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发光充电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6183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发光充电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充电设备,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智能发光充电枪。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增强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汽车领域更是面临这样的难题。传统汽车主要消耗汽油等传统能源,地球资源已是不堪重负,因此,电动汽车也就应运而生,而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枪公知的电动汽车充电枪,由普通线材与枪体组成,达不到可视化直观效果,不能监测充电效果与充电效率。这样的充电枪不仅使用寿命会受到影响,而且也不够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智能发光充电枪,解决公知电动汽车充电枪无可视化直观效果,不能进行充电状态监测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发光充电枪,包括枪体、充电插头、智能光控装置和冷光源EL线;所述充电插头置于所述充电枪枪体一侧;所述智能光控装置置于所述充电枪枪体内部;所述冷光源EL线置于所述充电枪枪体外侧,并与所述智能光控装置连接;所述充电枪充电时,所述智能光控装置驱动所述冷光源EL线发光;当充电枪接入电源给充电对象充电时,所述智能光控装置跟踪充电对象的充电状态,控制冷光源EL线的发光状态。

进一步地,上述智能光控装置控制三根所述冷光源EL线发光。

进一步地,上述智能光控装置包括:强转弱模块,用于接收充电电流,输出中间输出电压和最终输出电压;采样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充电电流,输出采样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中间输出电压和采样信号,输出线性时间周期占空比的PWM信号;PWM驱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最终输出电压和PWM信号,输出驱动所述冷光源EL线发光的正弦波信号。

进一步地,上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所述中间输出电压通过电阻R33与光敏传感器LS1的串联电路接入所述单片机。

进一步地,上述强转弱模块包括:第一单元电路,包括电阻R1、压敏电阻VA1、电容C19、整流桥BD1、极性电容C1、电感L1和极性电容C2、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极性电容C3和极性电容C4、二极管D5和D6、晶体管Q1、交流/直流转换器U1;用于对所述充电电流进行处理,输出交流信号;所述交流信号通过变压器T1耦接到第二单元电路,所述变压器T1对所述交流信号进行变压;第二单元电路,包括电阻R12、电容C5、二极管D7、极性电容C6、电感L2、极性电容C7、运算放大器U3-E、电容C17、电感L3、极性电容C8、电阻R13、电阻R14、电容C9、晶体管Q2、晶体管Q3、电容C10、电阻R15、电阻R16和电容C11;用于输出稳定的所述中间输出电压,并对所述中间输出电压进行放大,获得放大的电压信号;所述变压器T2对所述放大的电压信号进行变压,并经电容C12和二极管Z1的稳压得到所述最终输出电压。

进一步地,上述采样模块包括电容C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二极管D8、运算放大器U3-D、二极管D9、电阻R20、运算放大器U3-A、电阻R21、电容C18、运算放大器U3-B、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和运算放大器U3-C;所述采样模块对所述充电电流进行放大采样。

进一步地,上述PWM驱动模块包括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晶体管Q4、电阻R27、R28、插接口CN2-1、插接口EL1、二极管D14、二极管D15、二极管D16、二极管D17、晶体管Q5、电阻R29、电阻R30、插接口CN2-3、插接口EL2、二极管D18、二极管D19、二极管D20、二极管D21、晶体管Q6、电阻R31、电阻R32、插接口CN2-5、插接口EL3;所述PWM驱动模块输出正玄波电压信号驱动所述冷光源EL线发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充电枪充电时,智能光控装置驱动冷光源EL线发光,冷光源EL线发光使可视化效果直观,当充电枪接入电源给充电对象充电时,智能光控装置跟踪充电对象的充电状态,控制冷光源EL线的发光状态,通过监测冷光源EL线2的发光状态对充电状态进行监测,提高充电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得,方便实用且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发光充电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光控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光控装置的整机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控制模块的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强转弱模块的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采样模块的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PWM驱动模块的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7,提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发光充电枪,包括枪体1、充电插头3、智能光控装置4和冷光源EL线2;充电插头3置于充电枪枪体1一侧;智能光控装置4置于充电枪枪体1内部;冷光源EL线2置于充电枪枪体1外侧,并与智能光控装置4连接;充电枪充电时,智能光控装置4驱动冷光源EL线2发光;当充电枪接入电源给充电对象充电时,智能光控装置4跟踪充电对象的充电状态,控制冷光源EL线2的发光状态。本实施例中,冷光源EL线2发光可视化直观效果,通过监测冷光源EL线2的发光状态就能进行充电状态监测;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发光充电枪的充电效率得以提高,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方便实用且节能环保。

