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0892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近年来,在高油价和低碳经济的双重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被各国提上重要议程,电动汽车由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关于电动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率变换单元的控制策略、电动汽车并网控制策略、能量优化管理等方面。此外,改善蓄电池充放电能力,提高电池使用效率也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研制的充电系统主要针对特定示范项目,特定车型,大部分都处在理论研究、实验阶段,技术指标各不相同,不具备通用化、标准化条件,不利于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并且目前电动汽车存在充电速度慢,充电不方便导致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解决了目前电动汽车存在充电速度慢,充电不方便导致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包括设置于充电通道上方的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为国家电网或分布式太阳能电池电站,供电单元下端连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量感应器、车辆识别器、连接控制器,所述连接控制器连接有连接单元,连接单元正下方设有固定在新能源汽车上端的充电单元,充电单元连接新能源汽车上的车载电池,所述新能源汽车置于充电通道上。

所述车载电池为石墨烯锂离子电池。

所述车辆识别器能够读取新能源汽车上的rfid码确认车型,然后由连接控制器分配相应的连接单元连接车上的充电单元。

所述电量感应器侦测车载电池的剩余电量确认需要充电后,控制系统将供电单元与连接单元导通,使电能通过充电单元对车载电池进行充电;电量感应器侦测到车载电池电量达到饱和时,连接控制器控制连接单元断开新能源汽车与供电单元之间的连接。

所述连接单元在导线连接时,在充电通道上方可设置有电线,使得导线的一端搭接在电线上,另一端通过电磁吸力固定在车载电池充电口处。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快速充电,方便快捷的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发明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充电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方法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包括设置于充电通道7上方的供电单元1,所述供电单元1为国家电网11或分布式太阳能电池电站12,供电单元1下端连接有控制系统2,所述控制系统2包括电量感应器21、车辆识别器22、连接控制器23,所述连接控制器23连接有连接单元3,连接单元3正下方设有固定在新能源汽车6上端的充电单元4,充电单元4连接新能源汽车6上的车载电池5,所述新能源汽车6置于充电通道7上。

所述车载电池5为石墨烯锂离子电池。

如图2所示,当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时,驾驶新能源汽车6进入充电通道7,在充电通道7入口处,车辆识别器22读取新能源汽车6上的rfid码,确认新能源汽车6的车型,然后由连接控制器23分配相应的连接单元3与该新能源汽车6的充电单元4连接。当连接单元3与新能源汽车6的充电单元4连接通讯之后,电量感应器21侦测新能源汽车6上的车载电池5的剩余电量,确认新能源汽车6上的车载电池5需要充电后,控制系统2将供电单元1与连接单元3导通,使电能通过充电单元4对车载电池5进行充电;当电量感应器21侦测到新能源汽车6的车载电池5电量达到饱和时,连接控制器23控制连接单元3断开新能源汽车6与供电单元1之间的连接,充电过程结束,新能源车6驶离充电通道。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包括设置于充电通道上方的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为国家电网或分布式太阳能电池电站,供电单元下端连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量感应器、车辆识别器、连接控制器,所述连接控制器连接有连接单元,连接单元正下方设有固定在新能源汽车上端的充电单元,充电单元连接新能源汽车上的车载电池,所述新能源汽车置于充电通道上。本发明能对行驶的过程中的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方便快捷的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波;王宏杰;周志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共青城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2.08
技术公布日:2017.07.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