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支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1755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支架总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支架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智能内后视镜不仅可以供驾驶员观察车辆后方的道路情况,还可以集成行车记录、蓝牙、导航、视频播放等功能于一体,为驾驶带来更多智能体验。通常采用智能内后视镜支架将汽车智能内后视镜安装固定在前挡风玻璃上。

如图1所示,现有的智能内后视镜支架100,主要由支架本体、卡环以及螺钉组成,汽车智能内后视镜200通过螺钉与支架本体连接,然后整体通过卡环卡接在前档风玻璃300的滑块上。

不过现有的智能内后视镜的安装方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智能内后视镜集成度较高,重量比普通后视镜重很多,通过普通的卡环卡接很难达到完全固定的效果,容易造成智能内后视镜的松动和振动;二、智能内后视镜的线束外露并缺少固定,不仅容易造成线束磨损,而且线束的摇晃也会遮挡驾驶员的视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支架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卡环卡接固定智能内后视镜造成的智能内后视镜容易松动、线束磨损和遮挡驾驶员视线的不足,本发明的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支架总成能够消除智能内后视镜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松动和振动的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支架总成,包括支架本体、弹片、紧固件和滑块;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底面为斜面的第一凹槽,所述斜面上设有垂直于所述斜面并贯穿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第一通孔;所述滑块固接在前挡风玻璃上,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滑块远离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滑块之间设有所述弹片;所述弹片为弯折状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段、第一平直段、第二倾斜段和弧形段,所述第一平直段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靠近所述滑块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弧形段均与所述滑块抵接,所述第二倾斜段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远离所述滑块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三通孔,汽车智能内后视镜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固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垂直并围成l形结构,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滑块的上侧,所述第二安装部靠近所述滑块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滑块匹配的豁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平直段上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部靠近所述滑块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四通孔孔径相同的盲孔,所述第一平直段通过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盲孔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固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还设有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朝向相反的方向设有开口。

优选地,所述弹片还包括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二平直段与所述第一倾斜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平直段与所述滑块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设有垫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支架总成,包括支架本体、弹片、紧固件和滑块,支架本体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上设有底面为斜面的第一凹槽,斜面上设有垂直于斜面并贯穿第一安装部的第一通孔,滑块固接在前挡风玻璃上,第一安装部位于滑块远离前挡风玻璃的一侧,第一安装部和滑块之间设有弹片,弹片为弯折状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段、第一平直段、第二倾斜段和弧形段,第一平直段与第一安装部靠近滑块的一侧抵接,第一倾斜段和弧形段均与滑块抵接,第二倾斜段上设有第二通孔,紧固件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滑块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增加紧固件和弹片挤压滑块,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大大增强对支架本体的固定牢靠度,消除智能内后视镜在整车行驶过程中存在的松动和振动的隐患。

此外,本发明的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支架总成还设有用来固定线束的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能够有效解决线束磨损和摇晃的问题,避免线束遮挡驾驶员的视线,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汽车智能内后视镜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支架总成与前档玻璃装配的断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支架总成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支架总成的安装使用效果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支架总成与线束的装配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器臂对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打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1:100-智能内后视镜支架,200-智能内后视镜,300-前档风玻璃;

