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以及作业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1086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加热装置以及作业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加热装置以及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在叉车那样的作业车辆的技术领域中,已知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具有产生暖风的加热装置的作业车辆。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07194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作业车辆,已知将柴油发动机那样的内燃机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叉车和将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电池叉车。搭载于发动机叉车的加热装置利用由内燃机产生的热量来产生暖风。即,在发动机叉车中,作为加热装置的热源,利用内燃机。在电池叉车中,也期望搭载加热装置。

本发明的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不存在内燃机也能够产生暖风的加热装置以及作业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其具备:外壳,其配置于比作业车辆的车身的地板靠车宽方向外侧的踏板,且具有空气取入口以及暖风吹出口;电加热器,其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风扇,其向所述电加热器输送空气;以及支承构件,其对所述电加热器以及所述风扇进行支承,所述电加热器的后端部配置于比所述电加热器的前端部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具备第一方案的加热装置的作业车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提供即使不存在内燃机也能够产生暖风的加热装置以及作业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从右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的一例而得到的侧视图。

图3是从右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的一例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的一例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5是从右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的一例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主单元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主单元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承于支承构件的电加热器以及风扇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加热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除霜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除霜器的一例而得到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组合。另外,也存在不使用一部分的构成要素的情况。

[作业车辆]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00的一例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作业车辆100为叉车100。在本实施方式中,叉车100是将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电池叉车。

如图1所示,叉车100具备车身10、对车身10进行支承的行驶装置20、支承于车身10的货物装卸装置30、支承于车身10的驾驶座40以及产生暖风的加热装置1。

行驶装置20具有前轮21和后轮22。前轮21以及后轮22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在前轮21安装有轮胎21t。在后轮22安装有轮胎22t。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叉车100以直行状态行驶的时的前轮21以及后轮22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适当称作车身10的车宽方向,将平行于与轮胎21t以及轮胎22t所行驶的地面正交的铅垂轴的方向适当称作车身10的上下方向,将与旋转轴以及铅垂轴双方正交的方向适当称作车身10的前后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就座于驾驶座40的驾驶员为基准,存在有货物装卸装置30的方向是前方,前方的反向是后方。车宽方向的一方是右方,右方的反向是左方。上下方向的一方是上方,上方的反向是下方。

前轮21配置于比后轮22靠前方的位置。前轮21配置于车身10的车宽方向两侧。后轮22配置于车身10的车宽方向两侧。

车身10具有:框架11;收容构件12,其支承于框架11,且具有收容电池的电池室;地板13,其配置于收容构件12的前方;踏板14,其设置于比地板13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以及仪表板15,其设置于比地板13靠前方且靠上方的位置。

收容构件12对驾驶座40进行支承。收容构件12配置于驾驶座40的下方。电池配置于收容构件12的内部空间即电池室。

电池是充电式电池。电池的充电作业定期或根据需要而实施。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身10的仪表板15的右部设置有与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设备连接的连接器16。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6包括供充电用插头插入的插入口。

地板13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收容构件12与仪表板15之间。就座于驾驶座40的驾驶员的脚配置于地板13。

踏板14设置于地板13的车宽方向两侧。在车宽方向上,踏板14设置于地板13的旁边。驾驶员经由车宽方向左侧的踏板14进行升降。驾驶员经由车宽方向左侧的踏板14而乘坐于驾驶座40或从驾驶座40下车。

货物装卸装置30具有支承于框架11的前部的桅杆31、支承于桅杆31的货叉32、使桅杆31向前后方向倾斜的倾转缸33、以及使货叉32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升降缸34。倾转缸33以及升降缸34分别是液压缸。货叉32通过设置于桅杆31的升降缸34的驱动而以支承于桅杆31的状态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叉车100由就座于驾驶座40的驾驶员操作。在驾驶座40的前方配置有方向盘41。驾驶员用手操作方向盘41来对行驶装置20进行操舵。

在地板13的前部配置有加速踏板42以及制动踏板43。驾驶员用脚操作加速踏板42以及制动踏板43而对行驶装置20进行驱动以及制动。

另外,在仪表板15设置有用于对货物装卸装置30进行操作的操作杆44。驾驶员操作操作杆44而对货物装卸装置30进行驱动。

另外,叉车100具有多个支柱17、支承于多个支柱17的护顶18、以及设置于仪表板15的前方的前玻璃19。支柱17包括一对前支柱17f和一对后支柱17r。前支柱17f配置于比后支柱17r靠前方的位置。前玻璃19设置于一对前支柱17f之间。驾驶员能够经由前玻璃19而视觉确认前方的物体或视觉确认货物装卸装置30的状态。

