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的组装方法、干扰抑制构件以及线束的组装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36068阅读:906来源:国知局
线束的组装方法、干扰抑制构件以及线束的组装结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在配设于仪表板的里侧的加强件上组装线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汽车等车辆上的线束中,有时电线固定于配设在仪表板的里侧的加强件(后面称为仪表板用加强件)。

例如,利用带卷捆扎的多根电线利用专利文献1所示的线束夹具固定于仪表板用加强件上。在该情况下,卷绕于电线上的胶带作为抑制电线与仪表板用加强件及周边部件接触的保护构件发挥作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3-118741号公报

但是,在固定有电线的仪表板用加强件上有时会接触配设于该电线的附近的其它电线。在该情况下,其它电线也需要保护构件。

但是,布线于仪表板用加强件上的多根电线各自需要安装保护构件,担心部件个数增多及组装操作的繁琐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抑制构成在仪表板用加强件的周边配设的线束的部件个数的增多及组装操作的繁琐化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1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具备:工序(a),在长条状的加强件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干扰抑制构件,所述加强件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于车辆的仪表板的里侧;以及工序(b),在所述工序(a)后,以夹着所述干扰抑制构件与所述加强件相对的方式配设线束。

第2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在第1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中,所述干扰抑制构件以其宽度尺寸比所述加强件的宽度尺寸大的片状构件为材料形成,进一步具备工序(c),将所述片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折弯,以使得形成有在所述干扰抑制构件安装于所述加强件的状态下所述干扰抑制构件将所述加强件的周围包围的部分。

第3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在第2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中,在所述加强件上以向与所述加强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有至少一个托架,进一步具备工序(c1),在所述片状构件的宽度方向端部,使沿着所述片状构件的长度方向隔开所述托架的宽度尺寸以上的间隔相对的一对侧面部对应部折弯,以使得在所述干扰抑制构件上形成有所述托架伸出到外部的开口。

第4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在第1~第3中的任一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中,在所述加强件中形成有组装孔,在所述干扰抑制构件中与所述组装孔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在所述线束上设置有与所述组装孔卡合的夹具,进一步具备工序(b1),通过使所述夹具在通过所述贯通孔后与所述组装孔卡合,从而将所述线束固定于所述加强件。

第5方式的干扰抑制构件以片状构件为材料形成,所述干扰抑制构件安装于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于车辆的仪表板的里侧,所述干扰抑制构件具备沿着所述加强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底部。

第6方式的干扰抑制构件在第5方式的干扰抑制构件中,进一步具备所述底部的宽度方向端部折弯而成的侧面部。

第7方式的干扰抑制构件在第6方式的干扰抑制构件中,在所述加强件上以向与所述加强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有至少一个托架,在所述干扰抑制构件的所述侧面部以所述托架能伸出到外部的方式形成有开口。

第8方式的干扰抑制构件在第7方式的干扰抑制构件中,所述干扰抑制构件进一步具备侧方突出部,所述侧方突出部以覆盖于所述托架的方式从所述开口的内周缘部向所述托架的伸出方向延伸。

第9方式的线束的组装结构具备:长条状的加强件,其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于车辆的仪表板的里侧;第5~第8中的任一方式的干扰抑制构件,其安装于所述加强件;以及线束,其以夹着所述干扰抑制构件与所述加强件相对的方式配设。

根据第1~第4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在长条状的加强件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干扰抑制构件的工序(a)在以夹着干扰抑制构件与加强件相对的方式配设线束的工序(b)前进行,所述加强件以向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于车辆的仪表板的里侧,因此能抑制构成在仪表板用加强件的周边配设的线束的部件个数的增多及组装操作的繁琐化。

特别是,根据第2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干扰抑制构件由其宽度尺寸比加强件的宽度尺寸大的片状构件构成,进一步具备工序(c),将片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折弯,以使得形成有在干扰抑制构件安装于加强件的状态下干扰抑制构件将加强件的周围包围的部分,因此能容易抑制更宽范围的电线和加强件的干扰。

