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车载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044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车载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车载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汽车保有量在中国每年以数百万辆的速度增加,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汽车内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有车载收音机、车载电视、车载GPS 等等车载设备,为了便于安装这些车载设备,人们发明了车载支架。

然而现有的车载支架一般包括底座、连接杆和载物机构,载物机构通过连接杆与底座连接,在底座的下端面上设置吸盘或者粘胶层,从而将整个车载支架固定在汽车操作台或者玻璃上。载物机构一般用来安置电子产品,连接杆可以转动,从而使安置在载物机构上的电子产品改变使用角度。但是当需要用载物机构安置重量和体积都比较大的车载设备时,很容易损坏车载支架,车载设备还会使连接杆变形,很难调节车载设备的使用角度。在车载设备的重量下,调节的角度不容易稳定,调节的角度很容易被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可以安装重量比较大的车载设备、使用寿命长、角度调节方便和角度调节稳定的可调节车载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调节车载支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固定结构和下固定结构,所述上固定结构的一端与所述下固定结构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上固定结构上向下凸设有上支撑件,在所述下固定结构上向上凸设有下支撑件,在所述上支撑件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上角度调节孔,在所述下支撑件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下角度调节孔;在所述上固定结构的另一端和所述下固定结构的另一端张开一定角度时,一定位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上角度调节孔和与其对应的所述下角度调节孔中,将所述上支撑件和所述下支撑件固定,使所述上固定结构和所述下固定结构保持张开的角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上固定结构上设置有上安装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若干所述下角度调节孔被排列成一列以上,每一列所述下角度调节孔以铰接位置为圆心成弧形排列。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每一列所述下角度调节孔中,每一个所述下角度调节孔代表预设的调节角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若干所述上角度调节孔被排列成一列以上,每一列所述上角度调节孔以铰接位置为圆心成弧形排列。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每一列所述上角度调节孔中,每一个所述上角度调节孔代表预设的调节角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若干所述上角度调节孔被排列成若干列,若干所述下角度调节孔被依次排列成一排,并且若干所述下角度调节孔到所述下固定结构的距离各异。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上角度调节孔的数量是一个时,所述上角度调节孔远离所述上固定结构。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下角度调节孔的数量是一个时,所述下角度调节孔远离所述下固定结构。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上支撑件是位于所述上固定结构两侧的上侧壁。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下支撑件是位于所述下固定结构两侧的下侧壁,两个所述下侧壁位于两个所述上侧壁之间。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下支撑件远离所述上支撑件的表面,并对应所述下角度调节孔的位置上设置有螺母。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固定结构和下固定结构,并且在上固定结构的上支撑件上设置有上角度调节孔,在下固定结构的下支撑件上设置有下角度调节孔,当上固定结构的另一端和下固定结构的另一端张开到需要的角度时,只需要将定位件设置在上角度调节孔和与其对应的下角度调节孔中,即可以完成张开角度的调节;当需要重新调节张开的角度时,只需要将定位件从上角度调节孔和下角度调节孔中取出来,在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完成张开角度的调节,可以安装重量比较大的车载设备,具有使用寿命长、角度调节方便和角度调节稳定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固定结构;11.上安装部;2.下固定结构;21.下安装部;3.上支撑件;31.上角度调节孔;4.下支撑件;41.下角度调节孔;5.螺母;61.第一穿孔;62.第二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所揭示的是一种可调节车载支架的一种实施例,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固定结构1和下固定结构2,所述上固定结构1的一端与所述下固定结构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上固定结构1上向下凸设有上支撑件3,在所述下固定结构2上向上凸设有下支撑件4,在所述上支撑件3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上角度调节孔31,在所述下支撑件4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下角度调节孔41;在所述上固定结构1的另一端和所述下固定结构2的另一端张开一定角度时,一定位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和与其对应的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中,将所述上支撑件3和所述下支撑件4固定,使所述上固定结构1和所述下固定结构2保持张开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固定结构1上设置有上安装部11,所述上安装部11是上安装孔,所述上安装部11用来安装车载设备的。在所述下固定结构2上设置有下安装部21,所述下安装部21是下安装孔,所述下安装部21用来安装所述可调节车载支架。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件3是位于所述上固定结构1两侧的上侧壁,所述下支撑件4是位于所述下固定结构2两侧的下侧壁,两个所述下侧壁位于两个所述上侧壁之间。所述上支撑件3和所述下支撑件4除了上述结构外,所述上支撑件3还可以是一块以上的板状上支撑板(未画图),所述下支撑件4也可以是一块以上的板状下支撑板(未画图),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设置方式可以是如下几种:一种是,一块所述上支撑板和一块所述下支撑板相邻设置;另一种是,所述上支撑板位于两块所述下支撑板之间;第三种是,所述下支撑板位于两块所述上支撑板之间;第四种是,两块所述下支撑板位于两块所述上支撑板之间;第五种是,两块所述上支撑板位于两块所述下支撑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下支撑件4远离所述上支撑件3的表面,并对应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的位置上设置有螺母5。也就是说,所述螺母5设置在所述下侧壁的内壁并对应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的位置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是螺杆(未画图),当在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的位置上没有设置有所述螺母5时,所述螺杆可以用杆状物代替。在所述上固定结构1的一端的所述上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穿孔61,在所述下固定结构2的一端的所述下侧壁对应所述第一穿孔61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穿孔62,在所述下侧壁的内壁并对应所述第二穿孔62的位置上也设置有所述螺母5,一铰接螺杆(未画图)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穿孔61和所述第二穿孔62,设置在所述螺母5中,使所述上固定结构1的一端与所述下固定结构2的一端铰接。当时在所述下侧壁的内壁并对应所述第二穿孔62的位置上没有设置有所述螺母5时,所述铰接螺杆用铰接干状物代替。