本实施例中,上述智能光控装置4控制三根冷光源EL线2发光。

本实施例中,上述智能光控装置4包括:强转弱模块,用于接收充电电流,输出中间输出电压和最终输出电压;采样模块,用于接收充电电流,输出采样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中间输出电压和采样信号,输出线性时间周期占空比的PWM信号;PWM驱动模块,用于接收最终输出电压和PWM信号,输出驱动冷光源EL线2发光的正弦波信号。本实施例中,充电电流分别接入强转弱模块和采样模块;强转弱模块通过其电感L2和电容C7之间的节点连接到控制模块,并通过其二极管Z1的阳极和变压器T2之间的节点连接到PWM驱动模块;采样模块通过其运算放大器U3-B的输出端7和运算放大器U3-C的输出端8分别连接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PWM驱动模块连接。

本实施例中,上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中间输出电压通过电阻R33与光敏传感器LS1的串联电路接入单片机。本实施例中,光敏元件LS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另一端连接电阻R33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到上述二极管Z1的阳极和变压器T2之间的节点。单片机可靠性高,性价比好。

本实施例中,上述强转弱模块包括:第一单元电路,包括电阻R1、压敏电阻VA1、电容C19、整流桥BD1、极性电容C1、电感L1和极性电容C2、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极性电容C3和极性电容C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晶体管Q1、交流/直流转换器U1;用于对充电电流进行处理,输出交流信号;交流信号通过变压器T1耦接到第二单元电路,变压器T1对交流信号进行变压;第二单元电路,包括电阻R12、电容C5、二极管D7、极性电容C6、电感L2、极性电容C7、运算放大器U3-E、电容C17、电感L3、极性电容C8、电阻R13、电阻R14、电容C9、晶体管Q2、晶体管Q3、电容C10、电阻R15、电阻R16和电容C11;用于输出稳定的中间输出电压,并对中间输出电压进行放大,获得放大的电压信号;变压器T2对放大的电压信号进行变压,并经电容C12和二极管Z1的稳压得到最终输出电压。本实施例中,电阻R1的一端、压敏电阻VA1的一端、电容C19的一端与整流桥BD1的接口ACL等电位连接,压敏电阻VA1的另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与整流桥BD1的接口ACN等电位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插接口CN1-1;整流桥BD1的阳极、极性电容C1的阳极与电感L1的一端等电位连接,整流桥BD1的阴极和极性电容C1的阴极等电位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到极性电容C2的阳极,极性电容C2的阴极连接到整流桥BD1和极性电容C1的阴极之间的节点;电阻R2与电阻R3串联,电阻R2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依次与极性电容C2的阳极等电位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串接,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到晶体管Q1的基极和交流/直流转换器U1的接口3之间的节点,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共同与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到晶体管Q1的集电极,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连接到交流/直流转换器U1的接口1;电阻R11、电阻R10、电阻R5、二极管D6和极性电容C4依次首尾串接,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到极性电容C4的阳极,晶体管Q1的发射极和交流/直流转换器U1的接口1之间的节点和交流/直流转换器U1的接口4分别通过电阻R6和电阻R7连接到二极管D6和极性电容C4之间的节点,交流/直流转换器U1的接口5和6分别连接到电阻R11和电阻R10之间的节点和电阻R8的一端与R9的一端的等电位点,其接口2与极性电容C2的阴极、C4的阴极、电阻R8的另一端和R9的另一端等电位连接;极性电容C2的阳极、二极管D5的阳极、电阻R10和电阻R5之间的节点以及极性电容C2的阴极分别连接到变压器T1的输入端;变压器T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和地端;电阻R12的一端与电容C5串接,其另一端与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7的阴极、电容C5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6的阳极和电感L2的一端等电位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和极性电容C7的阳极、运算放大器U3-E的正电源接口、电容C17的一端、电感L3的一端等电位连接,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到极性电容C8的阳极,极性电容C6、极性电容C7的阴极、运算放大器U3-E的负电源接口、电容C17的另一端以及极性电容C8的阴极均接地;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分别与晶体管Q2和晶体管Q3的基极串接,电阻R13的另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8的阳极等电位连接;晶体管Q2的集电极和电容C10、电阻R15、晶体管Q3的基极依次串接,其基极和电阻R16、电容C11、晶体管Q3的集电极依次串接并通过电容C11连接到晶体管Q3的基极,其发射极与晶体管Q3的发射极接地;晶体管Q2的集电极、极性电容C8的阳极和晶体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到变压器T2的输入端。

