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7087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座椅以及车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以及具有该座椅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剧烈,在当今节能减排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低成本、轻量化已经成为汽车座椅零部件优化设计和选材的主要发展方向。汽车座椅是提供给乘员支撑、定位、提供舒适性和保护乘客的部件,通常由骨架、泡沫、面套组成。目前广泛使用的汽车座椅形式包括机械式、电动式、机电混合式座椅,其中机械式座椅在经济型轿车或SUV中被大量运用,正是如此许多座椅产品不能同时满足成本要求和性能要求。汽车车身环境多变,座椅造型风格多变,座椅结构必须通过不同的设计来适应这些不同,设计周期长,零件通用性差,每个项目零件都不相同,模具成本高,设计的结构性能需要重新反复验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座椅,以解决座椅通用性差且重量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座椅,包括: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包括:两条横梁和两条纵梁,所述两条横梁在纵向方向上间隔开且端部连接有所述纵梁,其中,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均为矩形管。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连接在所述两条横梁之间且位于所述两条纵梁之间,所述加强梁为矩形管。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之间以及所述横梁和所述加强梁之间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的连接处以及所述横梁和所述加强梁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矩形管。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还包括:调角器,所述调角器安装在所述靠背骨架的下端;解锁装置,所述解锁装置安装在所述靠背骨架的上端且与所述调角器之间连接有拉线。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还包括:地脚,所述调角器的固定盘固定在所述地脚上,所述调角器的旋转盘固定在所述靠背骨架的下端,所述地脚安装在地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盘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座椅还包括:扭杆弹簧,所述扭杆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转轴上且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地脚上。

进一步地,所述靠背骨架上设置有儿童座椅上固定件,所述地脚之间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儿童座椅下固定件。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还包括:安全带卷收器,所述安全带卷收器安装在所述靠背骨架上且所述靠背骨架上设置有供安全带穿过的支架,所述支架具有上翻边和下翻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通过设置矩形管构成的两个横梁和两个纵梁,可以提高靠背骨架的通用性,而且可以便于座椅上的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并且可以缩短座椅的设计周期和反复验证的浪费,从而可以提高座椅的生产效率,以及可以降低座椅的成本。另外,靠背骨架重量轻,从而可以使得座椅符合车辆的轻量化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座椅。

所述车辆与上述座椅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座椅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区域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座椅中的靠背骨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座椅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座椅100;

靠背骨架10;横梁11;纵梁12;连接件13;加强梁14;

调角器20;转轴21;解锁装置30;拉线31;

地脚40;安装杆41;扭杆弹簧50;

儿童座椅上固定件60;儿童座椅下固定件70;

安全带卷收器80;支架90;上翻边91;下翻边92。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100,该座椅100可以应用在车辆上,例如,该座椅100可以作为车辆的中后排座椅使用。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100可以包括:靠背骨架10,靠背骨架10包括:两条横梁11和两条纵梁12,两条横梁11在纵向方向上间隔开,而且两条横梁11的端部连接有纵梁12。如图3所示,两条横梁11分别沿左右方向上延伸,两条纵梁12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而且每条横梁11的左端分别与位于左侧的纵梁12的两端相连,每条横梁11的右端分别与位于右侧的纵梁12的两端相连。

其中,横梁11和纵梁12均为矩形管。矩形管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管,矩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理解的是,矩形管结构简单,更改方便,通用性较高,这样两条横梁11和两条纵梁12组成的靠背骨架10的通用性较好,而且可以便于座椅100上的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并且可以缩短座椅100的设计周期和反复验证的浪费,从而可以提高座椅100的生产效率,以及可以降低座椅100的成本。

图1所示的座椅100和图4所示的座椅100结构不同,但是图1所示的座椅100和图4所示的座椅100可以共同构成车辆的整个中排座椅或者整个后排座椅。图1所示的座椅100宽度较大,从而可以供两位乘客乘坐。而且为了提高靠背骨架10的结构强度,如图3所示,靠背骨架10还可以包括:加强梁14,加强梁14连接在两条横梁11之间,而且加强梁14位于两条纵梁12之间。其中,加强梁14同样为矩形管,加强梁14还可以有效提高其他零部件安装在靠背骨架10上的安装可靠性。

