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选择性约束机动车的前盖或将其旋转释放的锁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622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用于选择性约束机动车的前盖或将其旋转释放的锁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约束(rückhalten)机动车的可枢转的前盖或将其从正常位置旋转地抬起到保护位置中的锁架组件,其具有在锁中配合作用的锁架。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的、配备有这种锁架组件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借助同类型的锁架组件应实现行人撞击保护的功能,在行人或两轮车驾驶者撞上相关机动车时,前盖以定义的距离远离车身。由此同时增大前盖与位于其下方的、通常刚性的构件(例如动力总成)的距离,从而可降低撞上的行人或两轮车驾驶者的受伤危险。

用于撞击保护的主动系统早已众所周知,在其中在通过传感器控制检测到行人或两轮车驾驶者可能的正面撞击之后,借助致动器主动抬起前盖。

de10152621a1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前盖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沿主行驶方向观察位于后方的铰链装置和至少一个位于前方的锁,该组件用于约束前盖或将其从正常位置抬起到保护位置中。前盖在其后部区域中的抬起通过操作作用于前盖后端部的致动器进行。前盖在其前部区域中的抬起通过强制耦合装置、特别是滑槽导向装置进行,该强制耦合装置在抬起时在其后部区域中强制带动前盖的前部区域。此外,可选地在前盖的前部区域中设有另一致动器,其在碰撞情况下辅助前盖的强制运动。

也已知,前盖作为车身构件借助铰链可枢转地支承在车辆车身上并且在关闭位置中借助锁架组件以及相关的锁固定在那里。在相关车辆的正常运行中,前盖位置固定地保持在相关车身上。但为了使刚性或者说位置固定地设置的前盖能够如上所述主动抬起,在撞击保护功能的情况下需要赋予其一定的运动自由度。

为此目的,在de102013003956a1中,一种用于约束机动车的可枢转的前盖或将其从正常位置抬起到保护位置中的锁架组件设有杆件装置。该杆件装置一方面借助枢转轴可枢转地支承在前盖固定件上,前盖固定在该前盖固定件上。另一方面,杆件装置既可平移又可围绕另一枢转轴旋转或转动地支承在滑槽导向装置中。该滑槽导向装置本身设置在锁架保持装置上,包括锁架上部件和锁柱的锁架安装在该锁架保持装置上。锁架固定在锁中并且即使在碰撞情况下也保持在其位置中。与此相对,在碰撞期间前盖固定件首先在滑槽导向装置平移移动并且随后一方面围绕设置在前盖固定件上的枢转轴旋转运动并且另一方面围绕设置在滑槽导向装置中的枢转轴旋转运动。总之,在由de102013003956a1公开的锁架组件中前盖在锁侧的抬起运动首先是平移运动,其随后过渡为旋转运动。为此设置的锁架组件的结构相对复杂并且不利地需要相当大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前盖的锁架组件,其克服上述缺点。

所述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锁架组件解决,据此现在仅设置一个唯一的、设置在锁架保持装置上的枢转轴和一个可转动地支承在锁中的锁柱。显然,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却了滑槽导向装置和设置在滑槽导向装置中的枢转轴,这有利地减少了构件数量。

为了避免前盖意外抬起,根据本发明规定,在前盖固定装置上设置与第一释放装置相对应的第一防转动装置,该第一释放装置在正常位置中固定前盖固定装置并且为了进入保护位置将其释放。

按本发明的锁架组件的一种特别简单的技术实施方式在于,第一释放装置和第一防转动装置通过力锁合和/或形锁合和/或摩擦锁合彼此可分离地连接。

如果第一释放装置是棘爪,其在正常位置中贴靠在构造为弹簧的第一防转动装置上,则这更加适用。

根据本发明也可规定,在前盖固定装置上设置与第二释放装置相对应的第二防转动装置,该第二释放装置在正常位置中固定前盖固定装置并且为了进入保护位置将其释放。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按本发明的装置防止前盖意外抬起的可靠性。

关于按本发明的锁架组件的上述方面的一种特别简单的技术实施方式在于,第二释放装置和第二防转动装置借助力锁合和/或形锁合和/或摩擦锁合彼此可分离地连接。

如果第二释放装置是弹簧,其在正常位置中嵌入构造为凹槽的第二防转动装置中,则这更加适用。

可规定,第一释放装置和/或第二释放装置可通过致动器操作。由此可简单地实现主动的前盖,这进一步改善了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如果锁架保持装置在正常位置中与前盖固定装置基本上一致和/或设置在该前盖固定装置中,则有利的是按本发明的装置所需的安装空间特别少。

有利的是,锁架可具有至少一个调节装置,借助该调节装置可通过很少和简单的措施将设有按本发明的锁架组件的前盖定向到车身上,无论是在制造机动车期间还是在其检查或维修过程中。