本实施例中,上述采样模块包括电容C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二极管D8、运算放大器U3-D、二极管D9、电阻R20、运算放大器U3-A、电阻R21、电容C18、运算放大器U3-B、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和运算放大器U3-C;采样模块对充电电流进行放大采样。本实施例中,电容C16的一端与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1、电阻R24依次串接,其另一端接地;电容C16与电阻R18之间的节点通过电阻R17接地,连接插接口ADI和插接口CN3-1,并通过电阻R20分别连接到运算放大器U3-A的同向端3和二极管D9的阴极,电阻R19和电阻R21之间的节点直接连接运算放大器U3-A的反向端2,电阻R24的一端连接接电阻R21,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3-C的同向端10;电阻R18和电阻R19之间的节点连接运算放大器U3-D的反向端,并通过二极管D8分别连接到运算放大器U3-D的输出端口14和二极管D9的阳极,运算放大器U3-D的同向端12接地;电阻R21和电阻R24之间的节点连接运算放大器U3-B的同向端5,并通过电容C18接地;电阻R22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3-B的输出口7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电阻R23接地,电阻R22和电阻R23之间的节点连接到运算放大器U3-B的反向端6;电阻R25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3-C的输出口8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电阻R26接地,电阻R25和电阻R26之间的节点连接到运算放大器U3-C的反向端9。

