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悬架控制臂、汽车后悬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5418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汽车后悬架控制臂、汽车后悬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悬架控制臂及应用该汽车后悬架控制臂的汽车后悬架,以及应用该汽车后悬架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对整车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起到重要作用,作为悬架系统的重要部件,悬架控制臂的合理设计不仅能够获得较好的悬架运动特性,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悬架零部件的耐久性能和轮胎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后悬架A型臂10,A型臂10为中空薄壁铸件,其包括A型臂本体11,A型臂主体11一侧设有四个固定耳12,通过该四个固定耳12与车辆后转向节连接,A型臂主体11与固定耳12相对侧延伸有两个弯臂13、14,弯臂13的端部设有衬套15,弯臂14的端部设有衬套16,两个弯臂13、14均与副车架固定连接。该控制臂结构简单且轻量化效果好,但本体弯臂角度较大,影响本体结构强度和衬套耐久性能。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汽车后悬架控制臂,能有效提高控制臂本体抗扭强度,并提高衬套的响应速度和耐久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悬架控制臂,能有效提高控制臂本体抗扭强度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内连接点衬套的响应速度和耐久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悬架,能有效提高控制臂本体抗扭强度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内连接点衬套的响应速度和耐久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能有效提高控制臂本体抗扭强度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内连接点衬套的响应速度和耐久性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汽车后悬架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橡胶衬套和球销衬套,控制臂本体包括第一分臂和第二分臂;第一分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橡胶衬套,第二分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球销衬套,第一分臂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一套筒;第二分臂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二套筒;橡胶衬套的转动轴线通过球销衬套的转动中心;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同轴线;橡胶衬套和球销衬套的的转动轴线与第一、第二套筒的轴线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控制臂本体通过整体成型使第一分臂和第二分臂成型为一个中空的整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控制臂本体的第一分臂包括中间段及相对中间段的臂厚增加的增厚段;第一分臂的增厚段的壁厚从增厚段与中间段的交界处向远离中间段方向逐渐增厚。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增厚段包括第一增厚段和第二增厚段,第一增厚段的位置靠近橡胶衬套,第二增厚段的位置靠近第一套筒。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分臂也包括中间段及相对 中间段的臂厚增加的增厚段;第二分臂的增厚段的壁厚从增厚段与中间段的交界处向远离中间段方向逐渐增厚。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增厚段包括第一增厚段和第二增厚段,第一增厚段的位置靠近橡胶衬套,第二增厚段的位置靠近第一套筒。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控制臂本体的一侧面开设有浇注孔,另一面开设有工艺孔。

一种汽车后悬架,包括后转向节、竖拉杆、副车架、前束臂、减震器和上摆臂,汽车后悬架还设置有如上述的汽车后悬架控制臂;汽车后悬架控制臂连接在副车架的下面;后转向节安装在汽车后悬架控制臂的第一、第二套筒之间;竖拉杆的一端与汽车后悬架控制臂的第二套筒相连,另一端与后转向节相连;前束臂与后转向节相连;减震器的下端与后转向节相连;上摆臂的一端与后转向节连接,另一端与副车架连接。

一种汽车,包括有如上述的汽车后悬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提高控制臂本体抗扭强度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内连接点衬套的响应速度和耐久性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后悬架A型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汽车后悬架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汽车后悬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为汽车后悬架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4为汽车后悬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包括控制臂本体31、橡胶衬套61和球销衬套63,控制臂本体31向一侧延伸形成第一分臂33和第二分臂41,第一分臂33和第二分臂41的自由端成一定角度分开;橡胶衬套61安装在第一分臂33的自由端;球销衬套63安装在第二分臂41的自由端;橡胶衬套61的转动轴线65通过球销衬套63的转动中心。

控制臂本体31的侧壁的壁厚可变。控制臂本体31的第一分臂33包括增厚段35、37和中间段39;第一分臂33的增厚段35的壁厚从增厚段35与中间段39的交界处向远离中间段39方向逐渐增厚;第一分臂33的增厚段37的壁厚从增厚段37与中间段39的交界处向远离中间段39方向逐渐增厚。

当然,第二分臂41也包括增厚段和中间段;第二分臂41的增厚段的壁厚从增厚段与中间段的交界处向远离中间段方向逐渐增厚。

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增厚段设置在第一分臂33或第二分臂41上,或 者在第一分臂33或第二分臂41上同时设增厚段。

第一分臂33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一套筒43;第二分臂41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二套筒45;第一套筒43、第二套筒45同轴线47。

橡胶衬套61的转动轴线通过球销衬套63的转动中心且在一条转动轴线65上;第一、第二套筒43、45的轴线47与转动轴线65平行。这种结构避免了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运动过程中控制臂本体31和橡胶衬套61的扭转变形,在有效提高控制臂本体31抗扭强度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橡胶衬套61、球销衬套63的响应速度、耐久性能。

控制臂本体31的第一分臂33和第二分臂41加厚,且靠近橡胶衬套61或球销衬套63的区段为增厚段,靠近第一套筒43或第二套筒45的区段为增厚段。可以达到局部加强作用,提高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的强度和刚度,并且还可以起到减轻自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控制臂本体31通过整体成型使第一分臂33和第二分臂41成型为一个中空的整体;控制臂本体31的一侧面内开设有一个浇注孔49,另一侧面内开设有工艺孔51、53。

如图4、图5所示,汽车后悬架20,包括后转向节71、竖拉杆73、上摆臂75、前束臂77、减震器79和副车架81,汽车后悬架20还设置有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连接在副车架81的下面;后转向节71安装在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的第一、第二套筒33、41之间;竖拉杆73的一端与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的第二套筒41相连,另一端与后转向节71相连;前束臂77与后转向节71相连;减震器79的下端与后转向节71相连;上摆臂75的一端与后转向节71连接,另一端与副车架81连接。

采用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的汽车后悬架20,不仅能够提高衬套的 解耦效果和响应速度,而且能够有效抵抗制动力矩,提高汽车后悬架20承载能力和运动特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后悬架控制臂30及汽车后悬架2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