特别是,根据第3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进一步具备工序(c1),将沿着片状构件的长度方向隔开托架的宽度尺寸以上的间隔相对的一对侧面部对应部折弯,以使得在干扰抑制构件上形成有托架伸出到外部的开口,因此能避开托架将片状构件折弯。由此,能容易抑制更宽范围的电线和加强件的干扰。

特别是,根据第4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进一步具备工序(b1),通过使夹具在通过贯通孔后与组装孔卡合,从而将线束固定于加强件上,因此干扰抑制构件也同时固定于加强件上。此时,由于干扰抑制构件中贯通孔的周边部分被线束和加强件夹着,从而可抑制干扰抑制构件的晃动。

根据第5~第8方式的干扰抑制构件,具备沿着加强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底部,因此通过使干扰抑制构件比线束先安装到加强件上,从而能抑制构成在仪表板用加强件的周边配设的线束的部件个数的增多及组装操作的繁琐化。

特别是,根据第6方式的干扰抑制构件,干扰抑制构件具备侧面部,因此干扰抑制构件能将加强件的周围包围。由此,能更可靠地抑制加强件和线束干扰。

特别是,根据第7方式的干扰抑制构件,在干扰抑制构件的侧面部以托架能伸出到外部的方式形成有开口,因此侧面部能避开托架将加强件包围。

特别是,根据第8方式的干扰抑制构件,干扰抑制构件进一步具备侧方突出部,所述侧方突出部以覆盖于托架的方式从开口的内周缘部向托架的伸出方向延伸,因此能抑制托架与构成线束的电线干扰。

根据第9方式的线束的组装结构,具备:长条状的加强件,其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于车辆的仪表板的里侧;第5~第8中的任一方式的干扰抑制构件,其安装于加强件;以及线束,其以夹着干扰抑制构件与加强件相对的方式配设,因此通过使干扰抑制构件比线束先安装到加强件上,从而能抑制构成在仪表板用加强件的周边配设的线束的部件个数的增多及组装操作的繁琐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车辆中的加强件的配设部位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折弯前的干扰抑制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折弯后的干扰抑制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中空板材的一例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的一工序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的一工序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的一工序的图。

图9是沿图8的ix-ix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8的x-x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干扰抑制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的干扰抑制构件安装于加强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在将干扰抑制构件安装到加强件(仪表板用加强件)后配设线束,该加强件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于车辆的仪表板的里侧。

在此,对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中使用的各构件进行说明。

<加强件>

图1是表示车辆80中的加强件40的配设部位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加强件40的立体图。

加强件40以在车辆8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于车辆80的仪表板82的里侧。加强件40形成为长条状(在此为长条的圆筒状)。在此,在加强件40中形成有组装孔42、43。另外,在此,在加强件40上安装有托架50。

组装孔42、43用于将线束60固定于加强件40。详细后述,在此,在线束60上设置有夹具70,该夹具70插入到从筒状的加强件40的外表面贯通到内表面的形成为贯通孔状的组装孔42、43中,从而线束60固定于加强件40。

另外,在此组装孔42、43形成一对。一对组装孔42、43中的一方的组装孔43形成为椭圆状,设定为其长轴方向与加强件40的延伸方向平行。由此,能吸收设置于线束60上的一对夹具70的间隔的尺寸公差。

托架50沿着加强件40的长度方向安装有至少一个。托架50例如通过焊接等安装于加强件40。在此,2个托架50以相互向相反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于加强件40。

在托架50中也形成有贯通孔状的组装孔52。托架50的组装孔52为了将加强件40固定于车身而使用。另外,也有时为了将线束60固定于加强件40而使用。

此外,在此假设加强件40形成为长条的圆筒状,但是加强件4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加强件的截面也可以形成为方形。另外,例如加强件也可以形成为柱状。另外,在此假设加强件40形成为呈直线状延伸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加强件也可以是呈二维状或者三维状延伸的结构。