本实施例中,上述PWM驱动模块包括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晶体管Q4、电阻R27、电阻R28、插接口CN2-1、插接口EL1、二极管D14、二极管D15、二极管D16、二极管D17、晶体管Q5、电阻R29、R30、插接口CN2-3、插接口EL2、二极管D18、二极管D19、二极管D20、二极管D21、晶体管Q6、电阻R31、电阻R32、插接口CN2-5、插接口EL3;PWM驱动模块输出正弦波电压信号驱动冷光源EL线2发光。本实施例中,二极管D10和二极管D11依次连接,二极管D12和二极管D13依次连接,二极管D10和二极管D12的阳极均连接到晶体管Q4的发射极且接地,二极管D11和D13的阴极均连接到晶体管Q4的集电极,晶体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27,并通过电阻R28接地,插接口CN2-1、插接口EL1直接连接到二极管D10和二极管D11之间的节点;二极管D14和二极管D15依次连接,二极管D16和二极管D17依次连接,二极管D14和二极管D16的阳极均连接到晶体管Q4的发射极且接地,二极管D15和二极管D17的阴极均连接到晶体管Q5的集电极,晶体管Q5的基极连接电阻R29,并通过电阻R30接地,插接口CN2-3、插接口EL2直接连接到二极管D14和二极管D15之间的节点;二极管D18和二极管D19依次连接,二极管D20和二极管D21依次连接,二极管D18和二极管D20的阳极均连接到晶体管Q6的发射极且接地,二极管D19和二极管D21的阴极均连接到晶体管Q6的集电极,晶体管Q6的基极连接电阻R31,并通过电阻R32接地,插接口CN2-5、插接口EL3直接连接到二极管D18和二极管D19之间的节点。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智能发光充电枪,包括枪体1、充电插头3、智能光控装置4和冷光源EL线2;充电插头3置于充电枪枪体1一侧;智能光控装置4置于充电枪枪体1内部;冷光源EL线2置于充电枪枪体1外侧,并与智能光控装置4连接;充电枪充电时,智能光控装置4驱动冷光源EL线2发光;当充电枪接入电源给充电对象充电时,智能光控装置4跟踪充电对象的充电状态,控制冷光源EL线2的发光状态;上述智能光控装置4控制三根冷光源EL线2发光;上述智能光控装置4包括:强转弱模块,用于接收充电电流,输出中间输出电压和最终输出电压;采样模块,用于接收充电电流,输出采样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中间输出电压和采样信号,输出线性时间周期占空比的PWM信号;PWM驱动模块,用于接收最终输出电压和PWM信号,输出驱动冷光源EL线2发光的正弦波信号;充电电流分别接入强转弱模块和采样模块;强转弱模块通过其电感L2和电容C7之间的节点连接到控制模块,并通过其二极管Z1的阳极和变压器T2之间的节点连接到PWM驱动模块;采样模块通过其运算放大器U3-B的输出端7和运算放大器U3-C的输出端8分别连接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PWM驱动模块连接;上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中间输出电压通过电阻R33与光敏传感器LS1的串联电路接入单片机;光敏元件LS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另一端连接电阻R33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到上述二极管Z1的阳极和变压器T2之间的节点;上述强转弱模块包括:第一单元电路,包括电阻R1、压敏电阻VA1、电容C19、整流桥BD1、极性电容C1、电感L1和极性电容C2、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极性电容C3和极性电容C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晶体管Q1、交流/直流转换器U1;用于对充电电流进行处理,输出交流信号;交流信号通过变压器T1耦接到第二单元电路,变压器T1对交流信号进行变压;第二单元电路,包括电阻R12、电容C5、二极管D7、极性电容C6、电感L2、极性电容C7、运算放大器U3-E、电容C17、电感L3、极性电容C8、电阻R13、电阻R14、电容C9、晶体管Q2、晶体管Q3、电容C10、电阻R15、电阻R16和电容C11;用于输出稳定的中间输出电压,并对中间输出电压进行放大,获得放大的电压信号;变压器T2对放大的电压信号进行变压,并经电容C12和二极管Z1的稳压得到最终输出电压;电阻R1的一端、压敏电阻VA1的一端、电容C19的一端与整流桥BD1的接口ACL等电位连接,压敏电阻VA1的另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与整流桥BD1的接口ACN等电位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插接口CN1-1;整流桥BD1的阳极、极性电容C1的阳极与电感L1的一端等电位连接,整流桥BD1的阴极和极性电容C1的阴极等电位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到极性电容C2的阳极,极性电容C2的阴极连接到整流桥BD1和极性电容C1的阴极之间的节点;电阻R2与电阻R3串联,电阻R2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依次与极性电容C2的阳极等电位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串接,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到晶体管Q1的基极和交流/直流转换器U1的接口3之间的节点,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共同与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到晶体管Q1的集电极,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连接到交流/直流转换器U1的接口1;电阻R11、电阻R10、电阻R5、二极管D6和极性电容C4依次首尾串接,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到极性电容C4的阳极,晶体管Q1的发射极和交流/直流转换器U1的接口1之间的节点和交流/直流转换器U1的接口4分别通过电阻R6和电阻R7连接到二极管D6和极性电容C4之间的节点,交流/直流转换器U1的接口5和6分别连接到电阻R11和电阻R10之间的