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正面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6713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乘员正面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乘员正面安全气囊。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视,现今汽车的安全性能已经成为汽车的一项重要指标。安全性能的提升离不开被动安全约束系统,而被动安全的安全指数提升离不开气囊的配备。
[0003]安全气囊在汽车上面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前排正面安全气囊基本上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而乘员安全气囊的开发对仪表台板以及周边环境要求较高,仪表台板的造型或多或少受到乘员安全气囊的影响,而用户对汽车内饰造型及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整车的线条感,而乘员安全气囊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仪表台板的造型风格,乘员安全气囊与仪表台板的造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传统的乘员安全气囊分两大类,一种是独立式安全气囊,一种是隐藏式安全气囊,其各有优缺点。
[0004]隐藏式安全气囊又称一体式安全气囊,气囊没有单独的气囊盖板,在仪表台板上面设计有气囊框,气囊与仪表板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体,从外观上无法进行区分,其优点是气囊不可见,仪表台板的品质较好,其缺点是对仪表台板的要求较高,仪表台板上面需要设计气囊展开弱化线,既要考虑气囊展开时仪表台板按撕裂线展开,又要气囊展开板不能脱离仪表台板整体,且不能有碎片产生,否则碎片飞溅到人体上会造成人体受到伤害,会导致仪表板的成本大幅上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气囊展开后就必须更换仪表台板,用户的使用成本较高。
[0005]分体式乘员安全气囊又可称为独立式乘员安全气囊,其相对于仪表台板是独立的,仪表台板表面在设计时会给气囊留下一个安装空间,气囊从仪表台板表面装入,气囊盖板与仪表台板面之间有间隙。其优点是气囊的展开不会破坏仪表台板,为用户减少了使用成本,其缺点是与仪表台板之间留有安装间隙,撕裂线明显,对转向支撑等周边零件设计精度要求较高,否则容易出现气囊盖板变形,撕裂线凸显等问题,气囊及仪表台板整体品质感比较差,一般在低端车型上使用。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员正面安全气囊,能提高安全性能,且不影响仪表台板的整体造型,还能降低使用成本以及对周边零件的精度要求。
[0007]本发明所述的乘员正面安全气囊,包括气袋和气体发生器,还包括气囊框、防尘罩和气囊框安装支架;
所述气囊框呈盒状,气袋和气体发生器装配于所述气囊框内,且气体发生器与气囊框固定连接;所述防尘罩罩设于所述气囊框的开口上,以保持气袋的折叠形状;所述气囊框固定在气囊框安装支架上,并在气囊框安装支架上设有与车身连接的安装孔;乘员正面安全气囊通过该安装孔安装在手套箱的下侧; 所述气袋能沿仪表板的弧形进行展开,气袋在展开状态下呈月牙形,其从上到下依次分为头部气室和膝部气室,其中,膝部气室展开后用于保护乘员的退部;头部气室展开后用于保护乘员的头部,在头部气室和膝部气室的相邻处设有泄气孔,通过该泄气孔将头部气室和膝部气室连通;
所述气体发生器为两极两出气口气体发生器,其具有互不相通的头部充气管和膝部充气管,头部充气管通过头部充气通道与头部气室连通,为头部气室充气,膝部充气管通过膝部充气通道与膝部气室连通,为膝部气室充气。
[0008]所述气袋在展开状态下,面向座位一侧为外凸状,面向手套箱一侧为内凹状,并在面向手套箱一侧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多根拉带,且各拉带的上端以及末级拉带的下端均与气袋连接,非末级拉带的下端固定在后一级拉带的上部或中部,气袋展开过程通过拉带对气袋撑型,使气袋能沿仪表板的弧形进行展开,从而对乘员进行保护。
[0009]所述气囊框的口部边缘设有多个挂钩,气囊框通过各挂钩与下仪表板连接;气囊框通过各挂钩与下仪表板连接,以防止气囊展开过程中,下仪表板盖板整体脱落。
