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行人保护气囊的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172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具有行人保护气囊的机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



背景技术:

机动车可以尤其在前车窗玻璃上和/或在至少一个a柱上和/或在车前盖上和/或在至少一个翼子板上具有作为行人保护气囊的附加的气囊模块,该气囊模块具有气体发生器和用于保护行人以及用于在机动车外侧的区域中展开的气囊。这种类型的气囊模块用于在与行人、自行车驾乘人员或其他类似交通参与者即将碰撞时在挡风玻璃或者说挡风玻璃和/或至少一个a柱和/或车前盖和/或至少一个翼子板的区域中实现撞击保护,从而由此使得行人、自行车驾乘人员或类似交通参与者在与机动车撞击时被附加地保护。

车前盖在车前盖的角部区域中在前车窗玻璃附近利用两个用于在养护或维修情况下打开车前盖的铰链可摆动地支承,以便获得通向发动机舱的通道。在上述与行人或自行车驾乘人员即将碰撞时,能通过相应的传感器检测到,并且利用器件实现用于支承车前盖的两个铰链的解锁,从而由此使车前盖可以借助设备从闭合的初始位置抬升至在前车窗玻璃的区域中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从而由此因为车前盖在前车窗玻璃的区域中的部分打开,通过所实现的狭缝状开口使得气囊能够朝机动车窗玻璃、s柱、车前盖和至少一个翼子板展开。用于在前车窗玻璃的区域中抬升车前盖的设备例如是烟幕爆发式或液力或气动的设备。此外,有必要利用器件使两个铰链解锁,并且其例如同样是烟幕爆发式或液力或气动的设备。由此附加的用于抬升车前盖的设备和附加的用于解锁铰链的器件都是必要的。气囊模块以相对于车前盖的较大竖直间距布置在机动车内部,由此气囊必须较大地构成,因为气囊必须经过足够大的展开距离才能达到狭缝状开口的区域。

由文献de10014832a1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安全系统,其具有在车辆与行人即将碰撞的事故情况下将机动车的车前盖从其闭合的初始位置移动到至少前车窗玻璃的区域中的抬升位置的装置,其中,安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可填充的气囊,该气囊为了缓冲撞击地支承抬升的车前盖而能够从下方开始填充,和/或为了在前车盖抬升时大体积地覆盖前挡风玻璃框架的至少大部分而能够从前车盖开始展开地填充。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其中,具备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的气囊模块相对于用于车前盖的在前车窗玻璃区域中的侧向铰链具有较小的距离。

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机动车解决,其包括车身;驱动马达、尤其电动机和/或内燃机;由壁部限定边界的水箱;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其具有气体发生器和气囊,所述气囊用于保护行人并且用于在机动车的外侧区域中展开;用于将车前盖从闭合的初始位置抬升至在前车窗玻璃的区域中被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固定在水箱的壁部的上方。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布置或固定在水箱的壁部的上方,并且由此具有相对于车前盖较小的竖直间距。在气囊模块的气囊展开时在气囊实现非常小的展开距离之后气囊就达到前车窗玻璃,由此以有利的方式使气囊必须经过较小的展开距离。气囊由此还可以附加地作为用于抬升车前盖的设备使用。由此附加的用于抬升车前盖的设备以有利的方式是不必要的。水箱上方布置有气囊模块,该水箱的壁部优选是用于限定出水箱边界的壁部,并且水箱的壁部(在水箱的上方布置有气囊)优选具有作为延长壁的部分区域,并且所述作为延长壁的部分区域不用于限定水箱的边界。

适宜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固定在车前盖的下方。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在至少一个气囊模块与车前盖之间存在0.5cm至10cm、尤其1cm至6cm的间距。气囊模块壳体在活板或盖件打开后形成的开口优选基本上竖直向上或水平向后地定向或沿竖直与水平之间的方向定向。

在一种补充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借助固持设备固定在水箱上、尤其在用于限定水箱边界的壁部上。由于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布置在水箱的壁部上方和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利用固持设备固定在水箱上,由此实现了至少一个气囊模块的特别简单的固定。

