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座椅靠背的结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621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座椅靠背的结构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车辆座椅靠背的结构组件,车辆座椅以及根据权利要求28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制造用于车辆座椅靠背的结构组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这种结构组件包括面元件。面元件构成和设置为,用于构成车辆座椅靠背的后壁的至少一个子部段和/或用于封闭在车辆座椅靠背中的贯通抽屉的留空部。此外,结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接口元件,所述接口元件构成和设置为,用于建立与车辆座椅靠背的另外的构件的连接,以至于另外的构件和结构组件彼此连接。

车辆座椅靠背的后壁通常支撑有座椅靠背垫,坐在车辆座椅上的座椅使用者能够倚靠在所述座椅靠背垫上。如果车辆座椅在车辆座椅的后面的座椅排中提供一个或多个座位,那么车辆座椅靠背的后壁能够朝向车辆的行李舱和/或将所述行李舱与乘客-内部空间分开。

为了能够运输占地方的物品,例如滑雪板,所述滑雪板由于其长度而不能单独安置在行李舱中,已知的是,在车辆座椅靠背中设置有贯通抽屉。贯通抽屉包括可封闭的开口或留空部。占地方的物品,如滑雪板能够穿过敞开的开口或留空部,以至于所述物品在车辆座椅靠背的两侧上延伸。

呈一件式贯通抽屉构件的形式的这种结构组件从de102009040902a1中已知。贯通抽屉构件包括作为面元件的朝向行李舱的平坦的面以及用于附加构件的接口。平坦的面提供车辆座椅靠背的后壁的一部分。在此,贯通抽屉构件一件式地由塑料制造,例如在工作过程中制成为注塑构件,并且在重量小的情况下具有小的制造耗费。贯通抽屉还包括多个加强元件,即相对于贯通抽屉构件的环绕框架的侧边对角地伸展的加强筋。

通常,车辆座椅靠背的后壁,包括可能设有的贯通抽屉构件在内,在特定的情况下承受高的负荷。例如,在行李舱中装载的物品能够在车辆强烈制动时或在车辆的正面碰撞时产生作用到车辆座椅靠背上的大的力。为了确保在这种情况下在车辆中可能存在的车辆乘客的尽可能高的安全性,车辆座椅靠背应能够承受住相应的力。因此,期望的是,车辆座椅靠背,包含可能设有的贯通抽屉构件在内的尽可能高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结构组件,尤其在重量小的情况下具有高稳定性的结构组件。

所述目的尤其借助于权利要求1的结构组件实现。

因而提出,面元件由可热成形的复合材料制造,并且面元件与接口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材料配合地连接。在此,至少一个接口元件构成为通道。所述通道构成为卡条通道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卡条钩(133),所述卡条钩用于固持尤其构成为加衬件的另外的构件,所述通道构成为用于容纳粘结剂的粘结剂通道,其中能够借助于容纳在粘结剂通道中的粘结剂粘接另外的构件,或者所述通道构成为用于容纳线缆的线缆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面元件部分地或作为替选方案完全地由复合材料制造,即材料由两种或更多种(材料配合和/或形状配合地)彼此连接的材料制成。这种复合材料根据复合材料的性质和材料复合物的组分的具体的材料选择具有关于其重量、其强度、刚度和断裂韧性的特别良好的特性。其中,组分的强度、刚度和断裂韧性也概括地称作为稳定性。可能的是,借助于结构组件的特别小的重量满足对稳定性的特别高的要求。对稳定性的这种要求例如从如下得出,结构组件能够容忍在车辆碰撞时产生的力和/或在结构组件的可能的错误使用时产生的力。

通道能够沿着面元件延伸。

通道,尤其呈构成为卡条通道的通道形式,例如设置在面元件的环绕的外边缘(和/或结构组件的环绕的外边缘)的区域中。尤其,能够设有多个卡条通道。借助于卡条通道可连接例如平面的、柔性的加衬件,尤其织物条、塑料条或皮革条。

如果通道构成为用于容纳粘结剂的粘结剂通道,那么另外的构件(例如平面的、柔性的加衬件,尤其织物条、塑料条或皮革条)可借助于容纳在粘结剂通道中的粘结剂与粘结剂通道粘接。

如果通道构成为用于容纳线缆的线缆通道,那么线缆能够力配合地保持在线缆通道中。在线缆通道中能够设有至少一个弯道(schikane),所述弯道例如用于消除应力。

不言而喻,结构组件能够除了至少一个构成为通道的接口元件以外还包括另外的接口元件,例如一个或多个另外的构成为通道的接口元件。

优选地,面元件的可热成形的复合材料构成为纤维复合材料,其中纤维嵌入到基体中。示例的纤维直径位于几μm或几十μm的范围中,其中具有明显与其不同的直径的材料也能够是适合的。作为纤维材料尤其适合的是玻璃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芳纶纤维、钢纤维、织物纤维、尼龙纤维以及这些纤维材料和/或其他纤维材料的任意混合物。纤维材料能够以连续纤维的形式存在。此外,能够提出,复合材料构成为由塑料基体和嵌入其中的纤维材料构成的复合物,所述塑料基体尤其是由热塑性塑料(例如聚丙烯和/或聚酰胺)构成的基体。纤维材料能够以纤维材料块的方式构成。纤维材料块例如完全地由塑料基体围住。使用热塑性的塑料基体的优点在于,这种复合材料是可热成形的(可热变形的),例如与热固性的纤维复合材料不同。在用塑料材料喷射时,热塑性塑料还能够熔化,由此产生与所喷射的塑料材料的材料配合的连接。优选地,将有机板用作复合材料。

根据一个改进方案,纤维材料块以织物或纤维的簇状物的形式构成。此外可能的是,纤维材料块以平衡的织物的形式构成。在此,与呈纬纱形式的纤维相比,能够设有呈经纱形式的更多和/或更强的纤维(或者反之亦然)。替选地或附加地,纤维材料块构成为整经的(verschertes)织物。在整经的织物中,经纱和纬纱(关于经纱/纬纱的纵向延伸方向)在其之间包围40°至50°的角,尤其45°的角度。还可行的是,纤维平行地或杂乱地设置。也能够提出,纤维材料块的第一区域以第一种前述方式构成,并且纤维材料块的第二区域以第二种前述方式构成,所述第二种方式与第一种方式不同。因此,结构组件的稳定性能够匹配于对负荷能力的预设的要求。

此外,还能够使用多种不同的复合材料,以便整体地或部分地形成面元件。

能够提出,面元件的纤维材料块在子区域中不完全地加固。尤其,在与接口元件的材料配合的连接的区域中能够设有不完全的加固部。不完全加固意味着,纤维材料块的纤维在一个区域中与在另一区域中相比以小的密度存在和/或以比复合材料的额定密度更小的密度存在。以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在面元件和接口元件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

此外,纤维材料块能够具有至少一个凹槽。因此,例如能够实现面元件的相邻的区域的强化的可弯曲性。

接口元件能够由与面元件不同的材料制造。相对于面元件将不同的材料用于接口元件具有如下优点,对于部件的各自不同的功能使用相应匹配的、不同的材料。在此,面元件由特别稳定的材料制造,而对于接口元件能够使用例如成本更低的材料。替选地,接口元件由与面元件相同的材料制造。

