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497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卸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车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卸汽车。



背景技术:

专利公布号为CN102285329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多功能自卸汽车,包括后立柱总成、后门总成和边板,在底板总成上安装有前立柱总成,在底板总成的后部两侧有活动拆卸机构,所述的后立柱总成与底板总成用所述的活动拆卸机构连接,所述的后立柱总成的上端与后门总成铰接 ;所述的边板总成的下端与底板总成的侧边通过边门活动拆卸机构相连接,汽车用户就能自行拆装变换,另外,汽车生产厂也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自卸汽车依靠货物自身的重力卸货,在装载土壤砂子等货物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卸汽车,以解决自卸汽车依靠货物自身的重力卸货,在装载土壤砂子等货物时,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卸汽车,包括车架、驾驶室、车厢、卸料口、固定在车厢两侧上部的主轴和与主轴转动连接的门板,所述车厢上设有用于卸料的卸料机构,所述卸料机构包括放置在靠近驾驶室一端的车厢上并与其滑动连接的推板,所述推板靠近驾驶室一侧固定有可自动回位的伸缩件,所述伸缩件一端与车厢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推板配设有驱动其沿着车厢滑动的驱动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厢尾部为卸料口,车厢上部设有贯穿车厢左右两侧并与其固定连接的主轴,主轴上转动连接有与卸料口配合的门板,装料时,车厢处于水平,卸料时,驾驶人员将门板打开,油缸抬升车厢使其处于倾斜状态,在重力和驱动机构驱动力的作用下,推板将物料通过卸料口排出,方便快捷,效率高;卸料完成后车厢回复原位处于水平,在伸缩件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推板回复原位。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端与门板固定连接的绳索,所述绳索另一端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车架上设有驱动门板绕主轴转动的曲柄滑块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卸料时曲柄滑块机构驱动门板转动打开时带动套筒转动,通过绳索拉动推板滑动将物料卸下。

进一步,所述车厢外侧壁上远离驾驶室一端设有固定杆,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一端与固定杆转动连接的连杆,所述车架一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导轨,所述导轨内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导轨内设有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连杆一端与第二滑块铰接,所述导轨内设有一端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门板下部铰接的推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卸料时车厢抬升倾斜通过连杆带动第二滑块向着远离驾驶室一端滑动,第二滑上的推杆推动门板向上转动,打开卸料口,物料从卸料口卸下,通过车厢的上升打开门板,无需人工操作,方便快捷;卸料完成后车厢回复原位带动连杆和第二滑块回复原位,通过推杆拉动门板回复原位,在伸缩件回复力的作用下带动推板回复原位,通过推杆对门板的拉力避免工作过程中门板打开物料出车厢漏出。

进一步,所述门板上靠近卸料口一侧设有与卸料口大小相同的凸块,所述凸块底部设为橡胶垫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门板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卡住的情况的同时,使门板关闭时与车厢接触更紧密,避免砂子等细小物料漏出。

进一步,所述推板内部为空心,所述伸缩件位于推板内且其尾部伸出推板与车厢侧壁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厢位于水平位置时推板与车厢侧壁接触,避免装料时砂子落入推板与驾驶室间的车厢上清理困难。

进一步,所述伸缩件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筒体和位于筒体内的内杆,所述筒体顶端设为开口,所述内杆一端伸出开口并可进行滑动,所述内杆另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有一端与其固定连接的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另一端固定在筒体底部,所述开口直径比内杆直径大但比限位块直径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门板转动时拉动推板滑动,推板拉动内杆沿着筒体滑动拉伸伸缩弹簧,卸料完成后车厢回复原位带动连杆和第二滑块回复原位,通过推杆拉动门板回复原位,在伸缩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带动推板回复原位,开口直径比内杆直径大但比限位块直径小,避免内杆在筒体中滑动时与筒体脱离。

进一步,所述车厢底部上设有弹簧卡扣,所述推板底部设有车厢位于水平位置时与弹簧卡扣配合的卡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自卸汽车行走过程中汽车产生抖动时推板发生移动,卸料时绳索对推板的拉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拉动推板。

进一步,所述推板两端设有第一滑块,所述车厢左右两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并可沿第一滑槽滑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并可沿第一滑槽滑动,推板配设有驱动其滑动的驱动机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解决自卸汽车依靠货物自身的重力卸货,在装载土壤砂子等货物时,效率较低的问题;