适宜的是,至少一个水箱、尤其用于限定水箱边界的壁部和/或具有水箱上的开口的壁部、尤其防落叶栅格由纤维强化塑料制成,和/或在水箱的壁部上还布置有加强板。由于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利用固持设备固定在水箱的壁部上,有必要将水箱设计为用于静态地、相对更稳定地吸收较大的力。为此水箱相应地设计为例如由纤维增强塑料制成,和/或在水箱的壁部上具有作为固持板的附加的加强板。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借助固持设备尤其附加地或仅仅固定在减振支柱罩上。减振支柱罩要么是车身的一部分,要么是车身的减振支柱的一部分,从而由此通过减振支柱罩能够承受相对较大的用于固定至少一个气囊模块的力。适宜的是,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利用至少一个固持设备固定在车身上和/或减振支柱罩上。

在一种备选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借助固持设备固定在车前盖上、尤其在车前盖的下侧上。由钢制成的车前盖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用于借助固持设备固定至少一个气囊模块。优选地,在车前盖上固定至少一个焊接螺母并且利用至少一个焊接螺母将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固定在车前盖上,尤其通过至少一个固持设备与至少一个焊接螺母实现螺纹连接。

适宜的是,固持设备设计为销子和/或撑杆和/或连接条和/或梁和/或弯角板。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包括气囊模块壳体。所述气囊模块壳体由塑料、尤其纤维增强塑料制成。

所述固持设备与气囊模块壳体尤其一体式地构造。由此,在由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气囊模块壳体的设计中,固持设备也由纤维增强塑料制成,并且可以承受用于固定至少一个气囊模块所必须的力。此外,固持设备由此还可以在借助注塑方法制造水箱时成本低廉地同时制成。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所述固持设备是气囊模块壳体以外的独立的构件。在固持设备设计为独立的构件时,固持设备尤其由金属制成、例如由钢和/或铝构成。由此固持设备可以承受用于固定至少一个气囊模块所必需的力。在气囊模块展开时,在至少一个气囊模块上出现较大的应由固持设备承受的力。

在一种补充的变型方案中,所述固持设备借助可松脱的连接元件、尤其螺栓连接件固定在水箱和/或车前盖和/或减振支柱罩和/或气囊模块、尤其气囊模块壳体上。由此,可松脱的连接元件、尤其螺栓连接件或销钉连接件还实现了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在维修时的更换。

在另一种变形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气囊模块以相对于水箱的壁部至少1cm、3cm或5cm的间距布置在水箱的壁部的上方、优选布置在用于限定水箱边界的壁部的上方。至少一个气囊模块由此相对于具有用于水箱的开口的壁部、尤其水箱的防落叶栅格具有至少1cm、3cm或5cm的间距。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规定,用于水箱的壁部从水箱朝车前盖的方向构造,其中,该壁部不用于限定水箱的边界,而是该壁部优选构造在用于限定水箱边界的壁部的前方。优选地,从水箱朝车前盖方向的用于水箱的壁部被视为水箱的虚设构件,并且优选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固定在该壁部上方。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所述用于水箱的壁部借助密封件布置在车前盖上。在用于水箱的壁部上布置有密封件,从而使水箱和至少一个气囊模块与发动机舱分隔开。向机动车内舱抽吸的用于空调设备的空气被吸入水箱中,并且通过壁部的开口(尤其设计为防落叶栅格)进入水箱中。凭借水箱的密封件和壁部,使得空气由此不从发动机舱被抽吸,而是从车前盖的后端部与前车窗玻璃之间的开口区域被抽吸,从而使该壁部有助于水箱的功能。由此没有空气从发动机舱抽吸到机动车的内舱中。