图2-图6:1-支架本体,2-弹片,3-紧固件,4-滑块,5-第一安装部,6-第一凹槽,7-第一通孔,8-前挡风玻璃,9-第一倾斜段,10-第一平直段,11-第二倾斜段,12-弧形段,13-第二通孔,14-第二凹槽,15-第三通孔,16-第二安装部,17-豁口,18-第四通孔,19-盲孔,20-第一卡爪,21-第二卡爪,23-垫片,24-螺钉,25-机器臂转盘,26-汽车智能内后视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支架总成,包括支架本体1、弹片2、紧固件3和滑块4;所述支架本体1包括第一安装部5,所述第一安装部5上设有底面为斜面的第一凹槽6,所述斜面上设有垂直于所述斜面并贯穿所述第一安装部5的第一通孔7;所述滑块4固接在前挡风玻璃8上,所述第一安装部5位于所述滑块4远离所述前挡风玻璃8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部5和所述滑块4之间设有所述弹片2;所述弹片2为弯折状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段9、第一平直段10、第二倾斜段11和弧形段12,所述第一平直段10与所述第一安装部5靠近所述滑块4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一倾斜段9和所述弧形段12均与所述滑块4抵接,所述第二倾斜段11上设有第二通孔13;所述紧固件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7和所述第二通孔13与所述滑块4固定连接。其中,滑块4优选采用粘胶固定在前挡风玻璃8上,随后再将弹片2和支架本体1安装在滑块4上,最后再将汽车智能内后视镜26安装在支架本体1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支架总成中,通过拧紧紧固件3,挤压弹片2对滑块4进行压紧,从而产生摩擦力加强支架本体1的固定,以此消除汽车智能内后视镜26在整车行驶过程中存在的松动和振动的隐患。其具体原理为紧固件3对弹片2施加垂直于第二倾斜段11的作用力,第二倾斜段11受到的该作用力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和竖直方向的作用力,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会使弹片2相对于滑块4产生相对运动的趋势,继而滑块4会对弹片2提供摩擦力阻止该相对运动,由于弹片2与支架本体1固接在一起,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架本体1也受到摩擦力,固定更加可靠,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在行程过程中,汽车智能内后视镜26发生振动或松动。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支架总成为扁平形结构,通用性较强,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乘用车车型,在后期开发新产品时借用性强,节约了开发周期以及降低了开发成本,同时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架本体1的承载能力强,装配工艺也较为简单,有利于进行快捷的装配。

在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一般为首先将汽车智能内后视镜26安装在前挡风玻璃8上,然后将前挡风玻璃8放入机器人打的胶工位进行打胶,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通过调整发明实施例的汽车智能内后视镜支架总成的安装位置,将机器臂转盘25与汽车智能内后视镜26的间隙控制为最小为5mm,以此避免汽车智能内后视镜26与机器臂转盘25之间的干涉,满足汽车制造厂进行批量生产需求。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部5远离所述滑块4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凹槽14,所述第二凹槽14的底部设有第三通孔15,汽车智能内后视镜26优选采用螺钉24通过所述第三通孔15与所述第一安装部5固接,利用第二凹槽14和第三通孔15安装汽车智能内后视镜26,连接可靠度较高,而且安装和拆卸都较为便捷。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支架本体1还包括第二安装部16,所述第二安装部16与所述第一安装部5垂直并围成l形结构,所述第二安装部16位于所述滑块4的上侧,所述第二安装部16靠近所述滑块4的一侧设有与滑块4匹配的豁口17,其中滑块4优选为矩形结构,豁口17也优选为对应的矩形结构。第二安装部16和豁口17的设置,能够在连接支架本体1、弹片2和滑块4的紧固件3发生松动,支架本体1相对于滑块4向下脱落的情况下,将支架本体1通过豁口17及时卡接在滑块4的边缘处,降低摔坏汽车智能内后视镜26的风险。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平直段10上还优选开设有第四通孔18,所述第一安装部5靠近所述滑块4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四通孔18孔径相同的盲孔19,所述第一平直段10通过所述第四通孔18和所述盲孔19与所述第一安装部5固接,有利于提高弹片2和支架本体1的连接可靠度,防止支架本体1和弹片2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增强支架本体1固定的牢固程度。

为了对线束进行固定,防止线束在摇晃和摆动下造成磨损,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部5上还设有第一卡爪20和第二卡爪21,所述第一卡爪20和所述第二卡爪21朝向相反的方向设有开口。其中,第一卡爪20和第二卡爪21优选为相同的c形结构,第一卡爪20和第二卡爪21相互配合能够在不同的方向上对线束进行约束和定位,可以更为有效地防止线束摇晃,避免线束遮挡驾驶员的视线,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另外第一卡爪20和所述第二卡爪21均无需单独开发盖板对线束进行遮盖,也能减少成本。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增大弹片2与滑块4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弹片2与滑块4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支架本体1的连接可靠度,所述弹片2还包括第二平直段23,所述第二平直段23与所述第一倾斜段9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二平直段23与所述滑块4抵接。

更为具体地,所述第一平直段10和所述第一安装部5之间设有垫片23,可以进一步减小支架本体1与滑块4之间的间隙,增加弹片2的压缩变形量,提高弹片2与滑块4之间的摩擦力。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