加热装置1产生暖风。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1具备:主单元50,其生成暖风;以及除霜器3,其经由管构件2而与主单元50连接,且将来自主单元50的暖风向前玻璃19供给。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1的主单元50配置于车宽方向右侧的踏板14。加热装置1向地板13的上方空间供给暖风。在叉车100在寒冷地被使用的情况下,通过从加热装置1向地板13的上方空间供给暖风来缓和由寒冷引起的驾驶员的不适感。另外,加热装置1经由除霜器3而向前玻璃19供给暖风。在叉车100在寒冷地被使用的情况下,通过从加热装置1向前玻璃19供给暖风,从而能够抑制由寒冷引起的前玻璃19上的结霜、结冰以及结露。

[加热装置]

图2是从右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1的一例而得到的侧视图。图3是从右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1的一例而得到的立体图。图4是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1的一例而得到的立体图。图5是从右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1的一例而得到的立体图。

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加热装置1的主单元50具有外壳51。外壳51配置于车宽方向右侧的踏板14。外壳51是箱状的构件。外壳51是金属制。需要说明的是,外壳51也可以是塑料制。

外壳51具有空气取入口52、向地板13的上方空间吹出暖风的暖风吹出口53以及与管构件2连接的供给口54。

外壳51包括支承于踏板14的主体构件51a和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接于主体构件51a的盖构件51b。盖构件51b是平板状的构件。盖构件51b被螺栓那样的紧固构件固定于主体构件51a。通过解除紧固构件的固定,从而能将盖构件51b从主体构件51a卸下。

主体构件51a在车宽方向外侧具有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构件51a的开口朝向车宽方向右侧。盖构件51b以封堵主体构件51a的开口的方式与主体构件51a连接。通过将主体构件51a与盖构件51b的固定解除而将盖构件51b从主体构件51a卸下,由此露出外壳51的内部空间。由此,驾驶员或作业者能够经由车宽方向右侧的主体构件51a的开口而对配置于外壳51的内部空间的设备以及构件实施作业。

主体构件51a具有配置于前方的前板511、配置于后方的后板512、配置于上方的上板513以及配置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内板514。主体构件51a的开口由前板511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后板512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上板51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以及踏板14规定。外壳51的盖构件51b以封堵主体构件51a的开口的方式配置于主体构件51a的车宽方向外侧。

另外,主体构件51a具有支承于上板513的第一倾斜板515以及支承于上板513的第二倾斜板516。

第一倾斜板515配置于比第二倾斜板516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第一倾斜板515具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向上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面。第二倾斜板516配置于比第一倾斜面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具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向下方倾斜的第二倾斜面。

空气取入口52设置于前板511的前表面下部。暖风吹出口53设置于第一倾斜板515的第一倾斜面。供给口54设置于第二倾斜板516的第二倾斜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暖风吹出口53设置有百叶窗60。百叶窗60具有多个叶片,该多个叶片用于调整从暖风吹出口53吹出的暖风的供给方向。驾驶员能够通过使百叶窗60移动来调整从暖风吹出口53吹出的暖风的供给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存在百叶窗60。

管构件2与外壳51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管构件2包括:金属制的第一管构件2a,其固定于第二倾斜板516;以及挠性的第二管构件2b,其将第一管构件2a与除霜器3连结。第一管构件2a的流路与设置于第二倾斜板516的供给口54连接。第二管构件2b被固定构件固定于仪表板15以及前支柱17f。除霜器3经由管构件2与外壳51连接。除霜器3将来自外壳51的暖风向前玻璃19供给。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暖风吹出口53配置于比地板13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

在外壳51的前方且上方配置有连接器16。如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外壳51的上端部配置于比与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设备连接的连接器16靠下方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设置有暖风吹出口53的第一倾斜板515配置于地板13的上表面与连接器16之间。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主单元50的一例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主单元50的一例的剖视图。图6是从右侧观察外壳51的内部空间而得到的剖视图,图7是从后侧观察外壳51的内部空间而得到的剖视图。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加热装置1具备:配置于外壳51的内部空间的电加热器70;配置于外壳51的内部空间且向电加热器70输送空气的风扇80;以及在外壳51的内部空间对电加热器70以及风扇80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61。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依次配置有空气取入口52、风扇80、电加热器70以及暖风吹出口53。

电加热器70是电热丝加热器。电加热器70利用从电池供给来的电力而发热。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加热器70是作为电热丝加热器的一种的ptc(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加热器。电加热器70具有在前后方向上长的外形。电加热器70沿着车宽方向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加热器70沿着车宽方向配置有三个。相邻的电加热器70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电加热器70支承于支承构件61。

