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870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动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电磁阀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结构紧凑,工作可靠,通用性和稳定性好,可以实现对多个旋转轮子同时应急制动的制动阀。



背景技术:

现有行走类机械装置大都采用气/液助推制动系统,通过一气液增压缸,将制动总泵内制动液增压后送入制动分泵实施制动,该系统技术成熟,在国内应用广泛。但同时也存在需单独的压缩气源、元件数量多、结构复杂等缺陷。

近年来,国外的一些行走类机械装置采用全液压制动系统,通过液压油传递制动力,通过液压控制元件,直接将压力油送至制动分泵实施制动,解决了气液助推制动系统的上述不足。液压控制元件中比较重要的是制动阀,现在使用的制动阀一般为单阀芯制动阀,需要其它的液压控制元件来实现油路分送,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工作可靠,通用性和稳定性好,可以实现对多个旋转轮子同时应急制动的制动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制动阀,包括阀体、左阀芯、右阀芯、端盖、顶杆;所述阀体上开有左阀孔、右阀孔、端盖孔、推板孔、左进油孔、右进油孔、回油孔、回油通道、左控制油口、右控制油口、铰链孔,其中,所述左进油孔与所述左阀孔垂直连通,所述右进油孔与所述右阀孔垂直连通,所述回油通道与所述回油孔垂直相通,所述左控制油口与所述左阀孔垂直连通,所述右控制油口与所述右阀孔垂直连通,所述推板孔为长方形孔,所述螺钉孔为阶梯孔,数量为3个且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铰链孔为双耳形;

所述左阀芯包括轴一、轴二、沿轴线方向的内孔一以及与内孔一垂直相通的通孔一,所述左阀芯安装在所述阀体内的左阀孔内并可沿阀体的轴线方向移动;

所述右阀芯包括轴三、轴四、沿轴线方向的内孔二以及与内孔二垂直相通的通孔二,所述右阀芯安装在所述阀体内的右阀孔内并可沿所述阀体的轴线方向移动;

所述端盖为形状为圆柱形,设有圆孔一、螺纹孔、圆孔二,所述螺纹孔数量为三个且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端盖加装密封圈后安装在所述阀体上端的端盖孔内并与所述端盖孔上端平齐;

所述顶杆包括球头、轴五、轴六、轴七、轴八,所述顶杆安装在所述端盖中的圆孔一并可上下移动。

优选方案,还包括左堵塞、右堵塞,所述左堵塞加装密封圈后安装在所述阀体的回油通道的左端,所述右堵塞加装密封圈后安装在所述阀体的回油通道的右端。

优选方案,还包括左压缩弹簧、右压缩弹簧,所述左压缩弹簧安装在所述阀体内的左阀孔内并与所述左阀芯下端接触;所述右压缩弹簧安装在所述阀体内的右阀孔内并与所述右阀芯下端接触。

优选方案,还包括左阀孔堵塞、右阀孔堵塞,所述左阀孔堵塞加装密封圈后安装在所述阀体的左阀孔下端,所述右阀孔堵塞加装密封圈后安装在所述阀体的右阀孔下端。

优选方案,还包括推板,所述推板为形状为长方体,与所述阀体中的推板孔形成间隙配合,所述推板上开有圆孔三以及对称分布且直径相同的圆孔四、圆孔五,所述圆孔四与所述左阀芯中的轴一形成过盈配合,所述圆孔五与所述右阀芯中的轴三形成过盈配合,所述圆孔三与所述顶杆中的轴八形成过盈配合。

优选方案,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为圆环形,其外圆与所述阀体的端盖孔形成间隙配合,其内孔与所述顶杆中的轴七形成间隙配合。

优选方案,还包括上压缩弹簧,所述上压缩弹簧安装在所述顶板和所述阀体中的端盖孔之间。

优选方案,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所述阀体上的铰链孔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手柄上还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顶杆中的球头接触。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阀结构紧凑、工作可靠、稳定性好,可以同时实现对多个被控对象应急制动,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回路制动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回路制动阀的阀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回路制动阀的左阀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回路制动阀的右阀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回路制动阀的端盖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回路制动阀的顶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回路制动阀的推板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回路制动阀的一个应用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回路制动阀主要包括阀体(1)、左阀芯(2)、右阀芯(9)、端盖(15)、顶杆(11);

