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4925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充电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充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充电器结构一般是通过螺钉将充电线路板固定在充电器壳体内,由于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螺钉容易松动,导致充电线路板容易相对于充电器壳体产生晃动,同时由于充电器壳体一般采用塑料材质,且缺少相应的散热结构,因而导致组装于充电器壳体内部的充电线路板散热效果较差,进而影响充电效率。

另外,在城市街道和公路上还没有固定的充电器结构给途中需要临时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即使在住宅小区的停车区域内,当需要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时也存在严重的私拉乱接现象,用户在室外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时,一般会将充电器直接放置在电动自行车附近,存在很大的被盗隐患,同时,如果充电器摆放不妥,还会导致充电线随风摇晃以及该充电器被风吹落的情况,进而使充电线摩擦受损,导致用电很不安全,极易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器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结构,包括:充电器壳体,充电器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充电线路板和金属基板,充电线路板与金属基板固定连接,且充电线路板和金属基板容纳于充电器壳体内,其中,充电线路板与第一卡槽卡接,以及金属基板与第二卡槽卡接,使充电线路板可拆卸组装于充电器壳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充电器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在金属基板固定连接在充电线路板上之后,将其一同组装于充电器壳体内,并使充电线路板与第一卡槽卡接,以及金属基板与第二卡槽卡接,实现充电线路板可拆卸组装于充电器壳体内,其中,由于金属基板具有较高的导热能力,通过将金属基板固定在充电线路板上,并使金属基板的另一端与充电器壳体内侧壁上的第二卡槽卡接,能够将充电线路板上的热量传递至充电器壳体上,以便于通过充电器壳体进行散热,降低充电线路板的温度,从而减小充电线路板热损坏的风险,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充电效率,该充电器结构简单,不仅能够将充电线路板稳定可靠地固定在充电器壳体内,且便于拆装,同时使得充电器壳体的整体外观整齐,实用性高。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充电器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充电器壳体包括:相配合的壳体底座、壳体侧壁和壳体上盖,合围形成充电器壳体,其中,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设于壳体侧壁上,壳体侧壁包括:铝壳体侧壁、铜壳体侧壁和铝合金壳体侧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充电器壳体由壳体底座、壳体侧壁和壳体上盖合围形成,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设于壳体侧壁上,通过充电线路板与第一卡槽卡接,以及金属基板与第二卡槽卡接,使充电线路板可拆卸组装于充电器壳体内,同时壳体底座还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充电线路板能够稳定可靠地固定在充电器壳体内,在振动或受到碰撞时,充电线路板不易产生晃动,其中,壳体侧壁包括铝壳体侧壁、铜壳体侧壁和铝合金壳体侧壁,由于铝壳体侧壁、铜壳体侧壁和铝合金壳体侧壁的导热系数较高,因而能够将充电线路板上的大部分热量传递至壳体侧壁上进行散热,以提高充电器结构的安全性,进而提升充电效率,提高充电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充电插头,通过充电导线连接至充电线路板的输出端,充电插头被配置为可以与充电器壳体固定和分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与充电线路板的输出端相连的充电插头可以与充电器壳体固定和分离,在充电完成之后,通过将充电插头固定在充电器壳体上,能够有效减小充电导线随风摇晃的情况,从而减小对充电导线以及充电插头的磨损,提高充电导线以及充电插头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磁吸体,组装于壳体上盖上,充电插头上设有与第一磁吸体相配合的第二磁吸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上盖上组装第一磁吸体,并在充电插头上设置与第一磁吸体配合的第二磁吸体,能够在充电插头靠近第一磁吸体时,使第二磁吸体与第一磁吸体自动吸合,从而将充电插头吸合在指定的位置,实现对充电插头的固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导光柱,壳体上盖上设有连通充电器壳体内部和充电器壳体外部的导光孔,导光柱卡接于导光孔内;导光板,盖设于导光孔上,并与壳体上盖固定连接,其中,导光板包括亚克力板和PC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导光柱,并使其卡接于导光孔中,便于显示充电线路板上的指示灯的变化状态,通过在导光柱上设置亚克力板或PC板,能够增强导光效果,便于用户判断充电线路板的当前运行状态,提高实用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的第一端可与壳体底座固定连接,支撑件的第二端能够固定连接在指定平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支撑件,并使支撑件的第一端与壳体底座固定连接,在进行充电时可以将充电器结构固定在指定平面上,一方面能够防止充电器结构被盗,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安全隐患,减小外部环境对充电器结构的影响,以防充电器结构被风吹落而导致充电插头被拽掉或充电线被扯断,使充电过程更加安全,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件的第二端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在连接孔为多个时,以支撑件的中轴线呈圆周阵列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撑件的第二端设置固定座,且在固定座上设置连接孔,方便将固定座固定在指定平面上。通过以支撑件的中轴线圆周阵列设置多个连接孔,提高连接可靠性,使支撑件与指定平面不易分离,增强防盗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翻折部,固设于壳体底座的边缘位置,支撑件的第一端卡接于翻折部的内侧,并通过连接件使支撑件的第一端与壳体底座固定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底座的边缘位置设置翻折部,能够使支撑件的第一端卡接于翻折部的内侧,以实现对充电器壳体的周向限位,之后通过连接件使支撑件的第一端与壳体底座固定连接,提高连接可靠性,在风力较大或者受到撞击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地产生错位。