2、卸料时门板无需人为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车厢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车架;2、驾驶室;3、车厢;4、油缸;5、推板;6、伸缩件;7、第一滑块;8、第一滑槽;9、驱动机构;10、卸料口;11、主轴;12、门板;13、套筒;14、绳索;15、固定杆;16、连杆;17、导轨;18、第二滑槽;19、第二滑块;20、推杆;21、凸块;22、橡胶垫块;23、筒体;24、内杆;25、开口;26、限位块;27、伸缩弹簧;28、弹簧卡扣;29、卡槽;30、曲柄滑块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自卸汽车,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车架1、驾驶室2和车厢3,车架1与车厢3间设有用于抬升车厢3使其倾斜卸货的油缸4,车厢3上设有用于卸料的卸料机构,卸料机构包括放置在靠近驾驶室2一端的车厢3上并与其滑动连接的推板5,推板5靠近驾驶室2一侧设有可自动回位的伸缩件6,伸缩件6一端与推板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厢3前侧壁固定连接;推板5两端设有第一滑块7,车厢3左右两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8,第一滑块7位于第一滑槽8内并可沿第一滑槽8滑动,推板5配设有驱动其滑动的驱动机构9。

车厢3尾部为卸料口10,车厢3上部设有贯穿车厢3左右两侧并与其固定连接的主轴11,主轴11上转动连接有与卸料口10配合的门板12,装料时,车厢3处于水平,卸料时,驾驶人员将门板12打开,油缸4抬升车厢3使其处于倾斜状态,在重力和驱动机构9驱动力的作用下,推板5将物料通过卸料口10排出,方便快捷,效率高;卸料完成后车厢3回复原位处于水平,在伸缩件6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推板5回复原位。

推板5为长条形,推板5内部为空心,伸缩件6位于推板5内且其尾部伸出推板5与车厢3侧壁固定连接,车厢3位于水平位置时推板5与车厢3侧壁接触,避免装料时砂子落入推板5与驾驶室2间的车厢3上清理困难。

驱动机构9包括一端与门板12固定连接的绳索14,绳索14另一端与推板5固定连接,车架1上设有驱动门板12绕主轴11转动的曲柄滑块机构30,卸料时曲柄滑块机构30驱动门板12转动打开时带动套筒13转动,通过绳索14拉动推板5滑动将物料卸下。

如图3所示,车厢3外侧壁上远离驾驶室2一端设有固定杆15,曲柄滑块机构30包括一端与固定杆15转动连接的连杆16,车架1一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导轨17,导轨17内设有第二滑槽18,导轨17内设有与第二滑槽18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19,连杆16一端与第二滑块19铰接,导轨17内设有一端与第二滑块1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门板12下部铰接的推杆20,卸料时车厢3抬升倾斜通过连杆16带动第二滑块19向着远离驾驶室2一端滑动,第二滑块19上的推杆20推动门板12向上转动,打开卸料口10,物料从卸料口10卸下,通过车厢3的上升打开门板12,无需人工操作,方便快捷;卸料完成后车厢3回复原位带动连杆16和第二滑块19回复原位,通过推杆20拉动门板12回复原位,在伸缩件6回复力的作用下带动推板5回复原位,通过推杆20对门板12的拉力避免工作过程中门板12打开物料出车厢3漏出。

门板12上靠近卸料口10一侧设有与卸料口10大小相同的凸块21,固定杆15底部设为橡胶垫块22,保证门板12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卡住的情况的同时,使门板12关闭时与车厢3接触更紧密,避免砂子等细小物料漏出。

如图4所示,伸缩件6为伸缩杆,伸缩杆包括筒体23和位于筒体23内的内杆24,筒体23顶端设为开口25,内杆24一端伸出开口25并可进行滑动,内杆24另一端设有圆柱形的限位块26,限位块26上设有一端与其固定连接的伸缩弹簧27,伸缩弹簧27另一端固定在筒体23底部,开口25直径比内杆24直径大但比限位块26直径小,避免内杆24在筒体23中滑动时与筒体23脱离。

车厢3底部上设有弹簧卡扣28,推板5底部设有车厢3位于水平位置时与弹簧卡扣28配合的卡槽29,避免自卸汽车行走过程中推板5发生移动,卸料时通过绳索14对推板的拉力拉动推板5。

具体工作过程:车厢3位于水平位置时,弹簧卡扣28与卡槽29卡接,避免其发生移动,卸料时,油缸4抬升车厢3倾斜,通过连杆16带动第二滑块19向着远离驾驶室2一端滑动,第二滑块19上的推杆20推动门板12向上转动,打开卸料口10,门板12转动打开时带动套筒13转动,通过绳索14拉动推板5滑动将物料卸下,方便快捷,效率高。

卸料完成后车厢3回复原位带动连杆16和第二滑块19回复原位,通过推杆20拉动门板12回复原位,在伸缩件6回复力的作用下带动推板5回复原位,通过拉杆对门板12的拉力避免工作过程中门板12打开物料出车厢3漏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