[0010]所述气体发生器上套有卡箍,并通过螺柱依次穿过卡箍、气囊框、气囊框安装支架用螺母将三者紧固在一起。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I )PFKAB(即乘员正面安全气囊)采用两极两出气口气体发生器,能够根据整车碰撞标定结果进行分时点火,以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所谓分时点火即根据整车碰撞曲线,通过安全气囊控制器控制膝部气室和头部气室所连接的气体发生器点火时刻,两个气室分别进行充气,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另外,由于气袋的背面设有拉带,气袋展开过程通过拉带对气袋进行撑型,使其按仪表板的弧形进行展开,从而能够对乘员进行较好地保护;
(2)PFKAB的设计降低了对仪表台板的性能要求(由于PFKAB布置在手套箱的下侧,该位置比较隐秘,不易被看见,就不用考虑PFKAB与仪表台板装配导致的外观问题,不用对仪表台板的精度要求太高,比如撕裂线明显等问题),从而降低了仪表台板的设计成本;
(3)PFKAB相对于仪表台板是独立的,且布置位置远离仪表台板的上表面,故仪表台板的造型不受PFKAB布置的空间及点爆效果限制,故不影响仪表台板的整体造型;
(4)PFKAB起爆后只需将该PFKAB移除,再重新更换新的PFKAB即可,不需要更换仪表台板,使用户的使用成本大幅降低;
(5)该PFKAB安装在手套箱下侧(即位于膝部以下位置),展开后能够同时对人的头部和膝部同时进行保护,即将KAB(即膝部气囊)与PAB(即副驾驶安全气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减少了工人的装配工作量,还降低了设计与安装成本;
(6)PFKAB采用双管充气,膝部气室充满后可对头部气室进行气体补充;由于在发生碰撞时,气囊先与膝部发生接触,在碰撞瞬间,安全气囊控制器控制膝部气室先进行充气,气囊与人体膝部接触,人体通过膝跳反应后倾,随后头部气室进行充气,膝部气室的气体通过中间的小孔可以同时对头部气室进行气体补充,以加快头部气室的充气速度,这样可以减少对气体发生器火药量的要求,节约成本,使有限的气体得到充分利用;
(7)该PFKAB的安装位置较为隐秘,不会影响车内美观;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提高安全性能,且不影响仪表台板的整体造型,还能够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以及对周边零件的精度要求。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气体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气囊框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气袋展开的平面图(不包括拉带);
图6为图3中气袋展开侧面结构不意图;
图中:1-气体发生器,11-膝部充气管,12-头部充气管、13-头部气室点火管,14-膝部气室点火管,15-卡箍,16-气体发生器主体,17-螺柱,2-气囊框,21-挂钩,3-防尘罩,4-螺母,5-气囊框安装支架,51-安装孔,52-螺柱过孔孔,6-气袋,61-头部气室,62-膝部气室,63-泄气孔,64-膝部充气通道,65-头部充气通道,66-拉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至图4所示的乘员正面安全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1、气囊框2、防尘罩3、螺母
4、气囊框安装支架5和气袋6。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气囊框2呈盒状,在气囊框2的口部边缘设有多个挂钩21,气囊框2通过各挂钩21与下仪表板连接,以防止气囊展开过程中,下仪表板盖板整体脱落。气袋6和气体发生器I装配于气囊框2内,且气体发生器I与气囊框2固定连接。防尘罩3罩设于气囊框2的开口上,以保持气袋6的折叠形状。
[0016]如图2和图4所示,气囊框2固定在气囊框安装支架5上,气囊框安装支架5的结构根据气囊框2的结构进行配合设计。该气囊框安装支架5上设有三个螺柱过孔52和四个与车身连接的安装孔51。气体发生器I上套有两个卡箍15,其中一个卡箍15上设有一个螺柱17,另一个卡箍15上设有两个螺柱17,三个螺柱17分别依次穿过气囊框2、气囊框安装支架5上的三个螺柱过孔52用螺母4将三者紧固在一起。
[0017]如图5所示,气袋6能沿仪表板的弧形进行展开,气袋6在展开状态下,从上到下依次分为头部气室61和膝部气室62,其中,膝部气室62展开后用于保护乘员的退部;头部气室61展开后用于保护乘员的头部,在头部气室61和膝部气室62的相邻处设有泄气孔63,通过该泄气孔63将头部气室61和膝部气室62连通,当膝部气室62有多余的气体时,可通过泄气孔63进入头部气室61。
[0018]如图6所示,气袋6在展开状态下呈月牙形,面向座位一侧为外凸状,面向手套箱一侧为内凹状,并在面向手套箱一侧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多根拉带66,且各拉带66的上端以及末级拉带66的下端均与气袋6连接,非末级拉带66的下端固定在后一级拉带66的上部(或中部),使气袋6在展开状态下呈月牙形,且气袋6面向座位的一侧为外凸状,气袋6的面向仪表台板的一侧为内凹状。乘员正面安全气囊通过该安装孔51安装在手套箱的下侧;气囊展开时从手套箱下侧展开,气袋6展开过程通过各拉带66对气袋6进行撑型,使其按仪表板的弧形进行展开,从而对乘员进行保护。