其中,翻折部为环形挡板,或沿壳体底座的中轴线呈圆周阵列的多个竖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保护罩,环绕支撑件第一端与壳体底座的连接部位设置,其中,保护罩上开设有通孔,与充电线路板相连的充电导线穿过连接部位,并通过通孔引出至保护罩的外侧,其中,充电导线包括与充电线路板输出端相连的导线以及与充电线路板输入端相连的导线。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环绕支撑件与壳体底座的连接部位设置保护罩,一方面能够保护连接部位不易受损,另一方面使充电器结构的外观整齐。另外,通过在保护罩上设置通孔,使与充电线路板相连的充电导线穿过连接部位后,能够通过通孔引出至保护罩的外侧,使充电导线整齐,便于整理,不易出现由于线路乱而导致的安全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金属基板包括:铝基板、铜基板和铝合金基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铝基板、铜基板和铝合金基板的导热系数较高,因而将铝基板、铜基板和/或铝合金基板作为金属基板,能够将充电线路板上产生的大部分热量传递至充电器壳体上进行散热,以提高充电器结构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器结构的剖视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壳体侧壁,104壳体底座,106壳体上盖,108充电线路板,110支撑件,112保护罩,114第一磁吸体,116导光柱,118导光板,120发热器件,102A第一卡槽,102B第二卡槽,108A金属基板,110A支撑件的第一端,110B支撑件的第二端,112A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电器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器结构,包括:充电器壳体,充电器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槽102A和第二卡槽102B;充电线路板108和金属基板108A,充电线路板与金属基板108A固定连接,且充电线路板和金属基板108A容纳于充电器壳体内,其中,充电线路板108与第一卡槽102A卡接,以及金属基板108A与第二卡槽102B卡接,使充电线路板108可拆卸组装于充电器壳体内。

在该实施例中,充电器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槽102A和第二卡槽102B,金属基板108A固定连接在充电线路板108上,并与充电线路板108一同组装于充电器壳体内,使充电线路板108与第一卡槽102A卡接,以及金属基板108A与第二卡槽102B卡接,以实现充电线路板108可拆卸组装于充电器壳体内,其中,金属基板108A具有较高的导热能力,通过将金属基板108A固定在充电线路板108上,并使金属基板108A的另一端与充电器壳体内侧壁上第二卡槽102B卡接,能够将充电线路板108上的热量传递至充电器壳体上,通过充电器壳体进行散热,以降低充电器壳体内部的温度,减小安全隐患,提高充电效率。该充电器结构简单,不仅能够使充电线路板108稳定可靠地固定在充电器壳体内,且便于拆装,同时使得充电器壳体的整体外观整齐,实用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充电器壳体包括:相配合的壳体底座104、壳体侧壁102和壳体上盖106,合围形成充电器壳体,其中,第一卡槽102A和第二卡槽102B均设于壳体侧壁102上,壳体侧壁102的包括:铝壳体侧壁102、铜壳体侧壁102和铝合金壳体侧壁102。

