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承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9007发布日期:2019-02-19 19:1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承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救援辅助用品,尤其是涉及折叠式承载车。



背景技术: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或者车辆本身的原因都可能会造成爆胎。爆胎后,轮胎瞬间失去气压,胎壁向内侧收缩。若继续行驶,会造成车辆失去平衡,严重时车辆向爆胎一侧转向,极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汽车爆胎后经常采用更换备胎的方式来把汽车行驶到修理点,对汽车的爆胎进行修理或者换新。

采用更换备胎的方式的缺点在于:1、备胎自重较大,更换备胎程序复杂且非常费力,2、备胎占用了车内较大的空间,使车内后备箱的储物空间进一步减少,影响了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使用方便的汽车爆胎自救辅助装置,本装置在使用时打开进行爆胎后的自救,在收纳时可以进行折叠处理,尤其是可以折叠的支撑杆设计,进一步增强折叠的幅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折叠式承载车,包括支架和滚轮组件,滚轮组件设置在支架的侧边,滚轮组件包括前滚轮和后滚轮,支架的前端设置有前托板,支架的后端设置有后托板,其特征在于支架的后端设置有后轴,支撑杆轴接于后轴上,支撑杆的端部连接有后滚轮,使用时,后托板抵靠在支撑杆上;收纳时,转动支撑杆向支架内侧翻转折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支撑杆上设置有固定凸台,后托板抵靠在固定凸台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固定凸台设置在支撑杆的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支架的前端设置有前轴,前托板轴接于前轴,后托板轴接于后轴,收纳时,前托板和后托板均向支架内侧折叠,支撑杆转动至后托板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支撑杆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连杆呈条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前托板的下表面还设置有齿爪,齿爪设置在下表面的最前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后滚轮为万向轮,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爆胎的绑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后轴上轴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端部连接有后滚轮,由后滚轮支撑起本实用新型的后半部分的重量,把常规的两个后滚轮缩减为使用一个后滚轮,减少了滚轮的数量;使用时,后托板抵靠在支撑杆上;收纳时,转动支撑杆向支架内侧翻转折叠,折叠后的支撑杆进一步减小整个设备的立体,使收纳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后的立体图一;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后的立体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后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转动支撑杆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U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立体图三。

图10为图9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可折叠式承载车,包括支架1和滚轮组件,滚轮组件设置在支架 1的侧边,滚轮组件包括前滚轮7和后滚轮8,支架1的前端设置有前托板3,支架1 的后端设置有后托板4,所述的支架1上设置有转动组件5和锁定组件6;收纳时,支架1通过转动组件5向上或者向下翻转折叠;使用时,反向转动支架1展开复位,锁定组件6锁定展开后的支架1。前滚轮7可以为两个,后滚轮8可以为一个。折叠后的装置的体积大幅度减小,减少了对车内空间的占用。

如图1所示,支架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9和第二横梁10,转动组件5 包括第一转动机构51和第二转动机构52,锁定组件6包括第一锁定组件61和第二锁定组件62,第一横梁9上设置有第一转动机构51和第一锁定机构61,第二横梁10上设置有第二转动机构52和第二锁定机构62。第一横梁9包括第一转动梁91和第二转动梁 92,第二横梁包10括第三转动梁93和第四转动梁94,第一转动机构51和第一锁定机构61设置在第一转动梁91和第二转动梁92之间,第二转动机构52和第二锁定机构61 设置在第三转动梁93和第四转动梁94之间。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是能实现向下翻转。第一横梁91和第二横梁92上均设置有U型件,所述的U型件包括两块夹板2和设置两块夹板2之间的连接部11,两块夹板 11之间设置有一个或者两个轴接件12,轴接件12和夹板2组成了所述的第一转动机构 51或者第二转动机构52,连接部11为所述的第一锁定机构61或者第二锁定机构62;所述的轴接件12为螺钉。支架1转动至水平位置时,连接部11抵挡支架1继续转动,同时也能够用于抵挡爆胎16的下压力。前托板3的下表面还设置有齿爪14,齿爪14 设置在下表面的最前端。所述的前托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辅助转动部15,爆胎16移动至支架上方时,爆胎16挤压辅助转动部15使前托板3向支架1内侧方向翻转,使齿爪 13和地面分离。后托板4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杆17,支撑杆17的端部连接有后滚轮8,后托板4在使用时抵靠在支撑杆17上。前托板3和后托板4均轴接于支架1,收纳时,前托板3和后托板4向内侧翻转并和支架1相贴拢,使用时,前托板3和后托板4向外侧翻转,前托板3的端部接触地面,后托板4抵靠在支撑杆17上。如图6所示,后滚轮8为万向轮,所述的支架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爆胎16的绑带18。