面元件优选(至少在横截面中)盆状地构成。例如,面元件的环绕的边缘至少部分地弯曲以形成盆形。在弯曲的边缘之间,盆元件能够至少部段地平坦地构成。通过盆形能够相对于完全平坦的实施方案提高面元件的稳定性。替选地,能够提出,整个面元件在平坦的面中延伸。

面元件能够构成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够提供回转接头支承件的至少一部分,以将结构组件连接到车辆座椅靠背上。容纳部例如构成为长形的凹部。由此,能够实现结构组件在车辆座椅靠背上的特别稳定的支承。

面元件的边缘,尤其环绕的外边缘能够至少部段地具有c形或z形的横截面。这种横截面能够改善面元件的稳定性。

面元件和/或接口元件能够具有至少一个预定断裂部位。由此,例如能够在车辆碰撞中实现结构组件的预定的性能。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接口元件设置在面元件的边缘的区域中,尤其在边缘的区域中具有c形或z形的横截面。接口元件能够设置在由面元件的边缘的c形或z形的横截面形成的内棱边或外棱边的区域中。替选地或附加地,一个或多个与所述至少一个接口元件不同的接口元件相应地设置在面元件的边缘的区域中,尤其设置在具有c形或z形的横截面的边缘的区域中。

能够设有至少一个另外的接口元件,并且所述另外的接口元件例如包括螺毂。借助于螺毂可螺接车辆座椅靠背的另外的构件。

对于在面元件中构成的、提供回转接头支承件的至少一部分的容纳部替选地或附加地,能够设有至少一个另外的接口元件并且提供回转接头支承件。回转接头支承件用于将结构组件可枢转地连接到车辆座椅靠背上或者用于将扶手连接到结构组件上。

回转接头支承件能够构成有侧凹。因此,例如能够将旋转轴(例如横向管道)夹住以预先固定到回转接头支承件中。由此,使结构组件易于安装在车辆座椅靠背上。

接口元件,尤其至少一个另外的接口元件能够与插入件连接。插入件能够是接口元件的一部分。插入件优选形状配合地与面元件连接。所述面元件尤其由金属制造进而必要时是特别可承受负荷的。在此,接口元件的外罩部段至少部分地包围插入件并且与面元件材料配合地连接。外罩部段造成插入件与面元件的形状配合的连接。以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插入件与面元件的安全的且可承受负荷的连接。

根据一个改进方案,插入件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和/或凹陷部,面元件的子区域被压入到所述开口和/或凹陷部中。以这种方式,能够以铆接的方式构成特别稳定的形状配合的连接。

在一个改进方案中,构成至少一个另外的接口元件,使得所述接口元件可与头枕连接。在此,插入件能够构成为头枕弓形件。头枕弓形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尤其两个容纳部,所述容纳部构成为,用于分别对头枕的头枕杆进行容纳和支撑。替选地,插入件本身形成头枕杆。

在一个改进方案中,接口元件的至少一个插入件构成为螺纹嵌入件。螺纹嵌入件能够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面元件的开口之内。借助于螺纹嵌入件可螺接另外的构件。螺纹嵌入件包括外螺纹和/或内螺纹。根据一个实施变型方案,螺纹嵌入件包括拓宽的基部。在此,面元件设置在螺纹嵌入件的拓宽的基部和与螺纹嵌入件连接的另外的构件之间。螺纹嵌入件的拓宽的基部具有比在面元件中的相关联的开口更大的直径。在面元件中的开口例如构成为锥形的贯穿部。开口能够构成为,使得面元件的纤维材料块的纤维不在开口的区域中终止。纤维能够围绕开口引导(从开口的区域中挤压)。

至少一个接口元件能够构成和设计为用于与操纵元件连接。可操纵操纵元件例如用于将锁闭锁和/或解锁。在此尤其涉及如下锁,所述锁将结构组件在闭锁的状态中与车辆座椅靠背闭锁,并且在不闭锁的状态中能够实现结构组件相对于车辆座椅靠背的枢转。接口元件能够包括至少一个导轨,所述导轨设计和构成为,用于在操纵所述操纵元件时引导所述操纵元件。

在一个实施变型方案中,至少一个另外的接口元件构成为顶部-锚索-弓形件(top-tether-bügel)。所述顶部-锚索-弓形件能够实现与经由车辆座椅靠背引导的安全带的连接。顶部-锚索-弓形件能够由可热成形的复合材料制造,尤其由与面元件相同的可热成形的复合材料制造。顶部-锚索-弓形件能够由面元件的凹槽构成。

在一个实施变型方案中,至少一个另外的接口元件具有有弹性的弹簧元件。弹簧元件构成和设计为,用于在所述车辆座椅靠背的结构组件和相邻的另外的构件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对所述车辆座椅靠背的相邻的另外的构件进行缓冲。

根据一个改进方案,结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元件,所述加强元件构成和设计为用于提高面元件的刚度。

在一个实施变型方案中,由可热成形的复合材料制造的面元件与加强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材料配合地连接。以这种方式能够实现结构组件的特别高的稳定性。

如果复合材料构成为由热塑性的塑料基体和嵌入其中的纤维材料块构成的复合物,尤其构成为有机板,那么能够提出,面元件的纤维材料块在与加强元件材料配合连接的区域中不完全地加固。以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在面元件和接口元件之间的稳定性。

加强元件能够由与面元件不同的材料制造。相对于面元件将不同的材料用于加强元件具有如下优点,对于部件的各自不同的功能使用相应匹配的、不同的材料。面元件在此由特别稳定的材料制造,而对于加强元件能够使用例如成本更低的材料。替选地,加强元件由与面元件相同的材料制造。

例如,加强元件和/或接口元件不由复合材料制造。能够提出,至少一个加强元件和/或接口元件包括塑料材料,尤其完全地由塑料材料构成。作为材料在此适用聚烯烃,更确切地说尤其聚丙烯。然而,也可以使用有机玻璃、聚碳酸酯、聚苯乙烯和/或聚酰胺以及也可以使用弹性体和/或热固性塑料。

尤其,加强元件和/或接口元件由与面元件的复合材料的热塑性的塑料基体相同的材料制造。

根据一个实施变型方案,加强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预定断裂部位。由此,例如在车辆碰撞时能够实现结构组件的预定的性能。

至少一个加强元件能够包括插入件。加强元件的插入件能够形状配合地与面元件连接并且尤其由金属制造。

结构组件借助于面元件和至少一个接口元件和必要时至少一个加强元件形成可预先检查的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可安装在车辆座椅上,尤其车辆座椅的靠背上。结构组件优选一件式地构成。借助于所述已安装的结构组件能够连接座垫、加衬件和/或其他构件。

通过将面元件与接口元件和必要时与至少一个加强元件材料配合的连接,实现部件的特别稳定的连接。材料配合的连接能够通过用塑料喷射面元件来建立。通过这样建立的材料配合的连接,至少一个所喷射的加强元件和/或接口元件不必耗费地固定在支承件上。

