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座椅座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4496发布日期:2019-03-20 01:2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超薄座椅座框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薄座椅座框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大气污染物带来环保问题,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对于纯电动来说,车身的空间要尽量考虑放置更多的电池,放置电池而对于混合动力来说,相比普通汽车,多一套动力机构,车身空间的局限也极大限制了车身布置。

电动车的续航问题一致困扰着现阶段的电动车的研发,更薄的座椅骨架可以把节省的车身空间用来放置电池,增加电动车的续航,从而增加电动车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或潜在的一些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可以节省高度方向上更多的空间,从而车身地板得以抬得更高,用于放置更多的汽车电池。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其包括座框骨架和高调组件,所述高调组件前置安装于所述座框骨架的前部和车身底座之间,所述高调组件包括高调电机和高调板件,所述高调板件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座框骨架,所述高调板件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身底座,所述高调电机联动于所述高调板件以驱使所述高调板件在竖向空间做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高调组件从原先安装在座框骨架后部的做法变换为将其前置安装到座框骨架的前部,可以在垂直空间上尽可能地压缩座框骨架的整体高度,且不影响原滑轨高度、座椅舒适性、靠背调节功能等,因此,采用本发明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可以节省高度方向上更多的空间,从而使电动车的车身底板得以抬得更高,可用于放置更多的汽车电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后部联动板件,所述后部联动板件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座框骨架的后部,所述后部联动板件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身底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调板件为带锯齿的齿板,所述高调电机安装于所述座框骨架且所述高调电机的齿轮啮合于所述齿板上的锯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框骨架包括座盆部分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座盆部分的两侧的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所述高调板件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壁板的前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调组件还包括高调联动板件,所述高调联动板件通过传力杆件可同步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高调板件,所述高调联动板件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壁板的前端,所述高调联动板件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身底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超薄座椅座框机构还包括后支撑杆件,所述后支撑杆件的两端分别通过后支撑板件架设并连接于第一壁板的后端与第二壁板的后端的上方一定距离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框骨架的座盆部分包括前提升部分,所述前提升部分通过前提升组件可提升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壁板的前端和所述第二壁板的前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提升组件包括前提升杆件组件,所述前提升杆件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前提升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壁板和所述第二壁板的相对内侧,所述高调板件位于所述第一壁板和所述第一壁板上的前提升支架之间,所述高调联动板件位于所述第二壁板和所述第二壁板上的前提升支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提升杆件组件包括前提升杆件和连接于所述前提升杆件两端的前提升板件,所述前提升板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前提升支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提升组件还包括前提升电机,所述前提升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壁板上,所述前提升电机联动于所述第二壁板一侧的所述前提升板件以驱使该前提升板件在竖向空间做转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座垫框架与本发明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在最低位置的比较示意图。

图2为传统座垫框架与本发明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在最高位置的比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在最低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在最高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中主要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中的高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中的高调组件在调高过程中的演示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中的高联动板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中的设计原理演示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在最低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带后支撑杆件)。

图11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在最高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带后支撑杆件)。

图12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中主要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带后支撑杆件)。

图13和图14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中后支撑杆件的功能演示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中主要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带前提升组件)。

图16和图17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中的前提升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在前提升过程的演示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中的前提升组件与高调组件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的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其主要应用于电动车,尤其是量产电动车,主要目的是减薄座椅座框的整体厚度,使得电动车底座有更多空间来放置电池。

参阅图1和图2所示,图1演示了传统座垫框架(左)与本发明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右)在最低位置时的比较情况,图2演示了传统座垫框架(左)与本发明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右)在最高位置时的比较情况。

受限于传统骨架的设计,现阶段的电动车座椅还是传统设计的居多,如图1(左)和图2(左)所示,如果采用专门为电动车设计的本发明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如图1(右)和图2(右)所示,可以节省高度方向上更多的空间,从而车身底板得以抬得更高,用于放置更多的汽车电池。

本发明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主要包括座框骨架和高调组件,高调组件前置安装于座框骨架的前部和车身底座之间,其中,高调组件进一步包括高调电机和高调板件,高调板件的上端转动连接于座框骨架,高调板件的下端转动连接于车身底座,高调电机联动于高调板件以驱使高调板件在竖向空间做转动。

