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时四驱执行器的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8557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用于分时四驱执行器的减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分时四驱执行器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四轮沙滩摩托车,尤其是采用分时四驱技术的沙滩摩托车,可以通过拨动把手处的四驱选择开关切换车辆的状态,达到在越野时四驱,公路时两驱的目的。

现有的分时四驱一般是采用电磁阀来控制分动器的状态,电磁阀在长时间通电的情况下,励磁线圈发热严重,同时执行器的安装位置不利于电磁阀的散热,易造成线圈烧毁。已有革新后的分时四驱执行器不采用电磁阀,可以有效避免旧式电磁阀类型的分时四驱执行器散热不足,容易烧毁的问题。电磁阀控制会有在车辆断电时,电磁阀由于励磁线圈失电无法保持车辆在现有状态的驱动模式。而且,电磁阀需要配置独立的PWM驱动模块,整套系统价格昂贵。

然而已有的运动件采用一体式结构,上下部件直接刚性连接,当运动件移动到导轨的尽头还未停止时,运动件会卡死。

有鉴于其,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新式分时四驱执行器的减振装置,用于不采用电磁阀的新式分时四驱执行器,防止运动件在导轨尽头卡死。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分时四驱执行器的减振装置,所述分时四驱执行器包括下壳、上盖、电机、上运动件、小齿轮、下运动件、磁铁、弹簧、大齿轮。

进一步的,分时四驱执行器的下壳、上盖构成一个密封的空腔,下壳、上盖之间通过密封垫片和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盖的空间内设置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在下壳的空间内设置轴,轴与上运动件、下运动件相连,在上运动件、下运动件内部安装有弹簧,所述大齿轮的丝杠也同时与上运动件、下运动件相连。

进一步的,上运动件为半封闭的螺母结构,两端开设螺纹孔,其中一端的螺纹孔与轴相连,另一端的螺纹孔与丝杠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下运动件为敞开结构,两边具有翼板,内部设置安装弹簧的弹簧槽,上运动件与下运动件通过二者之间的弹簧驱动,其中,上运动件中的螺纹结构与大齿轮的丝杠配合,由大齿轮带动上运动件,上运动件通过所述弹簧推动下运动件。

进一步的,上运动件与下运动件扣合在一起形成组合结构,此时下运动件两边的翼板凸出于组合结构的两侧,同时,在轴向方向上,上运动件可以相对于下运动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包括两组平行的导轨,导轨具有极限位置,下运动件两边的翼板与下壳中的两组导轨配合,形成导轨滑块机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1.适用于不需要使用电磁阀的新式分时四驱执行器,避免了旧式电磁阀类型的分时四驱执行器散热不良导致的线圈烧毁问题;同时,也无需配置独立的PWM驱动模块,整套系统成本进一步降低。

2.运动件是通过上下两个部件组装而成,上、下运动件可以相对滑动,运动件内部配置弹簧缓冲,防止卡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分时四驱执行器的减振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壳内安装有下运动件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运动件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运动件斜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运动件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运动件斜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运动件组合后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运动件组合后的斜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运动件组合后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运动件组合后的侧视图。

(注意:附图中的所示结构只是为了说明实用新型特征的示意,并非是要依据附图所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分时四驱执行器的减振装置,用于新式的不采用电磁阀的新式分时四驱执行器,所述不采用电磁阀的新式分时四驱执行器整体结构包括:下壳1、上盖2、电机 3、上运动件4、小齿轮5、下运动件6、磁铁7、弹簧8、大齿轮9。

其中,分时四驱执行器的下壳1、上盖2构成一个密封的空腔,下壳1、上盖2之间通过密封垫片和紧固件连接。

在上盖2的空间内设置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小齿轮5与大齿轮9啮合。其中,大齿轮9具有与其一体成型的丝杠。

在下壳1的空间内设置轴,轴与上运动件4、下运动件6相连,在上运动件4、下运动件6内部安装有弹簧8,所述大齿轮9的丝杠也同时与上运动件4、下运动件6相连。

此外,还包括设置在下运动件6的凹槽内的磁铁,以及设置在下壳1内的PCB总成,在PCB总成的电路板上设置霍尔开关,PCB总成引出的线束总成与四驱-两驱切换开关相连。

参见图3、4,上运动件4为半封闭的螺母结构,两端开设螺纹孔,其中一端的螺纹孔与轴相连,另一端的螺纹孔与丝杠相连。

参见图5、6,所述下运动件6为敞开结构,两边具有翼板,内部设置安装弹簧8的弹簧槽,上运动件4与下运动件6通过二者之间的弹簧8驱动。具体的,上运动件4中的螺纹结构与大齿轮9的丝杠配合,由大齿轮9带动上运动件4,上运动件4通过所述弹簧8推动下运动件6。

参见图7、8,上运动件4与下运动件6扣合在一起形成组合结构,此时下运动件6两边的翼板凸出于组合结构的两侧。同时,如图 10所示,在轴向方向上,上运动件4与下运动件6之间并不互相阻挡,因此在轴向方向上上运动件4可以相对于下运动件6运动。

此外,参见图1、9,在上述组合结构内部设置弹簧8。

参见图2,在下壳1内安装有下运动件6,所述下壳1包括两组平行的导轨10,导轨10具有极限位置。从而,下运动件6两边的翼板与下壳中的两组导轨10配合,形成导轨滑块机构。

工作过程中,电机3的输出轴带动小齿轮5,小齿轮5带动大齿轮9,大齿轮9驱动与大齿轮9连接的丝杠转动,丝杠驱动上运动件 4。当下运动件6的翼板顶到导轨10的极限位置之后,上运动件4可以继续相对于下运动件6向前滑行,并压缩腔室内部的弹簧8,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顶死。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