如图2所示,所述阀体上开有左阀孔(101)、右阀孔(102)、端盖孔(105)、推板孔(104)、左进油孔(P1)、右进油孔(P2)、回油孔(T)、回油通道(103)、左控制油口(A)、右控制油口(B)、螺钉孔(106)、铰链孔(107),其中,所述左进油孔(P1)与所述左阀孔(101)垂直连通,所述右进油孔(P2)与所述右阀孔(102)垂直连通,所述回油通道(103)与所述回油孔(T)垂直相通,所述左控制油口(A)与所述左阀孔(101)垂直连通,所述右控制油口(B)与所述右阀孔(102)垂直连通,所述推板孔(104)为长方形孔,所述螺钉孔(106)为阶梯孔,数量为3个且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铰链孔(107)为双耳形;

如图3所示,所述左阀芯(2)其特征形状为轴一(201)、轴二(202)、沿轴线方向的内孔一(204)以及与内孔一(204)垂直相通的通孔一(203),所述左阀芯(2)安装在所述阀体(1)内的左阀孔(101)内并可沿阀体(1)的轴线方向移动;

如图4所示,所述右阀芯(9)其特征形状为轴三(901)、轴四(902)、沿轴线方向的内孔二(904)以及与内孔二(904)垂直相通的通孔二(903),所述右阀芯(9)安装在所述阀体(1)内的右阀孔(102)内并可沿所述阀体(1)的轴线方向移动;

如图5所示,所述端盖(15)为形状为圆柱形,其特征尺寸有圆孔一(1501)、螺纹孔(1502)、圆孔二(1503),所述螺纹孔(1502)数量为三个且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端盖(15)加装密封圈后安装在所述阀体(1)上端的端盖孔(105)内并与所述端盖孔(105)上端平齐;

如图6所示,所述顶杆(11)特征形状主要有球头(1101)、轴五(1102)、轴六(1103)、轴七(1104)、轴八(1105),所述顶杆(11)安装在所述端盖(15)中的圆孔一(1501)并可上下移动;

如图7所示,所述推板(10)上开有圆孔三(1002)以及对称分布且直径相同的圆孔四(1001)、圆孔五(1003),所述圆孔四(1001)与所述左阀芯(2)中的轴一(201)形成过盈配合,所述圆孔五(1003)与所述右阀芯(9)中的轴三(901)形成过盈配合,所述圆孔三(1002)与所述顶杆(11)中的轴八(1105)形成过盈配合;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回路制动阀的一个应用实施例,本应用实施例对一行走机构的前后轮同时进行制动,图中,C—后轮;D—前轮;E—油泵;F—蓄能器;G—后轮油机刹车装置;H—前轮油机刹车装置。其具体原理是:按下手柄(16),顶杆(11)带动顶板(13)向下运动,通过推板(10)推动左阀芯(2)、右阀芯(9)向下运动,阀体(1)中的回油通道(103)被堵塞,当顶杆不再运动时,左阀芯(2)中的通孔一(203)与阀体(1)上的左进油孔(P1)接通,控制油液由油泵(E)从左进油孔(P1)、左阀芯(2)中的通孔一(203)、内孔一(204)、阀体(1)中的左阀孔(101)、左控制油口(A)进入后轮油机刹车装置(G),使后轮制动;同时,右阀芯(9)中的通孔二(903)与阀体(1)上的右进油孔(P2)接通,控制油液由油泵(E)从右进油孔(P2)、右阀芯(9)中的通孔二(903)、内孔二(904)、阀体(1)中的右阀孔(102)、右控制油口(B)进入前轮油机刹车装置(H),使前轮制动,制动过程中所造成的压力冲击由蓄能器(F)吸收。松开手柄(16),在左压缩弹簧(4)、右压缩弹簧(7)、上压缩弹簧(12)的作用下,左阀芯(2)和右阀芯(9)复位,阀体(1)上的左进油孔(P1)、右进油孔(P2)油路被堵塞,后轮油机刹车装置(G)中的油液从阀体(1)上的左控制油口(A)、左阀孔(101)、左阀芯(2)上的内孔一(204)、通孔一(203)、阀体(1)上的回油通道(103)、回油孔(T)流出;同时,前轮油机刹车装置(H)中的油液从阀体(1)上的右控制油口(B)、右阀孔(102)、右阀芯(9)上的内孔二(904)、通孔二(903)、阀体(1)上的回油通道(103)、回油孔(T)流出,制动解除。

需要说明的是,图8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而已,并不说明本实用新型只有这一个实施例,也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