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车顶的顶盖的组件和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020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具有用于车顶的顶盖的组件和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车顶的顶盖的组件,该顶盖从关闭状态出发为了打开可借助第一杠杆机构抬起并且沿打开方向可移动到敞开状态中。



背景技术:

具有用于车顶的顶盖的组件例如作为扰流车顶已知并且在打开过程中例如借助驱动滑座向车辆尾部方向移动。在顶盖的侧区域中例如设有导向机构,以便在为了释放车顶开口而使顶盖沿打开方向继续向后移动到敞开状态中之前使顶盖抬起到通风状态中。例如在文献de102011018151al中描述了能够实现顶盖伸出和移动的这种组件。

能胜任于此的导向机构例如包括杠杆、支承件和/或滑块导向装置(kulissenführung)。例如,伸出杠杆位置固定地支承在顶盖的后区域中并且在与驱动滑座共同作用时实现了伸出和打开过程用于释放车顶开口。导向机构需要用于能够实现打开过程的相应结构空间,该结构空间有时会减小机动车乘客舱的空间。即使在顶盖完全打开时,车顶开口可能也不会完全释放,使得例如车顶开口的一部分一直被打开的顶盖的前部遮挡。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车顶的顶盖的组件,该组件能够使顶盖可靠地打开和关闭并且使对应的车顶开口完全释放。

本发明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车顶的顶盖,该顶盖具有第一顶盖棱边,并且该顶盖从关闭状态出发限定第一顶盖棱边的关闭位置,其中,顶盖为了打开可借助第一杠杆机构在第一顶盖棱边的区域中抬起并且沿打开方向向车顶上方可移动到敞开状态中。杠杆机构具有第一导轨和第一伸出杠杆,该第一伸出杠杆可摆动地与顶盖耦合以及可摆动地与第一支承件耦合。在第一导轨中,第一伸出杠杆和第一支承件布置在第一导轨的底部上方并且相对于第一导轨可移动地构造。从顶盖的关闭状态出发,在顶盖打开时借助第一杠杆机构使第一伸出杠杆伸出并且使第一伸出杠杆和第一支承件沿打开方向超出第一顶盖棱边的关闭位置地移动。

以该方式可实现一种用于具有至少一个可完全移动的顶盖的车顶的、节省空间的组件,在该组件中,顶盖可以借助所述第一杠杆机构使对应的车顶开口完全释放。因此不会阻碍视线,并且在第一导轨内具有第一伸出杠杆和第一支承件的第一杠杆机构的、节省空间的组件的优点在于小的结构空间需求。

“顶盖向车顶上方移动”意味着,顶盖在第一顶盖棱边的区域中抬起或伸出之后向车顶的外侧上方推移。优选地,所述组件是用于一个或多个扰流车顶的组件,借助所述组件例如能够实现具有可完全移动的前顶盖的双顶盖扰流车顶。

所使用的地点说明或方向说明例如“后”或“前”涉及车辆纵轴线和可投入运行的机动车的常见行驶方向。车辆纵轴线也可以称作水平轴线或称作具有从属的x方向的x轴。顶盖的伸出或者说抬起基本上沿垂直方向或者说沿z方向进行。在打开过程中使第一伸出杠杆例如在x-z平面中伸出。顶盖的后区域例如应理解为从顶盖的中间出发朝向车辆尾部的区域。因此,第一顶盖棱边例如也可以称作顶盖的后顶盖棱边。

如果两个顶盖相继布置在车顶中,那么可以借助所述组件使前顶盖向后顶盖上方移动并且使对应的前车顶开口完全释放。通过第一杠杆机构并且尤其通过在第一导轨中可移动地构造的第一支承件能够使前顶盖完全移动。在前顶盖的打开过程中,由于所述组件,前顶盖可以在必要时向后顶盖上方移动。概念“向上方移动”在当前语境中意味着,前顶盖在移动期间至少在后区域中完成垂直运动,即沿z方向的运动。换言之,前顶盖关于各顶盖的关闭状态基本上布置在与后顶盖相同的高度上。在前顶盖移动或完全打开时,所述前顶盖向后顶盖上方被引导。