<干扰抑制构件10>

图3是表示折弯前的干扰抑制构件10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折弯后的干扰抑制构件10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在此,干扰抑制构件10以片状的构件为材料形成。干扰抑制构件10在如图3所示呈片状原样、或者如图4所示折弯的状态下安装于加强件40上。后面在需要区分干扰抑制构件10为片状的情况和将片状折弯的情况时,将前者称为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将后者称为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另外,在不必区分两者时,仅称为干扰抑制构件10。

构成干扰抑制构件10的材料只要是树脂等能抑制加强件40和构成线束60的电线的干扰的材料,则可以是任意材料。优选是比加强件40柔软的材料,可以是不易由于通过焊接托架50产生的毛刺或者边缘等而产生裂纹等损伤的材料。更优选地,可以是无纺布或者中空板材90。在此,假设干扰抑制构件10用中空板材90形成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此,先对这样的中空板材9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中空板材90的一例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该中空板材90具备多个(在此为2个)板状部92和被多个板状部92夹持的夹层部94。

形成多个板状部92及夹层部94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多个板状部92及夹层部94可以利用纸形成,而且也可以利用树脂形成,另外,也可以利用这些的组合来构成。在利用纸形成多个板状部92及夹层部94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优选对其表面实施防水处理等。

板状部92形成为平板状。多个板状部92以隔着夹层部94隔开间隔的状态连结。

在此,在多个板状部92之间,以相互间隔开间隔的并列状态设置有多个夹层部94。

各夹层部94形成为细长的板状,以与两侧的板状部92正交的姿势与该板状部92连接。

因此,当用与夹层部94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面切断中空板材90时,示出在一对板状部92之间并列状地存在有多个夹层部94的梯形截面。

这样的中空板材90能利用例如从与所述梯形截面相应的挤出孔挤出树脂的挤出成型装置连续地制造,由此,能以低成本容易地制造板材。或者,通过在配设成并列状态的多个夹层部94的两侧部用热熔敷、粘接剂等接合2个板状部92,也能制造中空板材90。

具有中空结构的板材的例子不限于上述例子。例如,板材也可以是在多个板状部之间夹持有山部和谷部呈波状连续的夹层部的构成。或者,板材也可以是存在于多个板状部之间的夹层部形成三角柱等多角柱状的中空形状的构成,特别是,也可以是形成蜂窝结构的构成。

这些具有中空结构的板材中利用树脂形成的板材也有时被称为塑料瓦楞板。

通过以中空板材为材料形成干扰抑制构件10,能得到以下优点。即,中空板材90因为多个夹层部94以设有间隙的方式并列配置,所以不易沿着夹层部94的延伸方向弯曲,另一方面,容易沿着夹层部94的并列方向弯曲。另外,通过形成中空结构的结构体,中空板材90的强度优良。而且,中空板材90因为具有中空结构,所以强度比较轻量。另外,使用于中空板材90的材料也强度比较小。因此,能抑制材料费。

返回图3及图4,对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及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进行说明。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先从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开始说明。

如图4所示,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具备底部32和侧面部34。在此,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进一步具备侧方突出部36、37。

底部32是沿着加强件40的延伸方向伸出、并从一个方向覆盖加强件40的部分。在底部32以散布的方式形成有至少一个贯通孔。在此,因为在加强件40中设置有一对组装孔42、43,所以在底部32以隔开间隔的方式形成有一对贯通孔12、13。

贯通孔12、13设置于在底部32覆盖加强件40的状态下与设置于加强件40的组装孔42、43对应的位置。贯通孔12、13设置成,在将以夹着干扰抑制构件10与加强件40相对的方式配设的线束60的夹具70的卡合片73嵌入组装孔42、43时,能插通干扰抑制构件10。具体地,贯通孔12、13形成为与组装孔42、43相同或者比其大(在此为大一些)。另外,因为一方的组装孔43形成为椭圆状,所以在与一方的组装孔43对应的位置形成的贯通孔13也形成为椭圆状。

