置中,第一耦接元件KE1位于后区段HA1中。

从图3中可以看出,结构AO的固定承载件L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固定承载件L的第一枢转轴线SA1位于由虚线表示的导轨FS的基准面B的上方。在这种情况下,导轨FS的基准面B被理解为相对于图3至图5的图像平面垂直的平面,该平面与在滑动托架S下方的车辆车顶FD基本上相切延伸,并且该平面相对于关闭位置中的盖D具有最大间距。如所述,滑动托架S可移位地布置在导轨FS中,其中导轨FS相对于车辆车顶FD相切延伸。导轨FS基本上包括C形轮廓,C形轮廓沿向上的方向、也就是说在沿Z方向朝向盖D的方向开口,并且滑动托架S在C形轮廓内被引导。

此外,展开杆AS具有耦接元件KE2,借助于耦接元件,展开杆AS在相对于导轨FS固定的第二带槽连杆K2中被引导。第二带槽连杆K2在盖D的关闭位置中具有带有前区段VA2的路径,在所述前区段中第二带槽连杆K2和盖D之间的间距保持恒定。第二带槽连杆K2具有中心区段MA2,在所述中心区段中第二带槽连杆K2和盖D之间的间距沿车辆纵向方向朝向后部减小。最后,第二带槽连杆K2具有后区段HA2,在所述后区段中第二带槽连杆K2和盖D之间的间距保持恒定。在盖D的关闭位置中,展开杆AS的第二耦接元件KE2位于第二带槽连杆K2的前区段VA2中。

如果滑动托架S现在借助于驱动器沿打开方向、也就是说沿X方向朝向后部移位,那么由于相对于滑动托架S机械耦接,展开杆AS朝向后部移位。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带槽连杆K2的第二耦接元件KE2沿中心区段MA2的方向移动。后展开支杆HH最初在其位置方面不改变,也就是说不绕固定承载件L的枢转轴线SA1枢转。而是,展开杆AS相对于后展开支杆HH移位,其中后展开支杆HH的第一耦接元件KE1在第一带槽连杆K1中沿中心区段MA1的方向被引导。一旦第一耦接元件KE1位于中心区段MA1中,由于滑动托架S的运动,后展开支杆HH围绕枢转轴线SA1枢转,由此盖托架DT在其后边缘的区域中升高。同时,展开杆AS借助于第二带槽连杆K2在第二耦接元件KE2上方升高,使得执行除了沿X方向水平运动之外还执行沿Z方向竖直运动。盖托架DT以及因此盖D现在至少部分地展开。这在图4中示出。

如果滑动托架S现在在导轨FS中进一步朝向后部移位,那么第二耦接元件KE2在第二带槽连杆K2中被引导到后区段HA2中,并且第一耦合元件KE1位于第一带槽连杆K1的前区段VA1中。在这种情况下,盖D达到其最大展开位置(参见图5)。如在图5中可看到的,在展开操作期间,展开杆AS在其后端部HE的区域中超越固定承载件L,第一带槽连杆K1也布置在展开杆的后端部中。特别地,展开杆AS在盖D的关闭位置中超越由两个枢转轴线SA1和SA2限定的平面。这意味着展开杆AS已经沿竖直方向通过第二带槽连杆K2以这样的方式升高,使得所述展开杆沿Z方向位于承载件L上方。这是必要的,使得当后展开支杆HH展开时,展开杆AS不与承载件L碰撞。如上所述,由于承载件L布置在导轨FS的基准面B上方,因此可以节省相当大的结构空间,所述布置尤其具有在车辆中能够提供更多的头上空间的效果。

如果滑动托架S在导轨FS中进一步移位,从图5中所示的通风位置开始,展开杆AS借助于锁定机构以相对于导轨FS固定的方式被锁定并且从滑动托架S脱离耦接。以这种方式,后展开支杆HH被保持在其位置中。在这种情况下,盖或盖托架的X方向力由第一带槽连杆K1的前区段VA1传递到展开杆AS。

由于第一耦接元件KE1布置得非常靠近后展开支杆HH和滑块G之间的耦接,也就是说第二枢转轴线SA2,第一耦接元件KE1与第一枢转轴线SA1或与后展开支杆HH与固定承载件L之间的耦接间隔开很大程度。以这种方式,在第一耦接元件KE1和第一枢转轴线SA1之间实现了大的支杆。这有利地具有这样的效果,即为了展开后展开支杆HH,只需要更少的力以便实现所需的展开力矩。类似地,处于根据图5的展开位置中的展开杆AS必须施加或容纳更小的力,以便适应作用在盖D或作用在盖托架DT上的X方向力。以这种方式,滑动托架S和机械部件(例如展开杆AS和/或滑动托架S本身)的驱动可以尺寸较小,这节省了制造成本、材料成本和结构空间。

耦合元件KE1和KE2是以滑动元件的形式。示出的所有零件和元件可以依据其明确的形状进行修改和/或改变,其中应当保持如在此所讨论的结构AO的根本的机械和运动学操作原理。

附图标记列表

AO 结构

AS 展开杆

B 基准面

BA 固定区段

D 盖

DE 车顶元件

DOE 车顶开口

DRA 车顶框架区段

DT 盖托架

F 车辆

FD 车辆车顶

FS 导轨

G 滑块

HA1、HA2 后区段

HE 后端部

HH 后展开支杆

HK 后边缘

K1 第一带槽连杆

K2 第二带槽连杆

KE1 第一耦接元件

KE2 第二耦接元件

L 承载件

MA3、MA4 中心区段

S 滑动托架

SA1 第一枢转轴线

SA2 第二枢转轴线

VA1、VA2 前区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