加强元件例如构成为长形的加强筋。加强筋沿着面元件延伸并且从所述面元件突出。结构组件尤其包括多个加强筋。

至少一个加强筋能够至少部段地具有沿着面元件的直线的伸展。加强筋例如在如下平面中延伸,所述平面相对于面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垂直地伸展。替选地或附加地,加强筋(至少部段地)与面元件成角度地突出。

在一个改进方案中,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筋,所述支撑筋垂直于加强筋的(尤其直线的)伸展并且沿着面元件突出。支撑筋尤其能够具有敞开的端部。支撑筋与加强筋的相邻的部段形成t形。

加强筋和/或支撑筋能够以s、c、l或t形的横截面构成。尤其,通过这种横截面形状能够实现在加强筋和面元件之间的放大的接触面。放大的接触面能够改善连接的稳定性。替选地或附加地,加强筋能够鼓起地(弯曲地)构成。由此,能够预设加强筋在负荷下的弯曲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用于车辆座椅靠背的结构组件,所述结构组件包括:面元件,所述面元件构成和设计为,用于构成车辆座椅靠背的后壁的至少一部分和/或用于封闭用于在车辆座椅靠背中的贯通抽屉的留空部;和至少一个加强元件,所述加强元件构成和设计为用于提高面元件的刚度;和/或至少一个接口元件,所述接口元件构成和设计为用于与车辆座椅靠背的另外的构件连接。在此提出,面元件由可热成形的复合材料制造并且与加强元件的和/或接口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材料配合地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接口元件构成和设计为用于与操纵元件连接,能够操纵操纵元件以将锁封闭和/或解锁,其中接口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导轨,所述导轨设计和构成为,用于在操纵时引导操纵元件。

由此,能够实现操纵元件的特别可靠的固持。

锁尤其是如下锁,所述锁将结构组件在闭锁的状态中与车辆座椅靠背闭锁,并且在不闭锁的状态中能够实现结构组件相对于车辆座椅靠背的枢转。

鉴于尤其面元件的,至少一个加强元件的和至少一个接口元件的可能的设计方案,及其彼此间的连接,参照关于本发明的第一个所提到方面的实施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用于机动车的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包括靠背,所述靠背具有根据任一在此所描述的实施方案的结构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用于制造用于车辆座椅靠背的结构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面元件,所述面元件构成和设计为,用于构成车辆座椅靠背的后壁的至少一部分和/或用于封闭留空部,所述留空部用于在车辆座椅靠背中的贯通抽屉;以及

-提供至少一个接口元件,所述接口元件构成和设计为用于与结构组件的另外的构件连接,

在此提出:

-面元件由可热成形的复合材料制造,并且

-面元件与接口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材料配合地连接,

其中至少一个接口元件构成为通道,

-所述通道构成为卡条通道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卡条钩,所述卡条钩用于固持作为另外的构件的加衬件,

-所述通道构成为用于容纳粘结剂的粘结剂通道,其中能够借助于容纳在粘结剂通道中的粘结剂粘接另外的构件,或者

-所述通道构成为用于容纳线缆的线缆通道。

在此,根据选择具体使用的材料,能够实现特别轻的且稳定的结构组件。尤其,关于在方法中具体使用的材料的选择和设计以及相应的优点,参照关于结构组件的材料的上述说明。

为了建立在至少一个接口元件与面元件之间的材料配合的连接,原则上存在多个可能性,例如部件的粘接或焊接等。尤其,接口元件能够借助于注塑喷射到面元件上。在注塑时,例如使用与面元件的热塑性的塑料基体相同的材料。

在一个改进方案中,使用双组分注塑。双组分注塑的一个组分能够是弹性体,例如用于构成用于补偿公差的弹性元件。对于另一组分而言能够使用与用于面元件的热塑性的塑料基体相同的材料。

在注塑时,能够压力注塑包封(umspritzt)至少一个插入件(insert)。插入件于是与面元件形状配合地连接。插入件优选由金属(例如钢)制造。替选地,插入件能够由弹性体、由塑料(例如与也用于面元件的热塑性的塑料基体相同的塑料)或由热成形的复合材料(尤其有机板)制造。

在复合材料变形时,复合材料的部段能够压入插入件的开口或凹陷部中,例如借助于相应构成的销压入。插入件的压力注塑包封或向外注塑能够在变形后实现。由此可行的是,建立插入件与面元件的根据铆接类型的特别稳定的形状和材料配合的连接。

复合材料能够构成为由热塑性的塑料基体和嵌入其中的纤维材料块构成的复合材料。在此,能够在面元件中构成至少一个开口。为了形成开口,能够将纤维材料块的纤维基本上无损坏地挤压。以这种方式可行的是,在面元件中构成穿过纤维材料块的开口,而没有明显影响面元件的稳定性。

在方法的一个改进方案中,提供至少一个加强元件,所述加强元件构成和设计为用于提高面元件(10)的刚度。

在一个实施变型方案中,由可热成形的复合材料制造的面元件与加强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尤其材料配合地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变型方案,将加强元件借助于注塑喷射到面元件上,尤其借助于双组分注塑。

关于至少一个加强元件与面元件的连接,参照关于至少一个接口元件与面元件的连接的前述实施方案,所述实施方案相应地适用于加强元件。

加强元件和/或接口元件能够喷射到面元件上,使得在加强元件/接口元件和面元件之间的过渡处产生尖锐的棱边(例如具有锐角的棱边)。加强元件和/或接口元件尤其能够为了该目的而构成有邻接于面元件的斜边或者邻接于面元件的突出部。通过尖锐的棱边能够实现注塑模具的特别整齐的模具密封。

在方法的一个改进方案中,在将加强元件和/或接口元件注塑到面元件上时,加热并且熔化面元件的在此被接触的表面。这种熔化辅助于材料配合的连接的构成。

当在相同的(注塑)模具中实现,尤其在一次性工艺中进行复合材料的变形以及将至少一个加固和/或接口元件喷射到面元件上时,实现结构组件的制造法的简化。在此,复合材料能够在装入到注塑模具中之前和/或在注塑模具中加热。变形能够通过注塑模具实现和/或通过对喷入的注塑料的作用实现。

复合材料能够以期望的形状切割,以便由所述材料切割(和必要时附加的待与其连接的部件)成形为面元件。能够、然而不必强制性地在与至少一个加强元件和/或接口元件连接之前进行切割。

在制造面元件时,可热成形的复合材料能够借助于热成形来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车辆座椅靠背的结构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面元件,所述面元件构成和设计为,用于构成车辆座椅靠背的后壁的至少一部分和/或用于封闭在车辆座椅靠背中的贯通抽屉的留空部;以及

-提供至少一个加强元件,所述加强元件构成和设计为用于提高面元件的刚度,和/或提供至少一个接口元件,所述接口元件构成和设计为用于与结构组件的另外的构件连接。

在此提出:

-面元件由可热成形的复合材料制造,并且

-面元件与加强元件的和/或接口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材料配合地连接,

其中至少一个接口元件构成和设计为,用于与操纵元件连接,可操纵所述操纵元件以将锁封闭和/或解锁,其中接口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导轨,所述导轨设计和构成为用于在操纵时引导操纵元件。

