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汽车暖风机壳体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7780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商用汽车暖风机壳体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私家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为了在冬季能为驾驶者和乘客提供良好的服务,与乘坐环境,车上一般会设置暖风机,但现有的暖风机的壳体大多使用普通的塑料,使用时不止会产生噪音,若吹出的风过热,还会使暖风机壳体轻微融化,导致暖风机壳体散发出一股异味儿,影响车内的环境,也会对车内人员的身体造成一些伤害,且在暖风机壳体轻微融化时不慎触碰到暖风机壳体上,不仅会造成触碰者的身体伤害,还会使暖风机壳体形变,影响使用和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商用汽车暖风机壳体的加工工艺,以使暖风机壳体具有耐热耐潮的稳定特性,且使暖风机壳体能一体成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商用汽车暖风机壳体的加工工艺,所述加工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准备好需要制作暖风机壳体的原材料,即未经加工的整体塑料;

步骤二:将准备好的塑料的原材料做冲压成型操作,将壳体的基本形状冲压成型;

步骤三:在冲压好的壳体上确定一个基准点,便于以后进行操作;

步骤四:根据确定的基准点,将需要打孔的地方进行划线;

步骤五:对步骤三完成后的壳体进行第一次CNC加工,将基本地方进行处理;

步骤六:对步骤四完成后的壳体进行第二次的CNC加工,将需要制作的地方基本制作成型,壳体的基本形状和孔洞完成制作;

步骤七:对步骤六制作完成的壳体进行热整形,使得壳体的形状更为规整,便于以后的操纵;

步骤八:将热整形完成的壳体进行磨边操作,使壳体的边缘更为光滑;

步骤九:对步骤八操作完成的壳体进行镀层操作,在壳体上镀上一层隔热层,防止在高温下,制作壳体的塑料会微微融化;

步骤十:使镀层干燥,进行第一次干燥处理;

步骤十一:将表面镀层干燥后的壳体进行清洗操作;

步骤十二:对清洗过后的壳体进行第二次干燥操作,暖风机壳体制作完成。

进一步的,步骤八中的为壳体镀上镀层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镀层;

进一步的,步骤十二中的干燥方法不仅限于一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商用汽车暖风机壳体的加工工艺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商用汽车暖风机壳体的加工工艺,将外壳的整体形状一体成型的制作出来,避免了后续几个部件加工成外壳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或后期使用时脱落,采用CNC的加工工艺,对于成型板的后续加工更为精准,确保了后续孔洞制作的准确性,对加工好的壳体进行最后的磨边操作,保证壳体边缘的光滑性,为制作好的壳体进行镀层操作,在壳体外表面镀上一层隔热耐温的涂层,保证壳体在高温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物理特性,具有工艺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商用汽车暖风机壳体的加工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所示,一种商用汽车暖风机壳体的加工工艺,所述加工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准备好需要制作暖风机壳体的原材料,即未经加工的整体塑料;

步骤二:将准备好的塑料的原材料做冲压成型操作,将壳体的基本形状冲压成型;

步骤三:在冲压好的壳体上确定一个基准点,便于以后进行操作;

步骤四:根据确定的基准点,将需要打孔的地方进行划线;

步骤五:对步骤三完成后的壳体进行第一次CNC加工,将基本地方进行处理;

步骤六:对步骤四完成后的壳体进行第二次的CNC加工,将需要制作的地方基本制作成型,壳体的基本形状和孔洞完成制作;

步骤七:对步骤六制作完成的壳体进行热整形,使得壳体的形状更为规整,便于以后的操纵;

步骤八:将热整形完成的壳体进行磨边操作,使壳体的边缘更为光滑;

步骤九:对步骤八操作完成的壳体进行镀层操作,在壳体上镀上一层隔热层,防止在高温下,制作壳体的塑料会微微融化;

步骤十:使镀层干燥,进行第一次干燥处理;

步骤十一:将表面镀层干燥后的壳体进行清洗操作;

步骤十二:对清洗过后的壳体进行第二次干燥操作,暖风机壳体制作完成。

步骤八中的为壳体镀上镀层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镀层。

步骤十二中的干燥方法不仅限于一种。

本发明制作的壳体,制作周期短,使用方便,提高壳体的抗热性,防止在过热的暖风长时间吹后,造成塑料壳体微微融化,造成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且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镀层,能带来不同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