风扇80配置于电加热器70的下方。风扇80例如是轴流风扇,借助马达那样的致动器的工作而旋转。风扇80配置于风扇壳体81的内侧。风扇壳体81是例如筒状的构件。风扇8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风扇壳体81。风扇80在风扇壳体81的内侧旋转。风扇壳体81与支承构件61连接。通过风扇80旋转,从而外壳51的外部空间的空气经由空气取入口52而流入外壳51的内部空间,并被输送至电加热器70。

支承构件61对电加热器70以及风扇80进行支承。支承构件61配置于电加热器70与风扇80之间,如图7所示,支承构件61与外壳51的内表面连接。外壳51与踏板14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另外,外壳51对用于驱动电加热器70以及风扇50的电子电路65以及控制设备66进行支承。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承于支承构件61的电加热器70以及风扇80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6、图7以及图8所示,支承构件61配置于电加热器70与风扇80之间。电加热器70与风扇80隔着间隙地对置。

支承构件61包括底板61b和配置于底板61b的周围的侧板61s。侧板61s包括设置于前部的前侧板61sf和设置于后部的后侧板61sr。在侧板61s的上端部设置有凸缘61f。

底板61b的外形实质上是矩形形状。在底板61b的下表面连接有风扇壳体81。在底板61b的中央部设置有开口。风扇壳体81与底板61的下表面的周缘部连接。

侧板61s以包围风扇80与电加热器70之间的空间61h的方式设置。侧板61s以使空间61h的截面积朝向上方而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

侧板61s的上端部的开口实质上是矩形形状。规定侧板61s的上端部的开口的两个边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规定侧板61s的上端部的开口的两个边沿着车宽方向延伸。

电加热器70支承于在侧板61s的上端部设置的凸缘61f。电加热器70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与凸缘部61f连接。电加热器7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面对空间61h。侧板61s在凸缘61f处对多个电加热器70进行支承。

如图6所示,电加热器70在前后方向上倾斜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加热器70的后端部配置于比电加热器70的前端部靠下方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加热器70的包括后端部在内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地板13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加热器70的包括后端部在内的一部分配置于比地板13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另一方面,电加热器70的包括前端部在内的一部分配置于比地板13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电加热器70的全部配置于比地板13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

如图8所示,在支承构件61的一部分设置有排出孔63。支承构件61的内部的空间61h与支承构件61的外部的空间经由排出孔63而连接。底板61b朝向后方而向下方倾斜。排出孔63设置于底板61b的后端部的一部分与后侧板61sr的分界。如上所述,底板61b的外形实质上是矩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孔63设置于底板61b的后端部的角部。排出孔63分别设置于底板61b的后端部的两个角部。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加热器70的一例的立体图。图7示出了一个电加热器70。如图9所示,电加热器70具备:经由电缆75与电池连接且借助从电池供给来的电流而发热的两个发热体71;对发热体71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72;以及配置于发热体71与支承构件72之间的散热件73。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除霜器3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1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除霜器3的一例而得到的剖视图。

除霜器3具有壳体3e和配置于壳体3e的内部空间的引导构件3c以及引导构件3d。

引导构件3c将空气向设置于壳体3e的上表面的供气口3a引导。引导构件3d将空气向设置于壳体3e的左端部的供气口3b引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除霜器3的结构是一例,不限定于此。

[加热装置的动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1的动作的一例。驾驶员在希望起动加热装置1的情况下,操作设置于仪表板15的加热器起动开关而起动加热装置1。由于加热器起动开关被操作,从而电加热器70被供给电流,风扇80开始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加热器70以及风扇80借助从作为动力源的电池供给来的电力来工作。需要说明的是,电加热器70以及80也可以借助从相对于动力源而言另外的电池供给来的电力来工作。

通过风扇80旋转,外壳51的外部空间的空气经由空气取入口52而流入外壳51的内部空间。空气取入口82设置于前板512的下部。在上下方向上,风扇80配置于比空气取入口82靠上方的位置。通过风扇80旋转,从而外壳51的外部空间的空气从设置于前板512的下部的空气取入口82流入外壳51的内部空间。

在上下方向上,电加热器70配置于比风扇80靠上方的位置。通过风扇80旋转,从而外壳51的内部空间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从风扇80向电加热器70供给。

如上所述,在支承构件61的底板61b的中央部设置有开口。通过风扇80旋转,空气经由底板61b的中央部的开口而流入支承构件61的空间61h。

侧板61s设置为包围风扇80与电加热器70之间的空间61h。空间61h的截面积从底板61b的中央部的开口起朝向侧板61s的上端部的开口而逐渐变大。在风扇80中产生的送风被侧板61s引导而被效率良好地向配置于侧板61s的上端部的开口的电加热器70供给。