在此,根据具体使用的材料的选择能够实现特别轻且稳定的结构组件。尤其,关于具体在方法中使用的材料的选择和设计以及相应的优点,参照关于结构组件的材料的上述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组件也可通过用于制造结构组件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由此,用于制造结构组件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之前所阐述的和随后要示出的特征和优点也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组件并且反之亦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根据附图通过下述描述来说明。

附图示出: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所述结构组件具有多个加强元件和多个接口元件;

图2示出根据图1的结构组件的前侧的俯视图;

图3示出根据图1和2的结构组件的后侧的俯视图以及俯视图的放大的局部;

图4示出根据在图2中示出的剖面a-a的剖开视图;

图5示出根据图4的视图的放大的局部;

图6示出根据在图1中示出的剖面b-b的结构组件的剖开视图;

图7示出结构组件的下部部段在图2中示出的平面c-c上的视图;

图8示出结构组件的下部部段在图2中示出的平面d-d上的视图,所述下部部段具有与其连接的、车辆座椅靠背的承载臂;

图9示出结构组件的根据在图2中示出的剖面e-e的剖开视图;

图10示出结构组件的根据在图1中示出的剖面f-f的剖开视图;

图11示出根据图1至10的结构组件的锁的外侧的俯视图;

图12示出根据图11的锁的内侧的俯视图;

图13示出根据在图12中示出的剖面g-g的锁的剖开视图;

图14示出根据图1至13的结构组件的侧视图;

图15示出与结构组件的面元件连接的插入件的一个实施例;

图16示出与结构组件的面元件连接的插入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17示出与结构组件的面元件连接的插入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18示出结构组件的加强元件与面元件的连接区域的横截面;以及

图19示出结构组件的后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3图解说明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的车辆座椅靠背的结构组件1的通用构造。结构组件1包括扁平的且平面的面元件10。与面元件10以下面更详细描述的方式材料配合地连接有多个加强元件11a-11p。所述加强元件分别提高面元件10的例如抵抗面元件10在负荷下的弯曲、扭转和/或折断的刚度。此外,与面元件10材料配合地连接有多个接口元件12a-12r。所述接口元件分别用于将结构组件1与座椅装置的另外的构件连接。

结构组件1以贯通抽屉装置的方式构成,所述贯通抽屉装置例如可设置在车辆的后排座装置的靠背上。后排座装置的靠背将车辆的行李舱与乘客内部空间分开并且包括(贯通抽屉)留空部。例如,占地方的装载物能够以延伸穿过留空部的方式运输。留空部也能够实现从乘客内部空间拿取在行李舱中安放的装载物。结构组件1设置为用于在闭合的状态下封闭留空部并且能够在需要时转变到打开的状态中,所述结构组件在打开的状态中至少部分地开启留空部。

当结构组件1处于闭合的状态中时,所述结构组件提供靠背的一部分。座椅使用者能够倚靠在结构组件1上。为此,结构组件1设有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垫。

结构组件1与车辆座椅靠背的多个另外的构件连接。在此,扶手承载件2和锁3固定在结构组件1上。此外,结构组件1可与在图1至3中未示出的另外的构件连接,即尤其可与多个加衬件、用于将结构组件1连接到车辆座椅靠背上的横向管、头枕和线缆连接。

结构组件1具有两个靠外的侧边16a、16b,即在结构组件1的在图1中示出的前侧的视图中的左部的侧边16a和相对置的右部的侧边16b。

当结构组件1按规定封闭靠背的留空部时,侧边16a、16b邻接于靠背的相邻的区域。此外,结构组件1具有上部的端边16c和下部的端边16d,所述上部的端边和下部的端边与侧边16a、16b一起在前侧的俯视图中基本上描绘矩形的形状。侧边16a、16b比上部的和下部的端边16c、16d更长。结构组件1构成为,使得当结构组件1按规定封闭靠背的留空部时,上部的端边16c基本上与靠背的邻接的区域的相邻的上部的端边齐平地封闭。下部的端边16d邻接于座椅装置的座椅面。

在邻接于下部的端边16d的区域b1中,结构组件1变细,以至于下部的端边16d比上部的端边16c更短。变细的区域b1相对于不变细的区域b2(阶梯形地)缩进,更确切地说朝向坐在座椅装置上座椅使用者缩进。

面元件10基本上在侧边16a、16b和上部的和下部的端边16c、16d之间的整个面上延伸。面元件10由热塑性的塑料基体连同嵌入其中的纤维材料块的材料复合物制造,更确切地说具体地由有机板制造。

加强元件11a-11p和接口元件12a-12r不由有机板制造。加强元件11a-11p和接口元件12a-12r由热塑性的塑料材料制造。在此,加强元件11a-11p和接口元件12a-12r的热塑性的塑料材料是与在面元件10的热塑性的塑料基体相同的材料,例如是聚丙烯。加强元件11a-11p和接口元件12a-12r(至少部分地)借助于注塑喷射到面元件10上。因此,面元件10一件式地,然而由不同材料构成。

结构组件1包括多个呈加强筋11a-11d、11f-11h、11n的形式的加强元件。在此,不仅在结构组件1的图1和2中可见的前侧上,而且在图3中示出的后侧上设置有加强筋。当结构组件1按规定封闭座椅装置的靠背的留空部时,结构组件1的前侧朝向坐在座椅装置上的座椅使用者。结构组件1的后侧于是朝向车辆的行李舱。结构组件1的后侧尤其在变细的区域b1中并且在不变细的区域b2中基本上平坦地构成。在不变细的区域b2中,在结构组件1的后侧上仅在边缘区域中设有加强元件11e-11g、11l。

设置在结构组件1的前侧上的加强筋11a-11d的整体基本上在面元件10的整个高度和宽度上延伸,如尤其根据图2可见。加强筋11a-11d在此从面元件10突出。加强筋11a-11d至少部段地显示出直线的形状。在此,设有多个垂直的加强筋11a,所述加强筋平行于侧边16a、16b延伸。此外,设有多个水平的加强筋11b,所述加强筋平行于上部的和下部的端边16c、16d延伸(并且垂直于垂直的加强筋11a)。结构组件1还包括多个向右倾斜的加强筋11c,所述加强筋相对于垂直的和水平的加强筋16a、16b基本上倾斜45°(在根据图2的视图中相对于垂直的加强筋11a向右倾斜)。此外,设有多个向左倾斜的加强筋11d,所述加强筋垂直于向右倾斜的加强筋11c延伸。

多个加强筋11a-11d分别彼此平行地定向,不同定向的加强筋11a-11d在多个交叉点l中彼此交叉。

在此,加强筋11a-11d设置在结构组件1的前侧上,使得得出交叉区域b3,在交叉区域中多个向右倾斜的加强筋11c和多个向左倾斜的加强筋11d栅格状地设置并且构成多个交叉点k。交叉区域b3与下部的端边16d相邻地设置。大部分的交叉区域b3在结构组件1的变细的区域b1中延伸。在变细的区域b1中,加强筋11c、11d能够在结构组件1在车辆座椅靠背中使用时承受压力负荷。尤其在车辆的车尾碰撞的情况下,能够由倚靠在结构组件1上的座椅使用者施加压力负荷。

