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出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3210发布日期:2018-10-12 22:17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出风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载空调系统,出风口由壳体、上层叶片、拨片、下层叶片、风门、拨轮、风道、空调等结构组成。上层叶片可以是单叶片形式或者多叶片形式,多叶片由连杆连接,一般中间叶片的中间位置设计拨片,拨片开口与叶片结合,两者留有间隙,保证拨片可滑动,拨片尾部结构与下层叶片固定结合,并且下层叶片也由连杆连接。当拨片上下调节时,带动上层叶片上下摆动,从而控制上下风向;当叶片左右滑动时,带动下层叶片左右摆动,从而控制左右风向。风门装置结构:壳体开口布置拨轮,拨轮凸出壳体表面并保留一定间隙,保证手能滑动操作,拨轮与风门通过连杆连接,当拨轮上下滑动时,带动连杆控制风门打开或者关闭,然而,上述的出风口结构过于复杂,且叶片布置的空间要求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对空间要求小的实现空调风向调节的出风结构。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包括形成风道的壳体,所述壳体前端内设有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将风道分为上风道和下风道;

所述的壳体包括进风腔,所述进风腔前端与所述上风道和所述下风道连接,所述进风腔内设有进风调节器,所述进风腔后端与空调出风口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结构,结构简单,占据空间小,能方便的实现风向的上下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调节器水平布置在所述进风腔内,所述进风调节器在外部机构的带动下转动,所述进风调节器转动时表面与所述上风道的进口和所述下风道的进口接触或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调节器为可旋转的半圆筒形结构,表面被分割为一大一小两块弧面结构,设置于所述进风腔内,所述进风调节器通过转轴与外部机构连接,所述进风调节器转动时表面较小弧形面与所述上风道的进口和所述下风道的进口接触或脱离,较大弧面与风腔后部空调进风口接触或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调节器的转轴通过转轮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执行机构带动所述转轮旋转,从而带动所述进风调节器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执行机构采用曲柄连杆,所述曲柄连杆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带动所述曲柄连杆,使所述转轮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为舵机。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外部风口连接,所述外部风口内设有至少一个竖向叶片,所述至少一个竖向叶片通过同步连杆连接,可以左右摆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转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不同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空调出风结构,适用于各种车载空调出风口,主要包括壳体和进风调节装置。

本发明中,前端指靠近本发明出风结构的出风口的一端,后端指靠近本发明出风结构的进风口的一端,对前端或后端的描述不能理解为对部件位置的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反过来命名也是适用的。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和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空调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形成风道的中空壳体1,壳体1内设有分流结构2,分流结构2位于壳体1的前端部,将壳体1内部所形成的空间划分为上风道和下风道。位于壳体1中间部分的是进风腔,进风腔呈半圆筒形状,进风腔的前端与上风道和下风道连接,进风腔后端通过壳体与空调进风口4连接,进风腔内设有进风调节器3。

其中,分流结构2的横截面是椭圆形结构,可以是单独的零部件安装在壳体1内,也可以与壳体1一体成型。分流结构2的上表面与壳体1上部的内壁之间形成上风道,分流结构2的下表面与壳体1下部的内壁之间形成下风道,上风道最终出风方向向下,下风道最终出风方向向上,进风调节器3通过调节进入上风道和进入下风道的风量,来控制本实施例空调出风结构的出风风向向上的风道的风量和出风风向向下的风道的风量,从而调节最终的出风方向。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空调所吹出的风进入进风腔后,在进风调节器3的调节下,进入上风道或下风道,继而吹出,进风调节器可调节进入上风道和进入下风道的风量配比。

进一步,如图1所示,进风调节器3的转轴通过转轮与一执行机构5连接,执行机构5带动转轮旋转,从而带到进风调节器往复旋转。执行机构5可以是拨轮。

执行机构5还可以是与车身控制机构连接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可以是舵机,能够往复转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进风调节器3的转轮连接,驱动电机在接收到车身控制机构的指令时,带动转轮转动,实现风向的控制。

进一步,如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风道出口7处还设有作为水平方向风向控制装置的多个叶片6,多个叶片6竖向布置,多个叶片6之间采用同步连杆连接,可通过转轴在出风口处左右摆动,实现出口风向的左右摆风控制。

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进风调节器3为可旋转的表面分割为两个弧面的半圆筒形结构,设置于进风腔内,进风调节器3的转轴垂直于风向前流动的方向,进风调节器3的外周面包括两个与上下风道进风口以及空调进风口的内表面配合的弧形面,进风调节器3转动时,带动较小的一个弧形面遮挡上风道进口或下风道进口,来控制上风道的进风量和下风道的进风量,带动较大的一个弧形面遮挡空调进风口,来控制总风量的大小,以及出风口出风的开启和关闭。

其中,进风调节器3包括中间本体部分,以及两侧转轴,中间由半圆柱形分割而成的一大一小两个不同的弧形瓣膜,较小的一个弧形瓣膜与上下风道进风口的内表面相配合,较大的一个弧形瓣膜与空调进风口内表面配合。其中,较大的弧形瓣膜在转动时,能控制从空调进风口进入壳体内部的总风量,较小的弧形瓣膜能分别遮挡上风道和下风道中任意一个进风口。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风向调节器3在转动时,通过不同的弧形面对上风道和下风道进行遮挡,实现不同的进风效果。其中,a图为较小的弧形瓣膜遮挡下风道进口,只保留上风道进风时的示意图,b图为较小的弧形瓣膜遮挡上风道进口,只保留下风道进风时的示意图,c图为较大的弧形瓣膜遮挡空调进风口的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壳体1总出风口汇集上风道和下风道的风量,形成统一的总风道出口,并通过外部风口出风。其中,当转动进风调节器,使较小瓣膜局部遮挡下风道进风口时,上风道的风量大于下风道的风量时,总风道出口出向下的风量大于向上的风量,这时总风道出口的风向向下;当转动进风调节器,使较小瓣膜局部遮挡上风道进风口时,下风道的风量大于上风道的风量时,总风道出口出向上的风量大于向下的风量,这时总风道出口的风向向上;当转动进风调节器使上下风道的风量平衡时,总风道出口处向下的风量与向上的风量相等,这时总风道出口的风向为水平方向。

本发明的一种空调出风结构,结构简单,占据空间小,可方便的实现空调出风方向的上下调节,以及出风方向的左右调节,进一步还可以通过电动控制的方式实现风向的自由调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