在一种适宜的设计方式中,机动车包括用于检测与行人即将发生碰撞的传感器,和/或机动车包括用于解锁车前盖在前车窗玻璃区域中的铰链的器件,和/或机动车包括用于在前车窗玻璃区域中抬升车前盖的设备,并且优选地,所述设备和/或器件设计为烟幕爆发式或致动器或弹簧或由气囊构成。由于至少一个气囊模块相对于车前盖的间隔构造,展开的气囊可以作为用于在前车窗玻璃区域中抬升车前盖的设备使用。由此以有利的方式,使附加的设备、例如烟幕爆发式的或液力或气动的致动器或用于在与行人、自行车驾乘人员或类似交通参与者即将碰撞时抬升车前盖的设备成为不必要的。在所述设备和器件构造为致动器和/或烟幕爆发装置和/或弹簧时,例如首先实现解锁,随后抬升车前盖并且随后激活或展开气囊。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用于解锁车前盖的铰链的器件由气囊构成。由此通过有利的方式使得附加的器件、尤其烟幕爆发式的或液力或气动的用于解锁铰链的器件成为不必要的。所述铰链具有相应的机械结构,该机械机构被气囊在展开式相应地操作和运动,和/或铰链具有撕裂铆钉,所述撕裂铆钉被展开的气囊分离。

本申请中所述的至少一个气囊模块是至少一个行人保护气囊模块,其具有气体发生器和用于保护行人并且用于在机动车外侧、尤其前车窗玻璃外侧和/或至少一个a柱和/或车前盖和/或至少一个翼子板的区域中展开的气囊。

在一种补充的设计方式中,机动车包括两个气囊模块,其分别具有气体发生器和用于保护行人并且用于在机动车外侧的区域中展开的气囊。

在一种补充的设计方式中,具有气体发生器和用于保护行人并且用于在机动车外侧的区域中展开的气囊的至少一个气囊模块构造在用于车前盖的铰链的区域中和/或减振支柱罩的区域中,所述至少一个气囊模块相对于车前盖和/或减振支柱罩具有小于30cm、20cm、10cm或5cm的间距。

适宜的是,水槽用于为空调设备抽吸空气并且用于排出水、尤其喷水。水例如在水箱的端部区域利用管路向下排放到地面。所述至少一个气囊模块相对于水箱具有充足的间距,从而使空气能够被抽吸进水箱。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至少一个气囊模块则始终是固定的,从而在沿机动车纵向的垂直剖面中将至少一个气囊模块的中心定位在水箱的壁部上方。

在另一种变型方案中,水箱连接壁并不是用于限定水箱边界的壁部。

在一种补充的设计方式中,机动车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坐席件和靠背件的座椅。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更详尽的阐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机动车的侧视图,和

图2示出机动车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水箱区域中的纵剖面,

图3示出水箱和布置在水箱上方的根据图2的气囊模块的立体图,

图4示出气囊模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机动车1具有由金属、尤其钢制成的车身2。借助驱动马达3、例如电动机4和/或内燃机5使机动车1前行。车身2限定出内舱15的边界,并且在内舱15上方布置两个作为座椅6的前排座椅7以及三个作为座椅6的后排座椅8。三个后排座椅8在此合并成一个座椅排。前排座椅7包括坐席件9和靠背件10。前排座椅7的坐席件9具有用于人员落座的坐席面13,并且前排座椅7的靠背件10具有用于座椅6上的人员背部倚靠的靠背面14。