第一支承件与第一伸出杠杆耦合并且在第一导轨中这样集成在第一导轨的底部上方,使得该第一支承件利用第一导轨的导轨通道作为滑动轨道。因此,第一支承件也可以称作支承滑座,该支承滑座可以在第一导轨内移动用于使顶盖完全打开。在此,第一导轨的底部被理解为第一导轨的、与机动车的车顶近似平行地在第一支承件下方延伸的部分。换言之,以底部来标注第一导轨的区域,该区域在顶盖的关闭状态中具有沿垂直方向到顶盖的最大间距。

从关闭状态出发,例如可以如下执行顶盖的打开过程:为了使顶盖伸出,借助第一杠杆机构使第一伸出杠杆向后移动。在此,收回的第一伸出杠杆关于第一支承件的摆动轴线摆动。在打开过程的该阶段中,第一支承件与第一导轨耦合并因此是位置固定的支承件,使得第一伸出杠杆可以竖起并且顶盖在第一顶盖棱边上被抬起。以该方式例如实现了顶盖的通风状态。在此,第一伸出杠杆必须尤其沿z方向接收顶盖的力并且不允许不受控地倾斜并且由于该原因相对于第一支承件被锁止。在打开运动继续进行时,顶盖沿打开方向向后向车顶上方移动到敞开状态中。为了能够实现这种情况,第一支承件与第一导轨去耦合,使得该第一支承件借助伸出并锁止的第一伸出杠杆和与该第一伸出杠杆耦合的顶盖在第一导轨内向后滑动。在第一支承件的该滑动中,该第一支承件超过第一顶盖棱边的关闭位置,因此能够使车顶开口释放。第一导轨相应地这样构造,使得第一支承件可以足够远地向后滑动,以便使顶盖完全地并且必要时向后顶盖上方移动。

借助所述组件,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了具有伸出杠杆的扰流方案,该扰流方案例如适合于双扰流车顶。由于第一伸出杠杆,可实现顶盖的大关闭力并且能够在顶盖打开时实现高的固有频率。此外,在顶盖倾斜和完全打开的位置中实现了良好的支撑关系。此外,借助所述第一杠杆机构可实现所述组件的稳固和节省空间的设计。

根据所述组件的一个扩展构型,在顶盖打开时第一伸出杠杆在借助第一杠杆机构伸出之后被锁止并且具有相对于第一导轨的底部的法线的、预先给定的斜度。

借助伸出和锁止的第一伸出杠杆以相对于第一导轨底部的法线的、预先给定的斜度例如在通风状态中或也在完全打开的状态中实现了顶盖的良好支撑关系,因此能够可靠地承受顶盖的负荷。为此目的,第一杠杆机构具有合适的锁止机构,该锁止机构例如包括能够锁止伸出的第一伸出杠杆并且保持所希望的斜度的弹簧元件和/或柱栓。因此,能够安全和可靠地使竖起的顶盖移动直至完全的打开状态中。

伸出和锁止的第一伸出杠杆相对于竖起的顶盖的位置(在该位置上,第一支承件与第一导轨去耦合,由此能够使顶盖向后继续移动)也对支撑关系起作用并且可以借助所述组件有利地被调整。

根据所述组件的一个扩展构型,伸出的伸出杠杆相对于第一导轨底部的法线的斜度小于25°。

根据伸出和锁止的第一伸出杠杆相对于竖起的顶盖的位置和顶盖的重心,可以预先给定伸出的第一伸出杠杆的斜度。在此有利地,第一伸出杠杆相对于第一导轨底部的法线和关于开始所述x-z平面具有在±25°之间的角度。