侧面部34是立设于底部32的宽度方向端部、且从与底部32不同的方向覆盖加强件40的部分。由此,由底部32和侧面部34覆盖加强件40的周围。更具体地,在此,侧面部34立设于与底部32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不过,侧面部34也可以以与底部32的端部弯曲状地相连的方式立设。通过在底部32的宽度方向两端分别立设侧面部34,从而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呈桶状。在此,在侧面部34形成有开口38。侧面部34被该开口38分隔为第1侧面部34a和第2侧面部34b。换言之,以夹着开口38相对的方式设置有第1侧面部34a和第2侧面部34b。

开口38以托架50能伸出到外部的方式形成。在此,作为开口38,形成有从侧面部34中与底部32连接的一侧的反侧的端部朝向底部32凹陷的凹部。凹部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托架50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比其大(在此为大一些)。不过,作为开口38形成有凹部不是必须的,作为开口38也可以形成有贯穿侧面部34的贯通孔。

侧方突出部36、37以从开口38的内周缘部延伸的方式形成。侧方突出部36、37是覆盖托架50的部分。更具体地,在此凹部形成到底部32,侧方突出部36、37从凹部的内周缘部中的底部32伸出。

接着对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进行说明。为了由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得到上述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如图3所示具备片状的基材15,在基材15上设置有折线16和狭缝18、19。在此,作为该基材15使用中空板材90。

折线16设置于基材15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分且沿着基材15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基准线l的位置。在此,基准线l及折线16设置有一对。一对基准线l及折线16之间的间隔可以与加强件40的宽度尺寸相同,而且也可以不同。在上述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上以与底部32正交的方式立设有侧面部34,所以一对基准线l及折线16的间隔设定为与加强件40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比其大(在此为大一些)。此外,在此,当将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折弯形成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时,后述的侧方突出部对应部26、27不折弯,所以在侧方突出部对应部26、27与底部对应部22之间没有设置折线16。因此,有折线16沿着基材15的长度方向中断的部分。

当使中空板材90的夹层部94的延伸方向与基材15的长度方向一致时,能沿着夹层部94的延伸方向设置该折线16。由此,基材15容易沿着折线16弯曲。

在此,基材15中位于该一对基准线l之间的部分是构成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的底部32的底部对应部22。另外,基材15中位于底部对应部22的侧方的部分(夹子基准线l位于底部对应部22的反侧的部分)是构成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的侧面部34的侧面部对应部24及构成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的侧方突出部36、37的侧方突出部对应部26、27。

狭缝18、19以从基材15的宽度方向端部朝向宽度方向中心延伸的方式形成于基材15。在此,在基材15中位于底部对应部22的两侧方的部分分别设置有一对狭缝18、19。一对狭缝18、19之间的间隔设定为与托架50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比其大(在此为大一些)。另外,在此,狭缝18、19设置到底部对应部22。

位于底部对应部22的侧方的部分中位于一对狭缝18、19之间的部分是侧方突出部对应部26、27。并且,位于底部对应部22的侧方的部分中从基材15的宽度方向观看位于侧方突出部对应部26、27的两侧方的部分是侧面部对应部24,将其中一方作为第1侧面部对应部24a,将另一方作为第2侧面部对应部24b。因此,能控制为:夹着侧方突出部对应部26、27相对的一对侧面部对应部24a、24b隔开托架50的宽度尺寸以上的间隔相对。

并且,侧方突出部对应部26、27不折弯地保留,通过将一对侧面部对应部24a、24b沿着折线16折弯,从而由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形成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此时,由于侧方突出部对应部26、27不折弯,从而在一对侧面部对应部24a、24b折弯而成的一对侧面部34a、34b之间的部分形成有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的开口38。