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被排列成若干列,每一列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以铰接位置为圆心成弧形排列。在每一列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中,每一个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代表预设的调节角度,预设的调节角度可以是一度、两度、三度或/和四度等,所预设的调节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若干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被依次排列成一排,并且若干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到所述下固定结构2的距离各异。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当所述上固定结构1的另一端和所述下固定结构2的另一端张开的角度为任意角度时,都会使至少一个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与至少一个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相对应,这时,只需要将所述定位件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和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中,就可以将所述上侧壁的另一端和所述下侧壁的另一端固定,保持需要张开的角度。

换句话说,在调节所述上固定结构1的另一端和所述下固定结构2的另一端张开的角度的过程中,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可以和任意高度的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相对应,只需要将所述定位件设置在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和与其对应的其中一个高度的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中,就可以完成所述上固定结构1的另一端和所述下固定结构2的另一端张开的角度的调节。

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除了被排列成上述结构以外,若干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还可以被排列成一列以上(未画图),每一列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以铰接位置为圆心成弧形排列。

请参见图3,图3所揭示的是一种可调节车载支架的另一种实施例,图3中所示实施例的结构与图1和图2中所示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里不再对相同的结构进行重复介绍。不同的结构在于: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的数量是一个,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远离所述上固定结构1。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的数量是一个,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远离所述下固定结构2。这样设计,使得所述上固定结构1的另一端和所述下固定结构2的另一端只能张开固定角度,并且其张开的角度,由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到所述上固定结构1的距离,和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到所述下固定结构2的距离决定。其张开的角度的大小与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到所述上固定结构1的距离,和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到所述下固定结构2的距离成正比。

请参见图4,图4所揭示的是一种可调节车载支架的第三种实施例,图4中所示实施例的结构与图1和图2中所示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里不再对相同的结构进行重复介绍。不同的结构在于: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的数量是一个,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远离所述上固定结构1。若干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被排列成一列以上,每一列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以铰接位置为圆心成弧形排列。

在本实施中,若干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被排列成一列,在每一列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中,每一个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代表预设的调节角度,预设的调节角度可以是一度、两度、三度或/和四度等,所预设的调节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在调节张开的角度时,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可以和任意高度的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相对应,根据张开的角度不同,与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对应的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的高度不同,这里的高度具体是指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到所述下固定结构2的距离。当张开到需要的角度时,只需要将所述定位件设置在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和与其对应的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中,就可以完成张开的角度的调节。

请参见图5,图5所揭示的是一种可调节车载支架的第四种实施例,图5中所示实施例的结构与图1和图2中所示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里不再对相同的结构进行重复介绍。不同的结构在于: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的数量是一个,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远离所述上固定结构1。若干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被排列成一列以上,每一列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以铰接位置为圆心成弧形排列。

在本实施中,若干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被排列成一列,在每一列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中,每一个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代表预设的调节角度,预设的调节角度可以是一度、两度、三度或/和四度等,所预设的调节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在调节张开的角度时,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可以和任意高度的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相对应,根据张开的角度不同,与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对应的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的高度不同,这里的高度具体是指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到所述上固定结构1的距离。当张开到需要的角度时,只需要将所述定位件设置在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和与其对应的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中,就可以完成张开的角度的调节。

请参见图6,图6所揭示的是一种可调节车载支架的第五种实施例,图6中所示实施例的结构与图1和图2中所示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在这里不再对相同的结构进行重复介绍。不同的结构在于:若干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被排列成一列以上,每一列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以铰接位置为圆心成弧形排列。若干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被排列成一列以上,每一列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以铰接位置为圆心成弧形排列。

在本实施中,若干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被排列成一列,在每一列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中,每一个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代表预设的调节角度,预设的调节角度可以是一度、两度、三度或/和四度等,所预设的调节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若干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被排列成一列,在每一列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中,每一个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代表预设的调节角度,预设的调节角度可以是一度、两度、三度或/和四度等,所预设的调节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在调节张开的角度时,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可以和任意高度的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相对应。当张开到需要的角度时,只需要将所述定位件设置在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和与其对应的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中,就可以完成张开的角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所述上固定结构1和所述下固定结构2,并且在所述上固定结构1的所述上支撑件3上设置有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在所述下固定结构2的所述下支撑件4上设置有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当所述上固定结构1的另一端和所述下固定结构2的另一端张开到需要的角度时,只需要将所述定位件设置在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和与其对应的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中,即可以完成张开角度的调节;当需要重新调节张开的角度时,只需要将所述定位件从所述上角度调节孔31和所述下角度调节孔41中取出来,在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完成张开角度的调节,可以安装重量比较大的车载设备,具有使用寿命长、角度调节方便和角度调节稳定等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