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用气囊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118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行人用气囊装置及汽车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气囊沿车身的前围附近的外表面膨胀来拦接行人等(行人、两轮车辆乘员等)的行人用气囊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该行人用气囊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行人用气囊装置构成为,通过使气囊沿汽车的前围附近的外表面膨胀来拦接行人等(行人或自行车等的两轮车辆乘员等)。

当行人用气囊装置的气囊膨胀时,发动机罩的后缘部、前围、挡风玻璃及左右的a柱中的至少一部分被气囊覆盖。

该行人用气囊装置具备:用于收纳折叠后的气囊的保持器(箱体);用于使气囊膨胀的充气机;及封闭保持器的盖体等。保持器是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长盒形的箱体。

专利文献1的图1及专利文献2的图2中表示有如下的状况:膨胀后的气囊以覆盖汽车的前围附近区域的外表面的方式展开,该展开后的气囊覆盖在雨刷器上。这样,以覆盖雨刷器的方式膨胀的气囊可能会将雨刷器按压在挡风玻璃上,而使雨刷器特别是雨刷器臂变形。此外,由于在雨刷器非工作时雨刷器与气囊接近,因此,其可能性变高。

通常,雨刷器具备:雨刷器枢轴;从该雨刷器枢轴伸出的雨刷器臂;及安装在该雨刷器臂的前端侧上的雨刷器刮板等。雨刷器刮板与挡风玻璃相接,但雨刷器臂从挡风玻璃略微间隔开。因此,当通过不断膨胀的气囊推压雨刷器臂时,该雨刷器臂可能会变形。

在不断膨胀的气囊抵接到雨刷器刮板时,雨刷器刮板会扭曲变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6248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56447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人用气囊装置,减轻从膨胀后的气囊对雨刷器施加的力。

本发明的行人用气囊装置具有:以覆盖汽车的a柱、挡风玻璃及前围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膨胀的气囊、以该气囊被折叠的方式收容有该气囊的保持器及用于使该气囊膨胀的充气机。在该气囊膨胀完毕的状态下,在该气囊下表面中的与雨刷器相向的部分形成供该雨刷器进入的凹部。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所述气囊在膨胀了的状态下具有构成该气囊上表面的上侧片及构成下表面的下侧片,在该气囊内设有连结该上侧片和下侧片的系绳片,该系绳片的下缘部在与所述雨刷器相向的部分与下侧片连结,在气囊膨胀状态下,通过下侧片被该系绳片拉向上方而形成所述凹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所述气囊在膨胀了的状态下具有构成该气囊上表面的上侧片及构成下表面的下侧片,在该下侧片,在该气囊膨胀完毕的状态下与雨刷器相向的位置设有开口,配置于该气囊内的小袋与该开口的缘部连结,通过该小袋形成所述凹部。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行人用气囊装置中,膨胀后的气囊下表面中的与雨刷器相向的部分形成有凹部,雨刷器收容在该凹部,因此,减轻了气囊按压雨刷器的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的行人用气囊装置的汽车前部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行人用气囊装置的膨胀后的气囊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行人用气囊装置搭载在汽车上的状态的前后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图1的行人用气囊装置的气囊膨胀途中的前后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图1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行人用气囊装置的气囊膨胀途中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行人用气囊装置的气囊膨胀完毕时的剖视图。

图8是图6的沿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行人用气囊装置的膨胀途中的前后方向纵向剖视图。

图10是用于图9的行人用气囊装置的扩压器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扩压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及左右表示搭载了行人用气囊装置的汽车的前后及左右。

图1是搭载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行人用气囊装置10的汽车的前部的俯视图,表示气囊展开后的状态。图2是该行人用气囊装置的气囊膨胀完毕时的立体图,图3~5是具备该行人用气囊装置的汽车的前围附近的前后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汽车1具备发动机盖板2、前围3、挡风玻璃4、a柱5、雨刷器6、行人用气囊装置10等。在该实施方式中,行人用气囊装置10设置在前围3上,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安装在发动机盖板2的后部。