电加热器70面对空间61h。从风扇80供给至空间61h的空气与电加热器70接触。空气与电加热器70的发热体71的表面、被发热体71的热量加热的散热件73的表面以及被发热体71的热量加热的支承构件72的表面接触。通过空气与电加热器70接触,从而空气的温度上升,生成暖风。

如图9所示,电加热器70的空间70h的流入口朝向下方。来自风扇80的送风经由空间70h的流入口而流入空间70h。流入至空间70h的空气能够在散热件73的相邻的平坦部之间的间隙流通。在空间70h流动的空气与电加热器70的发热体71的表面、被发热体71加热的散热件73的表面以及被发热体71加热的支承构件72的表面接触。由此,空间70h的空气的温度上升。温度上升后的空气从电加热器70的空间70h的朝向上方的流出口流出。由此,从电加热器70送出暖风。

通过与电加热器70接触而由电加热器70生成的暖风的一部分从暖风吹出口53被向地板13的上方空间供给。另外,通过与发热体71接触而由电加热器70生成的暖风的一部分经由供给口54以及管构件2而被向除霜器3供给。

暖风吹出口53设置于第一倾斜板515。在上下方向上,电加热器70配置于比暖风吹出口53靠下方的位置。由电加热器70生成的暖风的至少一部分在朝向上方流动后,被从暖风吹出口53吹出。

供给口84设置于第二倾斜板516。在上下方向上,电加热器70配置于比供给口84靠下方的位置。由电加热器70生成的暖风的至少一部分朝向上方流动之后,经由供给口84而流入管构件2的流路。

在外壳51的内部空间生成的暖风经由供给口54以及管构件2而被供给至壳体3e的内部空间。引导构件3c将暖风向设置于壳体3e的上表面的供气口3a引导。引导构件3d将暖风向设置于壳体3e的左端部的供气口3b引导。由此,暖风遍及前玻璃19的较宽范围。