不过,干扰抑制构件10的材料形成片状构件不是必须的。干扰抑制构件10也可以例如利用树脂成形以具有与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同样的形状的方式形成。但是,当干扰抑制构件10以片状构件为材料形成时,即使在后面折弯成立体状的情况下,在搬送时,通过以片状原样地搬送,也能抑制搬送的成本。另外,在作为干扰抑制构件10采用立体状的干扰抑制构件的情况下,通过将片状构件折弯形成立体状的干扰抑制构件,与利用树脂成形来形成的情况相比能抑制模具等的制造成本。

另外,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形成为桶状不是必须的。例如,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的截面也可以形成为l字状或者v字状等。在该情况下,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仅设置有一条折线16。另外,例如,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也有可能通过用与底部32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将侧面部34彼此连接而在局部形成为筒状。

另外,侧方突出部36、37从底部32突出不是必须的,侧方突出部也可以从侧面部34突出。在该情况下,在片状干扰抑制构件的阶段从基材15的宽度方向端部到侧面部的中间位置插入第1狭缝,并且从该该第1狭缝的前端沿着基材15的长度方向插入第2狭缝,将第2狭缝的前端到基材的宽度方向端部作为折线,由此基材15中第2狭缝与基材15的宽度方向端部之间的部分成为侧方突出部对应部。由此,能由片状干扰抑制构件形成侧方突出部从侧面部延伸的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

<线束60>

线束60(参照图7)的多根电线以从干线部62分支出至少一个支线部64的方式捆扎。多根电线例如用胶带或者捆扎带等捆扎构件捆扎。另外,在此线束60设置有夹具70。

电线为通过在芯线的外周挤出包覆树脂等从而形成有包覆部的构成。在电线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器,用于在配设于车辆80等配设对象部位的状态下将搭载于车辆80等上的各种电气设备彼此电连接。此外,也可以在线束60上沿着电线配设有光纤等。

夹具70是用于固定线束60的构件。夹具70包含能与组装孔42、43卡合的卡合部72。线束60设置有夹具70,夹具70的卡合部72与设置于加强件40中的组装孔42、43卡合,由此线束60固定于加强件40。在此,作为夹具70采用与带部76一体成形的带状夹具70,也兼备作为捆扎构件的作用。

带状夹具70除卡合部72之外,进一步包含形成为带状的带部76和能卡止缠绕于电线周围的带部76的末端的带卡止部78。在此,带状夹具70在干线部62上安装有一对。另外,在此,卡合部72包含:卡合片73,其能在组装孔42、43中插通,并能在插通后卡止;以及盘部74,其形成为盘形弹簧状,在卡合片73与组装孔42、43卡止的状态下按压组装孔42、43的边缘部。另外,在此带卡止部78形成于卡合片73的内部(参照图10)。

此外,在此作为夹具70采用在卡合片73的内部形成有带卡止部78的带状夹具70,但是,作为夹具70也可以采用其它种类的夹具70。作为其它种类的夹具70,例如考虑到如下:带卡止部设置于盘部下的带状夹具、或者在盘部下固定有固定板并将固定板和电线用带卷固定的类型的夹具等。

<组装方法>

接着,对线束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图6~图8分别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的一工序的图。图9是沿着图8的ix-ix线切断的剖视图。图10是沿着图8的x-x线切断的剖视图。此外,图8也是表示线束的组装结构100的立体图。

首先,如图6所示,在长条状的加强件40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干扰抑制构件10(工序(a)),其中加强件40以沿着车辆8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于车辆80的仪表板82的里侧。

具体地,在此将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安装于加强件40。更详细地,以底部32沿着加强件40并且加强件40位于分别设置于底部的两端的侧面部34之间的方式配设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另外,以托架50从开口38伸出并且侧方突出部36、37覆盖托架50的方式配设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

不过,作为在这阶段安装的干扰抑制构件10也可以是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另外,也可以将没有设置狭缝18、19及折线16的片状的基材15原样地、或者将具有如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那样的外形的树脂成形物作为干扰抑制构件10安装于加强件40。