根据所述组件的一个扩展构型,在顶盖打开时借助杠杆机构使第一支承件与第一导轨去耦合,并且第一支承件和第一伸出杠杆沿打开方向超出第一顶盖棱边的关闭位置的移动被释放。

所述组件的该扩展构型能够使顶盖超出第一顶盖棱边的关闭位置地完全打开,在所述完全打开的情况下,在第一伸出杠杆伸出时第一支承件基本上是位置固定的、与第一导轨例如机械固定地耦合的支承件。在借助第一杠杆机构使顶盖继续移动时,第一支承件与第一导轨去耦合并且可以在第一导轨中向后滑动地移动。以该方式释放了第一支承件的移动。在此,第一支承件的耦合可以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借助弹簧元件和/或张紧元件来实现。此外,也可以在第一导轨上使用第一支承件的替代或附加的耦合形式。

根据另一扩展构型,杠杆机构包括第一滑座和第一伸出杆,该第一滑座借助驱动装置沿打开方向和关闭方向在第一轨道中可移动地构造,该第一伸出杆可摆动地与第一伸出杠杆耦合并且借助第一滑座沿打开方向可移动用于使第一伸出杠杆伸出。在滑座沿打开方向移动时,借助第一伸出杆使第一伸出杠杆伸出,接着可以使第一伸出杠杆和第一支承件沿打开方向超出第一顶盖棱边的关闭位置地移动。

所述组件的该扩展构型实现了杠杆机构的可能构造,借助该构造可实现可靠和节省空间的组件,该组件能够必要时使顶盖向后顶盖上方完全打开。第一滑座例如借助驱动缆线被驱动并且使第一伸出杆沿打开方向向后移动。因此,与第一伸出杆耦合的第一伸出杠杆被竖起。

根据一个扩展构型,在顶盖打开时第一支承件借助杠杆机构与第一导轨去耦合并且与第一滑座耦合,使得第一支承件借助第一滑座沿打开方向超出第一顶盖棱边的关闭位置地移动。

以该方式,借助第一滑座一方面控制第一伸出杠杆的伸出并且另一方面控制去耦合的第一支承件的移动。例如在顶盖完全打开时,第一滑座直接与第一支承件耦合,并且在第一导轨内将该第一支承件沿打开方向推移到前面来。或者,第一滑座借助其它元件与第一支承件耦合并且将驱动力沿打开方向的方向施加到去耦合的第一支承件上。

根据所述组件的一个扩展构型,用于与第一伸出杠杆耦合的第一伸出杆具有滑块,该滑块与第一伸出杠杆的耦合元件嵌接,使得滑块从顶盖的关闭状态出发在第一滑座移动时控制顶盖的伸出。

通过设置滑块能够特别低摩擦并且伴随尽可能小力地使顶盖伸出或者说抬起。此外,伸出杆可以与滑块一体式地制造。耦合元件例如构造为滑动元件。

根据所述组件的另一扩展构型,所述组件包括另一顶盖,该另一顶盖具有第二顶盖棱边并且从关闭状态出发限定第二顶盖棱边的第二关闭位置。所述另一顶盖为了打开可借助第二杠杆机构在第二顶盖棱边的区域中抬起并且可沿打开方向向车顶上方移动到敞开状态中。在此,第二杠杆机构具有第二导轨和第二伸出杠杆,该第二伸出杠杆可摆动地与所述另一顶盖耦合以及可摆动地与关于第二导轨位置固定的第二支承件耦合。第二伸出杠杆和第二支承件关于打开方向布置在第二关闭位置之前。

借助所述组件的该扩展构型可实现一种车顶,例如双顶盖扰流车顶,在该双顶盖扰流车顶中所述另一顶盖不能完全移动。有利地,所述另一顶盖是后顶盖,在该后顶盖前面,之前所述的顶盖借助所述组件能完全移动。与前顶盖类似地,后顶盖例如可以伸出到通风状态中并且也能够继续向后移动。然而,由于位置固定的第二支承件,后顶盖与前顶盖相比不能完全移动。这例如在后顶盖在车顶中靠近车辆尾部地布置并且后顶盖沿打开方向的完全移动没有益处时是有利的。

根据所述组件的一个扩展构型,第一杠杆机构的第一导轨和第二杠杆机构的第二导轨关于顶盖的打开方向和关闭方向地相继布置并且相互耦合。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关于垂直于打开方向和关闭方向的平面具有结构基本相同的横截面。