上述任务也通过一种具有前盖的机动车来解决,所述前盖可借助沿主行驶方向观察位于后方的铰链装置以及至少一个位于前方的锁从正常位置抬起到保护位置中,在此,设置有上述的根据本发明的锁架组件。

尽管上面没有明确描述,但本发明的上述特征能够尽可能地相互组合。

附图说明

下面简要说明本发明的附图。

图1示出从斜下方观察处于正常位置中的按本发明的锁架组件的透视性侧视图;

图2以从下方观察的仰视图示出处于正常位置中的按本发明的锁架组件的局部;

图3示出从斜下方并且向前观察处于保护位置中的锁架组件的局部;

图4a至4d是锁架组件从正常位置到保护位置的抬起运动中各选定时刻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至4d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非预先判断的、特别是非限制性的描述。相同元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除非另有说明。

在图1中以从斜下方的透视性侧视图示出处于正常位置中的锁架组件1。该锁架组件1保持在由现有技术已知的锁5中,该锁借助在此未示出的紧固装置、优选螺钉固定在机动车15的车身10上。图1所示的车身10右侧部分代表沿主行驶方向f观察机动车15的前部区域,如借助图中所示的且通常使用的车辆定向的笛卡尔坐标系的x轴可见。在通过未示出的传感器检测到碰撞情况时,机动车15的前盖20根据本发明逆着x方向(即逆着主行驶方向f、在图1中向右)并且朝向z方向或者说高度方向(即在图1中向上)抬起。

锁架组件1具有锁柱25,该锁柱沿车辆横向方向y延伸并且以已知方式沿x和z方向固定在锁5中;在此围绕其纵轴线(即围绕y)d转动是可能的。所述固定原则上是永久的并且仅在前盖20为了正常打开过程、如为了对前盖20下方的动力总成进行维护或检查工作被抬起时才被释放。

在锁柱25上一体成形基本上扁平的锁架上部件35,该锁架上部件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两个朝向前盖20方向突出的柱腿40、45。锁柱25和锁架上部件35一起构成锁架48。柱腿40固定在锁架保持装置50上。柱腿45具有调节装置55,该调节装置的结构和功能将参照图3进行说明。

在锁架保持装置50的与两个柱腿40、45相对置的端部上支承有枢转轴60,该枢转轴允许锁架保持装置的旋转运动。另外,在枢转轴60上可枢转地支承有前盖固定装置65,从而前盖固定装置65和锁架保持装置50在机动车15与行人或两轮车驾驶者(未示出)的碰撞情况下可相对转动。

为了避免锁架保持装置50和前盖固定装置65的不希望的转动运动,设置与第一释放装置75配合作用的第一防转动装置70和与第二释放装置85配合作用的第二防转动装置80。

从图1和2可以看出,第一释放装置75构造为杆件,其以一个端部可转动地支承在枢转轴60上。其相对置的端部具有贴靠面90,致动器100的推杆95可作用于该贴靠面上(参见图4a)。第一释放装置75的与枢转轴60相邻的端部作用于第一防转动装置70,该第一防转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大致舌片状地从前盖固定装置65朝向第一释放装置75方向突出。为此所需的空间通过设置在锁架保持装置50中的缺口105提供。

第一释放装置75和第一防转动装置70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彼此这样预紧,使得避免在锁架保持装置50和前盖固定装置65之间的相对运动。只有通过借助致动器100脱开第一释放装置75与第一防转动装置70的连接才能进行上述相对运动。

第一释放装置75与第一防转动装置70的连接可以是力锁合、形锁合和/或摩擦锁合的。因此,第一释放装置75尤其是可由弹簧钢制成,该弹簧钢——材料固有地——弹性地与第一防转动装置70配合作用。替代或附加地,第一释放装置75可具有至少一个或如图2所示两个凸肩115,它们在前盖20的正常位置中贴靠在第一防转动装置70上并且由此防止其意外抬起。

应注意,缺口100的形状和尺寸还允许容纳紧固装置(如在此未示出的螺钉),该紧固装置延伸穿过设置在前盖固定装置65中的开口110,从而前盖固定装置和前盖20可固定在一起。

由图2还可看出,在锁架保持装置50的与具有第一释放装置75和第一防转动装置70的枢转轴60相对置的端部上设有第二防转动装置80,其与位于前盖固定装置65上的第二释放装置85配合作用。具体而言,第二释放装置85构造为舌片(lasche)或弹簧,其嵌入构造为凹槽的第二防转动装置80中。所述嵌入本身尺寸较小、如1mm,从而第二释放装置85和第二防转动装置80可在第一释放装置75和第一防转动装置70的触发运动之后基本上彼此旋转地分离,而不需要锁架保持装置50和前盖固定装置65的平移运动。第二防转动装置80和第二释放装置85也可力锁合、形锁合和/或摩擦锁合地彼此连接;先前关于第一释放装置75和第一防转动装置70的说明适用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转动装置70通过第一释放装置75(在图2中向左或者说逆着机动车15的主行驶方向)预紧。由于第一防转动装置70和第二释放装置80位于前盖固定装置65上,第二防转动装置85在正常位置中被压到第二释放装置80上并且也保持在位置中。