机动车1包括两个气囊模块16(图4),其分别具有气体发生器17和气囊18,用于保护行人、自行车驾乘人员或类似交通参与者并且用于在前车窗玻璃12、a柱的外侧的区域中也即在前车盖11的部分区域中展开并且用于在两个翼子板的外侧区域中展开。由于气囊模块16布置在车前盖11下方,所述气囊18还部分地在车前盖11的下方展开。气囊模块16具有由塑料和/或金属制成的气囊模块壳体19,并且在气囊模块壳体19的内部布置气囊18和气体发生器17。气囊模块壳体19具有活板44或盖件44,其可以利用薄膜铰链44翻转,以便打开气囊模块壳体19,从而在盖件44打开时形成在气囊模块壳体19上的开口,气囊18能够在展开时通过所述开口迸出。在机动车1前保险杠区域中构造有传感器35,用于检测与行人、自行车驾乘人员或类似交通参与者即将发生的碰撞。由传感器35测得的数据通过控制和/或调节单元处理,并且在即将碰撞时借助控制和/或调节单元(未示出)实现两个气囊模块16的激活。车前盖11利用两个铰链36绕摆动轴线可摆动地支承。用于车前盖11摆动的摆动轴线在此水平定向并且指向机动车1的横向。在养护或维修驱动马达3的情况下,车前盖11由此绕摆动轴线摆动,从而由此实现通向驱动马达3的开口。铰链36分别布置或固定在车前盖11在前车窗玻璃12附近的后部角区域上,从而由此在针对驱动马达3的养护或维修情况下将车前盖11翻转和打开时,车前盖11的前端部向上运动。车前盖11的摆动轴线由此存在于车前盖11的后端部或前车窗玻璃12的下端部的区域中或附近。在养护或维修情况下在打开车前盖11之前,应该解锁车前盖11的前端部区域上的卡锁元件40。

两个气囊模块16具有重心20并且在水箱24的壁部42上方利用两个作为连接条22的固持设备21固定在水箱24上。水箱24用于为机动车1的未示出的空调设备从外部环境抽吸空气,并且通过空调设备从外部抽吸的空气被导入内舱15中。水箱24或水箱24的壁部42由纤维强化的塑料和/或由金属、尤其钢制成。水箱24的上部盖壁42设计为具有开口39的壁部26,例如设计为防落叶栅格26。在水箱24与前挡风玻璃12之间存在水箱连接壁27,并且在车前盖1的后端部与水箱连接壁27之间构造有其他附加的防落叶栅格38。用于限制水箱24边界的壁部42是底部壁42、两个侧壁42和上部盖壁42。

壁部26由纤维强化的塑料和/或金属、尤其钢制成,并且在壁部26上借助固持设备21将气囊模块16固定在水箱24上方而且也在具有用于抽吸空气的开口39的壁部26上方。固持设备21在相应的端部区域上利用作为螺栓连接件34的可松脱的连接元件33固定在气囊模块16上和水箱24的壁部26上。由于水箱24、尤其水箱24的具有开口39的壁部26由纤维增强塑料和/或金属构成,水箱24可以相应地承受在触发气模块16时从固持设备21导入水箱24的力。水箱24利用作为基本上u形的板件的固定设备25被固定在减振支柱罩30上。减振支柱罩30包括作为车身2的一部分的减振支柱罩31和作为未示出的减振支柱的一部分的减振支柱罩32。与其不同地,水箱24也可以直接固定在减振支柱罩32上,例如利用板材适配器(未示出)。因此固定设备25在固定在减振支柱罩30上时进而也固定在作为车身2一部分的减振支柱罩31上和/或作为减振支柱的一部分的减振支柱罩32上。在水箱24的前端部区域上固定有用于水箱24的另外的壁部28,并且在所述壁部28的上端部区域上(图2)布置密封件29。所述壁部28优选被视作水箱24的虚设构件。基于所述密封件29,由此车前盖11、壁部28以及水箱24与水箱连接壁27以及附加的防落叶栅格38之间的空间相对于具有驱动马达3的发动机舱41封闭。在水箱24中通过空调设备抽吸的空气(所述空气通过壁部26的开口39被吸入)由此不从发动机舱41,而是仅直接从外部环境经过附加的防落叶栅格38吸入。