借助前顶盖和后顶盖的、横截面相同的导轨可实现低成本的组件,该组件还能够实现车顶的简化安装。例如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形状锁合、力锁合和/或材料锁合地相互耦合,使得前顶盖和后顶盖在打开和关闭过程中共用一个共同的导轨。因此,耦合的第一和第二导轨构成用于引导第一和第二支承件以及第一和第二伸出杠杆的轨道通道。

根据所述组件的一个扩展构型,第一杠杆机构的第一导轨和第二杠杆机构的第二导轨构造了一个共同的一体式导轨。

一体式地构造的导轨尤其在组件的制造和安装方面是有利的并且能够实现双顶盖扰流车顶,在该双顶盖扰流车顶中,例如前顶盖可移动直至完全超出其后顶盖棱边的关闭位置并且向关闭或打开的后顶盖上方移动。

第一支承件、第一伸出杠杆、滑座和顶盖以及其他可运动部件的所述运动通常既可以沿打开方向又可以沿关闭方向来进行并且之后例如以相反的运动顺序来进行。

用于机动车的本发明车顶包括前车顶开口和后车顶开口以及至少一个之前所述的组件,其中,用于闭合和释放的一个顶盖配属于第一车顶开口,用于闭合和释放的另一顶盖配属于第二车顶开口。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示意性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示出:

图1车顶的示意性立体视图;

图2具有用于车顶的顶盖的组件的示意性立体视图;

图3用于车顶的组件的放大的、局部剖切的立体视图;

图4用于车顶的组件的导轨的横截面;

图5a-5b用于车顶的组件的导轨的其它横截面。

相同结构或功能的元件或特征在附图上一般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已经借助附图标记描述的元件或特征不强制性地在所有附图中设有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具有车顶5的机动车的示意性立体视图。车顶5具有前车顶开口51和后车顶开口52,借助可移动的顶盖3,33能够使这些车顶开口选择式地闭合或释放。前顶盖3配属于前车顶开口51,后顶盖33配属于后车顶开口52。优选地,车顶5具有布置在两侧的导轨11和22,其中,第一导轨11配属于前顶盖3,第二导轨22配属于后顶盖33。前顶盖3具有第一顶盖棱边4,后顶盖33具有第二顶盖棱边34。在各顶盖3,33的关闭状态中,各自的顶盖棱边4,34确定各自的关闭位置6,36。优选地,顶盖3,33构造为玻璃顶盖。

所使用的地点说明或方向说明例如“后”或“前”涉及车辆纵轴线和可投入运行的机动车的常见行驶方向。车辆纵轴线也可以称作水平轴或称作具有从属的x方向的x轴。顶盖3,33的伸出或者说抬起基本上沿垂直方向或者说z方向进行。在图1中绘出相应的x-z坐标系。因此,各顶盖3,33的后区域例如可以理解为从各顶盖3,33的中间出发朝向车辆尾部的区域。因此,第一顶盖棱边4例如也可以称作顶盖3的后顶盖棱边。

布置在导轨11,21的区域中的组件1用于这样的目的:使顶盖3和33从关闭状态移动到敞开状态中并且使其再次闭合。为此,组件1具有杠杆机构10和20,借助这些杠杆机构,顶盖3,33向车顶5的后部分上方被推移。在该相互关系中需要使顶盖3和33抬起,因为这些顶盖在关闭状态中与车顶5的上侧齐平地关闭。在典型的运动过程中,首先使各顶盖3,33的各自后顶盖棱边4,34伸出。这种中间位置也称作通风状态。在打开过程继续进行时,之后各顶盖3,33沿打开方向向后向车顶5上方移动到敞开状态中。

“顶盖3,33向车顶5上方移动”意味着,顶盖在各自后顶盖棱边4,34的区域中抬起或者伸出之后向车顶5的外侧上方被推移。优选地,组件1是用于一个或多个扰流车顶的组件,借助该组件例如能够实现具有可完全移动的前顶盖3的双顶盖扰流车顶。