在该实施例中,充电器壳体由壳体底座104、壳体侧壁102和壳体上盖106合围形成,第一卡槽102A和第二卡槽102B均设于壳体侧壁上,通过充电线路板108与第一卡槽102A卡接,以及金属基板108A与第二卡槽102B卡接,使充电线路板108可拆卸组装于充电器壳体内,同时壳体底座104还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充电线路板108能够稳定可靠地固定在充电器壳体内,在振动或受到碰撞时,充电线路板108不易产生晃动,其中,壳体侧壁102包括铝壳体侧壁102、铜壳体侧壁102和铝合金壳体侧壁102,由于铝壳体侧壁102、铜壳体侧壁102和铝合金壳体侧壁102的导热系数较高,因而能够将充电线路板108上的大部分热量传递至壳体侧壁102上进行散热,以提高充电器结构的安全性,进而提升充电效率,提高充电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侧壁102呈圆筒形,第一卡槽102A包括两个第一条形槽,第二卡槽102B包括一个第二条形槽,且两个第一条形槽和一个第二条形槽均相对于壳体侧壁102的中轴线平行设置,充电线路板108的相对两端能够分别插入一个对应的第一条形槽内,金属基板108A一端固定在充电线路板108上,另一端与第二条形槽卡接,以实现充电线路板108的周向限位,之后通过底座的支撑作用,将充电线路板108安装在充电器壳体内,其中,金属基板108A可与充电线路板108上的发热器件120相贴合,以使发热器件120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金属基板108A以及壳体侧壁102进行有效的散发,从而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充电结构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壳体上盖106与壳体侧壁102的连接部位设有第一密封件,壳体底座104与壳体侧壁102的连接部位设有第二密封件。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上盖106与壳体侧壁102的连接部位设置第一密封件,并在壳体底座104与壳体侧壁102的连接部位设置第二密封件,能够有效减少进入充电器壳体内的杂质,进而能够减少杂质引起的短路问题,提高充电器结构的安全性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充电插头,通过充电导线连接至充电线路板108的输出端,充电插头被配置为可以与充电器壳体固定和分离。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与充电线路板108的输出端相连的充电插头可以与充电器壳体固定和分离,在充电完成之后,通过将充电插头固定在充电器壳体上,能够有效减小充电导线随风摇晃的情况,从而减小对充电导线以及充电插头的磨损,提高充电导线以及充电插头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磁吸体114,组装于壳体上盖106上,充电插头上设有与第一磁吸体相配合的第二磁吸体。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上盖106上组装第一磁吸体114,并在充电插头上设置与第一磁吸体114配合的第二磁吸体,能够在充电插头靠近第一磁吸体114时,使第二磁吸体与第一磁吸体114自动吸合,从而将充电插头吸合在指定的位置,实现对充电插头的固定。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磁吸体114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与充电器壳体相邻的其他物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充电器壳体内设有弹性旋转装置,与充电线路板108连接的充电导线绕设在该旋转装置上,从而在外力拉伸的情况下能够伸出至充电器壳体外,以及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可以缩回至充电器壳体内,只露出充电插头等待下次充电使用,以使线路整齐,不易发生缠绕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导光柱116,壳体上盖106上设有连通充电器壳体内部和充电器壳体外部的导光孔,导光柱116卡接于导光孔内;导光板118,盖设于导光孔上,并与壳体上盖106固定连接,其中,导光板118包括亚克力板和PC板。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光柱116,并使其卡接于导光孔中,便于显示充电线路板108上的指示灯的变化状态,通过在导光柱116上设置亚克力板或PC板,能够增强导光效果,便于用户判断充电线路板108的当前运行状态,提高实用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支撑件110,支撑件110的第一端110A可与壳体底座104固定连接,支撑件110的第二端110B能够固定连接在指定平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件110,并使支撑件110的第一端110A与壳体底座104固定连接,在进行充电时可以将充电器结构固定在指定平面上,一方面能够防止充电器结构被盗,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安全隐患,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不会轻易的产生移动,从而不容易与其他物质接触,减小外部环境对充电器结构的影响,以防充电器结构被风吹落而导致充电插头被拽掉或充电线被扯断,降低发生短路的情况,使充电过程更加安全,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件110的第二端110B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在连接孔为多个时,以支撑件110的中轴线呈圆周阵列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件110的第二端110B设置固定座,且在固定座上设置连接孔,方便将固定座固定在指定平面上。通过以支撑件110的中轴线圆周阵列设置多个连接孔,提高连接可靠性,使支撑件110与指定平面不易分离,增强防盗效果。