该行人用气囊装置10具备:气囊11;收容折叠后的气囊11的盒状的保持器12;用于使气囊11膨胀的充气机13;及盖体14等。

气囊11具有:以从发动机盖板2的后部覆盖至挡风玻璃4的前部的方式膨胀的主部11a;以从该主部11a的左右两端侧向后方伸出并覆盖a柱的至少前部的方式膨胀的一对柱覆盖部11b、11b;及与该主部11a的下表面相连的下方伸出部11c。主部11a、柱覆盖部11b、11b及下方伸出部11c连通。

在气囊11膨胀的状态下,主部11a从汽车1的左端至右端连续地延伸。

下方伸出部11c在气囊11的膨胀状态下,从主部11a的下表面延伸至保持器12内。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下方伸出部11c内配置有充气机13。

充气机13为杆状,在一端侧设有气体喷射口。充气机13将长度方向设为车身左右方向。从充气机13突出设置的柱螺栓(省略图示)贯通下方伸出部11c及保持器12的底面,通过螺母拧紧,将充气机13固定在保持器12上。

气囊11通过缝制基布而构成。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主部11a上表面的基布(片)15和构成主部11a下表面的片16通过系绳片17连结。

系绳片17向汽车车身的左右方向延伸,上缘及下缘分别通过缝合线18、19与上侧片15及下侧片16缝合。

系绳片17的下端边的位置(系绳片17与下侧片16的缝合位置)在气囊11膨胀完毕的状态下为与停止姿势的雨刷器6相向的位置。

系绳片17的左右方向的端部与主部11a的左右的侧边部的距离优选为300mm以下,特别优选为250mm以下。连结系绳片17的片15、16的上下方向的宽度为80~220mm,特别优选为100~200mm左右。系绳片17不一定必须是一体的,也可以分割成2片以上。

系绳片17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与主部11a的左右两侧端之间留有气体通过的间隔。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系绳片17上设有气体通过用的开口17a,但也可以省略该开口17a。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主部11a与柱覆盖部11b相连的部分附近设有侧面系绳片20。侧面系绳片20的上缘及下缘也通过缝合线与上下的片15、16缝接。侧面系绳片20以越靠汽车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侧则越成为汽车前方的方式设置。也可以在侧面系绳片20上设有气体通过用开口。

该气囊11被折叠地收容在保持器12内,通过盖体14封闭该保持器12的上表面。气囊11的折叠方法为卷折、波纹弯折、并用这些方法的方法等任意方法。

优选的是,在折叠了气囊11后,通过由布或薄膜等构成的保形布(省略图示)包覆并保形气囊折叠体。在该保形布,以在气囊11膨胀时开裂的方式设有穿孔线状的切缝等开裂部。

当搭载了该行人用气囊装置10的汽车1与行人等接触而使充气机13工作时,气囊11经由图4的状态,如图1、5那样膨胀展开,前围3、发动机盖板2的后部及挡风玻璃4的前部被主部11a覆盖,a柱5的至少前部及其附近被柱覆盖部11b覆盖,防止行人等直接撞上前围3或a柱5。

在该气囊装置10中,气囊11的上侧片15与下侧片16通过系绳片17连结,系绳片17的下端缘连结部附近的下侧片16被拉向上方。由此,如图4、5所示,气囊11在从膨胀途中至膨胀完毕的状态下,在主部11a下表面中的与雨刷器6相向的部分形成有凹部h。

即,在气囊11的主部11a膨胀时,通过由从充气机13喷出的气体向上方顶压主部11a的上侧片15,如图4所示,将以朝向上方呈凸状弯曲的方式膨胀。由于下侧片16通过系绳片17与该上侧片15连结,因此,系绳片17下缘附近的下侧片16被向上方拉起,形成凹部h。

