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6392阅读:2447来源:国知局
汽车空调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空调管。



背景技术:

汽车风道是汽车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与汽车空调箱的出口相连,主要起到导风的作用,使来自空调的风分配到相应的出风口处。其内部的流道分布以及各出口的流量分配,将直接影响成员舱舒适性,合理的空调风道机构对驾驶员和乘坐员舒适性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汽车空调风道机构包括左出风道、右出风道以及进风口,进风口与空调连接,以将空调的风通过风道分配到车内。这种风道在实际使用时,风口较少,不利于合理分配空调的出风;且出风口处常常会形成漩涡,会使用户产生不适感;空调吸入的风可能会带有杂尘等物质,这种空气被人体长时间吸收后,对人健康非常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风分配合理,体感舒适,可对出风进行过滤,保护人体健康的汽车空调管。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空调管,包括中央风道以及左风道和右风道,所述中央风道呈V型设置,所述左风道和右风道分别位于所述中央风道的底部且分别与所述中央风道连接;所述中央风道的底部设有第一进风口,顶部设有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所述左风道靠近所述中央风道的一端设有第二进风口,另一端设有第三出风口,所述右风道靠近所述中央风道的一端设有第三进风口,另一端设有第四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与第四出风口均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呈20-40度角设置;所述中央风道、左风道以及右风道的内壁上均布设有活性炭布层,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与第四出风口处分别设有除尘部件;所述除尘部件包括第一支撑网、第二支撑网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网与第二支撑网之间的活性炭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以及第四出风口的内壁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支撑网设有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之间形成第一容设槽,所述第一支撑网的边缘限位于所述第一容设槽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以及第四出风口的内壁上对应于所述第二支撑网设有第三凸台与第四凸台,所述第三凸台与第四凸台之间形成第二容设槽,所述第二支撑网的边缘限位于所述第二容设槽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央风道以及左风道和右风道上均设有安装卡扣。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风道与右风道均呈U型,且所述第三出风口的位置高于第二进风口;所述第四出风口的位置高于第三进风口。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央风道以及左风道和右风道的外壁上均具有交叉成网格状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空调管,包括中央风道以及左风道和右风道,中央风道呈V型设置,具有两个出口端,空调的风由中央风道的两个出口以及左风道与右风道的出口流出,出风配置更加合理,可以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感;左风道与右风道的出风口均呈倾斜设置,且与第一进风口呈20-40度角设置,使得左风道与右风道的出风更加流畅;中央风道、左风道以及右风道的内壁上均布设有活性炭布层,中央风道、左风道以及右风道的出风口处分别设有除尘部件,可以对空调管内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除去杂尘和颗粒物质,保证出风更加干净,保护人体健康;出风口处有支撑网以及活性炭包,可以对出风口处的空气进行缓冲,减少出风漩涡,增加人体对汽车空调的舒适感。

在其他实施例中,中央风道以及左风道和右风道的外壁上均具有交叉成网格状的加强筋,使得该空调管的强度更大,能够防止内部气流对管壁的冲击,增加空调管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汽车空调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汽车空调管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述汽车空调管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述汽车空调管的除尘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空调管100,用于接在汽车空调上,将汽车空调的空气导出至车内。其包括中央风道10以及左风道20和右风道30。中央风道10呈V型设置,即中央风道10具有共同的进风口,且具有两个出风管道和第一出风口13、第二出风口14。左风道20和右风道30分别位于中央风道10的底部,且与中央风道10的两侧连接但不与中央风道10连通,中央风道10的底部设有第一进风口12,即第一进风口12位于V型设的底部,使得中央风道10具有共同的进风口。左风道20靠近中央风道10的一端设有第二进风口21,另一端设有第三出风口22。右风道30靠近中央风道10的一端设有第三进风口31,另一端设有第四出风口32。第一进风口12、第二进风口21以及第三进风口31分别与汽车的空调连接,将空调的风导出至车内,供车内人员使用。空调的风由中央风道的两个出口以及左风道与右风道的出口流出,出风配置更加合理,可以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感。

请参照图1与图2,第三出风口22与第四出风口32均呈倾斜设置,且第三出风口22与第四出风口32均与第一出风口13、第二出风口14呈20-40度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出风口22与第四出风口32均与第一出风口13、第二出风口14呈30度角设置。倾斜设置的出风口使得左风道与右风道的出风更加流畅。

请参照图4,中央风道10、左风道20以及右风道30的内壁上均布设有活性炭布层40,活性炭布层与管壁粘合连接,可以拆卸更换。活性炭布层可以对空调管内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除去杂尘和颗粒物质。

请参照图3,第一出风口13、第二出风口14、第三出风口22与第四出风口32处分别设有除尘部件50,可以进一步对空调管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除去杂尘和颗粒物质,保证出风更加干净,保护人体健康。请参照图4,其中的除尘部件50包括第一支撑网51、第二支撑网52以及设于第一支撑网51与第二支撑网52之间的活性炭包53,活性炭包53夹在第一支撑网51与第二支撑网52之间,不会掉落,且位置也不会固定,可以使得吸收更加充分。且第一支撑网51与第二支撑网52可以拆卸,方便更换活性炭包5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3、第二出风口14、第三出风口22以及第四出风口32的内壁上对应于第一支撑网51设有第一凸台54与第二凸台55,第一凸台54与第二凸台55之间形成第一容设槽56,第一支撑网51的边缘限位于第一容设槽56内。同理,第一出风口13、第二出风口14、第三出风口22以及第四出风口32的内壁上对应于第二支撑网52设有第三凸台57与第四凸台58,第三凸台57与第四凸台58之间形成第二容设槽59,第二支撑网52的边缘限位于第二容设槽59内。

请参照图1与图2,左风道20与右风道30均呈U型,且第三出风口22的位置高于第二进风口21;第四出风口32的位置高于第三进风口31。

请参照图1与图2,在中央风道10以及左风道20和右风道30上均设有安装卡扣60,用于连接汽车,将该空调管100固定在汽车上。

请参照图1至图3,左风道20和右风道30的外壁上均具有交叉成网格状的加强筋70,使得该空调管的强度更大,能够防止内部气流对管壁的冲击,增加空调管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空调管,包括中央风道以及左风道和右风道,中央风道呈V型设置,具有两个出口端,空调的风由中央风道的两个出口以及左风道与右风道的出口流出,出风配置更加合理,可以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感;左风道与右风道的出风口均呈倾斜设置,且与第一进风口呈20-40度角设置,使得左风道与右风道的出风更加流畅;中央风道、左风道以及右风道的内壁上均布设有活性炭布层,中央风道、左风道以及右风道的出风口处分别设有除尘部件,可以对空调管内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除去杂尘和颗粒物质,保证出风更加干净,保护人体健康;出风口处有支撑网以及活性炭包,可以对出风口处的空气进行缓冲,减少出风漩涡,增加人体对汽车空调的舒适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