如图3所示,横梁11和纵梁12之间以及横梁11和加强梁14之间可以焊接连接。每条横梁11和每条纵梁12可以分别定位到焊接夹具中,矩形管的平面接口结构可以提供可靠焊接面和公差补偿滑移面,从而矩形管可以提供更大的公差补偿,进而可以有利于靠背骨架10的整体平面度的控制。

可选地,如图3所示,横梁11与纵梁12的连接处以及横梁11和加强梁14的连接处可以设置有连接件13。

连接件13可以构造为板状结构,这样连接件13可以用于连接矩形管之间的两个表面,以横梁11和纵梁12之间的连接为例,连接件13可以在连接横梁11的前表面和纵梁12的前表面的同时,还可以连接横梁11的侧表面和纵梁12的侧表面,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横梁11和纵梁12之间的连接强度。

或者,连接件13可以为矩形管,这样矩形管的连接件13可以更好地加强横梁11和纵梁12之间的结构强度,其中矩形管结构简单,更改方便,通用性高,强度较高,性价比高。

为了提高座椅100的舒适性,以及便于加大行李箱的储物空间,如图4所示,座椅100还包括:调角器20和解锁装置30,调角器20安装在靠背骨架10的下端,解锁装置30安装在靠背骨架10的上端,而且解锁装置30与调角器20之间连接有拉线31。这样乘客可以通过操纵解锁装置30实现调角器20的解锁,然后乘客可以通过调角器20调节座椅100的靠背角度直至满足要求。其中,解锁装置30可以包括扣手,扣手可以通过其他部件拉动拉线31。扣手可以便于乘客操纵,从而可以提高乘客的操纵便利性。

如图1和图4所示,座椅100还可以包括:地脚40,调角器20的固定盘固定在地脚40上,调角器20的旋转盘固定在靠背骨架10的下端,地脚40安装在地板上。由此,靠背骨架10相对地脚40可以进行角度调节,这样座椅100的靠背直接通过地脚40安装在地板上,从而靠背不用直接连接坐盆,进而座椅100可以省略坐盆,坐垫直接选取大尺寸的坐垫,这样可以使得座椅100结构简单,成本低。

如图1和图4所示,旋转盘之间可以连接有转轴21,座椅100还可以包括:扭杆弹簧50,扭杆弹簧50的一端设置在转轴21上,而且扭杆弹簧50的另一端设置在地脚40上。扭杆弹簧50可以提供给座椅100的靠背不同方向的助力,当座椅100的靠背从放倒状态需要抬起时,扭杆弹簧50可以提供向上的扭矩,从而可以降低座椅100的靠背所需的抬起力,为乘客提供便利。当座椅100的靠背在乘坐状态需要放倒时,扭杆弹簧50可以提供向前的扭矩,从而可以实现座椅100的靠背在非承载情况下的自动翻折功能,可以提高乘客的感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实例,如图1和图4所示,靠背骨架10上可以设置有儿童座椅上固定件60,地脚40之间连接有安装杆41,安装杆41上设置有儿童座椅下固定件70。这样儿童座椅的上拉线卡接件可以卡接在儿童座椅上固定件60上,儿童座椅的下拉线卡接件可以卡接在儿童座椅下固定件70上,从而可以保证儿童座椅在座椅100上的安装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座椅100还可以包括:安全带卷收器80,安全带卷收器80可以为后中三点式安全带卷收器,从而可以提高乘车的乘车安全性。安全带卷收器80安装在靠背骨架10上,而且靠背骨架10上设置有供安全带穿过的支架90,支架90具有上翻边91和下翻边92。其中,下翻边92可以避免锁舌的划伤,上翻边91可以避免塑料盖板脱落后支架90割伤安全带,从而可以提高安全带卷收器80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100,通过设置矩形管构成的两个横梁11和两个纵梁12,可以提高靠背骨架10的通用性,而且可以便于座椅100上的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并且可以缩短座椅100的设计周期和反复验证的浪费,从而可以提高座椅100的生产效率,以及可以降低座椅100的成本。另外,靠背骨架10重量轻,从而可以使得座椅100符合车辆的轻量化设计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座椅100,由于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座椅100,车辆的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而且座椅100重量轻,从而可以符合车辆的轻量化设计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