优选地,支撑件110为空心直管结构,管内可以用于放置充电导线,同时还能节省材料,实用性很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翻折部,固设于壳体底座104的边缘位置,支撑件110的第一端110A卡接于翻折部的内侧,并通过连接件使支撑件110的第一端110A与壳体底座104固定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底座104的边缘位置设置翻折部,能够使支撑件110的第一端110A卡接于翻折部的内侧,以实现对充电器壳体的周向限位,之后通过连接件使支撑件110的第一端110A与壳体底座104固定连接,提高连接可靠性,在风力较大或者受到撞击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地产生错位。

其中,翻折部为环形挡板,或沿壳体底座104的中轴线呈圆周阵列的多个竖板。

具体地,连接件包括:螺钉和螺栓,通过使螺栓或螺钉穿过支撑件110的第一端110A和壳体底座104,来实现对充电器壳体的固定,可靠性较高,使该充电器结构不容易被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保护罩112,环绕支撑件110第一端与壳体底座104的连接部位设置,其中,保护罩112上开设有通孔112A,与充电线路板108相连的充电导线穿过连接部位,并通过通孔112A引出至保护罩112的外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环绕支撑件110与壳体底座104的连接部位设置保护罩112,一方面能够保护连接部位不易受损,另一方面使充电器结构的外观整齐。另外,通过在保护罩112上设置通孔112A,使与充电线路板108相连的充电导线穿过连接部位后,能够通过通孔112A引出至保护罩112的外侧,使充电导线整齐,便于整理,不易出现由于线路乱而导致的安全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金属基板108A包括:铝基板、铜基板和铝合金基板。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铝基板、铜基板和铝合金基板的导热系数较高,因而将铝基板、铜基板和/或铝合金基板作为金属基板108A,能够将充电线路板108上产生的大部分热量传递至充电器壳体上进行散热,以提高充电器结构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充电器结构为立式充电器,由亚克力面板(即导光板118)、导光柱116、塑料上盖(即壳体上盖106)、磁钢(即第一磁吸体114)、铝壳(即壳体侧壁102)、PCB板(即充电线路板108)、塑料下盖(即壳体底座104)、装饰塑料盖板(即保护罩112)、底座(即支撑件110)组成。

具体地,如图1所示,导光柱116嵌于塑料上盖上对应的孔(即导光孔)内,塑料上盖通过螺钉固定于铝壳上,亚克力面板粘合于塑料上盖的对应位置,以盖设在导光柱116上,增强导光效果。磁钢粘合在塑料上盖上对应的孔位内,底座通过螺钉与铝壳固定,装饰塑料盖板通过螺钉环抱于底座与铝壳的连接处,输入输出线可通过孔通孔112A引出。

如图2所示,PCB板通过铝壳上对应的卡槽(两个第一卡槽102A和一个第二卡槽102B)实现组装,并由塑料下盖进行支撑。充电器发热元件(即发热器件120)的热量可通过第二卡槽102B处传导到铝壳上,整个立式充电器结构可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地面,也插入软质地面进行固定。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结构,通过设置能够固定充电器壳体的支撑件,在进行充电时,可以将充电器壳体固定在指定平面上,即可以固定在室内外各种环境中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一方面能够防止充电器壳体被盗,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安全隐患,减小外部环境对充电器壳体的影响,以防充电器壳体被风吹落而导致充电插头被拽掉或充电线被扯断。通过设置充电插头能够与充电器壳体固定或分离,能够有效减小充电导线随风摇晃的幅度,从而减小对充电导线以及充电插头的磨损,提高充电导线以及充电插头的使用寿命。

另外,通过设置金属基板,金属基板具有较高的导热能力,通过将金属基板固定在充电线路板上,并使金属基板的另一端与充电器壳体内侧壁上第二卡槽卡接,能够将充电线路板上的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充电器壳体上,通过充电器壳体进行散热,以降低充电器壳体内部的温度,减小安全隐患,提高充电效率,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