[作用以及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加热装置1具有借助从收容于收容构件12的电池室的电池供给来的电力而发热的电加热器70。因此,即使不存在内燃机,加热装置1也能够产生暖风。因此,即使对于电池叉车,也能够缓和由寒冷引起的驾驶员的不适感,能够抑制由寒冷引起的前玻璃19上的结霜、结冰以及结露。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包括加热装置1的外壳51、电加热器70以及风扇80的主单元50配置于比地板13靠车宽方向右侧的踏板14。由此,驾驶员能够经由比地板13靠车宽方向左侧的踏板14而顺利地进行上车及下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电加热器70的后端部配置于比电加热器70的前端部靠下方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驾驶员的存在于地板13的脚被过度地加热。包括电加热器70的加热装置1的主单元50配置于地板13的右侧的踏板14。在将电加热器70的后端部配置于较高的位置的情况下,电加热器70的辐射热直接作用于驾驶员的存在于地板13的脚的可能性较高。在该情况下,驾驶员的脚有可能被过度地加热而给驾驶员带来不适感。通过将电加热器70的后端部配置于比电加热器70的前端部靠下方的位置,从而能够抑制电加热器70的辐射热直接作用于驾驶员的存在于地板13的脚。驾驶员的存在于地板13的脚被从暖风吹出口53吹出的适度温度的暖风加热。因此,驾驶员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下实施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壳51的内部空间的空气取入口52与暖风吹出口53之间的空气流路上,风扇80配置于空气取入口52与电加热器70之间,电加热器70配置于风扇80与暖风吹出口53之间。即,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依次配置空气取入口52、风扇80、电加热器70以及暖风吹出口53。由此,从空气取入口52流入外壳51的内部空间的空气顺利地经过风扇80以及电加热器70而被从暖风吹出口53吹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电加热器70生成的暖风的一部分从暖风吹出口53向地板13的上方空间供给,由电加热器70生成的暖风的一部分经由供给口54以及管构件2向除霜器3供给。由此,能够使用一个主单元50而向地板13的上方空间以及除霜器3分别供给暖风。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电加热器70的包括后端部在内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地板13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电加热器70的辐射热直接作用于驾驶员的存在于地板13的脚。另外,在电加热器70配置于比地板13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的情况下,比地板13的上表面靠上方的外壳51有可能被过度加热。在该情况下,驾驶员的存在于地板13的脚与比地板13的上表面靠上方的外壳51接触了时,有可能给驾驶员带来过大的不适感。通过将电加热器70的包括后端部在内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地板13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能够抑制给驾驶员带来不适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暖风吹出口53配置于比地板13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由此,从暖风吹出口53吹出的适度温度的暖风被顺利地供给至驾驶员的存在于地板13的脚。另外,通过将暖风吹出口53配置于比地板13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从暖风吹出口53吹出的暖风不仅被顺利地供给至驾驶员的下半身,也被顺利地供给至驾驶员的上半身。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外壳51的上端部配置于比与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设备连接的连接器16靠下方的位置。在外壳51配置于车身10的右部且连接器16也配置于车身10的右部的情况下,通过将外壳51的上端部配置于比连接器16靠下方的位置,能够顺利地实施充电设备与连接器16的连接作业。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支承构件61配置于电加热器70与风扇80之间。由此,在电加热器70与风扇80之间形成有空间61h。通过将电加热器70与风扇80分离,来自风扇80的送风均匀地遍及电加热器7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支承构件61包括经由风扇壳体81对风扇80进行支承的底板61b和配置于底板61b的周围且对电加热器70进行支承的侧板61s。由此,来自风扇80的送风被侧板61s引导而被效率良好地供给至由侧板61s的上端部的凸缘60f支承的电加热器7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支承构件61的一部分设置有排出孔63。向支承构件61的空间61h侵入雨水的可能性较高。另外,在叉车100在寒冷地被使用的情况下,向空间61h侵入雪的可能性较高。另外,在寒冷地,驾驶员在脚附着有雪的状态下乘车的可能性较高,下落至地板13的雪融化而侵入空间61h的可能性较高。若放任异物侵入于空间61h的状态不管,则有可能引起加热装置1的劣化或故障。通过在支承构件61的一部分设置排出孔63,从而即使异物侵入空间61h,也能够将该异物从排出孔63排出。因此,能够抑制加热装置1的劣化或故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底板61b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排出孔63设置于底板61b的下端部与侧板61s的分界。由此,空间61h的异物因重力的作用而被顺利地从排出孔63排出。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外壳51包括:主体构件51a,其支承于踏板14,且在车宽方向外侧具有开口;以及盖构件51b,其能够相对于主体构件51a装卸,且封堵主体构件51a的开口。由此,在实施主单元50的维护作业或主单元50的部件的更换作业的情况下,驾驶员或作业者能够将盖构件51b卸下,并经由车宽方向右侧的主体构件51a的开口而对配置于外壳51的内部空间的设备以及构件实施作业。另外,通过主体构件51a的开口被盖构件51b封堵,能够充分保护配置于外壳51的内部空间的设备以及构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经由管构件2与外壳51连接且将来自外壳51的暖风向叉车1的前玻璃19供给的除霜器3。外壳51具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向上方倾斜的第一倾斜板51的第一倾斜面;以及配置于比第一倾斜面靠车宽方向外侧且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向下方倾斜的第二倾斜板516的第二倾斜面。暖风吹出口53设置于第一倾斜面,外壳51的与管构件2连接的供给口54设置于第二倾斜面。由此,由电加热器70生成的暖风分别被第一倾斜板515以及第二倾斜板516引导,并分别顺利地分支为暖风吹出口53以及供给口5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作业车辆100为叉车100。上述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构成要素能够适用于将电池作为驱动源的作业车辆。例如,作业车辆100也可以是将电池作为驱动源的轮式装载机,也可以是液压挖掘机,也可以是自卸卡车。

附图标记说明

1…加热装置、2…管构件、2a…第一管构件、2b…第二管构件、3…除霜器、3a…供气口、3b…供气口、3c…引导构件、3d…引导构件、3e…壳体、10…车身、11…框架、12…收容构件、13…地板、14…踏板、15…仪表板、16…连接器、17…支柱、17f…前支柱、17r…后支柱、18…护顶、19…前玻璃、20…行驶装置、21…前轮、21t…轮胎、22…后轮、22t…轮胎、30…货物装卸装置、31…桅杆、32…货叉、33…倾转缸、34…升降缸、40…驾驶座、41…方向盘、42…加速踏板、43…制动踏板、44…操作杆、50…主单元、51…外壳、51a…主体构件、51b…盖构件、52…空气取入口、53…暖风吹出口、54…供给口、60…百叶窗、61…支承构件、61b…底板、61f…凸缘、61h…空间、61s…侧板、61sf…前侧板、61sr…后侧板、62…连结构件、63…排出孔、65…电子电路、66…控制设备、70…电加热器、70h…空间、71…发热体、72…支承构件、73…散热件、75…电缆、80…风扇、81…风扇壳体、100…叉车(作业车辆)、511…前板、512…后板、513…上板、514…内板、515…第一倾斜板、516…第二倾斜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