实施例二:

如图9所示,可双向折叠的承载车,包括支架1和滚轮组件,滚轮组件设置在支架 1的侧边,滚轮组件包括前滚轮7和后滚轮8,支架1的前端设置有前托板3,支架1 的后端设置有后托板4,支架1包括可以向上转动折叠或者向下转动折叠的第一横梁9 和第二横梁10,第一横梁9转动后呈折叠状态,第二横梁10转动后呈折叠状态;第一横梁9和第二横梁10分别展开至平直状态后由插销组件固定。第一横梁9包括第一转动梁91和第二转动梁92,所述的第二横梁10包括第三转动梁93和第四转动梁94,第一转动梁91和第二转动梁92轴接于第一固定板21,第三转动梁93和第四转动梁94 轴接于第二固定板22,第一转动梁91和第二转动梁92可以向上或者向下转动;第三转动梁93和第四转动梁94可以向上或者向下转动。

如图9所示,第一固定板21设置在第一转动梁91和第二转动梁92之间,第二固定板22设置在第三转动梁93和第四转动梁94之间。第一固定板21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接点23和第二轴接点24,第二固定板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轴接点25和第四轴接点26,第一转动梁91通过第一轴接点23轴接,第二转动梁92通过第二轴接点轴接24(附图未显示),第三转动梁93通过第三轴接点25轴接,第四转动梁94通过第四轴接点26轴接。第一转动梁91和第一固定板21之间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一插孔组件27,第二转动梁92和第一固定板21之间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二插孔组件28,第三转动梁93和第二固定板22之间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三插孔组件29,第四转动梁94和第二固定板22之间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四插孔组件30,插销组件包括四个插销31,四个插销31分别插入到第一插孔组件27、第二插孔组件28、第三插孔组件29和第四插孔组件30内。第一转动梁91和第二转动梁92在平直状态时呈一定间距,第一转动梁 91和第二转动梁92在折叠状态时相互交叉;第三转动梁93和第四转动梁94在平直状态时呈一定间距,第三转动梁93和第四转动梁94在折叠状态时相互交叉。第一固定板 21和第二固定板22呈长条形。所述的支架1下方设置有底部托板32。

实施例三:

如图1-10所示,抓地性较好的承载车,包括支架1和滚轮组件,滚轮组件设置在支架1的侧边,滚轮组件包括前滚轮7和后滚轮8,支架1的前端设置有前托板3,支架1的后端设置有后托板4,前托板3的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齿爪13,齿爪13包括截面呈镂空三角形的基部33和爪头34,基部33设置在前托板3的下方,前托板3的前端和地面接触时,爪头34着地,齿爪34支撑起前托板3,使得前滚轮7和地面相分离;前托板3向内侧翻转时,齿爪13同样翻转翘起,前滚轮3和地面相接触,

如图10所示,爪头34设置在三角形结构的延长边35上。

前托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辅助转动部15,爆胎移动至支架1上方时,爆胎挤压辅助转动部15使前托板3向支架1内侧方向翻转,使齿爪13和地面分离。前托板3上设置有向上翘起的压板36,前托板3的下表面和压板36之间形成凹陷区域37,所述的齿爪 13设置在凹陷区域37的两侧。辅助转动部15为所述的压板36。前滚轮7有两个,所述的齿爪13设置在两个前滚轮3之间。前托板3的前端和地面相接触时,延长边35和地面相垂直。

实施例四:

如图4、图5所示,折叠式承载车,包括支架1和滚轮组件,滚轮组件设置在支架 1的侧边,滚轮组件包括前滚轮7和后滚轮8,支架1的前端设置有前托板3,支架1 的后端设置有后托板4,支架1的后端设置有后轴19,支撑杆17轴接于后轴19上,支撑杆17的端部连接有后滚轮8,使用时,后托板4抵靠在支撑杆17上;收纳时,转动支撑杆17向支架1内侧翻转折叠。

如图1、图2所示,支撑杆17上设置有固定凸台40,后托板4抵靠在固定凸台40 上。固定凸台40设置在支撑杆17的上端面。支架1的前端设置有前轴41,前托板3轴接于前轴41,后托板4轴接于后轴19,收纳时,前托板3和后托板4均向支架1内侧折叠,支撑杆17转动至后托板4的上方。支撑杆17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杆42。连杆42呈条状。前托板3的下表面还设置有齿爪13,齿爪13设置在下表面的最前端。后滚轮8 为万向轮,所述的支架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爆胎的绑带18。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叠式承载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