气囊模块16相对于车前盖11具有3cm的间距,并且相对于水箱24、也即相对于水箱24的具有开口39的壁部26具有约1cm的间距。机动车1与行人或自行车驾乘人员即将发生的碰撞通过传感器35检测。两个气囊模块16固定在两个铰链36的区域中或附近,距铰链36和/或减振支柱罩30尤其具有小于30cm、20cm、10cm或5cm的间距。在激活两个气囊模块16时,在气囊18展开的初始阶段,气囊18作为用于解锁铰链36的器件发挥作用。铰链36具有相应的操作元件、例如杆件,因此通过展开的气囊18,利用未示出的操作元件基于气囊18的压力接触实施操作元件的运动,并且由此实施两个铰链36的解锁。在铰链36解锁的情况下,在车前盖11的后部角区域中处于与行人发生碰撞情况或即将碰撞情况下的车前盖11沿竖向从闭合的初始位置(以实线示出)抬升至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以虚线示出),从而根据图1中虚线示出的车前盖11在后端部区域中形成车前盖11的后端部区域与机动车1的其余部分之间的狭缝状开口。车前盖11的前端部区域中的卡锁元件40在此用作由事故导致的车前盖11部分打开时的辅助铰链,用于使车前盖11绕着在机动车横向上且水平穿过卡锁元件40的旋转轴线翻转。车前盖11在后端部区域中的抬升通过设备23实现,并且所述设备23同样由两个气囊模块16的两个气囊18构成。由于所述两个气囊模块16构造在车前盖11下方的后端部区域中,因此两个气囊18可以一方面解锁两个铰链36,并且还可以附加地在车前盖11的两个角部区域上使车前盖11沿竖向向上从闭合的初始位置抬升至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在所述部分打开的事故位置中,利用未示出的机构完成车前盖11的止动,从而使两个气囊18能够随后通过车前盖11的后端部与机动车1其余部分之间的狭缝状开口相应地展开,以便保护行人、自行车驾乘人员或类似的交通参与者。在两个气囊18完全展开之后,两个气囊18至少部分地覆盖前车窗玻璃12和/或车身2在前车窗玻璃12的区域中的a柱和/或车前盖11和/或车身2的翼子板。

在另一种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两个气囊模块16利用固持设备21固定在车前盖11上。

在另一种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两个气囊模块16利用固持设备21固定在减振支柱30上。机动车1的各个实施例都可以优选地相互结合。

总体上看,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1带来显著的优点。两个气囊模块16相对于车前盖11具有较小的间距并且此外还布置在两个铰链36的区域中或附近。由此以使展开的气囊18既解锁铰链36还附加地发挥用于抬升车前盖11的设备23的作用。因此,除了气囊18之外用于抬升车前盖11的附加构件和用于解锁铰链36的器件37是不必要的。由此气囊模块16相对车前盖11的较小的竖向间距,由此气囊18相对于车前盖11也具有较小的间距,并且由于气囊模块16相对于相应所属的铰链36小于30cm、20cm、10cm或5cm的较小的水平间距,由此以简单的方式在气囊18展开的初始阶段实现铰链36的解锁。由此在两个气囊模块16中,一个气囊模块16各配属于一个铰链,以便解锁该铰链36。

在此至少阐述了一个实施例,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仍然存在大量的变型方案。也应该注意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并且由此不会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用可能性或执行性或结构设计。上述说明只是为技术人员提供实现至少一个本发明实施例的指导。需要明确的是,只要不脱离说明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便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元件进行功能和设置方面的各种修改。

附图标记清单

1机动车

2车身

3驱动马达

4电动机

5内燃机

6座椅

7前排座椅

8后排座椅

9坐席件

10靠背件

11车前盖

12前车窗玻璃

13坐席面

14靠背面

15内舱

16气囊模块

17气体发生器

18气囊

19气囊模块壳体

20气囊模块的重心

21用于气囊模块的固持设备

22连接条

23用于抬升车前盖的设备

24水箱

25用于水箱的固定设备

26具有用于水箱的开口的壁部、防落叶栅格

27水箱连接壁

28气囊模块前方用于水箱的壁部

29壁部上的密封件

30减振支柱罩

31作为车身的一部件的减振支柱罩

32作为减振支柱的一部分的减振支柱罩

33连接元件

34螺栓连接件

35用于检测与行人的碰撞的传感器

36用于车前盖在前车窗玻璃区域中的铰链

37用于解锁铰链的器件

38附加的防落叶栅格

39开口

40用于车前盖的卡锁元件

41发动机舱

42壁部

43活板、盖件

44薄膜铰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