[0019]如图3所示,气体发生器I为两极两出气口气体发生器1(所谓两极两出气口气体发生器即带有两个点火管,两个气体出气口,两个气体出气口及两个点火管各自独立,可实现同时点火,同时充气,也可分开点火分别充气,互不干涉。),该气体发生器I由气体发生器主体16、膝部气室点火管14、头部气室点火管13、头部充气管12和膝部充气管11组成。该气体发生器I可以根据实车标定情况进行分时点火,以确保最好的保护效果。头部充气管12和膝部充气管11为两个互不相通的充气管,以确保整个气袋6充气的稳定性。气体发生器I的头部充气管12通过头部充气通道65与头部气室61连通,为头部气室61充气;气体发生器I的膝部充气管11通过膝部充气通道64与膝部气室62连通,为膝部气室62充气。
[0020]使用时,将乘员正面安全气囊通过安装孔51与CCB延伸支架进行固定,安装在手套箱的下侧,由于布置位置较为隐秘,故不影响车辆美观,且对周边零件的设计精度要求较低。
【主权项】
1.一种乘员正面安全气囊,包括气袋(6)和气体发生器(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囊框(2)、防尘罩(3)和气囊框安装支架(5); 所述气囊框(2)呈盒状,气袋(6)和气体发生器(I)装配于所述气囊框(2)内,且气体发生器(I)与气囊框(2)固定连接;所述防尘罩(3)罩设于所述气囊框(2)的开口上,以保持气袋(6)的折叠形状;所述气囊框(2)固定在气囊框安装支架(5)上,并在气囊框安装支架(5)上设有与车身连接的安装孔(51);乘员正面安全气囊通过该安装孔(51)安装在手套箱的下侧; 所述气袋(6)能沿仪表板的弧形进行展开,气袋(6)在展开状态下呈月牙形,其从上到下依次分为头部气室(61)和膝部气室(62),其中,膝部气室(62)展开后用于保护乘员的退部;头部气室(61)展开后用于保护乘员的头部,在头部气室(61)和膝部气室(62)的相邻处设有泄气孔(63),通过该泄气孔(63)将头部气室(61)和膝部气室(62)连通; 所述气体发生器(I)为两极两出气口气体发生器(I),其具有互不相通的头部充气管(12)和膝部充气管(11),头部充气管(12)通过头部充气通道(65)与头部气室(61)连通,为头部气室(61)充气,膝部充气管(11)通过膝部充气通道(64)与膝部气室(62)连通,为膝部气室(62)充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正面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6)在展开状态下,面向座位一侧为外凸状,面向手套箱一侧为内凹状,并在面向手套箱一侧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多根拉带(66),且各拉带(66)的上端以及末级拉带(66)的下端均与气袋(6)连接,非末级拉带(66)的下端固定在后一级拉带(66)的上部或中部,气袋(6)展开过程通过拉带(66)对气袋(6)撑型,使气袋(6)能沿仪表板的弧形进行展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员正面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框(2)的口部边缘设有多个挂钩(21),气囊框(2)通过各挂钩(21)与下仪表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员正面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I)上套有卡箍(15),并通过螺柱(17)依次穿过卡箍(15)、气囊框(2)、气囊框安装支架(5)用螺母(4)将三者紧固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员正面安全气囊,包括气袋、气体发生器、气囊框、防尘罩和气囊框安装支架;气袋和气体发生器装配于气囊框内,气体发生器与气囊框固定连接;防尘罩罩设于气囊框的开口上;气囊框固定在气囊框安装支架上,在气囊框安装支架上设有安装孔,乘员正面安全气囊通过安装孔安装在手套箱的下侧;气袋从上到下依次分为头部气室和膝部气室,在头部气室和膝部气室的相邻处设有泄气孔;气体发生器为两极两出气口气体发生器,具有头部充气管和膝部充气管,头部充气管通过头部充气通道与头部气室连通,膝部充气管通过膝部充气通道与膝部气室连通。本发明提高了安全性能,且不影响仪表台板的整体造型,降低了使用成本以及对周边零件的精度要求。
【IPC分类】B60R21/205, B60R21/26
【公开号】CN105711535
【申请号】CN201610060651
【发明人】黄金勇, 崔泰松, 毛溶洁, 黄成 , 王琼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