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行人保护气囊的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172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具有行人保护气囊的机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



背景技术:

机动车具有作为行人保护气囊的额外的气囊模块,该气囊模块具有气体发生器和用于保护行人以及用于在机动车外侧、尤其前车窗玻璃的区域中展开的气囊。这种类型的气囊模块用于在与行人、自行车驾乘人员或其他类似交通参与者碰撞时在前车窗玻璃或者说挡风玻璃和a柱和/或车前盖和翼子板的区域中实现撞击保护。由此气囊在前挡风玻璃和/或a柱和/或车前盖和/或至少一个翼子板的区域中展开,从而由此使得行人、自行车驾乘人员或类似交通参与者在与机动车撞击时被额外地保护。

车前盖在车前盖的角部区域中在前车窗玻璃附近利用两个铰链机构被可摆动地支承,用于在养护或维修情况下将车前盖从闭合的正常位置张开到打开的正常位置,以便获得通向发动机舱的通道。在上述与行人或自行车驾乘人员即将碰撞时,能通过相应的传感器检测到,并且利用器件实现用于可摆动地支承车前盖的两个铰链机构的解锁,从而由此使车前盖可以借助设备从闭合的正常位置抬升至在前车窗玻璃的区域中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并且由于车前盖在前车窗玻璃的区域中的部分打开,通过所实现的狭缝状开口使得气囊能够朝机动车窗玻璃、s柱、车前盖和至少一个翼子板展开。用于在前车窗玻璃的区域中抬升车前盖的设备例如是烟幕爆发式或液力或气动的设备。此外,有必要利用器件使两个铰链解锁,并且其例如同样是烟幕爆发式或液力或气动的设备。由此额外的用于抬升车前盖的设备和额外的用于解锁铰链的器件都是必要的。

由文献de10252285a1示出一种用于将发动机罩连接在机动车的车身上的铰链。该铰链这样构成,使得在与行人发生事故时铰链释放活板。在发动机罩从闭合的正常位置翻转至打开的正常位置时,发动机罩的后端部区域不能实施额外的向上指向的运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其中,铰链机构既能可靠地实现维修作业,又能在事故情况下实现车前盖的运动。

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机动车解决,所述机动车包括车身;驱动马达、尤其电动机和/或内燃机;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其具有气体发生器和气囊,所述气囊用于保护行人并且用于在机动车外侧的区域中或者朝机动车外侧展开;用于使车前盖转动的至少一个铰链机构,从而在车前盖闭合的正常位置中封闭发动机舱,并且在为了维修作业而转动车前盖之后在打开的正常位置中能够触及发动机舱,并且至少一个铰链机构具有连接元件,用于将至少一个铰链机构的第一部件与铰链机构的第二部件相连,并且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凭借连接元件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连接松脱,从而由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借助连接元件的连接发生松脱,使得车前盖的后端部区域能够从闭合的正常位置运动至在前车窗玻璃的区域中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部件通过机构相对于车身可活动地支承。在机动车发生事故时,车前盖的后端部区域由此可以从闭合的正常位置运动至在前车窗玻璃的区域中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由于第二部件与车身之间的相对运动,车前盖的后端部区域能够沿竖直向上指向的方向运动。

尤其,所述第二部件不仅在为了维修作业而转动车前盖时,而且还在车前盖的后端部区域从闭合的正常位置向在前车窗玻璃的区域中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运动时能够相对于车身运动。铰链机构的第二部件由此既能够在车前盖从闭合的正常位置翻转至打开的正常位置时,又能够在车前盖从闭合的正常位置运动至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时相对于车身运动。第二部件由此在铰链机构的所有运动中都随同运动。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所述第一部件与车前盖固定地相连,从而使第一部件与车前盖一起实施运动。第一部件与车前盖固定地相连或者还可以与车前盖一件式地构成。由此,如果第一部件是独立的部件,那么第一部件例如利用螺纹连接、铆接或焊接与车前盖固定地相连。

在一种补充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通过关节相互连接。

优选地,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凭借卡锁的连接元件而相连时,并且由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通过关节相连,从而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被卡止。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被卡止时,车前盖的运动学特性仅受到铰链机构的第二部件与第三部件之间的机械机构的影响。