尤其在车辆的车尾碰撞的情况下,能够由座椅使用者将力施加到结构组件1的前侧上。这种力尤其能够造成面元件10的变形。在这种变形的情况下,在结构组件1的前侧上在面元件10的中央的和/或上部的区域中设置的加强筋11d沿着其纵向延伸伸展(承受拉力负荷)。在该区域中,加强筋11d主要平行地并且不具有交叉点地构成(或与交叉区域b3相比,每单位面积仅设有少量交叉点)并且形成平行区域b4。

在平面区域b4中,设置有多个支撑筋110。支撑筋110分别一件式地与向左倾斜的加强筋11d连接。支撑筋110基本上垂直地从连接的加强筋11d突出并且在其背离加强筋11d的部段上具有敞开的端部111。敞开的端部111不与加强筋11a-11d连接。沿着面元件10观察,与连接的加强筋11d和下一相邻的平行的加强筋11d之间的间距相比,支撑筋110更短。

平行区域b4在按规定使用结构组件1时在其闭合的状态中设置在交叉区域b3上方。在结构组件1的左下角和锁3之间(在左部的侧边16a和下部的端边16d之间)的(虚构的)对角线描绘结构组件1的上部的三角形和下部的三角形。平行区域b4基本上设置在上部的三角形之内。交叉区域b3基本上设置在下部的三角形之内。

结构组件1尤其通过平行区域b4加固以防止在结构组件1的左上角的区域中(在左部的侧边16a和上部的端边16c之间)弯曲。支撑筋110防止加强筋11d侧向地折弯。

替选地或附加地,也能够在垂直的、水平的和/或向右倾斜的加强筋11a-11c上设有支撑筋110。

在变细的区域b1中以及在不变细的区域b2中,面元件10基本上是平坦的并且具有朝向前侧弯曲的边缘101。两个区域b1、b2的平坦的部段彼此平行定向。变细的区域b1和不变细的区域b2在阶梯状的过渡区域b5中过渡到彼此中。如尤其根据图1和2的概览可见,加强筋11a-11d在变细的区域中和在不变细的区域b1、b2中基本上垂直地从面元件10突出。在过渡区域b5中,加强筋11a-11d从面元件10突出,使得所述加强筋在如下平面中延伸,所述平面垂直于面元件10的在变细的和不变细的区域b1、b2中的平坦的区域定向。在面元件10的平坦的以及不平坦的区域中,加强筋11a-11d垂直于面元件1的平坦的区域延伸。

面元件10的边缘101设有呈边缘强化部11e、11k的形式的加强元件。边缘强化部11e由与加强筋11a-11d、11f-11h、11n相同的材料制造。

在面元件10的后侧上(参见图3),在结构组件1的变细的区域b1中,设有呈加强筋11h的形式的加强元件。在此,设有多个交叉部,所述交叉部由各两个加强筋11h形成,交叉部由另外的加强筋11h围绕。多个被这样围绕的交叉部设置成一排。与加强筋11h的被围绕的交叉部的排相邻地,设有另外的交叉的加强筋,其中多个交叉部被另外的加强筋11h围绕。与下面的端边16d相邻地,沿着下部的端边16d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1h,使得所述加强筋形成锯齿形。

在面元件10的后侧上,在面元件10的不平坦的区域上设有另外的加强元件。在结构组件1的侧边16a、16b上,面元件10朝向其前侧弯曲。在图3中,放大地示出结构组件1的侧边16a的一部分的局部a。在该区域中,边缘强化部11e设有多个纵向筋11f。纵向筋11f平行于侧边16a、16b延伸。垂直于纵向筋11f延伸有多个连接筋11g。连接筋11g以多排(在此每个侧边16a、16b两排)设置。在此,一排的连接筋11g相对于相邻排的连接筋11g错开地设置。

以类似的方式,过渡区域b5的后侧的部分也设有加强元件,面元件10在所述过渡区域上弯曲。在那,仅设有一排连接筋11g。

图4示出结构组件1的剖开视图。其中可见,面元件10的边缘101在结构组件1的侧边16a、16b上朝向前侧弯曲。在边缘101之间,面元件10是基本上平坦的。边缘101包括分别指向外的凸缘105,所述凸缘基本上平行于面元件10的平坦的部段设置在边缘101之间。因此,面元件的边缘101大致z形/s形地构成。凸缘105连同面元件10的其余的边缘101构成内棱边102。

在横截面中,面元件2基本上具有盆形。通过面元件10的边缘101的所描述的构成方式,能够实现结构组件1的特别高的稳定性。

在上部的端边16c和下部的端边16d的区域中,面元件10的边缘101不弯曲。

在图4中还可见,支撑筋110分别具有斜坡112。斜坡112在连接的向左倾斜的加强筋11d和支撑筋110的敞开的端部111之间延伸。斜坡112形成支撑筋110的背离面元件10的棱边。由此,能够节省材料进而降低结构组件1的重量。

一些(或者作为替选方案所有)加强元件11a-11p在其与面元件10的材料配合的连接的区域中具有拓宽的基座113。在图4中可见,向左倾斜的加强筋11d以及支撑筋110分别包括这种拓宽的基座113。通过拓宽的基座113能够实现加强元件11a-11p与面元件10的特别稳定的连接。

图5示出根据图4的视图的在左部的侧边16a的区域中的放大的局部。尤其根据图5可见,面元件10在其环绕的端边106上设有呈端边镶边11j的形式的加强元件。端边镶边11j覆盖端边106以及凸缘105的邻接于端边106的区域。端边镶边11j在如下区域中遍布地设置,所述区域没有已经将面元件10的端边106另外地连接。端边镶边11j保护端边106免受损坏。

在端边镶边11j的区域中,面元件10的纤维材料块不完全地加固(增强(geloftet))。因此,与在完全加固的区域中相比,纤维材料块的各个纤维彼此不太紧密地贴靠。由此,能够实现端边镶边11j与面元件10的特别稳定的连接。

图5还示出,在结构组件1的后侧上在边缘强化部11e上,多个接口元件11m、11n构成为用于与加衬件连接。接口元件11m、11n尤其用于与平面的、柔性的加衬件,优选地毯连接。

如尤其图1、3和5图解说明那样,在边缘强化部11e的外边缘上设有呈卡条通道12m的形式的接口元件。卡条通道12m构成和设计为用于容纳平面的、柔性的加衬件。卡条通道12m沿着侧边16a、16b、上部的端边16c和/或下部的端边16d延伸。沿着卡条通道12m,在卡条通道12m内部设置有多个卡条钩133。卡条钩133构成为用于固持平面的、柔性的加衬件。为了卡条钩133的改善的柔性,所述卡条钩部分被切开。卡条通道12m材料配合地与面元件10连接。

与卡条通道12m相邻地设置有粘结剂通道12n。粘结剂通道12n基本上平行于卡条通道12m伸展。粘结剂通道12n构成和设计为用于容纳粘结剂,所述粘结剂用于平面的、柔性的加衬件与结构组件1的粘结连接。借助于粘结剂通道,能够尤其以最优消耗来施加粘结剂。

