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转向控制系统的电动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9230发布日期:2018-09-21 23:4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转向控制系统的三轮电动观光车,属于电动车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封闭式的大型景区大量使用观光车,而目前的观光车存在着许多缺陷,诸如车速过快,车体过于宽大,道路占用率太大,操作复杂。而且,传统的观光车需要固定的驾驶员操作,所以只能在固定的景区道路上行驶满足不了所有游客的乘坐需求。另外,由于需要特定的人操作观光车,一辆观光车上就要乘坐许多人,保证不了乘客有足够的私密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带转向控制系统的三轮电动观光车,此观光车的核心是通过控制两个转向轮的转速从而实现转向;全车采用前轮驱动,并且两个前轮互相独立,后轮方向固定。在两个前轮上分别安装轮毂电机,解决驱动问题;两个轮毂电机与一个单片机相连接,实现对两个前轮转速的控制;蓄电池通过单片机与两个轮毂电动机连接,解决电量供应问题;与单片机相连接的是一根操控杆,解决对整辆车的车速和转向控制问题。操控杆的操作方式以右手控制,更方便与驾驶员的感知操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转向控制系统的三轮电动观光车,包括车身、左前轮1、右前轮2、后轮3、右轮毂电动机4、左轮毂电动机5、单片机6、蓄电池7、操控杆8,单片机6、蓄电池7、操控杆8均安装在车身内部,车身内部设有一个前排左侧座位和一个后排右侧座位,操控杆8安装在前排左侧座位的右边,右轮毂电动机4、左轮毂电动机5分别安装在右前轮2和左前轮1上,右轮毂电动机4、左轮毂电动机5、操控杆8均与单片机6连接;单片机6与蓄电池7连接,操控杆8通过单片机6控制右轮毂电动机4、左轮毂电动机5的转速。

优选地,整车采用前轮驱动,前轮Ⅰ1、前轮Ⅱ2不仅驱动,而且承担转向,后轮3方向固定。

所述单片机6的型号是AT89C51,单片机6的系统电路包括起振电路,起振电路与蓄电池7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此转向控制系统所占的空间较小,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大的车内空间;2、操作简单,不需要专门的驾驶人员;3、可以由游客自行操作,不仅减少景区运营成本,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私密空间,而且还可以满足游客们的个性化乘车需求。4、转向控制系统所要求的车型小,停放占地小,使车辆便于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片机6的系统电路图。

图中各标号为:左前轮-1、右前轮-2、后轮-3、右轮毂电动机-4、左轮毂电动机-5、单片机-6、蓄电池-7、操控杆-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带转向控制系统的三轮电动观光车,包括车身、左前轮1、右前轮2、后轮3、右轮毂电动机4、左轮毂电动机5、单片机6、蓄电池7、操控杆8,单片机6、蓄电池7、操控杆8均安装在车身内部,车身内部设有一个前排左侧座位和一个后排右侧座位,操控杆8安装在前排左侧座位的右边,右轮毂电动机4、左轮毂电动机5分别安装在右前轮2和左前轮1上,右轮毂电动机4、左轮毂电动机5、操控杆8均与单片机6连接;单片机6与蓄电池7连接,操控杆8通过单片机6控制右轮毂电动机4、左轮毂电动机5的转速。

优选地,整车采用前轮驱动,前轮Ⅰ1、前轮Ⅱ2不仅驱动,而且承担转向,后轮3方向固定。

所述单片机6的型号是AT89C51,单片机6的系统电路包括起振电路,起振电路与蓄电池7连接。

使用时,步骤如下:右轮毂电机4、左轮毂电机5别驱动两个相互独立的前轮,单片机6通过控制两个轮毂电机的转实现车体的转向。当操作者向正前方拨动操控杆8时,两个前轮的转速相同,车辆沿直线行驶;当操作者右前或者左前拨动操控杆8时,两前轮通过单片机6控制形成转速差,车辆进行转弯;当操作者向后方拨动操控杆8,两前轮转动方向改变,转速相同,车辆倒退或减速;相同的,向后方任意角度拨动操控杆,车辆进行倒退转向。

如图3所示,XTAL1,XTAL2,相接的电路为单片机工作所必须的起震电路,单片机6由起震电路供电,晶振电路的作用是为单片机合格的时钟信号流。单片6的电路是由无数的门电路组成,而门电路工作时就需要时钟信号作为触发,过来一个脉冲,门电路就执行一次,过来多少个脉冲,门电路就执行多少次。所以,在同样电路的情况下,脉冲频率越高,单片机6性能也越高。RST相接的是单片机开关,可通过按键控制整个电路的开关。与P1.0,P1.1相接的是右轮毂电机4,单片机6可通过输出PWM波,控制右轮毂电机4的转速。与P1.2,P1.3相接的是左轮毂电机5,单片机可通过输出PWM波,控制左轮毂电机5的转速。单片机6的型号是AT89C51。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