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汽车车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0394阅读:8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撞汽车车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一般涉及金属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撞汽车车门。



背景技术:

汽车在停靠障碍物较近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车门活动端的外表面撞击到障碍物而掉漆或者变形的情况发生,而乘坐者却不好把我汽车车门开启的角度以防止碰撞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防撞汽车车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撞汽车车门,所述车门相对于其铰接在车体一端的活动端外表面上下均匀分布有若干组滑槽和凹槽,所述车门外表面对应每组滑槽和凹槽安装有距离传感器;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垂直于车门表面;所述滑槽的深度方向顺着车门表面延伸;所述凹槽的底面从车门的内侧向外依次固定有电磁铁和通过塑料弹簧与电磁铁固定的撞击块;所述撞击块与电磁铁相邻的部分为铁块,另一部分为橡胶垫;所述滑槽内从底面向外依次固定有电磁铁和与电磁铁通过塑料弹簧固定的铁质装饰块;所述装饰块在与其连接的塑料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可将凹槽的开口封住;所述车门内侧还安装有与所述电磁铁和距离传感器信号连接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了避免车门本体对电磁铁的工作造成影响,所述滑槽和凹槽内壁均粘贴有吸波材料。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橡胶垫的外表面还安装有与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以将车门与障碍物的撞击情况反馈给控制装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车门内还安装有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的蜂鸣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了乘坐者提供方便,所述车门内安装有复位装置。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在汽车车门开启将要碰到障碍物的时候使得装饰块缩到滑槽里面,撞击块从凹槽内弹出与障碍物撞击,避免了车门直接与障碍物撞击,可以保护车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一种防撞车门从外表面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防撞车门从内表面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车门;11、滑槽;12、凹槽;13、距离传感器;14、电磁铁;15、撞击块;16、装饰块;17、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撞汽车车门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车门10相对于其铰接在车体一端的活动端外表面上下均匀分布有若干组滑槽11和凹槽12,所述车门10外表面对应每组滑槽11和凹槽12安装有距离传感器13;所述凹槽12的深度方向垂直于车门表面;所述滑槽11的深度方向顺着车门表面延伸;所述凹槽12的底面从车门的内侧向外依次固定有电磁铁14和通过塑料弹簧与电磁铁14固定的撞击块15;所述撞击块15与电磁铁14相邻的部分为铁块,另一部分为橡胶垫;所述滑槽11内从底面向外依次固定有电磁铁14和与电磁铁14通过塑料弹簧固定的铁质装饰块16;所述装饰块16在与其连接的塑料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可将凹槽12的开口封住;所述车门10内侧还安装有与所述电磁铁14和距离传感器13信号连接的控制装置17。当距离传感器13实时感应到其所在位置与障碍物的距离,控制装置17接收距离传感器13的信号并判断该距离是否小于设定距离例如,设定距离可以是2mm,若小于则控制装置17控制滑槽内的电磁铁通电,装饰块16被电磁铁14吸引缩进滑槽内;凹槽12内的电磁铁14被断电,凹槽12内的撞击块15弹出凹槽与障碍物接触;当开车门者将车门关上的时候,控制装置17接收距离传感器13的信号并判断出该距离大于设定距离,控制装置17控制凹槽内的电磁铁14桶电,凹槽12内的撞击块15缩进凹槽12;控制装置17控制滑槽11内的电磁铁断电,装饰块16被松开弹出将凹槽12口封住。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滑槽11和凹槽12内壁均粘贴有吸波材料。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垫的外表面还安装有与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的压力传感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车门10内还安装有与控制装置17置信号连接的蜂鸣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车门10内安装有复位装置。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