卡条通道12m和/或粘结剂通道12n替选地或附加地也能够构成为用于容纳线缆的线缆通道。

为了连接到锁3上,面元件10包括朝向面元件10的前侧弯曲的接片108。借助于面元件10的接片108,呈加固框11m的形式的加强元件材料配合地连接。加强框架11m围绕接片108的边缘并且将接片108在其朝向锁3的侧上至少部分地覆盖。加强框架11m提高面元件10的接片108的刚度。多个水平的加强筋11b碰撞到接片108上并且支撑所述接片。为此,水平的加强筋11b中的两个加强筋朝向接片108升高。

结构组件1构成和设计为,用于在负荷下变形,使得构成抵抗变形作用的凹坑。这能够通过将面元件10的纤维材料块的多个纤维层相应地定向和/或相应地设置加强元件11a-11p来实现。以这种方式,尤其能够在正面碰撞的情况下减少结构组件1的部段的向前移位。

如已经提到的,结构组件1包括多个接口元件12a-12r。

如尤其图1、2和6图解说明那样,多个接口元件分别构成为螺毂12a,所述螺毂用于与中间扶手连接。在此,结构组件1包括四个螺毂12a,所述螺毂用于与中间扶手连接。

螺毂12a在面元件10的前侧上材料配合地与其连接。螺毂12a基本上空心圆柱形地构成,所述圆柱形具有圆形的横截面。螺毂12a分别包括拓宽的基座120,所述基座用于与面元件10稳定地材料配合地连接。此外,螺毂12a分别包括四个分别以90°错开的支撑筋121,所述支撑筋用于附加地使螺毂12a稳定。螺毂12a分别包括螺纹套管122,所述螺纹套管具有内螺纹和外螺纹。螺纹套管122分别以其外螺纹拧入到所属的螺毂12a中。

扶手承载件2包括两个接片21,所述接片用于可枢转地支承其余未在图中示出的中间扶手。扶手承载件2借助于四个螺丝20固定在结构组件1上,所述螺丝分别与螺纹套管122的内螺纹螺接。

在将扶手承载件2安装在结构组件1上时,定位销12b通过与在扶手承载件2中的相关联的定位孔共同作用能够实现预先定位。定位销12b经由加强筋11a-11d材料配合地与面元件10连接。

在一个替选的实施方式中,螺纹套管122不拧入到相关联的螺毂12a中,而是构成为插入件并且与相应的螺毂形状配合地连接。通过在形成螺毂12a的情况下注塑螺纹套管122实现形状配合地连接。

现在,尤其参照图1至3和7至9描述结构组件1的另一接口元件12c。所述接口元件构成为回转接头支承件12c并且建立结构组件1与车辆座椅靠背的横向管4的连接。

回转接头支承件12c设置在下部的端边16d附近。所述回转接头支承件允许结构组件1相对于其余的车辆座椅在打开的和闭合的状态之间枢转。

回转接头支承件12c包括多个(在此两个)容纳部123,所述容纳部用于支承横向管4。容纳部123分别一件式地与在变细的区域b1的区域中的边缘强化部11k连接并且由相同的材料制造。

图7示出结构组件1的左部的侧边16a在下部的端边16d的区域中的视图。容纳部123构成侧凹124。图8示出在右部的侧边16b上的容纳部123,所述容纳部同样构成侧凹124。如果将横向管4引入容纳部123中,那么所述横向管与侧凹124锁止。结构组件1于是与横向管4连接并且能够借助于两个板箍(blechschellen)40固定在所述横向管上。

图7示出容纳部123和板箍40,然而未示出横向管4,而所述横向管在图8中以支承在容纳部123中的方式示出。设置在结构组件1的两侧上的两个承载臂42与横向管4连接。承载臂42支承在车辆座椅上,以将横向管4连接到车辆座椅上。横向管4提供枢转轴线s,与横向管4连接的结构组件1可围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

图9示出结构组件1在与其连接的横向管4的区域中的剖开视图。其中可见板箍40,所述板箍围绕横向管4并且借助于两个螺丝41固定在结构组件1上。螺丝41在此是热融自攻丝螺丝(fds螺丝),所述热融自攻丝螺丝能够将面元件10与板箍40在没有预先打孔的情况下连接。

此外,尤其在图9中可见,面元件10同样构成容纳部100。面元件10的容纳部100以沟槽状的凹陷部的形式构成,所述凹陷部在结构组件1的侧边16a、16b上的容纳部123之间延伸。结构组件1的侧边16a、16b上的以及面元件10的容纳部123、100共同地形成回转接头支承件12c。面元件10的容纳部100尤其也在图1中可见。

结构组件1还包括多个呈锁止毂12q的形式的接口元件,所述锁止毂用于与加衬件和挡板(参见图1和2)中的至少一个连接。锁止毂12q包括拓宽的基座,所述锁止毂经由所述基座材料配合地与面元件10连接。锁止毂12q基本上圆柱形地构成。锁止毂12q的圆柱轴线基本上垂直于面元件10的相邻的部段定向。在此,设有五个锁止毂12q。每个锁止毂12q可与相关联的连接配合件锁止地连接。替选地,锁止毂12q也能够构成为螺毂,所述螺毂能够与螺丝接合。

图10示出结构组件1的在与上部的端边16c相邻的区域中的剖开视图。结构组件1包括两个头枕固持件12d,如尤其根据图1、3和10的概览可见的。每个头枕固持件12d构成和设计为用于容纳和支承头枕的头枕杆。

每个头枕固持件12d包括三个容纳部125a-125c。容纳部125a-125c沿着结构组件1的平行于侧边16a、16b延伸的纵轴线间隔开地设置。头枕杆能够插入到容纳部125a-125c中。头枕固持件12d中的每个的容纳部125a-125c彼此同轴地定向。

两个头枕固持件12d的第一容纳部125a在此由共同的头枕弓形件126构成。头枕弓形件126是多次基本直角弯曲的材料条(尤其由金属构成的板条)。头枕弓形件126贴靠在面元件10上。所述头枕弓形件构成为插入件。头枕弓形件126除了构成第一容纳部125a的区域以外,完全地由面元件和材料配合地与面元件10连接的加强面11p包围。加强面11p构成覆盖头枕弓形件126的面,从所述面伸出多个(倾斜的)垂直的加强筋11a。因此,头枕弓形件126与面元件10形状配合地连接。

通过由金属构成头枕弓形件126,能够实现特别稳定地固持头枕。

在第一容纳部125a的区域中,面元件10分别设有凹口107,在所述凹口中分别装入呈加强嵌入件11l的形式的加强元件。加强嵌入件11l中的每个延伸进入到头枕弓形件126的也形成第一容纳部125a的弯曲的区域中。因此,加强嵌入件11l形成第一容纳部125a的一部分。在其背离容纳部125a的侧上,加强嵌入件11l中的每个包括多个垂直的和水平的加强筋。