在一种变型方案中,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连接由于解锁的连接元件被松脱时,并且由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通过关节相连,使得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能够围绕转动轴线在关节处相互转动,以便使车前盖的后端部区域从闭合的正常位置运动至在前车窗玻璃的区域中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在连接元件锁止的情况下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被卡止,而在连接元件解锁的情况下第二部件则能够相对于第一部件运动,或从另一方面来看第一部件能够相对于第二部件运动。由此可以改变运动学特性、也即改变车前盖在事故情况下从闭合的正常位置向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的运动,从而因此使在事故情况时的运动的运动学特性既受限于机械机构又受限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并且在事故情况下车前盖的后端部区域实施竖直向上指向的运动,以便在前挡风玻璃的区域中形成车前盖的后端部区域与发动机舱之间的狭缝状开口,并且实现车前盖的较大的竖直向下指向的变形路径。

适宜的是,所述机构通过辅助关节或至少一个杆件构成,并且至少一个杆件分别通过第一铰链间接或直接地可转动地固定在车身上,并且至少一个杆件分别通过第二铰链可转动地固定在第二部件上。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构包括两个杆件和/或弹性加载的解锁杆,其通过弹簧力使得具有固定的解锁元件的杆件发生运动并且导致解锁。

所述连接元件尤其设计为销钉或销杆或弹簧板。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所述连接元件与第一部件固定地相连并且与第二部件可松脱地相连,或反之,所述连接元件与第二部件固定地相连并且与第一部件可松脱地相连。

在一种补充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元件通过固定机构与第二部件或第一部件可松脱地相连,并且所述固定机构能够借助在事故情况下展开的气囊被操作,方法是,通过气囊能够在固定机构上施加力,从而基于固定机构的操作能够松脱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通过连接元件建立的连接。所述力能够由气囊间接(例如利用活板)或直接地施加在固定机构上。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可转动的卡锁和解锁杆和/或杠杆和/或弹性加载的拉杆,所述拉杆能够借助弹簧力使连接元件运动。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辅助杆件,并且气囊的力首先施加或能够施加在辅助杆件上,并且由此所述力随后通过辅助杆件施加或能够施加在可转动的卡锁或解锁杆上。在气囊展开时的力由此间接地施加或被施加在卡锁或解锁杆上。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气囊的力能够借助气囊模块的活板间接地施加在固定机构上。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所述第一部件基本上设计为板状。第一部件固定在车前盖上,例如利用螺纹连接、铆接或焊接,也即第一部件与车前盖固定地相连,并且第一部件不导致相对于车前盖的相对运动。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所述第二部件设计为拉杆或撑杆。

在一种适宜的设计方式中,机动车包括用于检测即将发生的碰撞、尤其与行人或自行车驾乘人员或类似交通参与者的碰撞的传感器,和/或气囊能够在机动车的前车窗玻璃的外侧和/或车前盖和至少一个翼子板上展开,和/或在车前盖的后端部区域从闭合的正常位置运动至在前车窗玻璃的区域中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中时,第一部件不发生和/或没有必要变形,和/或车前盖能够利用止动机构卡锁在事故位置中,和/或所述机构的运动学特性设计为,车前盖从闭合的正常位置向打开的正常位置的运动还导致车前盖的后端部区域竖直向上指向的运动,并且反之亦然。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在连接元件锁止的情况下,由于连接元件形成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连接,并且在连接元件解锁的情况下,由于连接元件不形成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连接。

在一种补充的设计方式中,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连接能够通过连接元件松脱,其方式在于,通过连接元件能够实施运动、尤其平移运动。连接元件例如构造为销钉、带状板或销杆,其固定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穿孔中,并且由于销钉或销杆沿销钉或销杆的纵轴线方向的运动,使得销钉或销杆能够从穿孔中移动出来,从而松脱或能够松脱第一与第二部件之间通过连接元件的连接。销钉或销杆的运动优选能够凭借通过固定机构施加在销钉或销杆上的力实现,例如借助在弹簧力作用下导致运动的拉杆。