节点和电阻R8的一端与R9的一端的等电位点,其接口2与极性电容C2的阴极、C4的阴极、电阻R8的另一端和R9的另一端等电位连接;极性电容C2的阳极、二极管D5的阳极、电阻R10和电阻R5之间的节点以及极性电容C2的阴极分别连接到变压器T1的输入端;变压器T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和地端;电阻R12的一端与电容C5串接,其另一端与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7的阴极、电容C5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6的阳极和电感L2的一端等电位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和极性电容C7的阳极、运算放大器U3-E的正电源接口、电容C17的一端、电感L3的一端等电位连接,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到极性电容C8的阳极,极性电容C6、极性电容C7的阴极、运算放大器U3-E的负电源接口、电容C17的另一端以及极性电容C8的阴极均接地;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分别与晶体管Q2和晶体管Q3的基极串接,电阻R13的另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8的阳极等电位连接;晶体管Q2的集电极和电容C10、电阻R15、晶体管Q3的基极依次串接,其基极和电阻R16、电容C11、晶体管Q3的集电极依次串接并通过电容C11连接到晶体管Q3的基极,其发射极与晶体管Q3的发射极接地;晶体管Q2的集电极、极性电容C8的阳极和晶体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到变压器T2的输入端;上述采样模块包括电容C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二极管D8、运算放大器U3-D、二极管D9、电阻R20、运算放大器U3-A、电阻R21、电容C18、运算放大器U3-B、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和运算放大器U3-C;采样模块对充电电流进行放大采样;电容C16的一端与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1、电阻R24依次串接,其另一端接地;电容C16与电阻R18之间的节点通过电阻R17接地,连接插接口ADI和插接口CN3-1,并通过电阻R20分别连接到运算放大器U3-A的同向端3和二极管D9的阴极,电阻R19和电阻R21之间的节点直接连接运算放大器U3-A的反向端2,电阻R24的一端连接接电阻R21,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3-C的同向端10;电阻R18和电阻R19之间的节点连接运算放大器U3-D的反向端,并通过二极管D8分别连接到运算放大器U3-D的输出端口14和二极管D9的阳极,运算放大器U3-D的同向端12接地;电阻R21和电阻R24之间的节点连接运算放大器U3-B的同向端5,并通过电容C18接地;电阻R22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3-B的输出口7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电阻R23接地,电阻R22和电阻R23之间的节点连接到运算放大器U3-B的反向端6;电阻R25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3-C的输出口8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电阻R26接地,电阻R25和电阻R26之间的节点连接到运算放大器U3-C的反向端9;上述PWM驱动模块包括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晶体管Q4、电阻R27、电阻R28、插接口CN2-1、插接口EL1、二极管D14、二极管D15、二极管D16、二极管D17、晶体管Q5、电阻R29、R30、插接口CN2-3、插接口EL2、二极管D18、二极管D19、二极管D20、二极管D21、晶体管Q6、电阻R31、电阻R32、插接口CN2-5、插接口EL3;PWM驱动模块输出正弦波电压信号驱动冷光源EL线2发光;二极管D10和二极管D11依次连接,二极管D12和二极管D13依次连接,二极管D10和二极管D12的阳极均连接到晶体管Q4的发射极且接地,二极管D11和二极管D13的阴极均连接到晶体管Q4的集电极,晶体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27,并通过电阻R28接地,插接口CN2-1、插接口EL1直接连接到二极管D10和二极管D11之间的节点;二极管D14和二极管D15依次连接,二极管D16和二极管D17依次连接,二极管D14和二极管D16的阳极均连接到晶体管Q4的发射极且接地,二极管D15和二极管D17的阴极均连接到晶体管Q5的集电极,晶体管Q5的基极连接电阻R29,并通过电阻R30接地,插接口CN2-3、插接口EL2直接连接到二极管D14和二极管D15之间的节点;二极管D18和二极管D19依次连接,二极管D20和二极管D21依次连接,二极管D18和二极管D20的阳极均连接到晶体管Q6的发射极且接地,二极管D19和二极管D21的阴极均连接到晶体管Q6的集电极,晶体管Q6的基极连接电阻R31,并通过电阻R32接地,插接口CN2-5、插接口EL3直接连接到二极管D18和二极管D19之间的节点。本实施例中,冷光源EL线2发光可视化直观效果,通过监测冷光源EL线2的发光状态就能进行充电状态监测;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发光充电枪的充电效率得以提高,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方便实用且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发光充电枪,通过充电枪充电时,智能光控装置驱动冷光源EL线发光,冷光源EL线发光使可视化效果直观,当充电枪接入电源给充电对象充电时,智能光控装置跟踪充电对象的充电状态,控制冷光源EL线的发光状态,通过监测冷光源EL线2的发光状态对充电状态进行监测,提高充电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得,方便实用且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