两个头枕固持件12d的第二容纳部125b通过水平的加强筋11b之一构成。水平的加强筋11b平行于头枕弓形件126定向并且与其间隔开地设置。在第一容纳部125b的区域中,水平的加强筋11b在一侧上进行强化,进而构成贯穿部。构成第二容纳部125b的水平的加强筋11b(从面元件10起观察)通常高于相邻的加强筋11a、11b和11d。

第一和第二容纳部125a、125b基本上构成为方形的开口。

两个头枕固持件12d的第三容纳部125c由另外的水平的加强筋11b构成。第三容纳部125c在相应的水平的加强筋11b中以凹陷部的形式构成。

图11至13示出锁3到接口元件上的连接的不同视图,所述接口元件呈结构元件1的锁固持件12e的形式。锁3具有闭锁的状态和不闭锁的状态,并且构成和设计为,用于在闭锁的状态中借助于车辆座椅靠背的相关联的闭锁元件闭锁。在锁3的闭锁的状态中,结构组件1不可围绕枢转轴线s相对于车辆座椅靠背枢转。

为了造成闭锁,锁3包括锁机械装置30,所述机械装置在锁3的闭锁的状态中与相关联的闭锁元件闭锁地共同作用。锁3还包括按键31。按键31与锁机械装置30有效连接。通过操纵按键31,将锁3从闭锁的状态转变到不闭锁的状态中。

锁固持件12e设置在面元件10的弯曲的接片108上。接片108基本上垂直地从面元件10的相邻的平坦的部段突出。面元件10在接片108在面元件10上的起点和下一相邻的垂直的加强筋11a之间的区域相对于面元件10的相邻的平坦的部段(以阶梯的形式)缩进。

在接片108中设有两个开口,各一个金属嵌入件128装入所述开口中。锁3的螺丝32穿过锁固持件12e的两个金属嵌入件128中的每个。螺丝32为了将锁3固持在结构组件1上而分别与锁3的相关联的螺纹接合。在面元件10的接片108的与锁3相对置的侧上分别设有在螺丝32前方穿过接合的固定螺母33,所述固定螺母将相应的金属嵌入件128固定在接片108上。图12示出面元件10的接片108的背离锁3的侧,该侧不具有固定螺母33。

金属嵌入件128具有圆柱形的杆和在杆的外罩面上环绕的凸缘。凸缘安置在面元件10的接片108上(即在有机板上),并且支撑在所述接片上。凸缘相对于杆的端侧大致以接片108的厚度后移。因此,金属嵌入件128的杆的端侧与接片108的与金属嵌入件128的凸缘相反置的表面齐平。金属嵌入件128的凸缘支撑金属嵌入件128,以防止相对于接片108的倾斜。在金属嵌入件128上可转动地支承锁机械装置30(或锁机械装置30的一部分)。

锁固持件12e还构成有(在此两个)导轨127,所述导轨构成和设计为,用于引导按键31的相关的引导销310。导轨127允许按键31在其操纵时移动。

结构组件1包括多个接口元件,所述接口元件用于引导和固持线缆,所述接口元件呈线缆夹12f、线缆固持件12g和线缆引导件12h、12j的形式。线缆例如用于对头枕、锁3和/或另外的与结构组件1连接的或可连接的构件供电和/或操纵。

图1示出多个线缆夹12f,所述线缆夹分别具有两个夹子部段,所述夹子部段构成为,用于容纳线缆并且将线缆力配合地保持在夹子部段之间。线缆夹在多个加强筋11a、11d的背离面元件的上棱边上构成。

线缆保持件12g包括三个垂直地从面元件10或加强筋11a、11b突出的销。所述销基本上设置和构成为一排,用于交替地(弹性地)力配合地固持引导穿过销的线缆。线缆固持件12g为线缆形成隔板。

第一线缆引导件12h在左部的侧边16a和下部的端边16d之间设置在下角的区域中。第一线缆引导件12h构成为,用于容纳线缆并且从结构组件1的后侧引导到结构组件1的前侧上。

图14示出第二线缆引导件12j沿着结构组件1的左部的侧边16a的伸展。第二线缆引导件12j沿着面元件10的边缘101与内棱边102相邻地延伸。第二线缆引导件12j设置在边缘101的z形弯曲的下方。通过这种布置,线缆由面元件10的凸缘105和边缘强化部11e、11k特别良好地支撑。

此外,在图14中可见,面元件10具有s形弯曲(或z形弯曲,根据视线方向)或s形或z形的横截面轮廓。在图14中右侧示出的变细的区域b1相对于左侧示出的不变细的区域b2(阶梯状地)缩进。面元件10的s形弯曲能够在结构组件1的负荷下吸收能量。

图15和16示出两个接口元件的变型方案,所述接口元件呈螺纹连接12k、12l的形式,所述接口元件使用在如根据图1至14的结构组件1的结构组件上,例如用于将结构组件1与中间扶手连接。

螺纹连接12k、12l分别包括螺纹嵌入件129a、129b,所述螺纹嵌入件具有拓宽的基部130a、130b。螺纹嵌入件129a、129b分别穿过在面元件10中的开口103接合。在开口103上,面元件10向上弯曲从而形成通道。面元件10中的开口103在凹陷部104上构成,在所述凹陷部中容纳有相应的螺纹嵌入件129a、129b的基部130a、130b。凹陷部104与开口103共同地形成锥形的贯穿部。

相应的螺纹嵌入件129a、129b的拓宽的基部130a、130b具有比在面元件10中的开口103更大的直径。螺纹嵌入件129a、129b中的每个的可与相关联的配合件接合的螺纹设置在面元件10的与基部130a、130b相对置的侧上。以这种方式,螺纹嵌入件129a、129b特别好地固定在面元件10上。基部130a、130b没有经过凹陷部104从面元件10突出。

根据图15的螺纹嵌入件129a构成为具有外螺纹的螺栓,而根据图16的螺纹嵌入件129b构成为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套管。

在面元件10的与基部130a、130b相对置的侧上,螺纹嵌入件129a、129b的两个变形方案在邻接于面元件10的外罩部段上借助于注塑材料131压力注塑包封。注塑材料131材料配合地与面元件10连接。根据图15的螺纹嵌入件129a的基部130a借助于注塑材料131向外注塑(überspritzen)。凹陷部104部分地用注塑材料131填充(替选地,凹陷部104完全用注塑材料131填充)。在未示出的变型方案中,根据图16的螺纹嵌入件129b的基部130b也借助于注塑材料131向外注塑。

图17示出呈固持件12p的形式的接口元件,所述接口元件用于使用在如根据图1至14的结构组件1的结构组件上。在此,固持件12p示例地与杆5连接。杆5例如是头枕的头枕杆。杆5包括凹陷部50。面元件10被压入到凹陷部50中。这例如借助于相应的销实现。在凹陷部50的区域中,杆5安置在面元件10的升高的、倾斜的区域上,并且由注塑在其上的注塑材料131包围。通过将面元件10压入到凹陷部50中,进行杆5与结构组件1的特别稳定的连接,类似于铆接。