在干扰抑制构件原样地为片状的基材15的情况下,也有时底部中将托架50延伸的部分的加强件40覆盖的部分向侧方伸出,以覆盖托架50的方式形成。

接着,如图7所示,在工序(a)后以夹着干扰抑制构件10与加强件40相对的方式配设线束60(工序(b))。

具体地,在此,以夹着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的底部32与加强件40相对的方式配设干线部62。另外,以支线部64的基端部夹着侧方突出部37与托架50相对的方式配设支线部64。

此时,在此,在加强件40中形成有组装孔42、43,并且在干扰抑制构件10中且与组装孔42、4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12、13。另外,在线束60上设置有与组装孔42、43卡合的夹具70。并且,通过使夹具70在通过贯通孔12、13后与组装孔42、43卡合,从而将线束60固定于加强件40上(工序(b1))。

具体地,如图10所示,使夹具70的卡合部72的卡合片73在通过干扰抑制构件10的贯通孔12(13)后与加强件40的组装孔42(43)卡合。此时,在图10中,夹具70的盘部74与干扰抑制构件10相接,但是这不是必须的。也可以为,盘部74也通过贯通孔12、13,且盘部74与加强件40相接。在该情况下,干扰抑制构件10在贯通孔12、13的边缘部周边被电线和加强件40夹持。

不过,进行工序(b1)不是必须的,例如在干扰抑制构件10利用双面胶带固定于加强件40,并且线束60的夹具70在没有干扰抑制构件10的部位与组装孔卡合的情况等下,也有时干扰抑制构件10和线束60分别单独地固定于加强件40上。

如上所述,通过在加强件40上安装干扰抑制构件10及线束60,从而完成图8所示的线束的组装结构100。

此外,在将干扰抑制构件10安装于加强件40的工序(a)中,既可以将干扰抑制构件10固定于加强件40也可以不固定于加强件40。作为固定的情况,例如考虑到胶带(既可以是单面胶带,也可以是双面胶带)、粘接剂、或者在干扰抑制构件上另外设置在加强件40或者托架的组装孔中插通的突部等。另外,在不固定的情况下,优选通过在工序(b)中配设线束60使干扰抑制构件10定位。在该情况下,考虑到如下情况:干扰抑制构件10例如利用自重静止或者被操作者的手按压直至通过配设线束60而被定位。

如上所述,在此,在工序(a)中,在加强件40上安装将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折弯而成的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即,在此干扰抑制构件10以其宽度尺寸比加强件40的宽度尺寸大的片状构件为材料形成。并且,在工序(a)前将片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折弯,以使得形成有在干扰抑制构件10及线束60安装于加强件40上的状态下干扰抑制构件10将加强件40的周围包围的部分(工序(c))。

进一步地,在此,在加强件40上以向与加强件4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有至少一个托架50。并且,在片状构件的宽度方向端部,将沿着片状构件的长度方向隔开托架50的宽度尺寸以上的间隔相对的一对侧面部对应部24a、24b折弯,以使得在干扰抑制构件10上形成有托架50伸出到外部的开口38(工序(c1))。

具体地,沿着折线16将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的侧面部对应部24折弯。此时,在此将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折弯成曲折状,但是也可以折弯成弯曲状。另外,在此保留侧方突出部对应部26、27将夹着侧方突出部对应部26、27相对的一对侧面部对应部24a、24b折弯。由此,在一对侧面部对应部24a、24b折弯而成的一对侧面部34a、34b之间形成有托架50伸出到外部的开口38。

此外,工序(c)在工序(a)前进行不是必须的。工序(c)也可以在工序(a)与工序(b)之间进行,而且也可以在工序(b)后进行。另外,也可以与工序(a)、(b)中的任一个同时进行。即,工序(c)在哪个阶段进行都可以。

具体地,也可以在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原样地安装到加强件40时或者安装后将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折弯形成为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此时,将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折弯形成为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既可以在线束60配设于加强件40前也可以在线束60配设于加强件40后。另外,也可以是同时。

