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料制造运输用的四桥车钢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3877阅读:7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料制造运输用的四桥车钢车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桥料制造运输用的四桥车钢车轮。



背景技术:

四桥车后面有2排轮子、前面也是两排轮子,当四桥车打方向的时候是前面的四个轮子同时转向。而有很多司机为了花小钱拉大货,他们会买双桥车(前面一排后面两排)然后去汽修厂改装自己加一排轮子在前面,就成了假四桥,假四桥打方向只有两个轮子转动。

车轮是固定轮胎内缘、支持轮胎并与轮胎共同承受负荷的刚性轮。也将组合在一起的轮胎、轮辋与轮辐统称车轮;由车轮和轮胎两大部件组成车轮总成,且是汽车上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方面也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其中钢车轮也在广泛使用中,但是现在市场上的钢车轮仍然存在由于轮辋的底部半径太小,容易使得轮辋开裂,并且不具有加强筋,其承受的压力很小,而且结构复杂,采用大量的钢结构,使得价格昂贵,且车轮的重量太重,使用不方便,还耗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料制造运输用的四桥车钢车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料制造运输用的四桥车钢车轮,包括车轮轮辋,所述车轮轮辋的后部设置有轮辋胎底圈,且车轮轮辋的前端设置有轮辐,所述轮辐通过挡圈固定安装于车轮轮辋的前端表面上,且轮辐的中间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一周上对称设置有六个螺丝孔,固定盘的中间设置有调节盘,所述调节盘通过加强筋与固定盘相连,轮辐的一周表面上设置有通气孔,车轮轮辋的外侧表面设置由若干固定条孔,所述轮辋胎底圈的底侧设有橡胶垫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气孔的形状为椭圆形,且其数量为六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轮辋胎底圈与车轮轮辋是以焊接的方式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筋和挡圈均采用硬质合金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钢车轮,通过设置挡圈,能够有效的固定住轮胎,同时还具有加强筋,能够有效的提高该钢车轮的承受能力,并且还具有通气孔和固定条孔,能够有效的减轻了车轮的重量,也减少了很多复杂的结构,节约了成本,从而使整车自重减轻,节能降耗,还保护环境,还具有轮辋胎底圈,使得轮辋的底部半径变大,扩大轮辋的受力面积,减小轴向力与径向力对单位面积轮辋的施力变小,使得轮辋不易开裂,并且有效的延长该钢车轮的使用寿命,同时使得该钢车轮操作简单,工作性能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中:1-车轮轮辋;2-轮辋胎底圈;3-轮辐;4-挡圈;5-固定盘;6-螺丝孔;7-调节盘;8-加强筋;9-通气孔;10-固定条孔;11-橡胶垫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桥料制造运输用的四桥车钢车轮,包括车轮轮辋1,所述车轮轮辋1的后部设置有轮辋胎底圈2,且车轮轮辋1的前端设置有轮辐3,其中轮辋胎底圈2与车轮轮辋1是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所述轮辐3通过挡圈4固定安装于车轮轮辋1的前端表面上,且轮辐3的中间设置有固定盘5,所述固定盘5一周上对称设置有六个螺丝孔6,固定盘5的中间设置有调节盘7,所述调节盘7通过加强筋8与固定盘5相连,其中加强筋8和挡圈4均采用硬质合金制成,轮辐3的一周表面上设置有通气孔9,其中通气孔9的形状为椭圆形,且其数量为六个,车轮轮辋1的外侧表面设置由若干固定条孔10,所述轮辋胎底圈2的底侧设有橡胶垫环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该钢车轮,在使用之前,先将橡胶垫环11放置到轮辋胎底圈2的底侧相应位置上,然后将装好橡胶垫环11的车轮轮辋1移动到需要使用的地点,接着将轮胎套在车轮轮辋1上,并且通过挡圈4将轮胎有效的固定在车轮轮辋1上;

当开始使用时,先将固定盘5上的螺丝孔6与汽车车轴上的螺孔相对应上,接着通螺丝钉将该钢车轮固定在汽车车轴上,接着通过调节盘7对加强筋8进行微微的调动,然后通过橡胶垫环11,能够减小轮辋胎底圈2的磨损,同时还变大轮辋的底部半径,扩大轮辋的受力面积,减小轴向力与径向力对单位面积轮辋的施力变小,使得轮辋不易开裂,还通过通气孔9和固定条孔10,减少了很多材料,节约了成本,并使整车自重减轻,起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