在本申请中所述的至少一个气囊模块是至少一个行人保护模块,其具有气体发生器和用于保护行人并且用于在机动车外侧的区域中展开的气囊。

在一种补充的设计方式中,机动车包括两个气囊模块,其分别具有气体发生器和用于保护行人并且用于在机动车外侧的区域中展开的气囊,和/或机动车包括两个铰链机构。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借助在车前盖下方的至少一个气囊展开时施加在车前盖上的力,车前盖的后端部区域能够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和/或车前盖借助所述力能够从闭合的正常位置运动至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用于解锁连接元件的力能够通过气囊和/或通过气囊模块的活板和/或通过气囊模块壳体的壁部的变形间接或直接地施加在连接元件上,尤其借助卡锁或解锁杆进行施加。连接元件的解锁是连接元件的锁止状态向解锁状态的改变。

适宜的是,至少一个铰链机构分别包括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铰链机构卡锁在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中的止动装置,所述止动装置尤其包括止动销和止动杆。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机动车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坐席件和靠背件的座椅。

在一种补充的设计方式中构造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其具有气体发生器和气囊,所述气囊用于保护行人并且用于在机动车外侧的区域中在用于车前盖的铰链机构的区域中展开,所述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尤其相对于用于车前盖的铰链机构具有小于30cm、20cm、10cm或5cm的间距。由于较小的间距,铰链机构能够简单地被展开的气囊操作。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更详尽的阐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机动车的侧视图,

图2示出处于车前盖闭合的正常位置中的铰链机构的立体图,

图3示出处于车前盖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中的铰链的侧视图,和

图4示出气囊模块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机动车1具有由金属、尤其钢制成的车身2。借助发动机舱21中的驱动马达3、例如电动机4和/或内燃机5使机动车1前行。车身2限定出内舱15的边界,并且在内舱15上方布置两个作为座椅6的前排座椅7以及三个作为座椅6的后排座椅8。三个后排座椅8在此合并成一个座椅排。前排座椅7包括坐席件9和靠背件10。前排座椅7的坐席件9具有用于人员落座的坐席面13,并且前排座椅7的靠背件10具有用于座椅6上的人员背部倚靠的靠背面14。

机动车1包括两个气囊模块16(图4),其分别具有气体发生器17和气囊18,所述气囊18用于保护行人、自行车驾乘人员或类似交通参与者并且用于在机动车1外侧的区域上、尤其前车窗玻璃12和/或至少一个a柱的区域中和/或在前车盖11的部分区域中展开和/或用于在两个翼子板的外侧区域中展开。气囊模块16具有由塑料和/或金属制成的气囊模块壳体19,并且在气囊模块壳体19的内部布置气囊18和气体发生器17。在机动车1前保险杠区域中构造有传感器40,用于检测与行人、自行车驾乘人员或类似交通参与者即将发生的碰撞。由传感器40测得的数据通过控制和/或调节单元处理,并且在即将碰撞时借助控制和/或调节单元(未示出)实现两个气囊模块16的激活。车前盖11利用两个铰链机构20绕转动轴线可转动地支承。用于车前盖11转动的转动轴线在此水平定向并且指向机动车1的横向。在驱动马达3的养护或维修情况下,车前盖11由此绕转动轴线转动,从而由此实现通向驱动马达3和发动机舱21的开口。铰链机构20分别布置或固定在车前盖11的在前车窗玻璃12附近的后部角区域上,从而由此在驱动马达3的养护或维修情况下将车前盖11翻转和打开时,车前盖11的前端部向上运动。车前盖11的转动轴线由此处于车前盖11的后端部或前车窗玻璃12的下端部的区域中或附近。在养护或维修情况下在打开车前盖11之前,应该解锁车前盖11的前端部区域上的卡锁元件44。

在图1中用实线示出车前盖11闭合的正常位置,并且在图1中用虚线示出车前盖11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在前挡风玻璃12的外侧展开的气囊18在图1中同样以虚线示出。车前盖11打开的正常位置在图1中未示出。

