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车的座椅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7578发布日期:2018-09-01 04:42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爆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爆车的座椅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防爆车辆具有强大的防爆、防雷能力,在车辆遭受该类攻击时,为了避免车内人员由于车体剧烈的振动造成人员伤亡,防爆车辆内供车内人员乘坐的座椅均为防爆座椅,防爆座椅能够降低传递到乘员身上的冲击波能量,最大限度的降低对乘员的伤亡威胁。

目前,中国专利网公开了一种车辆防地雷座椅(申请公布号:CN103661028A),包括主杆和滑动设置在主杆上的座椅本体,悬挂安装机构由固定在车体侧壁的上安装件或固定在车体顶部的顶部安装件,以及固定在车体底板的下安装件组成;座椅本体的上部通过座椅框架顶部的双耳接头与悬挂安装机构的上安装件或顶部安装件销连接;座椅本体的下部通过座椅框架两侧的主杆与悬挂安装机构的下安装件套接,主杆与下安装件套接后在竖直方向预留一定间隙。由于主杆的上端与车体的顶部之间采用硬连接,主杆的下端固连在车体的地板上,该结构当爆炸物在车体的底部发生爆炸时,爆炸的冲击能量将直接通过地板向上传递至主杆上,柱杆的吸能效果差,导致对座椅本体造成巨大的破坏,乘坐人员的能够受伤害的概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防爆车的座椅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防爆座椅的吸能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爆车的座椅安装结构,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内的立柱和滑动设置在立柱上的座椅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上端通过万向节连接在车体的顶部,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在车体的侧壁上,所述立柱的下端与车体的底板之间具有间隙。

当爆炸物在车体的底部发生爆炸时,爆炸能量直接传递至车体的底板上,接着通过车体的底板传递至车体侧壁上,最后通过车体侧壁传递至立柱上,爆炸能量通过二级传递后会发生递减,降低传递至立柱上的能量,并且立柱的下端与车体的底板之间具有间隙,保证爆炸能量不会第一时间传递至立柱上,由于发生爆炸后车体的底部会发生剧烈形变,导致立柱的下端会脱离车体的侧壁,使得立柱能够悬挂在车体内发生晃荡,进一步对爆炸能量进行吸收。该结构能够大大提高吸能效果,使得爆炸能量传递至防爆座椅上产生较大的衰减,提高乘员乘坐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一种防爆车的座椅安装结构中,所述立柱的上端部向一侧折弯形成倾斜部,所述万向节与倾斜部的外端连接。在发生爆炸的过程中,立柱会在倾斜部的根部处发生进一步弯折,起到进一步吸收爆炸能量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得立柱与车体顶部的安装点尽量靠外。

在上述的一种防爆车的座椅安装结构中,所述立柱的外侧壁上固定有钢丝绳减震器,所述钢丝绳减震器与车体固连。该结构通过钢丝绳减震器来进一步提高立柱的吸能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防爆车的座椅安装结构中,所述立柱的下端与车体的侧壁焊接连接。该结构使得立柱的下端与车体的侧壁连接牢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爆车的座椅安装结构具有以下优点:该结构能够大大提高吸能效果,使得爆炸能量传递至防爆座椅上产生较大的衰减,提高乘员乘坐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10、倾斜部;2、座椅主体;3、车体;30、底板;4、万向节;5、钢丝绳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车体3、设置在车体内的立柱1和滑动设置在立柱1上的座椅主体2,所述立柱1的上端通过万向节4连接在车体3的顶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1的上端部向一侧折弯形成倾斜部10,所述万向节4与倾斜部10的外端连接;所述立柱1的下端固定在车体3的侧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1的下端与车体3的侧壁焊接连接;所述立柱1的下端与车体3的底板3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立柱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钢丝绳减震器5,所述钢丝绳减震器5与车体3固连。当爆炸物在车体3的底部发生爆炸时,爆炸能量直接传递至车体3的底板30上,接着通过车体3的底板30传递至车体1侧壁上,最后通过车体3侧壁传递至立柱1上,爆炸能量通过二级传递后会发生递减,降低传递至立柱1上的能量,钢丝绳减震器5对传递至立柱1上的能量进一步吸能。该结构能够大大提高吸能效果,使得爆炸能量传递至防爆座椅上产生较大的衰减,提高乘员乘坐的安全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立柱1、倾斜部10、座椅主体2、车体3、底板30、万向节4、钢丝绳减震器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