在进一步的附图描述中关于机动车的一侧地初步详细研究前顶盖3运动。然而优选地,这些部件在机动车纵平面中相互镜像地布置在车顶开口51和52的两侧上。

图2示出前顶盖3一侧的示意性立体剖视图,该前顶盖通过组件1的顶盖承载件7在导轨11中可移动地受支承。应注意的是,仅示出了与前顶盖3机械固定地耦合的顶盖承载件7。因此,前顶盖3的移动据此与顶盖承载件7的移动同义。

组件1的第一杠杆机构10包括第一滑座14和第一伸出杆54,该第一滑座借助驱动装置可在导轨11中移动,该第一伸出杆可摆动地与第一伸出杠杆13耦合并且借助第一滑座14可沿打开方向移动,用于使第一伸出杠杆13伸出。第一伸出杠杆13可摆动地与前顶盖3耦合以及可摆动地与第一支承件15耦合。第一伸出杠杆13和第一支承件15在第一导轨11中布置在第一导轨11的底部19上方并且相对于第一导轨11可移动地构造。从前顶盖3的关闭状态出发,在顶盖3打开时借助第一杠杆机构10使第一伸出杠杆13伸出并且使第一伸出杠杆13和第一支承件15沿打开方向超出第一顶盖棱边4的关闭位置6地移动。

以该方式可实现用于具有两个顶盖3,33的车顶5的节省空间的组件1,在该组件中借助前顶盖3的所述第一杠杆机构10可以完全释放前车顶开口51。因此不会阻碍视线,具有在第一导轨11内的第一伸出杠杆13和第一支承件15的第一杠杆机构10的节省空间的布置的优点在于小的结构空间需求。优选地,组件1是用于扰流车顶的组件,其中,在其它构型中也可以在车顶5中布置多于两个顶盖。

借助所述组件1可以使前顶盖3向后顶盖33上方移动并且使对应的前车顶开口51完全释放。前顶盖3的完全移动能够通过第一杠杆机构10并且尤其通过在第一导轨11中可移动地构造的第一支承件15来实现。在前顶盖3的打开过程中,由于所述组件1,该前顶盖可以必要时向后顶盖33上方移动。表述“向上方移动”在当前语境中意味着,前顶盖3在移动期间至少在后区域中完成垂直运动,即沿z方向的运动。在继续移动或完全打开前顶盖3时,该前顶盖向后顶盖33上方被引导。

第一支承件15这样集成在第一导轨11中,使得该第一支承件利用第一导轨11的导轨通道作为滑动轨道。在此,该第一支承件可以与第一导轨11的底部19接触并因此实现顶盖3的可靠引导。在此,第一导轨11的一部分被称作第一导轨11的底部19,该部分相对于机动车的车顶5近似平行地在第一支承件15下方延伸。

第一支承件15通过第一伸出杠杆13和滑动件18与顶盖承载件7耦合并因此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了顶盖3的竖起和移动。从关闭状态出发例如可以如下地执行顶盖3的打开过程:

为了使顶盖3伸出,借助第一杠杆机构10的第一滑座14使第一伸出杠杆13向后移动。在此,收回的第一伸出杠杆13关于第一支承件15的摆动轴线摆动。在打开过程的该阶段中,第一支承件15与第一导轨11耦合并且能够实现第一伸出杠杆13的竖起,使得顶盖3在第一顶盖棱边4上抬起。以该方式例如实现了顶盖3的通风状态。因为,在此第一伸出杠杆13必须接收顶盖3的负荷,并且该顶盖借助未详细描述的锁止机构相对于第一支承件15被锁止。

例如,伸出的第一伸出杠杆13关于顶盖承载件7位置固定地被锁定并且具有相对于第一导轨11的底部19的法线的预先给定的斜度。以该方式,借助锁止和预先给定的、倾斜的第一伸出杠杆13实现了顶盖3的良好支撑关系,以便因此能够可靠地承受顶盖3的负荷。