由于该凹部h与雨刷器6相向,因此,在气囊11覆盖在挡风玻璃4上时不会强力推压雨刷器6,防止雨刷器6的变形。

在图1中,雨刷器6成为沿前围3的停止姿势,而即使在雨刷器6工作时气囊11膨胀的情况下,凹部h也与雨刷器6的雨刷器臂的基部(雨刷器枢轴附近)相向。因此,即使在雨刷器工作中气囊11膨胀的情况下,雨刷器臂的基部也不会被气囊11强力推压,防止雨刷器臂的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系绳片17形成有凹部h,但在图6~8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行人用气囊装置10a的气囊11a中,在下侧片16中的与停止状态的雨刷器6相向的位置设有开口30,在该开口30的缘部通过缝合线32缝接小袋31,将该小袋31内作为凹部h。

在使下侧片16平展的状态下,开口30的车身左右方向的端部与主部11a的左右的侧边部的距离优选为300mm以下,特别优选为250mm以下,前后方向的宽度优选为10~100mm,特别优选为40~50mm左右。凹部h的深度优选为30~130mm,特别优选为40~100mm左右。

该气囊11a不设有系绳片17。具备该气囊11a的气囊装置10a的其它结构与图1~5的气囊装置10相同,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部分。

如图6所示,在该气囊11a膨胀的情况下,小袋31在开口30附近成为低张力状态。这样,具有成为低张力状态的小袋31的气囊11a之后在如图7那样覆盖在挡风玻璃4的前部的情况下,雨刷器6通过开口30进入到小袋31内。因此,气囊11a不会强力推压雨刷器6。

也可以通过系绳部件使小袋31与上侧片15连结,将小袋31向上方拉起,形成凹部h。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如图9~11所示的行人用气囊装置10b所示,将向左右方向引导来自充气机13的气体的整流筒40配置在气囊11内。在该实施方式中,整流筒40将一片基布折两折进行折返,使端边彼此利用缝合线41缝接,形成为大致筒状。该整流筒40的左右两端成为气体流出口42、43。在整流筒40的筒轴方向的途中的上表面也设有一个或多个气体流出口44。在该整流筒40的内部配置有充气机13。图11的附图标记13a表示充气机13的气体喷出部。此外,由于左侧的气体流出口42接近该气体喷出部13a,因此,开口直径比气体流出口43小,以使气体均匀地向左右流出的方式构成。

由于若预先将该整流筒40配置在气囊11内,则从充气机13喷出的气体中的较多的部分从流出口42、43向左方及右方流出,因此,不断膨胀的气囊11的折叠体从保持器12向上方展开时的速度变小。因此,在气囊11的折叠体与发动机盖板2的后缘抵接时推压该后缘的力变小,防止该后缘的变形。

整流筒40形成为在利用气体胀满的状态下该整流筒40的上部也不会到达发动机盖板2的后端或雨刷器6的大小。

在图9~11中,在图1~5所示的气囊11内设置有整流筒40,但也可以在图6~8所示的气囊11a中设置整流筒40。

上述实施方式均为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状态。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能够在膨胀后的气囊的下表面中的雨刷器相向部分形成凹部的其它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行人用气囊装置10设置在前围3上,但也可以是配置在发动机盖板2的下侧并在气囊膨胀时发动机盖板2的后部被上压而气囊膨胀这一类型的行人用气囊装置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一个气囊从左侧a柱覆盖至右侧a柱,但也可以是具有覆盖汽车的左半侧的气囊的行人用气囊装置和具有覆盖右半侧的气囊的行人用气囊装置。

使用特定的方式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意图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不言自明。

本申请基于2014年12月2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258867,并其全文通过引用而被援用。

附图标记说明

1汽车

2发动机盖板

3前围

4挡风玻璃

5a柱

6雨刷器

10、10a、10b行人用气囊装置

11、11a气囊

11a主部

11b柱覆盖部

11c下方伸出部

12保持器

13充气机

15上侧片

16下侧片

17系绳片

20侧面系绳片

30开口

31小袋

40整流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