替选地,杆包括多个凹陷部和/或一个或多个孔,面元件10被压入到所述孔中。在与任意的插入件或另外的构件、尤其与根据图1至14的结构组件1的头枕弓形件126连接的情况下,能够提出,将面元件10压入到凹陷部或孔中,

图18示出呈加强筋11n的形式的加强元件。加强筋11n与由有机板制造的面元件10连接并且基本上垂直地从所述面元件突出。在所述加强筋与面元件10的连接的区域中,加强筋11n具有拓宽的基座113。通过拓宽的基座113,加强筋11n与面元件10连接处的接触面相对于没有拓宽的基座的加强筋增大。由于增大的接触面,连接是特别稳定的。在横截面中,加强筋11n具有t形。

在加强元件11n和面元件10之间的接触面下方,面元件10的纤维材料块不完全地加固。纤维材料块的纤维在接触面的下方彼此间以比在相邻区域中更大的间距设置。由于在接触面上的纤维材料块的不完全的加固,加强筋11n与面元件10的材料配合的连接是特别稳定的。纤维材料块嵌入到热塑性的塑料基体中。加强筋由与塑料基体相同的材料制造。

任意在此描述的加强元件11a-11p和/或接口元件12a-12r与面元件10的连接能够根据图18中示出的与拓宽的基座的连接和/或在面元件10的不完全加固的区域上构成。

图19示出根据图1至14的结构组件1,所述结构组件具有呈顶部-锚索-弓形件12r的形式的附加的接口元件。顶部-锚索-弓形件12r通过由有机板构成的下料区段(zuschnitt)132构成。顶部-锚索-弓形件12r构成和设计为,用于与安全带连接并且支承所述安全带。下料区段132材料配合地与面元件10连接,例如借助于注塑和/或通过接触和加热面元件10和下料区段132。

在车辆碰撞、尤其正面碰撞的情况下,大的力能够作用到与顶部-锚索-弓形件12r连接的安全带上。在此,存在安全带侧向滑落的风险,由此能够提高乘客的受伤风险。为了防止这种滑落,结构组件1(可选地)设有预定断裂部位。所述预定断裂部位以预定断裂线14的形式构成。预定断裂线14平行地伸展并且彼此隔开且邻接于上部的端边16c。预定断裂线14相对于上部的端边16c基本上垂直地伸展。预定断裂线例如以筋或槽和/或材料薄弱部的形式构成。在此,预定断裂线14通过呈槽的形式的薄弱部在喷射到面元件10上的加强面11p中构成。替选地或附加地,面元件10也能够设有薄弱部。薄弱部构成和设计为,当作用的力超出预定的最大力(例如在所谓adr拉力的情况下)时,用于在预定的部位处引起材料失效。

如果预定断裂线14折断,那么在上部的端边16c上形成缺口,安全带接合到所述缺口中并且通过所述缺口防止所述安全带侧向地滑落。因此,安全带被挡住。

因此,根据图1至19所描述的结构组件1构成为有机板-塑料-混合构件,进而在重量特别小的情况下满足高的稳定性要求。通过将多个加强元件和接口元件集成到结构组件1中,制造还是特别简单的。因此,能够明显地减少所需的连接工序的数量。

面元件10由有机板构成进而由可热成形的复合材料制造。为了制造面元件10,有机板以面的形式提供进而作为面材提供。为了生成面元件,从有机板的面中切割或冲压出相应的块。替选地,有机板的相应的块已经以该形状制造并且不必再被切割。

在随后的步骤中,使下料区段变形,面元件10应由所述下料区段生产。因为,有机板是可热成形的材料,所以这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借助于热成形实现,即通过加热下料区段连同随后将其机械地变形实现。

加强元件11a-11p和接口元件12a-12q(除了顶部-锚索-弓形件12r以外)在此不由有机板制造。替代于此,所述加强元件和接口元件由塑料构成并且借助于塑料注塑喷射到面元件10上。加强元件11a-11p和接口元件12a-12q以这种方式材料配合地与面元件10连接。为了尽可能简化结构组件1的制造,面元件10的变形能够在相同的工具中如注塑模具实现。

有利的能够是,根据由哪种热塑性的塑料构成有机板的纤维材料块所嵌入的基体,在注塑中使用相同的塑料材料,以便形成加强元件11a-11p和接口元件12a-12q。

在注塑期间,构成加强筋11d和从其突出的支撑筋110的注塑材料在不同的部位处喷射到注塑模具中。在此,注塑材料(根据喷入部位的布置)从注塑模具的形成支撑筋110的部段流入到形成加强筋11d的部段中或者反之亦然。因为支撑筋110构成为具有敞开的端部111,在此注塑材料流的两个前部不彼此相遇。与此不同,在制造加强筋11a-11d、11f-11h、11n的交叉点的情况下,多个这种前部彼此相遇。在此,所述前部材料配合地连接。然而,在这种连接的区域中,相应的加强筋11a-11d、11f-11h、11n,与由唯一的注塑材料流形成的区域相比,可能仅能承受更小的负荷(尤其能够在拉力负荷下断开连接)。因此,设有支撑筋110的加强筋11d具有相对于拉力负荷的特别高的稳定性。

在注塑时,借助于插入技术在建立与面元件10的形状配合的连接的情况下压力注塑包封置入件(如头枕弓形件126)。

面元件10的区域(例如在端边106的区域中)的不完全的加固能够通过注塑(或总体通过加热)实现。面元件10随后在所述区域中被不完全地挤压,以便得到不完全的加固。

附图标记列表

1结构组件

10面元件

100容纳部

101边缘

102内棱边

103开口

104凹陷部

105凸缘

106端边

107凹口

108接片

109不完全加固的区域

11a垂直的加强筋

11b水平的加强筋

11c向右倾斜的加强筋

11d向左倾斜的加强筋

11e边缘强化部

11f纵向筋

11g连接筋

11h加强筋

11j端边镶边

11k边缘强化部(变细的区域)

11l加强嵌入件

11m加强框架

11n加强筋

11p加强面

110支撑筋

111敞开的端部

112斜坡

113基座

12a螺毂

12b定位销

12c回转接头支承件

12d头枕固持件

12e锁固持件

12f线缆夹

12g线缆固持件

12h第一线缆引导件

12j第二线缆引导件

12k螺纹连接

12l螺纹连接

12m卡条通道

12n粘结剂通道

12p固持件

12q锁止毂

12r顶部-锚索-弓形件

120基座

121支撑筋

122螺纹套管

123容纳部

124侧凹

125a第一容纳部

125b第二容纳部

125c第三容纳部

126头枕弓形件

127导轨

128金属嵌入件

129a螺纹嵌入件(螺栓)

129b螺纹嵌入件(螺纹套管)

130a、130b基部

131注塑材料

132下料区段

133卡条钩

14预定断裂线

16a、16b侧边

16c上部的端边

16d下部的端边

2扶手承载件

20螺丝

21接片

3锁

30锁机械装置

31按键

310引导销

32螺丝

33固定螺母

4横向管

40板箍

41螺丝

42承载臂

5杆

50凹陷部

a局部

b1变细的区域

b2不变细的区域

b3交叉区域

b4平行区域

b5过渡区域

k交叉点

s枢转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