如图2清楚所示,前盖固定装置65和锁架保持装置50在x-z平面中基本上一致,因而锁架保持装置50在正常位置中容纳在前盖固定装置65中。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减少了按本发明的装置所需的结构空间。如果不仅锁架保持装置50而且前盖固定装置65构造成基本上平面的且分别具有提高刚度的弯边,则更加有利。

图3从斜下方示出图2所示的、处于保护位置中的锁架组件1的局部。第一释放装置75与第一防转动装置70分离。第二释放装置85也不再位于第二防转动装置80中,从而前盖固定装置65可围绕枢转轴60相对于锁架保持装置50进入倾斜的位置中。

如前所述,调节装置55位于锁架上部件35的柱腿45上。调节装置55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穿过锁架保持装置50并且保持其上的螺纹130,该螺纹可借助螺钉135沿z方向或在高度上可调节。借助这种简单的措施可在安装状态中调节锁架组件1的位置或定向,以便补偿在车身10和前盖20之间可能的公差。

从图1所示的锁架组件1的正常位置开始,现在在图4a至4d中示出在确定碰撞之后进入保护位置的离散时刻。

在图4a中致动器100的推杆95这样移出,使得该推杆贴靠在第一释放装置75的贴靠面90上。在这种状态中锁架保持装置50、前盖固定装置65和锁柱25处于其初始位置中。锁架上部件35基本上竖直地沿z方向定向并且通过位于锁5中的锁柱25保持。因此,除了推杆95之外,锁架组件1的所有元件以及前盖20都处于其正常位置中。

在图4b中推杆95进一步移出并且使第一释放装置75围绕枢转轴60沿z方向枢转,直至其上侧贴靠在前盖固定装置的下侧上。第一释放装置75的凸肩115从其初始位置移出并且与第一防转动装置70分离。同时第二释放装置85和第二防转动装置80分离。在此状态中锁架上部件35也基本上竖直地沿z方向定向。

在进一步的抬起过程中,前盖20通过在此未示出、但本身已知并且位于机动车15挡风玻璃(未示出)区域中的、致动器操作的前盖铰链组件逆着主行驶方向f、即逆着x方向运动。这基于上面所描述的第一释放装置75与第一防转动装置70的分离以及第二释放装置85与第二防转动装置80的分离导致贴靠面90与推杆95分离、前盖固定装置65围绕枢转轴60枢转、锁架保持装置50围绕枢转轴60枢转以及锁架35围绕保持在锁5中的锁柱25枢转。锁架35、锁架保持装置50和前盖固定装置65本身进行纯旋转运动。但由于这些元件是通过锁柱25、锁架上部件35、锁架保持装置50、枢转轴60和前盖固定装置65形成的运动链的一部分,因此通过相应确定尺寸和定位可有利地在锁侧精确定义前盖20的不仅旋转而且平移的抬起运动。例如可能是,在致动器100基于未示出的、代表碰撞的信号被触发之后首先沿z方向提升并且随后才沿x方向移动锁架组件1,以便首先获得前盖20下侧和位于其下方的、在此未示出的动力总成、如机动车15的驱动发动机之间的距离(高度),从而有效防止较矮的人撞击在硬的动力总成上。

上述运动过程继续,直到前盖20处于保护位置中。在此情况下,如图4d所示,锁架35、锁架保持装置50和前盖固定装置65本身继续进行纯旋转运动。在本实施例中锁架35相对于x、y平面的倾斜角大约为45°。即使在该状态中,锁柱25也保持在锁5中,即锁柱在整个如图1及4a至4d所示的前盖20抬起运动中在锁内部转动,但既不能沿x方向、也不能沿y方向或z方向移动。基于上述运动链,前盖20整体沿由旋转和平移运动组成的、确定的抬起行程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锁架组件1本身可逆地构造。这表示,锁架组件在基于常见的碰撞情况抬起之后不需要花费很大力气就能再次返回其初始位置中并且因此前盖20也能再次返回其正常位置中。只有在使用烟火致动器100时应注意在使用后将其更换,如本身由现有技术已知的。

附图标记列表

1锁架组件

5锁

10车身

15机动车

20前盖

25锁柱

35锁架上部件

40柱腿

45柱腿

48锁架

50锁架保持装置

55调节装置

60枢转轴

65前盖固定装置

70第一防转动装置

75第一释放装置

80第二防转动装置

85第二释放装置

90贴靠面

95推杆

100致动器

105缺口

110开口

115凸肩

120弯边

125弯边

130螺纹

135螺钉

f主行驶方向

x、y、z车辆定向的笛卡尔坐标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