根据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组装方法,在长条状的加强件40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干扰抑制构件10的工序(a)在以夹着干扰抑制构件10与加强件40相对的方式配设线束60的工序(b)前进行,其中加强件40以沿着车辆80的宽度方向的方式配设于车辆80的仪表板82的里侧,所以能抑制构成在仪表板用加强件40的周边配设的线束60的部件个数的增多及组装操作的繁琐化。

另外,进一步具备工序(c),将片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折弯,以使得形成有在干扰抑制构件10及线束60安装于加强件40的状态下干扰抑制构件10将加强件40包围的部分,因此能容易抑制更宽范围的电线和加强件40的干扰。

另外,进一步具备工序(c1),在片状构件的宽度方向端部,将沿着片状构件的长度方向隔开托架50的宽度尺寸以上的间隔相对的一对侧面部对应部24a、24b折弯,以使得在干扰抑制构件10上形成有托架50伸出到外部的开口38,因此能避开托架50将片状构件折弯。由此,能容易抑制更宽范围的电线和加强件40的干扰。

另外,进一步具备工序(b1),通过使夹具70在通过贯通孔12、13后与组装孔42、43卡合,从而将线束60固定于加强件40,因此在将线束60固定于加强件40时,干扰抑制构件10也同时固定于加强件40。另外,此时干扰抑制构件10中贯通孔12、13的周边部分被线束60和加强件40夹着,从而可抑制干扰抑制构件10的晃动。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干扰抑制构件10及线束的组装结构100,干扰抑制构件10具备沿着加强件4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底部32,因此通过使干扰抑制构件10比线束60先安装于加强件40,从而能抑制构成在仪表板用加强件40的周边配设的线束60的部件个数的增多及组装操作的繁琐化。

另外,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进一步具备底部32的宽度方向端部折弯而成的侧面部34,因此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能将加强件40的周围包围。由此,能更可靠地抑制线束60和加强件40的干扰。

另外,在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的侧面部34以托架50能伸出到外部的方式形成有开口38,因此侧面部34能避开托架50将加强件40包围。

另外,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进一步具备侧方突出部36、37,侧方突出部36、37以覆盖于托架50的方式从开口38的内周缘部向托架50的伸出方向延伸,因此能抑制托架50与构成线束60的电线干扰。

{变形例}

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干扰抑制构件10a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线束60及变形例的干扰抑制构件10a安装于加强件40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图11是表示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a的图,图12也是表示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a及线束的组装结构100a的图。另外,在本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要素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变形例的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a在位于基材15的宽度方向一方侧端部的一对侧面部对应部24a、24b之间形成有凹部20的方面与实施方式的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不同。即,在变形例的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a的基材15的宽度方向一方侧端部没有设置侧方突出部对应部26。由此,在变形例的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a中,在一方的开口38处没有设置从开口38的内周缘部突出的侧方突出部36。

这样的干扰抑制构件10a如例如图12那样在加强件40上安装有托架50,形成线束的组装结构100a,但是也可以适用于线束60的干线部62及支线部64没有沿着该托架50配设的情况等。

根据变形例的干扰抑制构件10a及线束的组装结构100a,由于没有设置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a中的侧方突出部对应部26及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a中的侧方突出部36,从而能使片状干扰抑制构件14a及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30a轻量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说明的各构成只有不相互矛盾就能适当组合。

如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上述的说明在所有的方面只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应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想到没有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干扰抑制构件

12、13贯通孔

14、14a片状干扰抑制构件

15基材

16折线

18、19狭缝

20凹部

22底部对应部

24侧面部对应部

26、27侧方突出部对应部

30、30a立体状干扰抑制构件

32底部

34侧面部

36、37侧方突出部

38开口

40加强件

42、43组装孔

50托架

52组装孔

60线束

70带状夹具

72卡合部

80车辆

82仪表板

90中空板材

100、100a线束的组装结构

l基准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