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内饰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8525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内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内饰护板。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内饰护板的车辆。



背景技术:

内饰护板覆盖在白车身侧围立柱上,是用于美观整车内部造型及保护乘员的装饰物。一般包括立柱上护板和侧围下护板,两者之间的良好间隙面差配合可以提升整车的档次,给用户高品质的感受,基于现代汽车设计愈发重视人的主观感受,提高驾驶员和乘员的感知质量品质,立柱护板设计的间隙面差保证成为重要指标。

但是有限有的立柱上护板和侧围下护板仅是通过卡子进行卡接,配合限位不足,导致安装侧围下护板时,侧围下护板变形,与立柱上护板间隙面差较大,需要再手动调整侧围下护板与侧窗配合边界处才能改善,长期使用可能会因侧围下护板受力后再次出现间隙面差问题,引起客户不满。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改善间隙面差的内饰护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内饰护板,改善间隙面差,提升稳定性和用户满意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内饰护板的车辆,改善间隙面差,提升稳定性和用户满意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内饰护板,包括通过卡接头相互卡接的立柱上护板和侧围下护板,所述立柱上护板和所述侧围下护板两者中一个的内侧设置有对接部,两者中另一个的边缘处设置有接触所述对接部的延长板,所述对接部与所述延长板通过限位结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凸起和匹配所述限位凸起的插入孔,所述对接部和所述延长板两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所述限位凸起,两者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所述插入孔,所述限位凸起安装于所述插入孔内并与所述插入孔的内壁相抵。

优选地,所述对接部设置于所述侧围下护板的内侧,所述延长板设置于所述立柱上护板的下边缘。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对接部,所述插入孔设置于所述延长板。

优选地,所述对接部具体为固定连接所述侧围下护板内侧的底座,所述限位凸起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顶面,所述延长板上设置有向内侧凸出的安装盒,所述插入孔设置于所述安装盒的侧壁,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安装盒内。

优选地,还包括卡接所述延长板和所述侧围下护板的卡扣;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安装盒下方。

优选地,所述延长板与所述立柱上护板一体式设置。

优选地,所述延长板内侧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限位凸起上部设置有导向斜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以及安装于所述车身的内饰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护板具体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饰护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内饰护板,包括通过卡接头相互卡接的立柱上护板和侧围下护板,立柱上护板和侧围下护板两者中一个的内侧设置有对接部,两者中另一个的边缘处设置有接触对接部的延长板,对接部与延长板通过限位结构连接。通过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避免侧围下护板受力后变形影响与立柱上护板的间隙面差,不需要后续调整,有效改善间隙面差,提升稳定性和用户满意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内饰护板的车辆,由于上述内饰护板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车辆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饰护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饰护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立柱上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饰护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侧围下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内饰护板,改善间隙面差,提升稳定性和用户满意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内饰护板的车辆,改善间隙面差,提升稳定性和用户满意度。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饰护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饰护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立柱上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饰护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侧围下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的内饰护板,包括立柱上护板1和侧围下护板2,两者上下设置并通过卡接头3相互卡接,且两者接触位置有间隙面差。

立柱上护板1和侧围下护板2两者中一个的内侧设置有对接部,两者中另一个的边缘处设置有接触对接部的延长板4,安装完成后延长板4位于设置有对接部的板件的内侧,具体地,对接部设置于侧围下护板2的内侧,延长板4设置于立柱上护板1的下边缘,也可将对接部设置于立柱上护板1的内侧,延长板4设置于侧围下护板2的上边缘,其中各板件朝向车辆内部的一侧为其内侧。

对接部与延长板4通过限位结构连接,具体地,对接部和延长板4两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限位凸起5,两者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匹配限位凸起5的插入孔6,限位凸起5安装于插入孔6内并与插入孔6的内壁相抵,实现限位。具体地,限位凸起5设置于对接部,插入孔6设置于延长板4,也可将限位凸起5设置于延长板4,插入孔6设置于对接部。根据情况调整各部件的设置位置,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通过相互配合的限位凸起5和插入孔6,避免侧围下护板2受力后变形影响与立柱上护板1的间隙面差,不需要后续调整,有效改善间隙面差,提升稳定性和用户满意度。

当对接部设置于侧围下护板2的内侧,且延长板4设置于立柱上护板1的下边缘时,同时限位凸起5设置于对接部,插入孔6设置于延长板4时,对接部具体为固定连接侧围下护板2内侧的底座7,限位凸起5固定于底座7的顶面,即底座7向侧围下护板2内侧凸出,限位凸起5进一步向侧围下护板2内侧凸出。延长板4上设置有向内侧凸出的安装盒8,插入孔6设置于安装盒8的侧壁,底座7安装于安装盒8内,即延长板4上设置有一个盒体结构,安装盒8对应位置设置有插入孔6,且安装盒8的开口位于延长板4的外侧,安装时底座7由开口进入安装盒8,同时保证限位凸起5进入插入孔6,底座7的形状与安装盒8形状匹配,使两者配合,保证强度,提供多重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内饰护板中,还设置有卡扣9,用于卡接延长板4和侧围下护板2,且将卡扣9设置于安装盒8下方,在限位结构处设置固定点支撑,进一步改善间隙面差。

其中延长板4与立柱上护板1可以一体式设置,也可采用分体式设置。为了提高强度,可以在延长板4内侧设置有加强筋。

在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内饰护板的基础上,限位凸起5上部设置有导向斜面,即安装完成后限位凸起5向上的一面为斜面,便于限位凸起5进入插入孔6。

除了上述内饰护板,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内饰护板的车辆,该车辆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辆及其内饰护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