铰链机构20用于使车前盖11从闭合的正常位置翻转至用于发动机舱21的维修作业的打开的正常位置。此外,铰链机构20还用于,在尤其与行人、自行车驾乘人员或类似的交通参与者发生事故或即将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使车前盖11的后端部区域略微抬升,从而使车前盖11的后端部区域下方形成狭缝状开口,两个气囊18能够从所述狭缝状开口展开至机动车1的外侧。通过车前盖11的后端部区域的略微抬升,车前盖11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具有较大的变形路径。

铰链机构20包括第一部件22、作为撑杆24或拉杆24的第二部件23和第三部件31。所述第一部件22与车前盖11固定地相连,并且第三部件31与车身2固定地相连。第一部件22具有在图2和图3中未示出的板状区段,并且利用垂直于图2和图3的图面定向的所述板状区段将第一部件22固定在车前盖11上。由此排除了第一部件22与车前盖11之间的相对运动,并且通过类似方式排除了第三部件31与车身2之间的相对运动。第二部件23通过机构27可活动和/或可转动地与第三部件31相连。机构27包括两个杆件28。在两个杆件28的下端部区域上,两个杆件28分别利用第一铰链29与第三部件31铰接地相连,并且在两个杆件28的上端部区域上,两个杆件28分别利用第二铰链30与第二部件23铰接地相连。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22、23的端部上,第一部件22和第二部件23利用关节33始终相互铰接地相连(图3)。

此外,铰链机构20还包括作为销钉26的连接元件25和固定机构34。所述连接元件25与第一部件22固定地相连。固定机构34由卡锁和解锁杆35构成,并且所述卡锁和解锁杆35利用铰链36与第二部件23铰接地相连,从而使卡锁和解锁杆35通过铰链36能够围绕沿机动车1横向的转动轴线相对于第二部件23转动。卡锁和解锁杆35包括开槽38。在车前盖11的打开和闭合的正常位置中,也即在机动车1卷入事故之前,连接元件25处于开槽38的内部,从而由此使连接元件25被卡锁,并且由此第一部件22与第二部件23不仅在关节33处铰接地相连,而且还额外地由于在第一部件22与第二部件23之间卡锁的连接元件25,而形成基于第一与第二部件22、23之间的连接元件25的连接。由于卡锁的连接元件25,从而锁止第一部件22与第二部件23之间的相对运动。在图2中由此示出卡锁和解锁杆35的闭合位置。弹簧37不仅固定在铰链36或第二部件23上而且还固定在卡锁和解锁杆35上,从而通过弹簧37在卡锁和解锁杆35上施加力,所述力将卡锁和解锁杆35固持在闭合位置中。

具有气囊模块壳体19的气囊模块16在气囊模块壳体19上具有撕裂线43和薄膜铰链42(图4)。在气囊18展开时气囊模块壳体19沿撕裂线43撕裂。由此在气囊模块壳体19的壁部上构成活板41。由此活板41在气囊18展开时打开,方式是,撕裂线43撕裂并且活板41在薄膜铰链42上相应地摆动。

在事故中或即将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激活两个气囊模块16。由于两个气囊18的展开,打开的活板41向卡锁和解锁杆35的操作板39施加按照图2竖直向下指向的力,也即所述力间接地通过气囊18施加。由此,卡锁和解锁杆35克服由弹簧37施加在卡锁和解锁杆35上的力从图2所示的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连接元件25由此布置在开槽38的外部,从而解锁连接元件25并且进而使第一部件22与第二部件23之间由于连接元件25而使连接松脱。由此,第一部件22和第二部件23能够相互运动,也即能够绕关节33上的转动轴线转动。此外,两个打开的气囊18还在车前盖11的后端部区域上施加竖直向上指向的力。根据铰链机构20的运动学特性,由此由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22、23之间呈转动形式的相对运动,实现了车前盖11在后端部区域上竖直向上指向的运动。在图3中,所示铰链机构20处于车前盖11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中。由此,第一部件22的顶侧相对于第二部件23的顶侧呈大约40°的锐角定向。在车前盖11打开的正常位置和闭合的正常位置中,第一部件22的顶侧和第二部件23的顶侧根据图2相互平行地定向。在图2中所示的铰链机构20处于车前盖11闭合的正常位置中。