在打开运动继续进行时,顶盖3借助第一滑座14继续沿打开方向向后向车顶5上方移动到敞开状态中。滑座14携带顶盖承载件7并因此携带顶盖3并且向车顶5上方将该顶盖推移到敞开状态中。为此目的,第一伸出杠杆13通过滑动件18可移动地与顶盖承载件7耦合,使得顶盖3可以相对于第一伸出杠杆3移动。

在继续移动时,第一伸出杠杆13与顶盖承载件7例如机械固定地耦合并且第一支承件15与第一导轨11去耦合,使得该第一支承件可以伴随伸出并且锁止的第一伸出杠杆13和与之耦合的顶盖3在第一导轨11内向后滑动。以该方式能够使前顶盖3超过后顶盖33地完全移动。

例如在该顶盖3完全移动的情况下,第一滑座14直接与第一支承件15耦合并且在第一导轨11内沿打开方向将第一支承件推移到前面来。替代地,第一滑座14借助其它元件与第一支承件15耦合并因此沿车辆尾部方向将驱动力施加到去耦合的第一支承件15上。

在第一支承件15的该滑动中,该第一支承件超过第一顶盖棱边4的关闭位置6并因此能够实现车顶开口51的完全释放。第一导轨11相应地这样构造,使得第一支承件15可以足够远地向后滑动,以便使顶盖3完全移动并且必要时使其向后顶盖33上方移位。

因此,借助所述组件1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了具有伸出杠杆13的扰流方案,该扰流方案例如适合于双扰流车顶。由于第一伸出杠杆13,可实现顶盖3的大关闭力并且能够在顶盖3打开时实现高的固有频率。此外,在顶盖3倾斜和完全打开的位置中实现了良好的支撑关系。此外,借助所述第一杠杆机构10可实现所示组件1的稳固和节省空间的设计。

图3示出第一支承件15的放大的示意性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杠杆机构10具有滑块41,第一伸出杠杆13具有耦合元件43,该耦合元件与滑块41嵌接。通过设置滑块41能够特别低摩擦并且伴随尽可能小力地使顶盖3伸出或者说抬起。耦合元件43例如构造为滑动元件。

图4,5a和5b关于垂直于顶盖3和33的打开方向和关闭方向的平面示出第一导轨11的、在第一导轨的不同位置上的横截面。有利地,顶盖3和33的第一和第二导轨11和21构成一个共同的导轨。导轨11,21关于顶盖3,33的打开方向和关闭方向例如相继地布置并且相互耦合。然后优选地,第一和第二导轨11,21关于垂直于打开方向和关闭方向的平面具有基本上结构相同的横截面,如该横截面在图4中所示那样。此外,导轨也具有用于驱动缆线的缆线通道53,借助该驱动缆线可以控制滑座14。因此,各杠杆机构10和20的驱动缆线也可以共用一个共同的缆线通道。

借助前顶盖和后顶盖3,33的、横截面相同的导轨11,21可实现低成本的组件1,该组件还能够实现双顶盖扰流车顶的简化安装。例如,第一和第二导轨11,21形状锁合、力锁合和/或材料锁合地相互耦合。替代地,导轨11,21一体式地地构造为一个共同的导轨并因此能够在前顶盖3完全打开时以简单的方式使第一支承件15超出前顶盖棱边4的关闭位置6移动直至后顶盖33的区域中。

所有示出的零件和元件能够以其明确的造型来改变和/或变化,其中,应该保留组件1的、在这里所阐述的基础性的机械和运动学作用原理。

附图标记列表

1组件

3顶盖

4第一顶盖棱边

5车顶

6第一顶盖棱边的关闭位置

7顶盖承载件

10第一杠杆机构

11第一导轨

13第一伸出杠杆

14第一滑座

15第一支承件

18滑动件

19第一导轨的底部

20第二杠杆机构

21第二导轨

33另外的顶盖

34第二顶盖棱边

36第二关闭位置

41滑块

43耦合元件

51前车顶开口

52后车顶开口

53驱动缆线的缆线通道

54伸出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