本发明超薄座椅座框机构主要通过将高调组件从原先安装在座框骨架后部的做法变换为将其前置安装到座框骨架的前部,可以在垂直空间上尽可能压缩座框骨架的整体高度,且不影响原滑轨高度、座椅舒适性、靠背调节功能等,因此,采用本发明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可以节省高度方向上更多的空间,从而使电动车的车身底板得以抬得更高,可用于放置更多的汽车电池。

以下提供三种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适用于四向汽车座垫

如图3~5所示,该实施例中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主要包括一座框骨架、一高调组件和一轨道组件10。其中,轨道组件10安装在车身底座上,可实现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在前后方向上的滑动。高调组件前置安装于座框骨架的前部与轨道组件10的前部之间。具体地,座框骨架由一座盆部分110、一第一壁板111和一第二壁板112构成,第一壁板111和第二壁板112分别位于座盆部分110的横向两侧。高调组件由一高调电机121、一高调板件122、一高调联动板件123和一传力杆件124构成,高调板件122的上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壁板111的前端,其转动连接方式可采用活动铆接,高调板件122的下端转动连接于轨道组件10的前端,其转动连接方式可采用铰接。高调电机121联动于高调板件122以驱使高调板件122在竖向空间做转动。

配合图6和图7所示,在高调组件中,高调电机121固定在第一壁板111的外侧,高调板件122为具有锯齿125的齿板,其中部开槽,且在开槽一侧设有具有一定曲度的竖向设置的锯齿125,高调电机121的齿轮126穿过第一壁板111上的开孔与高调板件122上的锯齿125啮合,高调电机121的齿轮126转动,齿板发生齿轮齿条传动,将座框骨架向前向上抬高,实现高度调节功能。

较佳地,高调组件还包括一高调联动板件123,该高调联动板件123通过一传力杆件124可同步转动地连接于高调板件122,高调联动板件123的上端转动连接于第二壁板112的前端,其转动连接方式可采用活动铆接,高调联动板件123的下端转动连接于轨道组件10的前端,其转动连接方式可采用铰接。两侧的高调板件122和高调联动板件123位置相对,通过传力杆件124可以将高调板件122的转动的力传递到高调联动板件123,令两侧壁板同步相对于轨道组件向上向前抬高,从而使得座框骨架的高度调节更加平稳。

另外,配合图3、图4和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在座框骨架的后部设置了后部联动板件13,该后部联动板件13的上端转动连接于座框骨架的后部,该后部联动板件13的下端转动连接于下方的轨道组件10。其中,后部联动板件13的数量为二,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第一壁板111的后端以及第二壁板112的后端,且后部联动板件13与第一壁板111和第二壁板112之间的转动连接方式可采用活动铆接,后部联动板件13与轨道组件10之间的转动连接可采用铰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在高度调节时,第一壁板111上的高调电机121带动高调板件在垂直空间转动,通过传力杆件同步带着第二壁板上的高调联动板件123同步转动,通过高调板件和高调联动板件带动座框骨架向前向上运动,座框骨架后端的后部联动板件13随座框骨架的抬高向上转动,平稳地支撑起整个座框骨架上部座椅结构,达到高度调节功能。

结合图9所示,图中显示了本实施例超薄座椅座框机构中的设计思路。本发明优化空间的前提是滑轨高度不能改(保证核心件性能),乘坐舒适性不能变差,唯一可以更改的是骨架的结构,如图9,可以直观的看到,在垂直空间压到极致的情况下,只有座垫前端有足够空间布置高调器,即高调驱动前置可以使得骨架在垂直方向做到最小。

实施例2:带后支撑杆件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

如图10~1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带后支撑杆件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其他结构都不变,同样具有:一轨道组件10、一座盆部分110、一第一壁板111、一第二壁板112、一高调电机121、一高调板件122、一高调联动板件123、一传力杆件124以及二后部联动板件13。并且,以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均与实施例1中一样。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