铰链机构20通过止动装置45被固定或卡止在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中。止动杆46利用止动铰链51可转动地固定在第一部件22上。止动弹簧48向止动杆46施加转矩,该转矩根据图2所示相应地逆时针定向。止动销47固定在第二部件23上并且布置在止动开槽49内部。止动开槽49构造在第一部件22中。在销钉26解锁之后,第一部件22通过关节33相对于第二部件23运动,从而使止动销47在止动开槽49中向下运动。鉴于止动销47在止动开槽49中的运动,止动杆46克服通过止动弹簧48施加的力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直至止动杆46与止动销47之间形成形状接合。由此,止动杆46可以通过止动弹簧48施加在止动杆46上的逆时针方向的转矩转动,直至到达被止动杆46的几何形状卡止的旋转位置。在止动杆46的该旋转位置中,止动销47在下部位置中固定在止动开槽49的内部,从而由此卡止了第一部件22相对于第二部件23的相对运动。由于减振和变形元件50的变形,减振和变形元件50(在运动停止在止动开槽49的下端部之前)减缓了止动销47在止动开槽49中的运动。机构27在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中同样地要么由于铰链机构20的相应运动学特性要么利用其他未示出的辅助止动装置被固定或卡止。

在车前盖11闭合的正常位置中,卡锁元件44用于卡锁或卡止车前盖11的前端部区域。为了使车前盖11从闭合的正常位置运动至打开的正常位置,应该将卡锁元件44解锁。在车前盖11从闭合的正常位置运动至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时,卡锁元件44作为铰链或关节用于使车前盖11从闭合的正常位置转动至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

在另一种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铰链机构20包括辅助杆件,并且用于使卡锁和解锁杆35从闭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的力通过活板41首先施加至辅助杆件,并且通过辅助杆件施加至卡锁和解锁杆35。

在另一种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卡锁和解锁杆35在其几何形状方面设计为,卡锁和解锁杆35能够利用竖直向上指向操作板39的力从闭合位置运动、尤其转动到打开位置。

总体看来,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1带来明显的优点。机构27的运动学特性在车前盖11从闭合的正常位置运动至打开的正常位置时不仅实现了围绕旋转轴线的转动,而且在较小的圆周上还实现了车前盖11的后端部区域的竖直向上指向的运动。由此,针对发动机舱21维修作业,在车前盖11打开的正常位置中能够特别良好地触及发动机舱21。铰链机构20的运动学特性可以在即将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明显改变,其方式为,将连接元件25解锁并且由此实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22、23之间在关节33处的转动。由此,当车前盖11在车前盖11的后端部区域中从闭合的正常位置运动至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时,铰链机构20实施足够大的向上指向的运动,而在车前盖11的前端部区域中不能实施或不实施车前盖11的竖直向上指向的运动。

在此至少阐述了一个实施例,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仍然存在大量的变型方案。也应该注意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并且由此不会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用可能性或执行性或结构设计。上述说明只是为技术人员提供实现至少一个本发明实施例的指导。需要明确的是,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便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元件进行功能和设置方面的各种修改。

附图标记清单

1机动车

2车身

3驱动马达

4电动机

5内燃机

6座椅

7前排座椅

8后排座椅

9坐席件

10靠背件

11车前盖

12前车窗玻璃

13坐席面

14靠背面

15内舱

16气囊模块

17气体发生器

18气囊

19气囊模块壳体

20铰链机构

21发动机舱

22第一部件

23第二部件

24撑杆、拉杆

25连接元件

26销钉

27机构

28杆件

29第一铰链

30第二铰链

31第三部件

32支柱

33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关节

34固定机构

35卡锁和解锁杆

36用于卡锁和解锁杆的铰链

37弹簧

38卡锁和解锁杆中的卡槽

39卡锁和解锁杆上的操作板

40用于检测碰撞的传感器

41活板

42薄膜铰链

43撕裂线

44卡锁元件

45止动装置

46止动杆

47止动销

48止动弹簧

49止动开槽

50减振和变形元件

51用于止动杆的止动铰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