本实施例中,在座框骨架的后部增设了一后支撑杆件14,该后支持杆件14采用钢管材料,后支撑杆件14横向支撑在座框骨架的第一壁板111和第二壁板112之间,而且,该后支撑杆件14并不是直接连接在第一壁板111和第二壁板112之间,而是在后支撑杆件14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后支撑板件141,后支撑板件141垂直于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后支撑板件141的下端固定于对应侧的第一壁板的后端或第二壁板的后端,后支撑板件141的上端固定连接于后支撑杆件14的对应端部,且后支撑板件141在具有一定高度,后支撑杆件14通过两端的后支撑板件141架设并固定连接于第一壁板111的后端与第二壁板112的后端的上方一定距离处,在利用后支撑杆件14对座框骨架的后端起到支撑加固的同时,还能使后支撑杆件14与汽车底板之间存在一定高度的间距,提升后排脚步空间,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超薄座框中,传统座框骨架的支撑后管都是直接连接的两侧壁板之间,距离车身底板距离较近,必然会遇到后排脚步空间受限问题,如图14(左)所示,图中将除后管以外的部件淡化,一方面其他部件不适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加清楚地显示凸出后管。采用本发明超薄座椅座框机构的后支撑杆件后,在高调组件签注的设计条件下,首先实现了座垫无后管(即指取消原后管)的可能性,避免了后管对脚步空间的局限。同时,利用后支撑杆件14和后支撑板件141代替原后管来起到支撑座框骨架的横向刚性的作用,高调组件中的传力杆件124也能代替原后管起到将电机的提升力从主动侧(高调板件侧)传递到从动侧(高调联动板件侧)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在座椅的靠背中增加合适的横管,同样可以达到加强座椅横向刚性的作用,抵消因取消原后管后减弱座椅横向刚性的缺陷。

实施例3:适用于带前提升组件的六向汽车座垫

如图15~2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同时带前提升组件和后支撑杆件的超薄座椅座框机构(也可以不带后支撑杆件,本实施例主要为针对高调组件与前提升组件的安装所作设计)。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其他结构都不变,同样具有:一轨道组件10、一座盆部分110、一第一壁板111、一第二壁板112、一高调电机121、一高调板件122、一高调联动板件123、一传力杆件124、二后部联动板件13、一后支撑杆件14和二后支撑板件141。并且,以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均与实施例2中一样。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仅在于:

本实施例的座框骨架具有前提升功能,即座框骨架的座盆部分110具有一前提升部分,如半盆组件,该前提升部分位于座盆部分110的前部,并且该前提升部分通过一前提升组件可提升地连接于第一壁板111的前端和第二壁板112的前端。

在六向汽车坐垫中,座框骨架的前提升功能以及相应的半盆组件和前提升组件均为现有技术,其实现前提升的原理在此不赘。本发明实施例所要研究的是:在将座框骨架的高调组件前置至座框骨架的前端后,如何处理和优化高调组件与原位于座盆骨架前端的前提升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安装关系,下面就结合附图来做具体说明:

首先,如图16和17所示,该前提升组件包括一前提升杆件组件15,该前提升杆件组件15由一前提升杆件151和二前提升板件152构成,前提升杆件151采用钢管材料,二前提升板件152分别焊接固定在该前提升杆件151的两端,二前提升板件152进一步分别转动连接于一前提升支架153,其转动连接可采用活动铆接。再将两端连接有前提升支架153的前提升杆件组件15固定连接于座框骨架两侧的第一壁板111和第二壁板112的相对内侧,如图16和图19所示,固定连接可采用锚钉或螺栓连接。同时,高调板件122位于第一壁板111和第一壁板111上的前提升支架153之间,高调联动板件123位于第二壁板112和第二壁板112上的前提升支架153之间。两侧的前提升支架分别与高调板件和高调联动板件在横向上叠合在一起,构成横向层叠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横向空间(本文中横向指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间垂直距离所在方向,即座椅的宽度方向)。相比于在上下方向上或在前后方向上布置高调组件和前提升组件,本发明实施例利用横向层叠布置的形式,能够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另外,上述前提升支架153应设置选择性地供高调板件和高调联动板件做转动的避让槽,以免影响高调组件的正常使用。

上述前提升组件可采用手动提调节。通过手动向上提升座盆部分的前提升部分来实现前提升功能,再通过手动向下按压前提升部分回位。

较佳地,前提升组件还可采用电动调节。此时,前提升组件还包括一前提升电机16,如图19和图20所示,优选地,该前提升电机16安装于第二壁板112上,以免与第一壁板111上的高调电机相互影响,前提升电机16联动于第二壁板112一侧的前提升板件152以驱使该前提升板件152在竖向空间做转动,再将力通过前提升杆件151同步传递至另一侧的前提升板件152和前提升支架153,改变前提升板件152和前提升支架153的整体高度,从而抬高座盆部分的前提升部分,实现前提升功能,如图18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